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沛沛 点击 :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 美术教学

骆芃芃

人物名片:

骆芃芃,女,篆刻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汉族,浙江人。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编著、主编的书籍有:《篆刻基础教程》、《篆刻艺术教程》、《唐诗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宋词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郑诵先书法集》、《中国茶馆》等四十余册。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 美术教学

骆芃芃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关于个人情缘

“小时候是游戏,后来是艺术,现在是责任”

骆芃芃,中国篆刻艺术界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1958年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是个文人,诗书画印样样在行。在父亲的引导下,七八岁的骆芃芃,时常会像模像样的拿着刻刀和石头刻印章把玩,但当时手中方寸之物对她来说还只是个游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骆芃芃全家被抄,父亲被捕入狱,如此大的变故使骆芃芃失去了继续学习篆刻的条件。直到十年文革结束后,家中被抄走的东西被相继返还,其中包括父亲珍藏的大量篆刻书籍,骆芃芃再次与篆刻艺术结缘就是从这些失而复得的篆刻书籍开始。

因为小时候有过涉猎,当时十七八岁正值值青春花季的她,却选择了这门需要坐得住的艺术作为兴趣爱好培养起来。随着父亲珍藏的篆刻书籍被一本本阅尽,骆芃芃发现自己已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篆刻艺术,每天空闲时间不是手拿刻刀和石头,就是手捧印谱。

由于当时的大学里没有书法篆刻专业,到了1980年,22岁的骆芃芃决定报考象征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荣宝斋,并被顺利录取,自此骆芃芃开始真正走上篆刻艺术道路。

到了九十年代,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十几年,当时赶上出国潮,周围很多朋友都出国学习或打工,但骆芃芃却始终没有动心。

“篆刻艺术根基是在中国,韩国有韩国的民族性,日本有日本的民族性,但它都不是中国篆刻艺术的根基。”骆芃芃说道。

如今,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30余载。谈到这30年来自己和篆刻艺术的情缘,骆芃芃笑着说道:“小时候是游戏当做玩具,走上专业认为是一门艺术,到现在它已是一种责任。”

关于艺术规律

“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

“我有一种大侠情节,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荣宝斋时就被大家称为‘骆大侠’,对于这称呼我个人挺喜欢。”骆芃芃朗声笑着说道。

骆芃芃以其篆刻时的快刀快手,被国外同行称为“神刀女”,被国内同行称为“骆大侠”,有人说她的作品风格就像她本人的个性一样豪迈、爽朗、大气,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界的女中豪杰。

谈到对于自己作品地评价,骆芃芃坦言自己的作品有明显的当代时代感,但她认为并没有偏离艺术规律,而且有很好的传统根基。

“有时候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完全出了另一门艺术的感觉,当然艺术本身是无法评判好与坏高与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心的写照和其格调、修养以及才华的流露,对于自己的作品我并不满意,还需要不断努力去精进。”骆芃芃谦虚地说道。

而对于中国篆刻艺术,骆芃芃认为中国篆刻艺术需要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但同时应该把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刻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用品上,开拓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和领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篆刻艺术,应用篆刻艺术。

“艺术是第一时间的创作思维和情感的流露,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以让欣赏者愉悦,可以让从事艺术的人愉悦,中国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后,它的社会功能提高了很多,社会文化功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骆芃芃说道。

关于文化传承

“阳春白雪地理解,下里巴人地曲解”

篆刻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艺术,中国篆刻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清以前叫印章艺术,当时是以铸造而非雕刻,在形成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以后,通过文人和艺术家的加持,改成石头来刻,通过制作方法的改变,使篆刻艺术由实用艺术转化为又实用又可以是纯表现性艺术的独立艺术门类。

为了传承和保护篆刻艺术这一传统艺术门类,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内首家以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为核心的国家级院体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骆芃芃担任其常务副院长。

2007年,在骆芃芃地积极申请倡导下,中国篆刻艺术院开始进行学科建设,由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骆芃芃也成为全国第一位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到现在骆芃芃已经招收了十几名篆刻艺术硕士。

