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文]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机机 点击 :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 | 美术观点

张大千自画像

研究张大千无论海外还是大陆,一直热门,然而人们的兴趣,似更多集中在其人生与艺术的传奇性上,对其艺术史意义,因缺乏宏观解读,尚有不少不明晰处。

鉴于目前对张大千的研究,并非不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惟其如此,才能对张在这部历史中的坐标与意义作有效观照,才能对他及其他重要画家的艺术史地位,作历史性而非新闻性的把握。

事实上,作为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两拨潮流的主将,他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坛的风向标。

张大千的绘画,既有热好者,也有不屑者,但张大千在近代画史上的意义,却是切实客观的存在。

张大千曾自信地高喊出自己的画“不是文人画,而是画家画”的宣言。他是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两拨潮流的主将,也因而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坛的风向标。

首先要重申的仍是文题“批判”二字,其意是对重要画家的艺术及其历史意义审视与判断,绝不同于1950—80年代间将此滥用作的“攻击”、“斗争”。

张大千的绘画,既有热好者,也有不屑者,但张大千在近代画史上的意义,却是切实客观的存在,不容臆断。

研究张大千无论海外还是大陆,一直热门,然而人们的兴趣,似更多集中在其人生与艺术的传奇性上,对其艺术史意义,因缺乏宏观解读,尚有不少不明晰处。

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解读张大千包括其他类似的名家的意义,需要明晰整部近现代中国画史。对这部画史的研究,目前尚显纷繁而富歧义:几十年前的政治化解读,曾令其扑朔迷离;距今过近,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地域性、师承性等复杂情感,也令之众说纷纭;最要命的是,这段历史的千头万绪,堪称整个中国画史上最为丰富繁杂者。这是因为近代社会变革之烈,不惟古今,更兼中西,诚称三千年未遇。由此引申出国画、洋画,画家画、文人画,工笔、写意,写意、表现、写实、抽象,平民化、贵族性,“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美、伦理美,政治性、艺术性,民族性、世界性等等复杂的概念与矛盾,可谓错综复杂,令人倍感纠结……

科林伍德说过:撰写艺术史起码要时隔五十年,否则很可能成为新闻而非历史。

撰写艺术之史是如此困难,也许就可能有改变了历史走向的重要画家,在写作时尚不知名。比如在1980年代,很多人不知道黄秋园的名字,石鲁也已被画坛遗忘日久,而到艺术品市场尚未全面兴起的1990年代,谢稚柳算不算优秀画家还有争议,陆俨少虽已步入“晚晴”的最后岁月,但在北方却刚知名,甚至天津一位重要画家陈少梅,是到2000年代随着其作品的逐渐面世,才得到重新认识……而若少了上述这些人名,近代画史就成了残缺之史。

资料占有对撰写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被广泛接受的有关近现代画史的不少“结论”,却产生于1985—95年间的改革开放初期,并且主要根据的是画家在1950年代以还的影响力。由于至1990年代上半期大陆艺术市场刚刚起步,不少画家,特别是民国时一些不曾在1950年代走红的画家的作品,在大陆尘封已久,很多要到新千年前后才重见天日。况且,1950—70年代是对古今中外艺术作政治化解读的高潮期,根据此际影响而非具体作品作出的研究,不知是历史抑或新闻?

争执难免带有情绪,只有时间才能抹平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干扰性因素。鉴于目前对张大千的研究,并非不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惟其如此,才能对张在这部历史中的坐标与意义作有效观照,才能对他及其他重要画家的艺术史地位,作历史性而非新闻性的把握。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只能以时间换空间,全面回顾整个近现代画史。

笔者以为,近现代中国画史上先后涌现过八大波澜壮阔的艺术潮流,这既是元明以来一部中国画史的亮点,同时也构架起了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把握这八条线索,有如掌握地球的经纬,不但能贯穿、网罗起整部近现代画史,而且更可清晰而客观地见出每个历史人物在其中的坐标与影响。如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发现在目前近现代画史的研究中,何者被忽略,何者又被夸张;何种研究是锦上添花,如何研究才雪中送炭……关于这八大潮流,是我个人的概括,不足处乞请方家斧正,现在此简短罗列:

