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晋晋 点击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 | 美术观点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

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计划,把作品置身于巨大的公共空间内,是对艺术家创作的巨大挑战。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是国内最大的艺术盛事之一。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分为“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以及“论坛计划”四大部分,通过“启动展”提出问题、“项目展”针对这些问题深化为个案研究,而“主题展”则是对此前所有研究做出总体归纳。

本次主题展的参展艺术家来自24个国家或地区,共75名/组,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如20世纪最为著名的先锋派大师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2010年度英国特纳奖获得者苏珊-菲利普斯等。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这一系列作品将以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进行演绎,以此来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姜节泓的策展思路

姜节泓在最初与“没顶公司”徐震沟通时说自己接了一个“活儿”,在正佳广场的空共空间内做展览,徐震一听就说“先接下来”。但是,在策展人把图片发给艺术家看的时候“全傻了”。“把正佳广场的照片拍完了之后,艺术家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发给他们看的时候全傻了,任何大型的东西放在这样的空间里全部吃掉,为了这个事,飞了两趟,就是到北京跟艺术家开会,到上海跟艺术家开会,我们有一个信念说这个活不接丢人,艺术在这个时候你的创造力在哪里,你怎么样应对这样特别日常的,其实在中国往往日常本身比艺术更有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在作品会被空间吃掉的情况下面,我们索兴觉得我们不展作品,我们藏作品,就是彻底在去混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边界。然后在这种短兵相接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邀请观众真正的他们之间的界线,有没有界线,界线在哪里。”

可以想见艺术家在面对扩展当代艺术的创作可能和挑战时是很激动的。姜节泓说:“‘见所未见’这个主题最早是在2009年年底11月份就有这样一个主题,我开始寻找策展的合作伙伴,就找到了乔纳森·沃金斯,他是对中国特别有感情的一个策展人。“见所未见”刚刚开始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说从两个新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一个是从方法论的层面上,方法论的层面,我发现现在当代艺术似乎过多的会依赖于某种理论,或者讲去回应某一个社会现象,这当然是一个很有意思、很重要的实践方式,就是怎么样以视觉的东西,世界的生产来回应做批评。反过头来想,我们似乎觉得视觉本身的原动力似乎缺乏了很多,我们回过头来去思考艺术实践创作的核心,就是视觉的创造力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是“见所未见”建立这个主题的时候一个最让我们能够激动的一个切入点,这个题目刚刚生成的时候,不瞒你们说,其实我是先想到的英文‘theUnsee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没有见过的东西”,我第一次把它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是“未见之事”似乎有点儿文绉绉,后来又想了好几个,就叫“未见”或者“视觉之外”一直到2010年的年终突然有一天想到了“见所未见”这个词儿,虽然说它不是直译,它变成了“Toseethensee”,我觉得在中文的语境里它特别了有效,然后我就找到了纳森·沃金斯之后就开始寻找艺术家,开始做策展研究,策展研究的时间特别长,从2010年开始中国,2011年底又到了亚洲、欧洲,各地考察,跟大家聊,这个主题的减低,刚才回应罗馆长所说的跟前几届不一样的一点这是一个最不中国的名称,前几届都有一定的地域的指向性,这个题目跨了各种各样的维度,

第一它是跨文化地域的一个维度,“见所未见”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讲有他的未见,对于西方的,对于中东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未见,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题目,特别受鼓励的是好多西方的艺术家听到这个题目之后都非常愿意参加,这是一个。

另外它是跨时间的,我们现在在做“见所未见”,其实三百年前,一千年前也可以做,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见所未见”,再过多少年之后都可以“见所未见”,它是一个跨时间和跨空间的题目。

最后一个它还是跨学科的,这个展览里边有很多当代艺术家,有很多过世的艺术家,还有很多科学家,科学领域里边也有很多未见,比如其中有科学家第一次捕捉慢镜头的,慢镜头捕捉之前看不到速度太快的东西,把这些东西都归纳起来,做了一个这样的展览,“见所未见”不能把它叫做一个主题,而是一个策展框架,在这个策展框架里边成立了一个非常具有特定指向性的,跟视觉有关的实践方式。

