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沛沛 点击 :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 美术教学

骆芃芃

人物名片:

骆芃芃,女,篆刻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汉族,浙江人。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编著、主编的书籍有:《篆刻基础教程》、《篆刻艺术教程》、《唐诗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宋词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郑诵先书法集》、《中国茶馆》等四十余册。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 美术教学

骆芃芃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关于个人情缘

“小时候是游戏,后来是艺术,现在是责任”

骆芃芃,中国篆刻艺术界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1958年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是个文人,诗书画印样样在行。在父亲的引导下,七八岁的骆芃芃,时常会像模像样的拿着刻刀和石头刻印章把玩,但当时手中方寸之物对她来说还只是个游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骆芃芃全家被抄,父亲被捕入狱,如此大的变故使骆芃芃失去了继续学习篆刻的条件。直到十年文革结束后,家中被抄走的东西被相继返还,其中包括父亲珍藏的大量篆刻书籍,骆芃芃再次与篆刻艺术结缘就是从这些失而复得的篆刻书籍开始。

因为小时候有过涉猎,当时十七八岁正值值青春花季的她,却选择了这门需要坐得住的艺术作为兴趣爱好培养起来。随着父亲珍藏的篆刻书籍被一本本阅尽,骆芃芃发现自己已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篆刻艺术,每天空闲时间不是手拿刻刀和石头,就是手捧印谱。

由于当时的大学里没有书法篆刻专业,到了1980年,22岁的骆芃芃决定报考象征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荣宝斋,并被顺利录取,自此骆芃芃开始真正走上篆刻艺术道路。

到了九十年代,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十几年,当时赶上出国潮,周围很多朋友都出国学习或打工,但骆芃芃却始终没有动心。

“篆刻艺术根基是在中国,韩国有韩国的民族性,日本有日本的民族性,但它都不是中国篆刻艺术的根基。”骆芃芃说道。

如今,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30余载。谈到这30年来自己和篆刻艺术的情缘,骆芃芃笑着说道:“小时候是游戏当做玩具,走上专业认为是一门艺术,到现在它已是一种责任。”

关于艺术规律

“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

“我有一种大侠情节,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荣宝斋时就被大家称为‘骆大侠’,对于这称呼我个人挺喜欢。”骆芃芃朗声笑着说道。

骆芃芃以其篆刻时的快刀快手,被国外同行称为“神刀女”,被国内同行称为“骆大侠”,有人说她的作品风格就像她本人的个性一样豪迈、爽朗、大气,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界的女中豪杰。

谈到对于自己作品地评价,骆芃芃坦言自己的作品有明显的当代时代感,但她认为并没有偏离艺术规律,而且有很好的传统根基。

“有时候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完全出了另一门艺术的感觉,当然艺术本身是无法评判好与坏高与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心的写照和其格调、修养以及才华的流露,对于自己的作品我并不满意,还需要不断努力去精进。”骆芃芃谦虚地说道。

而对于中国篆刻艺术,骆芃芃认为中国篆刻艺术需要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但同时应该把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刻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用品上,开拓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和领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篆刻艺术,应用篆刻艺术。

“艺术是第一时间的创作思维和情感的流露,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以让欣赏者愉悦,可以让从事艺术的人愉悦,中国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后,它的社会功能提高了很多,社会文化功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骆芃芃说道。

关于文化传承

“阳春白雪地理解,下里巴人地曲解”

篆刻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艺术,中国篆刻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清以前叫印章艺术,当时是以铸造而非雕刻,在形成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以后,通过文人和艺术家的加持,改成石头来刻,通过制作方法的改变,使篆刻艺术由实用艺术转化为又实用又可以是纯表现性艺术的独立艺术门类。

为了传承和保护篆刻艺术这一传统艺术门类,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内首家以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为核心的国家级院体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骆芃芃担任其常务副院长。

2007年,在骆芃芃地积极申请倡导下,中国篆刻艺术院开始进行学科建设,由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骆芃芃也成为全国第一位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到现在骆芃芃已经招收了十几名篆刻艺术硕士。

