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安忆:文学批评使我恐惧 所有的批评我都不看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颖 点击 :

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的文学批评是太强势、闹猛,还是太苍白、空泛?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学样式又是否应当纳入文学理论研究的范畴?

6月16日,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等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齐聚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出席“新世纪文学理论座谈会”暨《文学》丛书首发式,就中国文学理论的热点议题展开了激烈的“圆桌讨论”。

关于批评的批评:众声喧哗,缺少沉静

王安忆在会上直言:“今天的文学批评使我感到恐惧,对所有的批评我都是不看的。”她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写作与批评同时发声,双方保持和谐、平衡的关系;但是这一平衡近年来被打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文学评论以强势的姿态介入文学,对作品进行“蛮横”的曲解。真正严肃认真的文学评论与其在喧嚣中大声疾呼、奋力争辩,不如保持沉静。

王安忆的话激起了全场的热烈反响。《上海文化》主编、文学批评家吴亮也表示,文学理想的状态是一小部分人“自娱自乐”,唯此才能保持文学的纯净。中国顶尖作家、文学批评家的“悲观”,实质上暴露出当前文学评论的问题。在一个浮躁的大环境下,能“沉淀下来”的文学评论之声尤为稀缺。

《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不无感慨地说,在上世纪80年代做文艺评论的人都有一股瘾,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是“唯唯诺诺“、“捧着红包”来交换一次核心期刊的发表机会,在他们笔下只有空泛的吹捧,“作家都成了哲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唯独不是作家”。这样的文学评论者关注的是绩效、职称,却很少真正关注文学。

同济大学教授王鸿生则指出,现在时代说话的方式出了问题,“什么问题都敢谈,什么问题都有答案,什么样的振振有词都能无比坚定,这是很可怕的”。

陈思和坦言,理论可能永远不会畅销,很容易被商业社会的众声喧哗所淹没,但是“如若任由今天的思想继续薄弱下去,我们是失职的”。必须有一个高水准、不随俗的平台,让真正严谨、深刻的文学评论发声,在岑寂的思想领域激起回响。这也是他与王德威等学界同仁创办文学理论刊物《文学》的原因和期望。

文学理论是否要关注新兴文学

《文学》丛书第一卷“2013·春夏卷”不仅呈现学者潜心钻研多年的理论成果,还在主打栏目“声音”刊发了对新世纪科幻小说、武侠小说、青春小说等类型文学分别进行深度阐析的专业文论。《文学》的执行副主编金理向记者解释了编刊理念:“我们既有对过去文本扎实的研究,也有非常前沿的探索。”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对新兴文学现象亦具有“锐度”,是《文学》倡导的理论研究姿态。

长期以来,新武侠小说、青春小说等新兴文学体裁一直被主流文学评论界视为“小道”,缺乏应有的关注。上海大学教授王晓明在会上表示,自己面对的中文系本科生都是“90后”,大都不曾读过《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而他们大量阅读的新兴网络文学,老师们却知之甚少。师生之间的阅读积累迥然相异,出现严重的断层。如若学者、教授都不屑于了解学生喜爱的作品,又如何让学生去接受他们推荐的所谓精品呢?将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新兴文学纳入专业研究的范畴,或许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急需拓展的新方向。

然而,王晓明的论述被王安忆打断:“难道要把这些(网络小说)纳入文学吗?这些不是文学!”两位大家的意见相左,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十分激烈。

此前,在复旦大学的另一研讨会上,文学批评家南帆也表达了与王晓明相似的观点。他指出,大学都用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作为文学教材,然而很多学生觉得这些作品“重要,但没有意思”,两个代际之间已经产生了文学观念上的隔膜。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则坦言:“‘80后’文学如此热闹,里面肯定有好东西,只是我还不知道而已。”本报见习记者钱好

相关文章

  •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曲明泊:笔墨纵横山水间[图文]

    《江山揽胜图》走进曲明泊的画室,映入眼帘的是他的山水画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雄浑险峻、气象万千。尤其在那些变幻多端的墨色水气中,画家勾画出的山川、老树、苍松、怪石、飞瀑、流水、山花、茂林等,虽貌似不经意的信笔拈来,却凝聚着画家千百次的观摩写生,熟烂于胸的自然景观和艺术境象的高度合一。在他笔下造就的高山大川、飞瀑流泉、云雾交浑、树石掩映、阔野清风等百态雄姿,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包容万千的宇宙大象,这些...

    114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图文]
    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图文]

    行书七言联徐悲鸿徐悲鸿先生对于书法艺术一向极为重视,却不同一般迂阔之论,他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地将书法比作“音乐”之美、“金石”之声。例如他在自己收藏的一部稀有的六朝残拓——《积玉桥字》题跋中开头便说:“天下有简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

    1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日不落”的“艺术”足球[图文]
    “日不落”的“艺术”足球[图文]

    英国画家L.S.劳瑞的作品《足球比赛》世界杯战幕拉开,各支球队正展开激烈厮杀。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英格兰队则是球场上一支远近闻名的劲旅,在世界上拥有众多球迷和粉丝。但鲜为人知的是,英国人对足球的热情不仅挥洒在绿茵场上,也同样挥洒在画布上。以足球运动为题材的艺术创作本就不多,这些艺术创作多出自英国艺术家之手。当然,一些英伦足坛的战将也悄然走进了画面。起源于中国的“蹴鞠&rdq...