其一,十九世纪末市民文化的兴起,令元明以后因文人画大兴而衰败日久的人物画在海上画坛迅速崛起。人物画所必需的造型技巧的复苏,带动了造型准确生动的花鸟画以及动物画一并振起。这股潮流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也包括虚谷,其表现的领域,主要在人物、花鸟画乃至二十世纪蔚为大观的动物画,其分支还包括岭南派中的一些重要画家以及南北画坛后起的陆抑非、唐云、江寒汀、王雪涛、刘继卣等。由于建国后徐悲鸿对任伯年的推重,也由于任画雅俗共赏的通俗性,这路俗称小写意的画风,在平民文化迅速崛起的二十世纪,风靡画坛,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其中延伸出的动物画,由于成为很多名家(包括大写意画家)的拳头产品,更成为民众了解国画最为脍炙人口的品种。

其二,因清中期的碑学运动,文人画乞灵金石书法的风气大炽。由金冬心、吴让之而赵之谦、虚谷,直至二十世纪初海上画坛吴昌硕出,令金石大写意的花鸟画风强势崛起,风靡沪上并影响北方。其诗书画印“四绝”的特色,也渐确立为中国画一种新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后起的大家如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等。由于拥有率先进入学院的优势(指建国前刘海粟治下的上海美专和建国后潘天寿领衔的浙江美院),也由于特殊的政治形势和齐白石成为新中国画坛第一人的影响,这路画风在建国后风靡南北画坛,在客观上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最大的流派。前述动物画中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也出于此一画家群体。

其三,因四王画派的陈陈相因,1920年代海上山水画坛兴起了一股师法格调清新、重师造化的石涛及野逸派的热潮。这股潮流由曾熙、李瑞清等胜朝耆宿首倡,为其弟子、友朋如张大千、张善子、钱瘦铁、郑午昌、贺天健等推广,由南方而至北方的萧谦中、陈半丁等,风靡一时,横扫了画坛的陈腐局面,令传统山水画别开生面。影响之大,直接影响了后来共和国时代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石鲁等一大批明星画家,石涛等因而在建国后一直保持着重要影响。由石涛热而波及黄山、新安等诸野逸派的全面振兴,也间接催生出了黄宾虹自成一体的山水画新格。

其四,自世纪初政治鼎革,清宫秘藏始归国有,故宫的开放与末代皇帝溥仪盗卖国宝,令高古名迹重见天日并散佚人间。自1910年代至1940年代,由北而南,从金城、溥儒、于非厂、陈少梅,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陆俨少,流风所向,无论过去曾师四王正统派还是四僧野逸派者,大多开始转师宋元,乃至追踪晋唐著色画传统,风气之烈,尤见壮观。至1940年代,无论出于何种角度,传统(山水)画界都几乎全面认同了以宋元而非四王或者四僧作为国画基础的理念。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这一股重要的艺术潮流连同其中更为重要的全面发展传统绘画的理念,却一度被遮蔽,直至19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得到重新认识。

其五,自世纪初直至当前,西洋绘画强势影响中国,自广东画坛到海上画坛,再到京津画坛,迅速掀起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热潮。早期岭南诸家如二(三)高一陈,融西画的写实造型、日本画的渲染法及于东瀛流传甚广的南宋院画传统于一手,创造出旨在唤醒国魂的新国画,在政治不曾全面干预艺术前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率先开启了服务于现实的主题创作的新局面。后起的徐悲鸿,以西洋古典画风与国画写意法的融合,极大地推广并普及了真工实能的写实主义新风。此种画风及其艺术观念在建国后,因徐的影响也成为新时代绘画的主力。这两路中西合璧的新风,在手法与观念上趋近,而林风眠、刘海粟等主西洋现代派与国画写意法相融的画风,虽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影响不如前者,但其张扬个性并接纳西方艺术的新理念,亦令传统艺术开出奇葩。当然这派画风,在民国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的上海、杭州等地,抗战时亦波及川中,而其真正强势爆发,还要到1980年代以后。

其六,新中国成立后倡导文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文艺为工农兵与政治服务,尚主题创作。画坛迅速涌现一批自民国进入共和国时代的主题创作型艺术家,其中既有善传统绘画者,也多画通中西者,如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蒋兆和、石鲁、黄胄、钱松喦、程十发、关山月、宋文治、贺天健,乃至新时代的方增先、周昌榖、周思聪等,他们全面复兴了自宋元以还衰微日久的人物画,从“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的角度,亦激活了山水画的写生。自宗教绘画从两宋衰落后,新中国的主题创作将古来重视“成教化,助人伦”功能的中国画,重新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新高度。