另外我想跟大家介绍的是主题展里边三个场馆,刚才罗馆长也做了介绍,刚才罗馆长故意说美术馆是主场馆,是邀请我来反对他的,我觉得美术馆应该是一个传统的美术馆空间,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美术馆空间,大剧院是表演空间,正佳广场是商业空间,但是在这个展览里边它不是一个分展场,而是一个非美术馆空间,这两种定义跟主场和分场的定义更有意思,我们在探讨到美术馆空间,刚才罗馆也讲到艺术怎样走近公众,这次在正佳广场计划是真正的跟公众能够发生关系,真正的把作品深入敌后,打到商场内部,而且这次展览做得比较绝的是整个正佳广场所有作品都不贴标签。进入一个美术馆空间的时候任何一个展览,你会有备而来,你会知道里边是作品,你会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是在正佳广场会遭遇艺术,它要么变成一种遭遇,要么变成一种传奇,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边,你会突然发现这个怎么这么怪,让你有不同的思考,我觉得艺术恰恰是在分分秒秒的时候发生作用。关于正佳广场这个计划,我这次全都是新作品,会在29号开幕,美术馆在28号开幕,29号的下午是大剧院表演的开幕时间。”

在策展人角度来看此次展览空间的选择时,姜节泓认为并不是美术馆和商界的一个合作,而是商界给了美术馆一个特别好的挑战的机会,就是说在这样的空间怎么做作品?并不是为了商业合作才做这样一个展览。

另外策展人姜节泓还透露在正佳广场现场的作品不贴标签也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虽然有几幅作品,可能会造成一点意外的效果,但都没有18岁以下不能看的作品,都在这种情况下贴标签本身没有意义,经过策展团队的审慎考虑到过程,并是争得了正佳广场的支持。当艺术真正跟日常交杂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公共教育吗?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 | 美术观点

策展人背景:

姜节泓,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该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创建人、主任,同时客座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姜节泓近年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有《关系I》(广州:广东美术馆,2011);《关系II》(北京:今日美术馆,2011)、《没有记忆的时代》和《我变故我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0)、《天使的传说》(伦敦:红楼基金会,2009)、以及《集体形象》(曼城:华人艺术中心;香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7)。近年的英文书著包括《负担或遗赠:从中国文化大革命到当代艺术》(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7),《革命在继续:来自中国的新艺术》(伦敦:蓝灯书屋与萨奇画廊,2008)和《红:中国的文化革命》(伦敦:蓝灯书屋,2010),以及中文书著《十年曝光: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当代影像》和《关系:与十二位艺术家的书信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图文]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本报记者翟群根据中国房地产商黄怒波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协议,100多年流散海外、现藏于该博物馆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重回故里,届时入藏北京大学博物馆(详见本报2月13日八版)。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热议:这7件文物应当藏于北大还是回归圆明园原址?这份协议究竟算是购买、赎回还是捐助、自愿偿还?更有人质疑黄怒波炒作。个中缘由还有待公布,但这则有关圆明...

    11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红树室图》手卷流拍中国嘉德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流拍中国嘉德本刊记者马怡运阮富春每一幅好画都有故事。有的画家会把故事告诉你。吴冠中就曾在2007年至2010年间撰写了很多篇画作诞生记。那些精制美文,如其画作一般惹人喜爱。而多数画家没有这么做,因此我们只能从作品去体味、学习,或者请教专家学者。对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与感悟。对文物艺术品而言,还...

    15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苏立文:抛开理论直面20世纪中国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2010年11月24日,苏立文于杭州97岁高龄的苏立文先生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的西方人。他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也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中国艺术,两个偶然造就了这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家。他曾说:“我没有理论……艺术中的理论如同一连串的有色镜,我们戴着有色镜去看现实,不会看到我们原来要看到的问题。他们模糊了许多东西,以致无法看清整幅...

    4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1964年罗斯科在画室1969年冬天,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要出租在纽约的公寓,他顺路去东69街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两个人在巨大的房间里听了会莫扎特。咖啡桌子上有本翻开的书,关于莎士比亚的。马拉默德想看看罗斯科夏天的新作。罗斯科把十来张画摊在地上:“你要哪张都成,除了有一张不能给你。”两人认识已有九年。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一些艺术家应邀去华盛顿玩。坐了两辆大巴,车...

