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许江:要让艺术家甲和艺术家乙拍桌子[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沛沛 点击 :

许江:要让艺术家甲和艺术家乙拍桌子 | 艺术杂谈

许江与自己画笔下的《葵园》。作为中国美院院长,他能够“招安”体制外的人,允许学生在“试错”中进步,却始终为“体制”感到头疼。(许江供图/图)

王澍的界面有挑战性,我觉得王澍真正的价值在这里。尽管王澍说自己是传统的守卫者,但我觉得这是王澍今天重新包装自己。他骨子里其实有一种反叛的精神。——许江

许江是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第一导游”,这位以画葵著名的画家、中国美院的院长,在王澍获得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后,被媒体冠以“伯乐”的称呼。

许江写过一篇文章,叫《王澍获奖给我们带来什么》。他头疼建筑界根本没对这件事进行真正的思考:“为什么外国人把奖颁给这样不起眼的一群甚至有点廉价的建筑?这种重视是否带着种委婉的惋惜呢?是不是带着这样一种提示:你们把世界上40%的混凝土砸下去,到底为这个时代的建筑做了什么呢?”

他不希望“王澍的建筑、莫言的文风成为我们今天的某种钥匙”。对那些想建“王澍那样的建筑”的人,他十分不齿:“样式化是艺术创作最糟糕的归宿”。

许江并非王澍一个人的“伯乐”。先锋艺术家邱志杰早早爆得大名,却不惜“倒贴着钱”,一直留在中国美院这个“体制内”任教;画家司徒立在国外开了无数个展,回到国内,他的绘画现象学难觅知音,直到在中国美院遇到许江,如鱼得水;国学讲师王霖2002年被许江举荐到中国美院教书的时候,只有一张技校文凭,许江写信给浙江省考试院,希望能让王霖破格考博士,此事后来在季羡林、王元化、汤一介的保荐下促成,技校生王霖成了“王博士”。

许江喜欢用“诗性”来概括这些人的共性。

作为院长,许江提倡美术教育中“试错”:一边试验,一边犯错,一边走向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摸不着路的时候,就靠那些“诗性的千里马”带路——这些教学试验,许江都得心应手,惟一让他“没办法”的,是“体制”。

许江希望在他们的学院里,大家可以很尖锐地互相拍桌子:“对有创造性的想法,比如王澍这种人的想法,不用行政的办法打击他,而给他充分的尊重。”

我们的眼睛被奇观毒害了

这个时代全世界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感受力缺失,这个问题的存在,不是因为图像太少,恰恰是因为太多。

我们今天的图像,最大的特征就是奇观。大家看过太多奇观,你没去过泰山,泰山日出的照片你老早看过;你没有到过大海,大海的照片你也老早看过。以至于你真的到了泰山和大海,觉得还不如我看照片来得好。我们亲临一个现场、亲历眼前事物的那种感受力,正在衰退。

糟糕的就是,我们看起来什么都看了,但其实什么都没看到。

你们看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或者是关山月和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你们并不觉得那有多好,因为那山水回转并不吸引眼球,泰山日出比它好看多了。但《富春山居图》和《江山如此多娇》画的都是中国人心中的世界。

我们的眼睛已经被奇观、被相机毒害了,以至于自己缺少面向事物本身的原朴眼光却不自知,所以我请王澍在象山营造“大学的望境”,唤醒学生们的感受力。

现在的很多校园,都只是一种功能化的建设:巨大的大门正对着一条大道,宽广、笔直,中间是鲜花;走到底是一个高大的图书馆,38级台阶;右手边是几座巨大的教学楼,中间用长廊连起来,号称同学们学习可以不经风雨;左手边是大礼堂、行政中心;校园一角是个巨大的人工湖,但湖深只有50公分,湖的那一边是生活区。

我知道中国有个设计院,已经设计了一百多所这样的大学校园了。这些大学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空、没有山水、没有望境。孩子们在这里,每天就被单一化、工具化的环境侵蚀。

望境并非简单的美丽风景,而是要诉说一种人和山水相望的故事。王澍为什么获奖?因为他在象山建造的不是单体建筑,而是二十多个系统的建筑。有了这一片建筑,才有条件诉说山水的故事。