    138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红酒与艺术的结合——巴克酒庄CEO陆大海访谈[图文]
    红酒与艺术的结合——巴克酒庄CEO陆大海访谈[图文]

    提香——酒神祭巴克酒庄葡萄酒品鉴会在2013北京春季艺术展上隆重举行。本次品鉴会,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收藏家、葡萄酒品鉴专家以及其他艺术爱好者前来参加。巴克酒庄通过品鉴会,使红酒与艺术完美结合,让我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共赏佳酿,这种跨越地域、跨越形式的文化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酒与艺术的愉悦盛宴。在西方,葡萄酒作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艺术的关...

    7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无酒不能画的傅抱石[图文]

    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傅益璇父亲傅抱石(1904—1965)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艺术界人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

    14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日本华人生意经:开文物拍卖公司靠拼搏和历练[图文]
    日本华人生意经:开文物拍卖公司靠拼搏和历练[图文]

    日本横滨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张树墩中新网8月28日电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一家由日本华人开设的横滨国际拍卖公司近年来走向海外,在日本、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都颇有名气。这家拍卖公司的老板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华人张树墩,他说自己取得的成绩与顽强拼搏和历练分不开关系。据报道,日本横滨国际拍卖公司是2011年5月成立的中国美术品、古董拍卖公司,虽然其历史仅有3年,但已在日本举行11次拍卖会,取得了令人骄傲...

    12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自杀漫画呈现民国社会病态风潮[图文]

    张乐平的《意料之外》,刊于《中国漫画》1936年第8期。描述一位摄影师去江边拍摄跳水的镜头,找的女演员跳入江中之后,摄影师见江边有遗书一封,顿悟女演员原来是跳江自杀了。早报记者田波澜1919年11月14日,23岁的长沙姑娘赵五贞,因为不愿意奉父母之命嫁给富商老头吴凤林做继室,在多次反抗无果的情况下,最后用刀自戕于花轿内。此事轰动一时,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仅湖南《大公报》就发表了近10篇文章...

    142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学义:把一块泥巴摔出了名堂[图文]
    王学义:把一块泥巴摔出了名堂[图文]

    王学义:把一块泥巴摔出了名堂石孝义摄蛐蛐罐也是一种文化蛐蛐的学名又称促织、蟋蟀,是一种善斗的鸣虫。最早,农民们为了庆丰收,常常在地里挖个土坑,捉一对蟋蟀让其相互撕咬,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追溯历史,斗蟀的传统已超过千年。兴盛之期上至皇宫内院、达官显贵,下至庶民百姓,都有大量痴迷于此道者,这样盛蛐蛐的容器(俗称蛐蛐罐、蛐蛐笼)的制作手艺也成为了一项绝活传下来。制作蛐蛐罐的材质和造...

    44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随着城乡的大拆大建,随着各地开发旅游业步伐的加快,打造文化强势的口号日益轰轰烈烈,随着书法名城、名乡和名山等等的出炉,各种旅游景点和楼堂馆所,招牌匾额、楹联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可谓琳琅满目,随处皆是。其中虽不乏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政府要员、社会名人和书画家的题字,但更多的却是一些书写水平一般,品格差强人意者的涂鸦之作。很多题字者,尽管名头很大,但字写得实在不堪入目,难以卒读。不仅未能给自然山水和人...

    16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黄永玉:我是不会丢掉自己的[图文]
    黄永玉:我是不会丢掉自己的[图文]

    黄永玉黄永玉,1924年生于湖南常德,湘西凤凰人,土家族。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诗书画文诸艺皆能。出版有《永玉六记》、《比我老的老头》等。本报实习记者梁毅如果要我说的话,我是青辣椒炒红辣椒。为什么?就是辣。我从不做梦,我干活干得很认真,晚上一觉睡到天亮。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坏。再过几天,黄永玉就要90岁了。比他老的那些老头大多活得...

    15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马奈与印象画派的难解情缘 色彩革命的先锋[图文]

    实际上,马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画派,尽管他与印象派年轻的画家们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同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他却始终拒绝参加印象派组织的画展。然而,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可以说,他创作风格与艺术理念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爱德华·马奈马奈与印象画派爱德华·马奈(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

    11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上世纪40年代郑午昌在作画顾村言陈若茜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传统?这是当下不少国画家面临的问题,而在民国时期,不少画家同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郑午昌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是画家郑午昌诞辰120周年。郑午昌的绘画风格,是与他对传统绘画的坚守紧密相连的,在学习古代大家的风格技法后,“以己意轩轾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的山...

    62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画油画获赞 油画易入门吗[图文]

    马伊琍:我的第一张油画近日电视明星“马司令”马伊琍在微博晒出自己的首张油画作品,并称“我的第一张油画”———油画内容为五只鸭梨,画面冷暖色调分明,阴影画得也有模有样。作品一晒出引来网友点赞。其实喜欢画画的明星实在太多了,陈道明、朱军、倪萍、孙俪、李嘉欣、周慧敏、张柏芝、徐静蕾……掰...

    50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流派,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可能相当于一个地区概念,这个地区还在变化,在不断地扩大;它更是一种精神,许多愿意从事当代艺术的人,因此聚集到一起来了,这里面的人的风格也是各异的,大家对艺术的观点也不一样,但都不影响大家在一起,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当代艺术精神;它还是一个现象,这很有意思,蓝顶其实有三个方面,艺术家是一个主体,蓝顶的开发者...

    16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