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齐白石两幅画作题诗:诗画辉映意境融合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驰驰 点击 :

上海吴翰墨

早在民国时期,徐悲鸿就对齐白石有如此的高度评价:“白石老人之诗、书、画、印,独树一帜,自石涛、朱耷之后,没有第二个人能赶得上他了。”而当时的大翻译家、书画家林琴南亦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评价。

白石老人在其晚年,曾自评自己的一生艺术成就:“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这其中自然有老人对自己画作的自谦之意,但从侧面也可知道,老人很看重自己的诗作。老人又自评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可见白石老人把毕生精力,借用在诗画之中。

因我较喜爱中国书画之考证,故常去上海博物馆看画展,无意中见到白石老人一幅平生杰作——《七鸡图》(见图1)。我喜欢中国书画五十余年,见白石画作千百余幅,这幅可谓是最精彩的力作之一,有趣的是老人为了增强画面之艺术效果,还特别题了一首徐寅(“寅”或作“??”,唐末至五代间著名的文学家)咏鸡的七律诗补空,诗云: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玉,利爪削黄金。徒有稻梁感,何由报德音。

查阅《全唐诗》,徐寅真有此咏鸡之诗。

而无独有偶,最近我在好友处又见到了白石老人的另一幅佳作《荔枝草虫图》(见图2),老人在画幅之右也题了两句诗作,同样提到了徐寅此人,诗云:

何处名园有佳果,徐寅已说荔枝先。

查阅《全唐诗》,徐寅曾有咏荔枝诗二首,其中第二首诗云: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灵鸡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锦里只闻销醉客,蕊官惟合赠神仙。何人刺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可见白石老人,已经根据徐寅诗作中的第二句“南园珍果荔枝先”而活学活用,引申组成了自己的两句诗作“何处名园有佳果,徐寅已说荔枝先”,为荔枝草虫图作了极妙的诗意注释,浑然天成,含意深邃而贴切!如果说白石老人在《七鸡图》中借徐寅七律诗一首录而补空,为其对传统诗人之学习,而《荔枝草虫图》中两句诗作的引申发挥,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

这也使我们想到:如中国的绘画一样,画中的诗,也必须从学习传统入手,而进入到活学发挥之高度,白石老人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美术工作者、画家在创作中国画中必须学习的地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纵观中国之绘画,如能配上诗,便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这也是世界其他绘画艺术上缺少的东西,是值得今天每一位中国画家努力发展、保持、提升的方向!

早在1880年前后,十六七岁之齐白石,就是一位优秀雕花木匠,并以卖画养家,又拜湖南当地名士胡沁园为师,研习诗文,并在一首咏牡丹诗中,写出了“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桔有余甘。”之名句,被胡沁园评为少年诗才。其后,齐白石在其家乡五龙山下成立了“龙山诗社”,其中有罗真吾、罗醒吾、王促言等七人,白石是“龙山诗社”之骨干,为诗社中之“诗仙”。众所全知,白石老人有“借山咏馆主人”雅号,并治印、题款在画上,达半个世纪以上,可见老人对作诗咏诗之酷爱。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仅《全唐诗》所收,就有诗人20000余家,诗作40000余首。白石老人在徐寅诗作的学习与发挥上,已经到了纯熟的程度,不得不使我们后辈对老人钦佩之至!

相关文章

  •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单霁翔与故宫,从不缺少关注:今年9月末,单霁翔获文物保护专业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华人;近来,故宫制作的一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在微信上获得百万点击量,不禁让人惊呼,古老故宫原来也是“萌萌哒”。在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89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和单霁翔谈论故宫,说得更多的是对于故宫的守护。以“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

    2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人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图文]

    黄永玉。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黄永玉九十大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黄永玉十年一次的大型个展,此次展览历时一个月,将在9月16日闭幕。8月26日,黄永玉在国博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没有好坏之分,而对于他来说,没有代表作之说。京华时报记者顾博实习记者黄嘉仪■记者手记《吹口弦》套色木刻休息方式是画小画一身素色棉麻衣裳,衣服袖子整齐卷起,再加一块大...

