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如果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相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迪儿 点击 :

李建盛1995年春,一个跨学科的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主题为“爱因斯坦遭遇马格利特”。世界各地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在此相聚,共同讨论如何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如何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

在该研讨会的语境里,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与艺术家,是作为一种“典型”,其代表的是不同领域的一种“象征”与“隐喻”。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马格利特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有趣的是,爱因斯坦“肯定性”地谈论过艺术,马格利特则对科学有过反讽性的说法。后来,这个系列研讨会的学术成果集结成论文集,共8卷,于1999年出版发行。论文集以《爱因斯坦遭遇马格利特》为总题目,分述“跨学科的反思”、“科学与艺术”、“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世界观与综合的难题”、“转变中的世界:人类与自然”、“科学的元争论”、“量子结构与实在的本性”、“复杂性的进化”。论文集总导言揭示了这一跨学科国际研讨会的意图:对深刻和永恒的问题进行自由的反思与争论,力图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这两个明显不同的领域发现能相遇之处,以探索实在的深刻本质、人类知识与人类技术的深刻本质。

在《爱因斯坦遭遇马格利特:跨学科的反思》一卷中,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即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如果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在某个酒馆相遇,是否会有共同语言甚至讨论有趣的问题?普里戈金认为,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两人都会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创造性地参与人类对世界复杂性和神秘感图像的建构;然而,由于建构方式不同,他们所描绘的图像也不同。普里戈金在“场景假设”中预言: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肯定不会在酒馆喝啤酒,马格利特也不会与爱因斯坦讨论任何问题。意即是说,作为艺术家的马格利特与作为自然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之间,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和共同旨趣。有的学者不认同普里戈金的说法,认为从本体论角度看,艺术与科学虽是不同学科,然而它们都是人类所必需的经验,都是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持不同见解的学者提出:我们要提出的是这样的问题:艺术与科学为人类增添什么?在这种提问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就可转化为一种“教化”问题,转化为一种如何通过科学与艺术丰富人类知识、智慧与情感,增进人类进步和自由的问题。由此,爱因斯坦与马格利特相遇,就有可能讨论他们不同的教化途径。或许,这正是科学与人文学者在美、创造性、真理、智慧等方面,既具差异性又具互补性的深刻原因所在。实际上,科学家与艺术家都会提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样的本源问题。1898年,高更写给蒙福勒的信中说:“我们所受的痛苦,只能在非尘世间找到,可一旦面对我们过去和未来的神秘景象时,种种痛苦的遭遇就变得模糊不清和难以理解了……当我醒悟到我的作品已完成时,我就自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1988年,霍金在其《世界简史》中也写道:“今天,我们仍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真的最深刻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的探索提供正当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是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这种追问,都是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深刻追问,都是关于人类何去何从的终极关怀。(作者系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相关文章

  •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图文]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图文]

    岳敏君的笑脸是中国传统的泛神论与西方人本主义媾和的产物。尽管岳敏君本人未必清晰地意识到人本主义之殇,但他的作品却昭示了这一现实。岳敏君的傻笑脸谱与方力钧的泼皮脸谱,是同一文化土壤结出的孪生兄弟。虽然两种脸谱有所差异,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方力钧表现了中国人百无聊赖地活着,岳敏君表现了中国人空洞地活着;方力钧表现了中国人的玩世不恭,岳敏君表现了中国人的呆若木鸡。而无论玩世还是痴呆,都是精神失常的表...

    6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再少一点,书籍设计的克制与约束”。创意的事情这么有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克制自己,要约束呢?做了十几年以后,我发现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问题有点严重。我们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现在正处在国内设计专业、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卡到这个创意呢?创意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分秒必争,图书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rdq...

    144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在冶印袁少洪摄12月20日,粤北山城韶关,阳光明媚。中午,记者依约来到韶关市区中心一条小巷,在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铺里,拜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徐绍奇是满族人,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翁山诗书画院书画师,尤以篆刻而闻名粤北大地。记者走进小店铺,看见左边摆设了玉器、名家书法等艺术品,右边是一些古旧家具,店里面一角是篆刻工作台。此时的徐绍...

    7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老郭与他造的佛像见过各种收藏爱好者,但是像老郭这样执着而有想法的收藏者却很少见。也许别的藏家只是单纯收藏,而老郭却为自己的“灵思妙想”努力着,根据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元素自己造像,每尊造价十余万元。痴迷佛像三顾佛洞老郭名叫郭臻奥,今年48岁。2012年11月,为了欣赏壁画,老郭自驾车前往“中国第二敦煌”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当时就被震...