其七,传统绘画在主题创作体制之外的艰难延续,涉及了潘天寿、陆俨少、谢稚柳,以及石鲁、黄秋园等一度被忽略的人物。这股潮流虽难称轰轰烈烈,但却如潺湲幽涧般将传统绘画的血脉续写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因而意义也极重大。其中,潘天寿与陆俨少分别在南方教学重镇延续了明清大写意与元明小写意两路花鸟、山水画的传统,令之于1980、2000年代分别成为中国画坛的强势传统。谢稚柳虽在建国后转向古书画鉴定,于画坛影响甚弱,却与陈佩秋等一起在孤寂中延续了宋画传统;北方金城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余脉虽亦不为人所注目,但却依然影响着京津、东北地区的国画创作,唐宋元的绘画传统,也于1990—2000年代,逐渐重获注目。此外,黄秋园包括陈子庄以终生不懈的参悟,生动地展示了文人画业余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价值。尤需一提的是石鲁,因骇人听闻的政治经历,这位建国后西北主题创作界的主将,从《转战陕北》的豪气干云转向遗世独立的漫写一己性灵,向世人深刻地昭示了传统文人画欲说还休的历久魅力。

其八,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观念影响迅猛,尤其是吴冠中倡导形式美,冲破了“内容决定形式”的单一化的古典主义原则,林风眠等人的画风因得强势振起,中国艺术也进入了表现观念、手法日趋多样化的新时期。虽然画坛出现了“中国画穷途末路”的预言,但由于老画家焕发青春,令一度受到限制的传统绘画体裁在新兴市场扶持下重新崛起;形式主义观念的振发和以反拨主题创作为主线的“新文人画”运动一起,使人们对从董其昌、四王到黄宾虹的南宗抽象化的笔墨观产生了新的解读;而张大千的泼墨泼彩新格,亦在此时以类乎表现主义的新内涵重新影响大陆画坛,刘海粟、朱屺瞻、宋文治等名家的新创,随之应运而生……中国画的种种传统,至今仍处在缓慢而有效的恢复中。

需略说明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四王画派声势仍极浩大,即使至师四僧的潮流兴起后,此派画家仍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只是其早期的重要画家如陆廉夫、顾若波、顾鹤逸,成就并不十分突出,而中后期的重要画家如金城、冯超然、溥儒、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等,包括影响稍小些的如吴镜汀、吴琴木、张石园、启功等,又转向元、宋,故一并归入师法宋元的潮流中,不再单独罗列。

此八大潮流,作为近现代画史的骨干,可以支撑起这部持续一个半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这短短的百五十年,乃是一千六百余年有史可稽的国画历史上关键的转折点,其内涵之富,变化之烈,我以为都超过了明清、宋元之交的两大转折,而堪与唐代丹青与水墨,也即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画走向成熟,相比肩。此八大潮流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因也成为近代画史上无法绕开的坐标,其中引领过一种风气的人物,作为大师巨匠自不待言,其所独具的艺术史意义,亦显而易见。

我们可以据上述的梳理,清晰地见出张大千在这部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占有什么分量。

由于年龄的原因,张大千与任伯年、吴昌硕领衔的两大潮流并无关系,虽然他早年学过任派人物;而由于建国前渡海,他与主题创作的大潮也无关系,更谈不上在“文革”时续写传统的暗流;至于中西合璧,虽凭借泼墨泼彩的创格,他也能与之扯上关系,但毕竟并非其中代表……然而,在其余的三大潮流中,张大千却都是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尤其是在石涛热与推广晋唐宋元古风的两大潮流中,他更称首屈一指。事实上,在有生之年所居留的地区,比如在1930—40年代的大陆与1970年代后的台湾,张大千都是画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而随着1980年代以后的思想解放,他的艺术重又开始影响大陆……