    10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人民日报:对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图文]

    漫画李建华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北京10个城区25所中小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对国产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和华人形象的认可率不到40%,而对美国电影中西方观念和美国形象的认同度高达73%。作为影响广泛的大众文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这种差异,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

    147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杨柳青年画中的生态美[图文]

    桃花坞年画图为日前杨柳青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年画制作的关键工序——彩绘。编者按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丽江COART,我与李亚鹏的第一站[图文]

    宋婕(右)与叶永青(左)说起丽江,我们首先想到安宁、美丽的景色,其次我们可能会想到的是雪山音乐节,它曾经是丽江的一张“名片”,但2010年之后因为举办理念的问题而停办。2012年春开始COART艺术节开始在丽江开始举办,虽然宣传甚少,但取得不错的反响。10月31日到11月4日,秋季COART又在丽江举办,记者采访了COART负责人宋婕女士,她之前也是雪山音乐节的负责人。...

    81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

    28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熊晋:以狂草传承中华文化[图文]
    熊晋:以狂草传承中华文化[图文]

    香港《大公报》9月20日为熊晋推出专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个负有民族正义精神的传承者,他用自己的书法书写着感情、心境、和谐、生命与人生。他以艺术为生,却强调先做人再做事,进而才做艺术。他用笔流走纸间,用爱写意人生。这就是著名的山西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熊晋,在狂草中寻找自己,传承中华文化。描南绘北写意传统熊晋从小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对艺术有特别的感悟与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了书法特长。...

    18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再探[图文]

    家在青山齐白石先生出生在农民家庭,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农家背景使他自小就得以接触到农村的劳动生活,这一方面在他的心灵里种下了生活必须靠自身辛勤劳动的认识,一方面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给他未来的艺术生涯储备了鲜活的具有农家意趣的艺术创作素材,同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的品德。家庭虽然贫困,但对于这样的家庭,他却有着深刻的眷恋之情。乃至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心里尚有风木之叹,惋惜“祖...

    2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一个作家要真诚地呈现下层生活[图文]

    ■新作《带灯》出版■贾平凹接受早报专访作家贾平凹。实际上,小说中“带灯”这一人物的原型原是贾平凹的粉丝,他们曾通过手机短信相互联系许久。·关于细节·“靠细节推进小说,就像看巴萨踢足球一样,巴萨踢球就是不停传球,结果出人意料地进球了。在写《古炉》的时候,用细节把故事一点点推进。到《带灯》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做一些技巧变化,让读者更容...

    10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图片资料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对于自己塑造出的这个“经典形象”,瞿广慈认为,在创作中他更像一个戏剧导演,像一个编剧一样编排一些故事,选择喜欢的人物和形象,并赋予他们一种性格,这样作品就会自我生...

    7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一展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图文]

    威尼斯海归解构威尼斯神话文/陈小扁第417期如果不是去折腾过一番,他们还真不知道威尼斯的造星神话已经破灭了。作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耗资2000多万,是去年登陆威尼斯的中国展览中规模最大、争议最多的项目。它在威尼斯展出的情形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军械库展厅堆满了156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左手油画,右手雕塑,众声喧哗,堪...

    13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百年山水画的演变[图文]

    中国绘画从古以来逐渐形成山水、花鸟、人物三种表现形式,不同于西方的风景、静物、人体,一向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审美追求。但是到了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艺术思潮不断袭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100年前,在山水画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四王”派山水(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代表的画派。四王派山水崇尚临摹,讲究古法古意,在山水画领域备受推崇,临、摹、仿、拟古人,技法功...

    4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有足够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华西都市报:画作千金难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就高达三四十万美元一幅,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他的《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他就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4月9日,...

    195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