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创新,当代艺术的美丽陷阱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柠檬 点击 :

创新是20世纪以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20世纪的关键词。在20世纪初,“新”“旧”之争更是社会、文化之核心。“戊戌唯新”要“唯新”,“新文化”运动要的也是“新”。最有冲击力的杂志叫《新青年》。而中国文化人也分成了“唯新派”与“守旧派”。著名文化人黄远生1916年在《东方杂志》上撰文《新旧思想之冲突》称,“现时吾国民思想之冲突,概由与西洋思想相接触而起”。可见洋为新中为旧。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撰文,亦直截了当以《新的!旧的!》为题,批判“新旧不调和”的生活。故新就好,旧就不好,西方的就好,中国的就不好。这个20世纪初期的文化定调一直影响到今天。“新文化运动旗手”之鲁迅1925年时说得更彻底,““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有人说,鲁迅要踏倒的,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既然是“新文化运动旗手”,当然也就是西方文化旗手。所以也是在1925年,这位“旗手”干脆彻底否定了中国文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总之,“新”就时髦了起来,这一“新”就新了一百年。

与“新”直接相关的“革命”是20世纪又一关键词。所谓“革命”,即由旧致新的突变性的手段激烈的变化。中国人崇奉“革命”也崇奉了一百多年。我们只看到“革命”的新变,而忽视了“革命”的破坏。“破旧立新”是革命,破坏、砸烂、打倒、摧毁,这些可怕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竟然都有褒义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把一国的文化砸得稀烂,一国的人又都心满意足!

这些就是创新的世纪渊源。创新在别的物质科技领域中自有其用,姑且不论;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既然新就是好,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已习惯于把“创新”当成艺术创作的最根本的标准。傅抱石有方章就叫“其命唯新”。所以不论画家,评论家,或画展评委,见着从未有过的新样式,就会叫好。为了新,大家也就变着法子去逞怪炫奇,弄出若干见所未见的怪样子。而见着怪样子,整个美术界的人又都会一起喝采。其结果,就是美术界中人整天去发玄思奇想,或实验于斗室,或沉缅于玄思,或采异国之奇风,或发惊人之臆语,一个美术界被弄得奇形异态光怪陆离,或誉之为新意盎然,或毁之为怪象丛生。

其实,艺术为心灵的流淌。“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此之谓“诗言志”。可见心灵为艺术之源。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只认“外师造化”,以为“唯物”;而弃“中得心源”,以为“唯心”。殊不知,无此心源,则“外师造化”将毫无意义。大美学家宗白华把“整个中国美术的精粹”浓缩在“因心造境”一句话里,他是懂得心灵在中国艺术中的根本性作用的。而心灵是“创新”创得出来的么?心灵是在现实中体验感悟生出的,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陶冶出的。《乐记》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所以“中得心源”与“外师造化”缺一不可!生活与感受,是心灵得以丰富的根源,是艺术所以创作的根本动力,这岂是脱离生活的“创新”所能替代的?中国风格系统中最高之格为“自然”。唐人张彦远说,“自然为上品之上”。何为自然?随心所欲,自然而然,不造作,不扭捏,真切,真诚,这又岂是“创新”创得出来的么?

其实中国古代反倒尚古。当时尚古之时髦决不亚于今之“创新”。古人崇尚的“古意”,是一种中国文化中本质性的恒久的核心因素。唐人有“古文运动”。其领袖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古道”者,民族文化之根本也。文学史上早已公认“古文运动”之文学变革性质。元人赵孟頫也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其实大家都知道赵孟頫是元代画坛变革的领袖,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学生,王蒙是赵的外孙,他们的艺术又何曾古起来?此叫“托古改制”“变古则今”。“四王”曾被“新派”骂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复古”。他们不是自己都言必称“仿”吗?仿董源,仿巨然,仿大痴(公望),仿叔明(王蒙)……但你真要去比较一下,讲笔墨,讲“干笔渴墨”,讲“下笔如有金刚之杵”的“四王”,与这些讲意境讲造理的前辈追求完全不一样,手法也大相径庭。须知,今天被奉为中国画圭臬的“笔墨”可是从董其昌、“四王”们才开创的一个新传统!这又是“托古改制”。不言新而新自在其中;甚至,专言古,而新仍在其中!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新旧之辩。比之专言“创新”而脱离生活脱离情感脱离艺术本质的今人,我们的古人显然高明得多。

相关文章

  •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笔法中蕴含了提按、虚实、干湿等抽象元素;西方画家米罗等人都曾在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宋梁凯的泼墨仙人以大写意的笔法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国美术界,一些美术理论家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抽象国画跟中国传统国画、现代中国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

    7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艺术创库画廊(香港)将于2012年8月25日至9月28日,举办中国艺术家吴以强个人作品展,名为《七嘴八舌,什么都听不见》。吴以强的创作以纸的媒介作为基础,如报纸、杂志、宣传单张、经文等,再加以篡改、撕捏、重构,从而创造出新面貌的作品。看网也特地对吴以强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创作动机?最初,篡改和歪曲报纸是基于消解报纸的同时回到报纸本身,报纸其实变成一个...