自二十世纪初来到上海这个当时中国的艺术中心,张大千即以不足而立之年崭露头角,在其师曾熙、李瑞清的影响下,率先掀起了师学石涛的热潮。虽然此股潮流的兴起,也离不开其二兄张善子、其师曾熙与李瑞清等,但真正把师学石涛的取向转化为艺术潮流的,无疑当首推张大千。对此,这场潮流的见证人、已故美术史家俞剑华先生在《七十五来的国画》中的话,是有力的证明:

自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六年,这十年期间……上海方面,则于吴派消沉后,代之而起的是石涛、八大派的复兴时代。石涛、八大在“四王吴恽”时代,向不为人重视,亦且不为人所了解,自蜀人张善子、张大千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于是,石涛、八大之画始为人所重视,价值日昂,学者日众,几至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溪、瞿山、半千,均价值连城。

而陈定山在评述192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时,将师学野逸派的画家称作“新进派”,张大千便是其中倡导石涛的代表人物(余者为钱瘦铁、郑午昌、许徵白)。

张大千做假石涛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他将石涛热在沪上演绎得如火如荼的意义,却始终未得到有效解读。

如前所述,石涛热在近代绘画史上意味着重新重视师法造化的潮流,一扫画坛独尊“四王”的局面,虽然石涛等人之师黄山,未必真要以师造化来取代尚笔墨。

张大千师学石涛及四僧,不仅师其迹,更师其搜尽其峰之心。

早在1927年,他与张善子一同尊师嘱赴黄山写生,尝命工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对此张大千曾自得地说过: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由我去开发的。张大千之学石涛,写黄山,与当时黄宾虹组织的黄社,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水画家师法黄山。由法石涛而师黄山,后来也几乎成为二十世纪山水画家的一种情结,比如刘海粟就曾以十上黄山来表达他对石涛与山水写生宗教式的情结……在明清三百年尚笔墨的高潮过后,这股新潮,与任伯年等复兴造型的人物画相后先,推动了山水画复归造境之路(当然黄宾虹及陆俨少等亦坚持着文人画的笔墨观,山水写生对其而言,类乎石涛之借造化来灵动笔墨),生动地反映了在文人画遗音依然高亢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文人画回归画家画的进程,已然启动。

这也为建国后如李可染等新兴的写生型山水画导夫先路,虽然这些画家本人未必自觉。比如,抗战至建国后推崇石涛的主将傅抱石,在其1930年发表的《中国画变迁史纲》中称颂了以董其昌为首的南宗统一画苑,而至建国后,他却同样撰文颂扬石涛以现实主义重创了四王的保守派……这位才情横溢的画家的艺术观,在十余年前后发生的巨大转变,不正体现了由张大千率先揭橥的由石涛而黄山,即由师笔墨向师造化转变的艺术史内涵?

除了做假石涛务求乱真外,张大千大量师学石涛的作品鲜明地体现出了他对石涛的改造。石涛写生虽求清新,但实际上还是不离南宗笔墨为先的艺术观,而若仔细研读大千学石涛而非做假石涛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用笔运墨多以劲爽方硬胜,不像石涛那样追求笔墨的破化,而更重在表现山水蹊径的千奇百怪。张大千曾用石涛之法画过大量写生,走遍也写遍了黄山、华山、雁荡山、恒山等名胜。这既印证了张大千之学石涛,在师其笔墨外,更学其师造化的追求,这也促使了他师古的足迹,一步步迈向更为遥远的上古。

石涛热只是张大千生平掀起的第一拨浪潮,随着后来清宫名画的散佚,他师古的方向转向更为写实的元宋乃至唐晋,随即也将石涛、石溪的遗风融入了后来师学的王蒙、董巨、郭熙的遗法中,以写生融会贯通,而于1940年代迈向成熟。

宗法元宋乃至唐晋,是由张大千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领衔的第二拨浪潮。

复兴画家画的主张,最初因民国时北方画坛领袖的金城见到清宫秘藏后首倡,这也是近代中国画真正得以摆脱南北宗论桎梏的前提。对金城的认识是近代画史研究中的一大空白,实际以金氏对国画内涵、历史的认识,我以为在近代难有出其右者,只因他创作平平,更主要是因他与北洋政府的特殊关系,而长期被人忽略。

事实上,只有复起中国画原本拥有的造型法则,才能在保住包括文人画在内的国画笔墨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传统画家造型乏力的问题。否则,明眼人是不难看出,偌大画坛其实就只剩下以徐悲鸿等为代表的以西画改革国画的主张与方法了。事实上,仅凭文人画笔墨和为之奔走呼号的郑午昌、黄宾虹等人的文字,在当时已无从阻挡西画强势来袭的迅猛大潮。

徐悲鸿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岂其偶然?