象山校园实际上是传统徽派建筑语言的再利用。黑瓦、白墙,密密的、严实的屋顶,被切掉一角的三合院、四合院结构。这些建筑语言听起来像魔方一样,但它们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我们的房屋、高台、门栏都形成了不同的面向青山的界面。

象山所在这块地方叫转塘。为什么叫转塘?古老的时候一定有大河从这里转了一下,我们可以想象这座青山其实就在河边。而旧时的建筑,就像传统的徽州建筑那样,所有的巷子都朝向青山。这些巷子我们用到了象山的楼与楼之间,这是我对王澍明确要求的。同学们可以在这些小巷中穿行,远望青山,一季一季。

象山建筑的门总是斜的,窗户也是异形的,看起来像苔点、像点墨。有些地方你走着走着,会发现几道断墙。有个走廊的柱子全是斜的,审建筑的多次叫我拆掉,说同学碰得鼻青脸肿怎么办,我到今天也没有拆。

就是要“试错”

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育,象山的望境是一方面,在教学上的实验性是另一方面。

整个世界艺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革命史、实验史。艺术教育的内涵其实就是开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

开启个性,就要“试错”:我画这个杯子,画了几条线,发现瘦了,抹掉重来;又画扁了,抹掉再重来。每次试错都是在接近最后的真相,“切问而近思”。

更深一层的“试错”是,起初我可能采用这种方法画,画完后发现并没有画出我想画的。怎么办?再去研究另外的画家,他可能对你有帮助。一研究,还是不行,再试。试过很多人后,还是不行。然后你开始尊重自己,一尊重自己,就出来了。

艺术创作的“试错”,对社会也起着一种实验性的推进作用。包豪斯提出工匠和艺术家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团结起来为大众服务。这在当时是很新的思想。他认为校园里最重要是的作坊:石头作坊、木头作坊、陶土作坊,同学们在作坊中试错,这带来的是一种“上手”的训练。

什么叫上手?技艺达到一定程度,艺术家看到这个器皿手就痒,但真正做的时候,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做陶,技艺自然而然地上到手上来,情感和思想也自然而然地上到手上来。我们学院收藏有格罗皮乌斯做的手把子,还有他的陶艺,那套陶艺放在今天都是呱呱叫的。

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对材料的变化特别敏感。材料随着时代而变化,也就带来美学革命。包豪斯认为要想最好地为大众服务,就必须简化,把所有装饰都拿掉,暴露结构,这就出现了结构暴露美学和极简美学。什么东西最简呢?方形、圆形、三角形。这种极简的美学思考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

建筑家海杜克在美国库伯联盟学院当了三十年的系主任,他讲过一个生动的故事:盛夏听到高枝上的蝉鸣,却又在树的低处发现了玲珑剔透的蝉壳。这壳保持了蝉的原先的躯体,但那生命已在更高的枝头上鸣叫,这就是教育。他曾给应试的研究生出考题,让他们自己带回家做,一个月后交上来。

第一道题是以你脸部的特征来素描一座城市;第二道题用五张图来叙述任意的一个机械原理;第三道题,给你一段博尔赫斯的文字——大意是阅读就像一个螺旋,人们经过一生的努力发现自己仍站在这个螺旋的某一点。你根据这句话,画一张建筑设计图。第四道题,给你一幅绘画,你用文字描述它。第五道题是一段希腊神话:俄耳甫斯的妻子死了,他追到地狱里,要带走他的妻子。冥王同意了,但有个条件是归途上不能回头。结果他回头了,就和妻子一起死了,海杜克让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个坟。

这五道题,今天你请一个教授也未必做得好。但这种教学是生龙活虎的,兴趣盎然的。不像我们现在的考试,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行政化无所不在

有个很值得我们忧虑和讨论的现象是:行政化无所不在。如果我们没有行政,大家都还原成艺术家,艺术家甲和艺术家乙拍桌子,谁有道理谁就可以拍。

如何把一个学术单位不变成一个行政机制、官本位横行的单位?还是要还原学术单位民学精神的性质。黄宾虹先生1948年从北京到江南,做了个讲座叫“君学与民学”。他认为学问有君学,有民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在民学。