    7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秋宝:勿把连环画当作榨油机[图文]
    杨秋宝:勿把连环画当作榨油机[图文]

    杨秋宝在创作他的《红楼梦》扇面。表现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戏剧影视剧之外,刘旦宅绘制的经典《红楼梦》插图中的黛玉葬花依然深入人心。今年9月,画连环画出身的画家杨秋宝绘制的120幅扇面《红楼梦》即将完工,扇面上的每一幅画面都用来表现小说《红楼梦》一个章节,反面则用蝇头小楷书写了这个章节的概要,这些扇面完工后将分别在苏州和上海展出。杨秋宝告诉早报记者,这项进行了近两年的绘画工程,差...

    82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齐白石作品如今的人们在谈到齐白石的成就时,都会从他那美丽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平和自然之美。无论那秋风中的喇叭花、鸡冠花、葫芦、石榴,还是炎夏中的枇杷果、芭蕉、荔枝……抑或那些人们饭菜中平常的菜蔬红萝卜、南瓜、大白菜、豆角……。当然,人们更喜欢他笔下的鱼虾、螃蟹、青蛙。齐白石画作中山水、人物相对少,但亦如花鸟画都能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美好的感觉,...

    69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 形单影只[图文]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 形单影只[图文]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形单影只1956年7月29日,在法国尼斯港的公爵古城堡里,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接待来访的中国画家张大千。毕加索搬出5大本画册、上百幅作品给张大千欣赏。翻着翻着,张大千愣住了—这些画竟然全是临摹齐白石的作品。毕加索说:“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上色;用一根线画水,就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的清香&hell...

    144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履生:我的书画之源[图文]
    陈履生:我的书画之源[图文]

    陈履生作品:《大江深处》,68×45,2012年。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就其专业而言,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每一个人也有各不相同的学习过程。可能现代文明的发展会缩小彼此的差距,但在没有享受到现代文明孕育的人那里,他的成长道路也许就有许多独到的地方。我在学习美术理论之前先学画,学画之前先学书。虽然,所谓的“书画同源”古已有之,但那时候我什么也不...

    8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陈履生:拿下卢浮宫让雷诺阿成为核心[图文]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事实上,近...

    16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有鸟无尽意 有花无尽妍——戴洵花鸟画[图文]
    有鸟无尽意 有花无尽妍——戴洵花鸟画[图文]

    戴洵与戴兄相交不过三五年时间。但因年龄相仿佛,在川内专职为艺的这个年龄的朋友并不算多,所以初见便不拘束,聚面无多倒十分亲切。戴洵是四川人,是成都人。川人的特征以他自己的语言来说是自带匪气。这个匪气有趣,竟无别样字眼可以代替,一种磊落之豪气,一种蛮不在乎,一种江湖之义种种,这在艺术上,是极宝贵的笃定的大丈夫气。川内川话的普及率高到没有哪个省的本土方言普及率能与之抗衡,也带着天府之国几许优越。...

    3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白胖子新疆和田,艺术家刘小东以现场写生的方式,追问当地人的生存状态钱梦妮“沙尘很大,画布上有沙,颜料像在沙纸上调和,运笔不畅。”艺术家刘小东在工作笔记上歪歪扭扭地写道。这是个需要与环境不断抗争才能画画的地方,新疆和田,2012年6月至8月,刘小东与其团队在这里展开现场绘画计划“刘小东在和田”。通过田野走访,刘小东找到采玉工人,以玉龙喀什河的...

    162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图文]
    郭健濂:画画是我的生活方式[图文]

    在浙江,挖掘具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当然绕不开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美院,那就得说说这位曾经是该院最年轻的一位油画博士——郭健濂。从本科、硕士、博士这么一路下来,可以说他是标准的“学院派”,极其令人称羡,但郭健濂自己却显得非常谦虚:“我并没有把读书、考研、考博当作一座座要攻下的城池,只是到了那个点,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既然有需要就好好去做...

    103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大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华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酒在于通过把玩能够达到健身、养性、修行的效果...

    12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艺术的“大千世界”[图文]

    张国琳是依靠黑白画练习走近现代美术的。1984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这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研修期间他集中精力从事黑白版画艺术研究、创作,他的结业习作——65幅黑白组画《大千世界》(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美术》月刊第6期、《人民日报》1988年10月25日版有介绍),就是他百余天近似疯狂地夜以继日创作的结晶,是他经历85美术思潮的见证。1989年,...

    18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读张馨月的山水画有感[图文]
    读张馨月的山水画有感[图文]

    画家张馨月张馨月将浓浓的对自然、对人生的情,倾注在自己的笔墨之中,书写了一幅幅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卷。张馨月作品画中层峦叠嶂,层次井然;飞瀑挂崖,寒烟四射,秀石临风,不亢不卑,山路弯弯,曲折通幽;石屋半隐,野逸静谧;曲水盘桓,浪花激荡;小桥卧波,自成佳境;美树婆娑,别具风致。整个画面以不温不火的青绿色表现山川的苍翠、丰茂、华滋,或苍茫浩淼,或云蒸霞蔚、或钟灵毓秀。因此画面显得格调高雅,...

    119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