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门狮(宋)石雕门狮是指大门两旁设置的石狮,石狮通常被当作守门瑞兽。明代以后,门狮分雄雌。雄狮居左,雌狮居右。雄师的右爪下踩着绣球,雌狮的左爪下雕有幼狮。寓意太师少保、子嗣昌盛、世代高官。古代建筑中,门狮多置于村镇、祠堂、会馆、王府宅院、园林等场所出入口两旁,有趋吉避凶、镇宅守护的功用。
刘婷
说起石雕,马上让人联想到拴马桩、柱础、牌坊、饮马槽,也许有人会问,这些看起来粗重且普通的石头值得收藏吗?
在收藏家张志军先生心里,实则不然。石雕,是以花岗岩、大理石、汉白玉、青石等天然石料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技法雕刻而成。它与陶雕、木雕、铜雕、泥雕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五大传统雕塑,在中国雕刻艺术门类中,算是“辈分”最高的,史前的人类就学会了在石头上钻孔打磨。梁思成先生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石雕又堪称人类最早的雕刻,是写在石头上的历史。翻开世界美术史,看看世界各大著名的美术馆,那些名垂史册、震惊世界的艺术品,居然不是瓷器、字画、青铜器,而是那些曾经挺拔在原野的石雕造像。
石虎(宋)南宋皇家陵园的石雕,无一不给人以驯服温顺的感觉,这显然是时代的特征。南宋式的稳定安详,使这件石虎的造型、装饰性大于自然形态。
然而,近些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经济价值高的艺术门类,而忽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石雕艺术品,石雕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更不被艺术品投资人所重视。可是张志军先生却慧眼识珠,寻寻觅觅,历尽艰辛,只为圆梦。
双龙捧寿石碑帽(明)古代的石碑都有一个石碑帽,上面除了雕刻各种纹饰,一般还在中心位置篆刻碑名或碑文,是整个石碑之眼。此件石碑帽,镂空雕两只穿云龙,龙爪捧一端坐的老寿星。寿星头上镌刻“昭兹来许”四字,典出《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比喻继承祖辈事业。
张志军先生接触古代石雕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一只“思想猴”激发了收藏热情。15年前,他到陕西渭南一个农家乐吃饭,饭菜刚上桌,他却被门口一根竖立的拴马桩吸引住了——高约2米的圆石柱上立着一只抚腮思考、单腿盘坐的灵猴,它一脸俏皮却故作严肃,让人忍俊不禁。这只“若有所思”的石猴让张志军先生联想到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于是脱口而出:“这简直就是中国的思想猴!”饭也没顾上吃,他当场拉着老农谈价钱,非要把它买下来。后来经鉴定,此乃明朝的石猴拴马桩,多立于官宦之家门前,寓意辈辈“封侯”。拴马桩刻石猴虽然常见,但设计如此精巧又融合了想象丰富的雕刻艺术,得来实属缘分。
一根普通的拴马桩,让人百看不厌,甚至触动心弦,这引起张志军先生的深思。民间石雕经历千百年的风霜雪雨,仍栩栩如生,韵味不减,此乃石头永恒坚韧的特性。从此,张志军先生便与石雕结下不解之缘,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古代石雕聚集的乡间村落成了他的寻宝之地。在十几年前,石雕还是收藏界的冷门,相关书籍少,研究文献更少,张志军先生一边收集一边总结,练就了一双挑选石雕的好眼力,收获到不少石雕精品。
2003年,张志军先生在河南豫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遇见一个宝贝。当他走进一个院落,一尊体量较大的佛龛靠在墙角,户主说,这是他早年从废弃祠堂里用牛车拉回来的。此件佛龛高1.3米,宽0.6米,双层雕刻的一铺三佛式,拂去尘土,依稀可见飞天祥云。张志军观察到上层佛龛中主佛的法相、开脸均显盛唐气象,确定此乃典型的盛唐礼佛图,是珍贵的文物。石雕佛造像在艺术品收藏中的地位向来较高,而类似的石雕佛造像张先生见过不下30尊,但品相保存如此完好的实属罕见。他对这座佛龛爱不释手,当下花数万元买下来。为了拉这座1吨多重的佛龛,他先在当地雇一辆手扶拖拉机,把它从山村拉到公路边,又换租了一辆货车,费尽周折才运回来。
张志军先生满腔热情收集古代石雕,但在另一些人眼里,石雕并不具备收藏价值:一来它以石头为料,材质不比金银铜器、翡翠玛瑙;二来它是民间司空见惯的寻常物,不如官窑瓷器显贵;再者它体积庞大笨重,亦不易存放。在众人纷纷挑金选玉时,张志军先生却“不以材质论英雄”。在他眼里,每一件石雕承载的历史风貌、民间风俗、雕刻艺术,其价值绝不亚于名家字画、青铜重器。也正因为大量的古代石雕散落于民间又不被重视,容易被损坏,所以,石雕收藏带有抢救和紧迫性。说到抢救,张志军先生谈起两件亲身经历的往事。那还是五六年前,他在山西的一个村子里,发现了两件宝物:一件是唐代精美的小型石雕佛龛,被村民倒扣在院子里,当作磨刀石。另一件是唐代的佛塔基座,一位村民正打算将它改成磨盘。见到此景,张志军先生十分心痛,焦急万分,当即买了下来。
15年来,张志军先生的石雕藏品已过千件。虽然从数量来讲,比不上一些大的玩家,但他收藏的石雕精品却很多。他汲取了收藏字画、瓷器、玉器的经验,从一开始,就采取“掐尖”的方法,尽其所能,寻找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高的石雕。参观他的石雕陈列室,犹如走进神圣庄严的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古代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日趋成熟,秦汉至唐代达到高峰。张志军先生最珍爱的,是一座唐代石雕莲花香炉,其体量硕大,实属罕见。炉座上璎珞连珠,莲花托顶,圆浑饱满,彰显富贵宝气,应为皇家寺院专用。
石雕发展至宋朝,整体风格已失去盛唐的奔放雄健,但其世俗化的趋势更贴近民间生活。张志军先生收藏的宋代石雕包括门狮、牌坊、花盆等,而他最钟爱的是一尊南宋石虎,此乃皇家陵园之物。陵园中文臣、武将、蹲虎、立马、跪羊分别代表忠、勇、节、义、孝。此件石虎,静中有动势,粗中见细腻,刚中有柔意。张志军先生说,纵观南宋陵园石雕,无一不给人以驯服温顺之觉:虎不威、马不烈、羊不犟。霍去病墓道石兽的威严雄苍没有了,唐昭陵六骏的神秀灵动没有了,有的是南宋式的稳定安详,这也是当时的时代特征。
张志军先生的钟爱之物还有一件元代舞蹈胡人门枕石,它既代表了古代关中民间的建屋构造,又反映了西北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草原文化的交融。另一对明代双官石墓门,曾令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员张浦生大为惊叹。墓门图刻天官赐福纹饰:左右两天官,分别持有梅花鹿和官帽,寓意加官进禄。老先生赞不绝口:“墓门石雕的人像高度大多是30厘米,此石雕人像近100厘米,是典型的剔底高浮雕,雕工细腻,造型精美,实属罕见。”
清代的多节柱础石、明代的双龙捧寿石碑帽、元代的拴马桩……对于张志军先生而言,这些古代石雕用精湛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祖先的风土人情、审美取向和精神风貌。他千辛万苦收藏到的千百件古代石雕作品,构成了一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因为对石雕的深厚感情,张志军先生感受到收藏之路任重而道远。近期,他把主要精力用来写作《中国古代石雕的艺术造型精神》一书,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石雕,保护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