今天我们的大学很大程度上行政化、“君学”了。更糟糕的是,你办画展,都不是考虑画画得好坏,而是想着明天能请到哪位领导,谁的领导请得大,谁的画展就办得好。画家们恨不得削尖脑袋变成国家画院的院士,就好像进了国家画院,就真的有了国家级水平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如果一个高校教授唯唯诺诺,不敢说真话,不敢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个学校一定没有学术精神。

比如吴海燕(中国美院教授,时装设计师),2001年,她想在西湖的真山水背景上进行一场时装秀演出,找到了我。这在今天不可能实现的:桥封起来两天,里面那么多事业、企业单位,一天损失几十万,我们赔得起吗?但我还是去市里争取来了。彩排一天,演出一天。

演出一开始,一个女孩立于横舟之上,清吹木笛,从西泠桥下穿过,消失在烟云中。然后一群天仙般的姑娘踏着荷叶袅袅而来,其实是踩着玻璃桥,演出效果非常好。这是西湖上第一次实景演出,比“印象·西湖”早多了。

还有比如做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现在雕塑展,普遍的做法是拿块生地,做雕塑公园,把它炒熟了。但西湖雕塑邀请展都是选择风景俱佳的熟地,比如太子湾就是一个山水很好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做了一个至今令人怀念的雕塑展,但今天雕塑展的作品已经荡然无存。我在那里的《品茗山水间》被毁掉,王澍在那儿也曾做了《山水土墙》——一堵土墙中间,一条瓦片铺成的路,拦腰把它断开——今天也都不存。据说是单位的意见,我不知道为什么容不得艺术的故事在这里延伸,在这里边,最让人头疼的还是体制。

前一阵我从北京回来,在飞机场碰到一个清华的青年建筑师,我故意问他对王澍的看法。他说那是非专业建筑,跟建筑界没什么关系。其实他说得对,王澍很倔,拒绝考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资格,所以他一直是“非专业建筑师”。

我表达了我的看法,尤其说明了对于建筑界在这个问题上不思考、不讨论的遗憾。

你看,这就是今天的困境。对于真正的创造性人才来说,它有诸多的遗憾,我们只能用更多的交流、洞察和心灵的支持来弥补。

相关文章

  • 网络热议朱新建水墨画:淫荡邪气还是揭露人性[图文]
    网络热议朱新建水墨画:淫荡邪气还是揭露人性[图文]

    《美人图》朱新建作□南京师范大学实习生高伶俐金陵晚报记者肖林近日,随着著名画家朱新建的去世,各种悼念性文章陆续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表。短时间内,一场关于朱新建的艺术地位和作品价值的话题讨论逐渐升级,甚至在微博上掀起一阵“口水仗”。其中,言辞不乏犀利者。批评者认为,不少画界人士对朱新建赞誉过度,并评价其画“审美品位近乎春宫画的淫荡和邪气”。而赞...

    111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乔晓光:人生剪纸三十年[图文]

    2003年,乔晓光在贵州苗族拍摄民间剪纸申遗时的工作照。王倩乔晓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2011年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r...

    17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精雕太行根艺:打磨艺术人生[图文]

    ■毛庆珍老人和他的根雕。□文/图本报记者李洁夫通讯员马宇灵马彦在省会矿区,有一位热爱根雕30多年的老人,根雕作品在全国各地博览会、展销会上频频“亮相”并捧得大奖。如同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乡,河北吴桥是杂技之乡,蔚县是剪纸之乡……把矿区打造成”太行根艺“之乡,是毛庆珍老人的梦想。毛庆珍老人今年76岁,精神矍铄。谈起...

    13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徐累《夜中昼》2012年5月,当众多拍卖公司主管还沉浸在拍场失利的消极情绪中时,中国嘉德却意外地推出了一个叫做“水墨新世界”的全新项目。同年北京保利也推出“中国当代水墨中坚力量”等3个当代水墨专场。北京荣宝推出的“新人新水墨”专场则以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与新锐艺术家为主体。香港天成国际拍卖2012年的秋拍也以“当...

    10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木刻是“笨”的 所以才更接近艺术[图文]
    木刻是“笨”的 所以才更接近艺术[图文]

    廖修平默象(六)木刻60×80cm近日,“原点的维度:2012上海国际版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同期的研讨会也如火如荼。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卢治平说道,在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以木版为专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艺术家愿意,把木版、铜版、丝网版或者任选一个版种当作原点都无关紧要,醉翁之意在“维度”,也就是提倡找准一个点...