“以前篆刻艺术的传承要么被阳春白雪地理解为有名望的老先生带学生,要么被下里巴人地曲解为地摊叩戳的师傅带徒弟,篆刻艺术硕士点的成立也就意味着国家承认了篆刻艺术是一门学科,它不是一门爱好也不是一门技艺,更不是一个雅玩的形式,从今以后学篆刻艺术的年轻学子有了自己的学历有了学位,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特别重要。”骆芃芃说道。

关于未来发展

“时代不断发展很多东西必须学必须改”

“这是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中国篆刻艺术颁发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当时整个艺术研究院只有三个。”罗芃芃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向大家解释道。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骆芃芃是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的负责人。

骆芃芃表示,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除了证明了中国篆刻艺术是全人类的遗产外,最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地走进了国际视野,可以享受来自国际层面的另一层传承和保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精品展。整个展览不但在形式上突破了篆刻艺术的传统展览形式,在内容上也首次将现实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展品进行展览,如展览了壶具上的印章、古琴上的印章等。

“整个展览期间,二百多个国家的外宾前来参观,我们足不出户,就将中国篆刻艺术呈现给了世界。”谈到展览骆芃芃难掩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激动的说道。

除了上海世博会上的展览外,自2006年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后,曾多次成功举办篆刻艺术作品展。

2008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展览以开放式书斋形式,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喝茶,可以任意取阅书柜里的书,并设立了参观者互动区域。整个展览开设了开放式展览的先河,在业界引起很大轰动,后被日本篆刻家协会邀约,赴日本大阪进行同形式展览。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在恭王府举办“庭院式篆刻艺术展”,把篆刻艺术从屋里挪到屋外,把篆刻艺术和恭王府的山石亭台楼榭等融为一体,使篆刻艺术和天地和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每次展览都不断变化展陈方式,让整个展览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人很愿意依赖一种习惯,习惯被依赖以后,会很自然的去接受,而且不愿意去改变,但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很多东西必得学必须得改,中国篆刻艺术的展陈方式就是其中之一。”骆芃芃说道。

相关文章

  •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当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画艺术创作院举行。来自美术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围绕当下中国画发展与现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画笔墨在当下的发展与变异、当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杜大恺从艺术社会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规律,尤其从全球化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化发展遇...

    8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黄永玉展览不讲排场是艺术界的楷模[图文]

    2009年7月,86岁的黄永玉在家中作画。(资料图)新华社发黄永玉九十岁画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策展人陈履生称:“按照老办法,开门就开幕。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8月16日,“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国博开幕,其简洁朴素的开幕形式,一时备受热议。而反观时下艺坛,展览此起彼伏,开幕式隆重阔气,主办...

    2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奎松回应新书硬伤质疑:学术批评应回归学术[图文]
    杨奎松回应新书硬伤质疑:学术批评应回归学术[图文]

    杨奎松著的《忍不住的“关怀”》近日,网上有人以“史清”的名字发文,指出知名历史学者杨奎松新作《忍不住的“关怀”》里的百处“硬伤”。昨日,杨奎松对史清的质疑做出公开回应,认为该文章指出的“多数问题”属实,对此,他“心服口服”,“不想做任何辩解...

    16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图文]

    丹麦奥登赛安徒生博物馆中安徒生剪纸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与复制,还有祭祀...

    144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原研哉:简单是何时产生的[图文]

    坂茂设计的碳纤维椅简单大约产生于一百五十年前。当椅子不再用来表现国王、贵族的地位,而只需满足单纯的“坐”的需求,巴洛克、洛可可的魅力曲线和粉饰成了旧时代的遗物。现代主义就是物从复杂蜕变为简单的过程。原研哉和某汽车品牌合作设计的微笑汽车简单这个词运用广泛。一般是指流畅简洁的风格,或是整齐统一的状态,大多用来表示褒义。简朴生活、“简单最好”等理念...