徐悲鸿作此论断时,张大千尚在文人画家法里优游,人物画也只是由改琦上溯张风、陈老莲、唐伯虎,但正是大千的气场与追求,既令徐悲鸿感佩,也令他相契。否则,以徐悲鸿当时的水平与他对文人画一贯逆反与轻蔑的态度,(我们不能在写实油画于中国五十年发展后的状况来考量徐悲鸿,事实上他的油画在当时画坛极度令人震撼)又何至称仍在师法文人画的张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事实上,变单纯继续发展文人画为继承发展中国画,才能真正应对并反击“中国画衰败已极”、不能写实、不能画大画等偏颇观点,单纯强调文人画笔墨,无从改变当时中国画家几不能造型的状况。而也只有在写实主义,或者说画家造型能力普及的前提下,1980—90年代形式主义、表现主义审美才有蔚然勃兴的可能,董其昌、四王乃至黄宾虹、陆俨少等探寻笔墨美的追求,才可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认识。然而,从形式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乃至文人画笔墨的角度重新反思近代画史的理论,始于矫枉过正,却终于倒因为果,这就是1980年代以来为矫徐悲鸿之偏弊,而造成对其艺术主张片面认识的所在,同时这也是对张大千乃至金城,至今缺乏清晰认识的原因。

回到张大千的话题。正是因为见到散佚的高古名画,原本凭借文人画笔墨在写生之路上左冲右突的张大千如梦初醒。自1930年代直至抗战胜利,他一变广泛搜罗、师法石涛,而为搜罗、师法宋元名作,并将《韩熙载夜宴》、《潇湘》、《溪岸》、《湖山清晓》等重要的上古名作收入囊中。当然这也为日后对他“倒卖文物”的指责,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追踪宋元为北方画家首倡,那么1940年代张大千远赴敦煌,面壁石室,由师法画家画与文人画同擅的水墨,一变而为追踪宋以前画家画所专擅的丹青,就不得不称是凭张大千的一己之力了。大千之师敦煌,主要是在双钩人物上着力,但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复起高古的人物画造型、用笔之外,还在于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

正缘于此,张大千才自信地高喊出自己的画,“不是文人画,而是画家画”的宣言。这标志着自董其昌南北宗论笼罩艺坛、文人画雄霸画坛三百年后,画家画在新时期中国画坛的回归,已然得到自觉的确认。这也令世人认识到,因文人画独兴导致的执著于笔墨而忽略造型的问题,其实完全可能从中国画内部来解决。

同时,正是因为全面了解并掌握了传统绘画的源流与技巧,张大千绝不会像从西画入手的画家那样,片面反对文人画。大千题画,每称“作家士气兼到”,这与董其昌倡导“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观点,虽站在画家画与文人画的不同立场,但在更高的层面,却产生了殊途同归的共鸣。

张大千是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两拨潮流的主将,他因而也成为1930—40年代中国画坛的风向标。不夸张地说,他画风的每次变化,都会引领当时画坛风气发生相应的改变,直至进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张大千在海外创成的泼墨泼彩新格,还是深深地影响了大陆画坛……

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至此或可判然。

相关文章

  • 王兴华:以物拟人,以画传情[图文]
    王兴华:以物拟人,以画传情[图文]

    以物拟人,以画传情,情随画生,画随情动,是作者表达情感作品的独有的手法——江苏淮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兴华。画家王兴华近照我第一次踏上江淮流域的土地,就被这里的无限风光所深深吸引,一望无际的稻田,平缓无声似一条条玉带般的河流在落日的辉映下波光粼粼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舒缓、自然,绝无黄土高原的苍凉险峻,正是在这如画般的美景里,从古至今不知孕育出了多少的佳人才子,王兴华眉清目秀...

    35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

    195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中国有"三信危机"?专家称若不重视,后果堪忧[图文]

    漫画信仰非常重要,这毫无疑问,不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从现实生活来说,信仰都是不可缺失的。开放以来,窗户打开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信仰体系受到冲击,在商品经济下,钱,或者说物质财富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然而正如马克思批判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信仰、信任、信心等逐渐后退,很久以前就有人提...