    18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彭德中国当代艺术追踪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备受非议。超越欧美当下形态的普世艺术和相对独立的中式当代艺术,尽管不少批评家都在呼吁,但还不成气候。所谓中式当代艺术,概指带有中国问题和中国文脉的前卫艺术,同跨国跨文化的普世艺术有着内在联系。西安地区特别适合造就中式当代艺术。这片统领中国文明八百年的土地,有着开拓中式当代艺术的典型背景,包括体现文明进程的历史遗存,彰显农业文明的民俗,影响儒释道思想和塑...

    5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笔法中蕴含了提按、虚实、干湿等抽象元素;西方画家米罗等人都曾在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宋梁凯的泼墨仙人以大写意的笔法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国美术界,一些美术理论家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抽象国画跟中国传统国画、现代中国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

    7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威廉·克莱因和儿子皮埃尔,1965年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的艺术生涯是要写进艺术史的:他的粗粝的城市肖像——纽约(1956)、罗马(1959)、莫斯科和东京(1964)——一直是街头摄影的地标,他的时尚摄影对这一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那些灼人眼球的电影:《你是谁,珀莉·麻古?》(196...

    15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系统性油画收藏亟待历史补白[图文]
    系统性油画收藏亟待历史补白[图文]

    庞薰琹作品《屋景》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以近现代美术为背景,以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为主体的系统收藏与研究机构和学术基地。上海是中国本土油画的发祥地,因此本地无相关系统收藏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20世纪以来,出现了国内外、公家与私人的分散性收藏。但相关的收藏群体稀少,而相关的艺术史梳理和系统收藏则期待历史性补白。陈抱一作品《静物》如果说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的存在,需要历史之物和艺术之物的复合,那么...

    16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杭春晓:历史仅是一种描述[图文]
    杭春晓:历史仅是一种描述[图文]

    图片资料胡适称“历史就像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并义愤填膺。为何?因为在他们看来,“历史”是神圣“事实”,不容“戏谑”。然而,胡适因此被责难,却很冤枉,因为,他根本没说过这句话。那些义愤填膺的人们,着实上了“事实”的当—他们愤然捍卫“历...

    14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沈津:漫谈名家所治藏书印[图文]

    《王福庵印谱》,西泠印社编,2010年12月版,650.00元。《陈巨来治印墨稿》,陈巨来著,2009年5月版,90.00元。《册府元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津,安徽合肥人,1945年生于天津。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92年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后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现为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著有《美国哈佛大...

    15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梁章凯印象:优雅的先生[图文]

    《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和《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人物名片:梁章凯现为:西泠印社社员西安碑林博物馆客座研究员日本鉴古印社顾问《篆刻》杂志日本总编辑编著有:《战国古陶文五十品》《艺友斋存名家印汇》一函四册《印史留遗》一函十六册《怀玉印室藏印选》《美哉斯石-海内外中国印石精品集》《林则徐旧藏饲鹤图题跋录》等十余种《战国古陶文五十品》等印谱从来都尊称他为梁先生而不叫梁老师,原因无...

    178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埋头钱堆痴心不改:走近收藏家王子华[图文]
    埋头钱堆痴心不改:走近收藏家王子华[图文]

    王子华与父亲王亚光人物名片王子华,1977年9月生于贵阳,为贵州省收藏家协会理事、贵州省钱币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1997年毕业于原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1999年到云南昆明世博园,建立世界钱币馆。2003年在贵阳举办“首届迎春牡丹花展”、“贵阳甲秀楼菊花展”,2004年在甲秀楼举办“中国纸币样钞展”...

    159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关于美:只要是好的我都喜欢中国青年报:你在《荒废集》里写到惊艳美女范冰冰;在《谈话的泥沼》中,有一篇《时尚与模特》,也写到了模特的美。你对美的观察和感受很独特,尤其是对女性。也有人称你是“中年版韩寒、知识版王朔、美术版崔健”。陈丹青:我对俊男也会“审美”啊,画画的,好色嘛。其实遇见漂亮女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吧。中国青年报:你曾说,你的上海基因...

    15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