“以前篆刻艺术的传承要么被阳春白雪地理解为有名望的老先生带学生,要么被下里巴人地曲解为地摊叩戳的师傅带徒弟,篆刻艺术硕士点的成立也就意味着国家承认了篆刻艺术是一门学科,它不是一门爱好也不是一门技艺,更不是一个雅玩的形式,从今以后学篆刻艺术的年轻学子有了自己的学历有了学位,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特别重要。”骆芃芃说道。

关于未来发展

“时代不断发展很多东西必须学必须改”

“这是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中国篆刻艺术颁发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当时整个艺术研究院只有三个。”罗芃芃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向大家解释道。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骆芃芃是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的负责人。

骆芃芃表示,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除了证明了中国篆刻艺术是全人类的遗产外,最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地走进了国际视野,可以享受来自国际层面的另一层传承和保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精品展。整个展览不但在形式上突破了篆刻艺术的传统展览形式,在内容上也首次将现实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展品进行展览,如展览了壶具上的印章、古琴上的印章等。

“整个展览期间,二百多个国家的外宾前来参观,我们足不出户,就将中国篆刻艺术呈现给了世界。”谈到展览骆芃芃难掩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激动的说道。

除了上海世博会上的展览外,自2006年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后,曾多次成功举办篆刻艺术作品展。

2008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展览以开放式书斋形式,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喝茶,可以任意取阅书柜里的书,并设立了参观者互动区域。整个展览开设了开放式展览的先河,在业界引起很大轰动,后被日本篆刻家协会邀约,赴日本大阪进行同形式展览。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在恭王府举办“庭院式篆刻艺术展”,把篆刻艺术从屋里挪到屋外,把篆刻艺术和恭王府的山石亭台楼榭等融为一体,使篆刻艺术和天地和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每次展览都不断变化展陈方式,让整个展览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人很愿意依赖一种习惯,习惯被依赖以后,会很自然的去接受,而且不愿意去改变,但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很多东西必得学必须得改,中国篆刻艺术的展陈方式就是其中之一。”骆芃芃说道。

相关文章

  •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90岁黄永玉:人生才写到11岁[图文]

    3月20日,2013年“你好,公民”癸巳·潇湘风尚大典颁奖晚会现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潇湘晨报社社长龚曙光(右)将“年度致敬”大奖授予黄永玉,他的侄子黄立(左)代其领奖。图/记者华剑辜鹏博李坤谢长贵年度致敬:黄永玉颁奖词:一生都活在风景里。那座小小的边城,在沈从文是士兵回到故乡,在他,就是归梦绕...

    10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赏画识人--品刘域星作品有感[图文]
    赏画识人--品刘域星作品有感[图文]

    刘域星作品很少与人写评论,并非是“惜墨如金”,而是对自我艺术素养乏有自信,恐离题跑偏,而贻笑于世人。日前,有幸得以细品刘域星先生大作,感触颇深。无寐之时,记录自我感受,实为观后感尔。虽不甚深入,才疏而至。自顾也不会偏题太远。凡绘者,余大致划为三类。其一为悦己为上,悦人次之;其二为悦己且悦人;其三只为悦人,忘乎悦己。悦己者,多不为世俗所动,笔墨挥洒间无不透发出个人素养...

    5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耿宝昌:定窑瓷是中国陶瓷名牌[图文]
    耿宝昌:定窑瓷是中国陶瓷名牌[图文]

    耿宝昌先生讲话近日,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了“中和之美-——定窑陶瓷艺术展”,向观众展示古代定窑瓷器191件,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定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皿,为学术界、收藏界、文化界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的平台。本网记者就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对瓷界专家耿宝昌先生进行了专访。青黄釉碗耿宝昌先生首先介绍了这次展览的由来,故宫有一个规划,就是将五大名窑&ldqu...