    7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当代碑派文人书法家张克鹏——解读作家张克鹏的书法艺术[图文]

    曹孟德观沧海我很喜欢张克鹏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骨力挺拔,朴拙厚重,耐得咀嚼,且越咀越有味道。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先生也曾多次参加国家重量级的书法大赛,但屡屡不能得中。我觉得,如果把先生的失利,简单地总结在作品的水平上,未免有失公允。可难道说,大赛评委中就没有一双慧眼,没有一个伯乐吗?显然又不是,因为每次大赛,都会有众多新秀脱颖而出。可既然有慧眼,有伯乐,那么到了先生这里,这些...

    19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图文]
    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图文]

    画家林容生动笔先动心写生亦写心——北大星光“艺术北京”林容生专题稿林容生曾在《出去写生》一文中讲述过这样一段话:“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山水画家,也很庆幸在生活里还能有这样一种状态和方式。我认为这是需要出去写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写生,对于林容生来讲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踩着湿润的泥土行走在阳光和煦的田间,呼吸着带有植物...

    13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书画江湖有艺术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书画大国里,画界规则、艺术权力、资本狂歌、圈子运动、艺术洗钱、艺术工业化……早已将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浸染成一个残酷的江湖。文_陈湘鹏秦醉辞去杂志社美编的工作,做了一名画家。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业生涯有限,到30岁就很尴尬;一个艺术家则更有想象力,在当代中国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年秦醉离开体制,成了一名自由人。一边在住处附近...

    9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倪瓒《春雨新篁图》赏读
    倪瓒《春雨新篁图》赏读

    倪瓒《春雨新篁图》张德宁“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虽以画独特的“三段式”山水——下方画土坡碎石、草亭、茅屋或杂树数株,中间是空白,意为茫茫湖水,上方则是蜿蜒起伏的远山而著称,但是在他60岁后的晚年,也经常画墨竹图以赠人。然而倪瓒画的墨竹,无论竿、枝、叶,均一笔写就,疏疏落落,十分简率,不似宋以来人们常见的“双钩...

    10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什么是优秀的策展人?[图文]
    什么是优秀的策展人?[图文]

    2013亚洲策展人论坛案例展现场如今,到美术馆看展览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的一种方式。当人们穿梭在各色展览之中时,是否想过,一个美术展是怎样诞生的?从展览策划到展品呈现,会有哪些幕后故事?在这其中,往往被一再提及的策展人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日前,由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美术馆、艺术机构及部分欧美著名艺术博物馆...

    15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钟孺乾:开创“绘画迹象论”之先河[图文]
    钟孺乾:开创“绘画迹象论”之先河[图文]

    壹号收藏网记者和钟孺乾合影初识钟孺乾老师,是在他的《迹象境•钟孺乾小品画展》上,他是湖北极少数在80年代同时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双料艺术家,他也是中国视觉艺术“迹象论”观念的开创者,“重彩写意”画风的代表画家,他认为“画就是力图在反复地自由挥写过程中生发出浑然的迹象。”这也成为日后钟氏理论的体系之...

    17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紫禁城里的洋画家[图文]

    郎世宁作者:顾乐渠犹记得2000年的一天,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公司进行着一场艺术品常规拍卖。有一件显然不被拍卖公司看好的古旧的绘画作品以无底价的形式起拍——所谓无底价,往往就是100元起拍,最高不超过1000元。轮到这件绘画作品,拍卖师不紧不慢地报出了拍品号,接着是惯有的阶梯叫价:“1000,1500,1800,2000……...

    14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艺术[图文]

    钱大昕、杨文秀的《欢庆城市人民公社成立》(1960年)主题鲜明,以大红灯笼作为欢庆的重要表达手段,很有节庆的氛围。以“图史互证”的方式解读人民公社运动宣传画中的“红旗招展”,可以加深对此时期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认识。“红旗招展图式”与“三面红旗”的口号密切相关;而在这个口号的提炼过程中,也可以看到意识形...

    17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履生: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功能薄弱[图文]
    陈履生: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功能薄弱[图文]

    2011年5月30日,陈履生在国博“艺术时空之旅”展览现场。新京报记者薛珺摄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接受新京报专访,谈国博的运作及私人博物馆的发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身份之外,陈履生是艺术史论者、画家、摄影家。他个人展览正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展出。2012年,他的展览主题是“博物馆建筑摄影”,这一次则是“巴西摄影”,呈现异域风情和人...

    31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不为人关注到成为英国的国家文化载体、大众的文化空间,在这一历程中如何发挥国家在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建构上的主导作用,以...

    15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行为艺术遭遇现实围剿[图文]
    行为艺术遭遇现实围剿[图文]

    李暐作品《撞入汽车》血腥、暴力、裸体,似乎是长久以来中国大陆行为艺术的关键词。在市场的喧嚣中行为艺术已被驱至边缘,偶尔作为“社会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章。当初叱咤一时的行为艺术家在当下已纷纷转行,只有当年开枪的肖鲁依然以行为艺术家自居。当极端行为走到尽头,行为艺术何为?朱洁树7月底,“以身观身”行为艺术文献展在澳门举行,举办的地点是中国南方的特别...

    4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