    96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中国的山寨文化对于建筑意味着什么[图文]

    上海的泰晤士小镇,仅仅从建筑外观细节上考量,与泰晤士河畔建筑几可混淆高剑平图不断生长的教堂尖顶,淡色的小屋和璀璨的湖光胜景,哈尔施塔特怎么看都是一派阿尔卑斯山脉间经典小镇的风景——母牛的颈铃和岳得尔调回荡在山间,雪绒花在窗下花盆中绽放。但这并非是那个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而是中国南部城市惠州克隆的一个小镇。去年,当小镇被“秘密克隆”的消息在奥地利...

    45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展...

    3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现代舞《重置》将在京首演■早报专访其创作者、藏族编舞家桑吉加桑吉加1974年出生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朋友私下叫他小名桑巴。12岁时,被挑选至中央民族大学学民族舞,19岁加入广东现代舞团。1998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纽约学习编舞。2002年,跟随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现代舞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威廉·福赛斯学习舞蹈。他曾编排过《无以名状》、《前定的暗色》两部标志性作品...

    5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图文]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图文]

    2005年4月22日,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东方早报—IC/图)一个人在欣赏抽象画杰作时,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科学家发现画作能够启动人脑中的多重感觉区域,让人体的其他感觉被连接起来。历史上,无数的艺术家和评论家都曾对绘画作品的美感做出解读。研究人脑的科学家们从十几年前开始,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现在,尽管还存在大量的未知,这个所谓“神经美学”...

    31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安玉民(以下简称安):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

    149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鸿铭:谁动了我的写实[图文]
    陈鸿铭:谁动了我的写实[图文]

    无论是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或是发展到后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这些在二战前后被西方评论界统称为前卫艺术的各个艺术流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合并起来就形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然而,很多人都会所以然地觉得,随着前卫艺术的发展,其中的写实艺术基本消失了。其实不然。写实艺术一直存在于现代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迄今为止依然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从古希腊甚至是更早的西班牙阿尔...

    15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姜节泓:让艺术走进生活[图文]

    广州三年展\调整大小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姜节泓2012年9月17日下午3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人姜节泓、乔纳森·沃金斯,艺术家代表萧昱、庄辉等人到场。策展人姜节泓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纬度和策展的理念做了阐述,“见所未见”这个主题的来源和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尤其是今年的广州三年展与正佳广场的合作...

    19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图文]

    《自画像》,梵·高,1889年,布面油画,66×54cm,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自从弗洛伊德以来,人们在精神领域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可言说的困惑,其解决办法随着精神病院的设立从神界逐渐降临人间。这也使艺术家们具备了从绘画中挖掘潜意识、直觉、性本能、妄想等等的依托,更使得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得以蓬勃发展。这些现代绘画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

    113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用艺术表达态度[图文]

    雅尼斯·库奈里斯采访者:包昕蕴被访者:雅尼斯·库奈里斯记者:请问在中国举办这次展览,对您本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库奈里斯:对我来讲,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是一种交流和对话。作为西方艺术家,我来到中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产生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像我在其他地方,比如美国、德国做的展览一样,都是在做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在中国也是一样,而且比较特殊的是我在中国找的一些材料...

    107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广东印学:既很新又很雅[图文]

    易大厂:屯老守愚二十世纪广东美术观察系列之十一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后,都曾受到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作为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篆刻艺术,却在晚清篆刻艺术高度繁荣的基础上步入了其成熟期,并发展成中国篆刻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印学的发展深受江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名家辈出,发展出一方面精工求雅、一方面具有现...

    167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文]

    李小山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rdquo...

    13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我期望通过电影找寻什么是继承[图文]

    ■法国影人马修·德米首次带电影处女作《美国》来中国《美国》剧照。上图为德米与饰演母亲老友一角的杰拉丁·卓别林,下图为他和饰演曾与母亲相熟一角的萨尔玛·海耶克。在前不久落幕的南昌学苑影展上,到访的国外影人中有一位法国人第一次带着自己的电影处女作长片到中国内地放映。电影名字看上去一点也不“法国”,叫《Americano》(《美国》)。...

    4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