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伍,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画展。曾任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有《诗经(彩绘本)》《韩伍画集》《小巷童年》《鹡鸰在原》《韩伍京剧作品集》《韩伍新绘西游记》等。
韩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面积不很大,画桌就占去不少地方,桌旁就是韩先生的书橱了。
作为海上名画家,韩先生所藏画集自然是最多的。他最初以连环画和插图扬名。架上插着陈老莲、任伯年的画集,韩先生的画的造型,从这两位画家处得到了莫大的启发。另外还有一套《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韩先生说,他在《新民晚报》开“新上海·角落头”专栏,画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民生活,从以海派画风描摹上海市井生活的《点石斋画报》中,获益不少。韩先生被人称作画坛多面手,本来师从海上西画名师钱延康、朱怀新学艺,后又随程十发先生习画。他的案头就放着一本《程十发画集》,韩先生经常会翻读的。韩先生说,有一次他经过程先生家,看见人去楼空,想起过去拜访程先生,过眼的点点滴滴,回家就形诸笔墨,发表之后,很受读者欢迎,自己也觉得好,“画画还是要画自己熟悉的、喜爱的事物”。
韩先生的连环画取材,多从古典文学中来,他画过《诗经》,也画过《西游记》与《红楼梦》——后者依然是他喜爱的题材。韩先生拿出一张他新近画的《金陵十二钗》,用了一个月工夫,人物各型各态,活灵活现,实在精绝。他说,古典题材要画好,首先得理解文意,“画李白醉写图,不懂得‘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什么意思,怎么行呢?”说来这多亏父亲韩小梅先生家教极严,从小逼他背诗古文,打下了文学底子,至今受用——“我是家中老五,父亲已经管得比较宽松了,我的几个哥哥背不出就得下跪。”韩先生的书橱中放着好些诗词集,闲来常作消遣。
检视一下韩先生的书橱,能看到好些京剧书:《京剧谈往录》《京师梨园世家》《梨园一叶》,还有他最喜欢的《粉墨春秋: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京剧也是他笔下的重要题材:《韩伍京剧作品集》共画了十七出折子戏,人物逼肖,惟妙传神——这也是受戏迷父亲的影响,韩先生就从小跟随父亲听京剧,嫌不过瘾,还要自己模仿学唱。后来虽然从事绘画,但“唱戏”的嗜好一直挥之不去。去年10月,韩先生干脆自己登台,在逸夫舞台演了两出京剧大师周信芳的代表作《投军别窑》和《斩经堂》。他翻出海报给我看,上面的他行头满身,有模有样。画京剧许多年,而今,韩先生也成了自己画中人。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我这里乱七八糟的,也没去数。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应该是一本散文,名字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可能是一半一半,出版社也会送书给我。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没算过。不多的,大概一百不到吧。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现在经常翻各种文学杂志。正在读《散文选刊》。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抽烟,喝茶,还有听戏。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只看纸本书。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程十发画集》和《粉墨春秋: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
Q:如果让您一个人只准带一本书去一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带一本《诗经》吧。
摄影徐晓林撰文郑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