    4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后写实与新经典[图文]

    曾传兴听海130×150cm2014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到以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新生代,就是在那个转折时刻出现的重要艺术概念。由新生代引领的当代艺术潮流主导了至今20多年的艺术方向,而今,多年稳定的格局隐隐生变,新的艺术代际——后生代正在崛起。作为一个艺术批评概念,“新生代”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

    12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厅上的玻璃顶,行云流水的书法都能被阳光投影在地上,很有中国味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了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

    9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先生书法作品来到寇克让先生的工作室,古雅之趣迎面扑来:雕花屏风,明式家具,木质花台上立着唐代官俑,雍容雅静浮于面容,流露出大唐那个好时代的气息。影壁上挂着他的字,个个饱满生动,外柔内刚,前后呼应,格局大气。整幅字气韵贯通,功力深厚,观后使人神清气爽。眼前的寇克让没有书法家的豪气和傲气,一脸平和谦静,正如他的名字“允恭克让”(尚书·尧典);他的语速较...

    2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森达达谈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图文]

    中国第一件行为艺术2013年2月10日,春节。(下午2:30分左右)我(森达达)去老栗(栗宪庭)家看望老栗,提及已知的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件行为艺术《挖掘》(1982)。我说历史需要恢复本真,老栗说历史在于不断挖掘。1982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家整理一组新冲印出的照片,徐一晖来找我说他发现了一大片沙漠,我吃了一惊,难道你去了内蒙或新疆了?他说不是,这沙漠就在连云港市境内的锦屏磷矿(1953-...

    15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乾隆皇帝是收藏界的破坏狂[图文]

    御题诗兽面纹玉圭近日,艺术评论家石建邦一篇“炮轰”乾隆皇帝收藏品位的“檄文”引起了许多争论。在文章当中他指出,一向以儒雅风流、热爱收藏著称于世的乾隆皇帝根本就是个“破坏狂”。在好端端的玉器上刻味同嚼蜡的“御诗”、以累累印章和御题占满传世画作,将其弄得伤痕累累,都是这位皇帝经常做的事。皇宫内所藏的书画、...

    9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大剧院里办画展,上演“紫禁城”与“名指挥”的艺术对话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本报记者李红艳这些天,步入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北水下廊道处正在举办着一个画展,题为“交响·融合”。展出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组以紫禁城为题材的画作,充满古典意境;另一组《世界十大指挥家油画肖像》,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这一&...

    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彭友善《紫气东来》近现代国画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一向是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等几位大师级人物,其作品动辄百万千万的高价广为人知。不过在这些闪耀的名字后面,还有一长串艺术家长期扮演“沉默的大多数”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人们的眼界不断扩大,学者、收藏家们挖掘出许多以前被遮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成为新的收藏热点。彭友...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湖北写实油画纵观[图文]

    图片资料[文/高星]“中国现在最高水准的写实主义绘画绝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对我们的写实主义绘画都惊讶不已,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艾轩中国写实油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实油画作品,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76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唐三彩女俑唐三彩人物俑文图/本报记者吴聿立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文简称《文物保护法》),让现有“地下”文物合法化,并称市场化是对文物最好的一种保护形式。同时,可能是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的影响,更有观点认为“藏宝于民”有着一定的优点和便利,如果促成这部分文物的民间收藏,不仅能够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可以...

    8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读田黎明的当代水墨作品[图文]
    读田黎明的当代水墨作品[图文]

    童年(国画)69×48厘米2010年田黎明孔子第一次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其实说的是审美感受的深刻体验,远远超过人对物质享受的愉悦感。作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田黎明的个展“阳光·空气·水”,带给人的正是不可言说的精神享受。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那天,恰逢阴雨天气。南方特有的湿润,与田黎明水墨新作相得益彰。招贴画用的是田黎明2...

    4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水墨动画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图文]
    水墨动画面临无以为继的尴尬[图文]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今年“十一”,中国先哲孔子的水墨动画形象出现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户外大屏幕上,传递着来自东方的君子之风。水墨动画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虚实实的意境,轻灵优雅的画面,让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突破。“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

    11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