    8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美国摄影师地铁上“速拍”裸模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摄影师扎克·海曼在纽约一辆地铁中仅花了30秒钟,就为一名女演员拍摄了一组10张照片。在公共场合“速拍”裸模是他惯用的手法。废弃砖窑拍人体裸模吓坏老农民2009年6月,四川绵阳城郊某地,当地30多位摄影师组织了一次人体摄影创作。绵阳城郊一座废弃的砖窑里,来自成都的一个女模特,在照相机面...

    5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法国影人马修·德米首次带电影处女作《美国》来中国《美国》剧照。上图为德米与饰演母亲老友一角的杰拉丁·卓别林,下图为他和饰演曾与母亲相熟一角的萨尔玛·海耶克。在前不久落幕的南昌学苑影展上,到访的国外影人中有一位法国人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长片到中国内地放映。电影名字看上去一点也不“法国”,叫《Americano》(《美国》)。...

    4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画意摄影展杭州举行:照片跟水墨画几乎无异[图文]

    “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昨天下午,在武义县文化馆,一场名叫“吟寂于心”的特殊摄影展正在举行。这些照片都装裱在卷轴里,看起来也像一张画,挂起来供人观赏。举办这个展览的摄影师叫李建康,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他的作品将摄影语言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观念先锋。像中国水墨画一样,高山、乱石、明月、樵夫,都是他摄影作品中常见的元素。但...

    113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叶浅予认为艺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在叶浅予女儿叶明明的回忆里,他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方法问题也是如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方法不行,但创作不能光靠方法。叶浅予于1990年代授画谢春彦叶明明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

    6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史家巫鸿出新作 用“艺术家的眼睛”写艺术史[图文]
    艺术史家巫鸿出新作 用“艺术家的眼睛”写艺术史[图文]

    近日,艺术史家巫鸿的著作《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由世纪文景出版中文简体版。东村位于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1990年代,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和音乐人,包括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荣荣等,把这个破败村庄当做自己的家园,组成了一个前卫艺术的核心群体“东村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一系列中国实验艺术经典作品,包括《为鱼塘增高水位》、《12平方米》、《原音》等...

    8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书画江湖有艺术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书画大国里,画界规则、艺术权力、资本狂歌、圈子运动、艺术洗钱、艺术工业化……早已将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浸染成一个残酷的江湖。文_陈湘鹏秦醉辞去杂志社美编的工作,做了一名画家。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业生涯有限,到30岁就很尴尬;一个艺术家则更有想象力,在当代中国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年秦醉离开体制,成了一名自由人。一边在住处附近...

    9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架上写意”解读上海油画[图文]
    “架上写意”解读上海油画[图文]

    俞晓夫2007年作品布面油画《印尼人物写生二》(50cm×60cm)12月22日,“架上·写意——海上油画名家邀请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开幕。展览汇聚朱屺瞻、陈抱一、潘玉良、刘海粟、关良、周碧初等海派先辈写意油画大师名作。展品借展于朱屺瞻艺术馆馆藏、上博等各大机构以及私人藏家处。邱瑞敏2006年作品布面油画《罗浮宫前广场...

    177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影响一代人。@华西都市报:提到《七龙珠》,很多70后、80后都会想到自己青春时代。而这部作品的漫画原著鸟山明,近日却宣称,因画漫画出现过敏反应,计划隐退。其实,在中国,鸟山明的作品不光吸引普通读者,很多当下的职业漫画家也是深受其影响,甚至在其出道之前都模仿画过《七龙珠》。一代漫画大神隐退的消息传来,谁能不黯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获悉,影响了几代人的全球最热动漫,曾被好莱坞改编为真...

    36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大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图文]

    傅中望收藏洗晒装置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一的形态模式。以往,我们普通大众对艺术品的认识都止于绘画、工艺品,认为美的和技艺精湛的才是艺术,大众熟悉和习惯的是唯美、具象写实的艺术风格,追求的也是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走进美术馆的老百姓的观展期待。魏光庆梅兰竹菊水墨装置然而现在,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美”的享受和创造,有一部分艺术...

    14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