    15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毛泽东诗词》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

    175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放下,需要思索,也需要时间[图文]

    陶喆凭上一张大碟《六九乐章》拿下台湾金曲奖的“金曲歌王”后,有“R&B教父”之称的陶喆反而沉寂了不少,并未乘胜追击。很多人都猜测,陶喆是否应验了那句“得金曲,衰三年”的魔咒?其实,暂时离开公众视线的陶喆一直没有闲下来,他写了好几个剧本、筹拍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签下乐坛新人关诗敏、筹备新碟、与新班底合作新歌…...

    1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每个线条都有感情[图文]

    汪观清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如今年逾八旬的汪观清先生谈起连环画创作时,认为:“我们这代人是以画画作为职业生存,是爱好画画的,有了激情,画出来的线条才不至于歪歪扭扭,才有感情啊。我们画不动了,也要寻找一个题材表达出个意思,画出来看看究竟怎样。”汪观清《十二把椅子》随着老一辈画过连环画的画家们渐渐步入暮年,连环画的创作于那一辈人来说,已然高峰不再,从画连环画者的收入、地...

    11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中国的竹刻艺术有多种流派,比如嘉定派、金陵派等,各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其妙。扬州的竹刻同样有自己的特点。竹刻中,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刮刻作画,如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还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刻字,字体小而微,讲求字体的书法韵味,扬州的竹刻艺人最擅长的是刻字。郑小西,就是扬州优秀竹刻艺人中的佼佼者。郑小西(1899—1950),字绍琴,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人。其父郑逸琴,名桐,...

    2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说,我们要走出去,但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摄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

    16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独沽一味:当代国画界难出大家[图文]
    独沽一味:当代国画界难出大家[图文]

    元赵孟頫《人骑图》(局部)30cm×62cm中国画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今天,国画家身上常常都有一个专擅“标签”,甚至有的人物画家可能完全画不来花鸟画,有的花鸟画家也完全画不了山水画,这似乎与古代画家的多面能力大有差距。那么,如此细化的分科,对国画家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弊?当代国画家又能否摆脱分科之累直抵中国画精神的本...

    185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石湾公仔黄:用中国画技法捏陶瓷[图文]

    黄志伟和他的作品羊城晚报记者郑迅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兼职教授……黄志伟的头衔如此之多,但面容瘦削的他站到记者面前,对石湾公仔的传承侃侃而谈,似乎又与这些头衔都不一样……这位被昵称为“石湾公仔黄”的大师笑说:“只要揾到食,这门技艺自然可以传承下去!&rd...

    17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作品当微风掠过之时,枝叶纷披,竹竿挺拔,枯笔淡墨更显阳光。从而有机地将笔墨饱满、参差错落的画面与兰花紧紧呼应着春风的韵味,逸枝横出的兰叶,蕴逸出疏朗有致、灵活巧偃的天姿国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作者的自题,又赋予出作者的休闲人生和深刻思想性。题曰“清竹一竿立乾坤,千枝万叶分浅深。枝须浓淡相衬托,叶宜疏密来呼应。顽石添势恰有度,幽兰烘景应无痕。一笔一划气贯注,神思妙构出奇品&rd...

    18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1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笔墨的文化信仰[图文]
    笔墨的文化信仰[图文]

    对我的朋友,从事金融业已有所成就的宋汉光来说,书法是他寄情40年而未尝放弃的另一番事业。这里有他的良师益友,有他的人生阅历,更有他的执着与坚持。因少年时代有严父的训导,宋汉光在初中时就已经以书法为老师同学所侧目。当年浙江美院到绍兴稽山中学招生,他是学校推荐的两名候选人之一,但后来阴差阳错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与书法专业失之交臂,不然说不定他还是我的同学呢。如果他有像我这样大块的时间从事书法,或许早早地...

    66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文化的“尴尬” [图文]

    李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名字显狂,人倒平实。上过若干年学,读过若干本书,写过若干诗文并结集出版过若干个小册子。推崇“五柳”先生,有口头禅一句,曰:无所谓。余秋雨先生又出书了,套装5册,总称《余秋雨书系》,包括《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五部书,有四部是以前见过读过的,唯有《何谓文化》一书未曾见过,是以格外留意了一下...

    58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