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范美俊:危险的美术批评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抗抗 点击 :

本文所指的美术批评,不单指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作品以及书画家的评论,还包括对艺坛环境中的假丑恶现象等多方面的批评。

即便在广开言路的今天,就笔者的观察,美术批评本身甚至是批评整个行业,都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限于篇幅这里仅列举三点。

一、因批评遭到报复的危险

张瑞田在《书法报》2012年第21期发表《从段成桂到毕政——对吉林书法界的谏言》一文,点到了吉林书协前任和现任主席之名,因为是谏言难免有所批评。很快,报纸就发表了“审稿不严”的公开致歉,作者也被告知其专栏“瑞田观点”将停止。作为同一版面“老斯说话”专栏的作者斯舜威,则主动关闭了自己的专栏以示抗议。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这两个专栏得以保住。应该说,这是一个较为难得的结果。

因批评遇到麻烦的事情已是见怪不怪,即便私下里是破口大骂,只要被批评者本人没听见就当没发生,而一旦在正式报刊发表哪怕是不点名的批评,总会有人对号入座而且大为光火。比如,郭庆祥[微博]因《文汇报》的一篇文章就带来系列官司而且败诉,这在司法界和艺术批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难怪,美术界的正式出版物,给人感觉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展览那个名家的成果多得很,问题则基本没有。问题是:真的没问题吗?批评也真的如洪水猛兽那么可怕吗?批评就等于是中伤、诽谤与造谣吗?就没有一点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看到,只要是颂歌性的批评,文章中的某些事实即便没有,如不是某一级协会的会员说成是,不是某高校的教授说成是,某次展览只得了银奖说成是最高奖,在文中有用词不当、逻辑错误甚至有错别字的情况,也没有人会追究媒体的“审稿不严”。批评实在危险,1993年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某人拟创作一篇反腐小说,虚构了一位姓氏较少的副省长,为防止有人对号入座查遍了时任和卸任的该级别的官员,最后发现没有该姓氏这才放心。如果是直面问题的批评文字,可能因一个词语有贬损他人人格之嫌,被批评者轻则撰文反驳,重则将批评者、媒体直接告上法庭,要求赔上数百万的名誉损失。为什么被批评者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很简单,除了无形的所谓“名誉受损”外,恐怕更担心官阶不保、画价下降,这可都直接关乎其切身利益的致命伤,焉能不重视?

古人有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传统。而现在这种品质实在稀缺,即便是朋友间的玩笑性的指点,也经常会闹得不愉快甚至反目。著名美术史学者林木教授在其论著中对徐悲鸿颇有微词,结果经常在纪念徐悲鸿的各种活动中被缺席批评。在某些学术搜索引擎上搜索有关电子文献,结果某些信息要么被删除,要么显示“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提示,甚至自己在博客上贴出的已发文章也不能打开,这让他很是愤怒,因为这些文字都是通过相关审查合法而且正式出版的学术性文字,并非网络上常见的恶意诋毁。为此,林木教授在《美术报》发表了《网易究竟怕什么》一文。其实,也不要想象1953年就去世的徐悲鸿的身后有什么一大群看不见的强大护卫力量,估计仅是个别人的行为而已,特别是手中藏有该画家作品的利益相关者。汤哲明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2年第13期发表措辞颇严厉的《徐悲鸿批判》,而徐悲鸿的女儿徐静雯回文《追忆我的父亲徐悲鸿》则很是包容,并没有睚眦必报,这让人肃然起敬。显然,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巨大,但并不能掩盖其在改造中国画等方面的一些过激方式的深远影响。徐悲鸿并不是神,并非不可以批评。徐悲鸿本人也享受到了他人难以比肩的身后殊荣,其重要作品如《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不知道在各种权威刊物被反复发表过多少次,不信可以上中国知网搜索。而有些水平也不错的画家,一辈子估计都难有这样的机会。

二、批评者实际的生存危机

批评家靠什么生存?课题、稿费,还是被批评者的酬劳?就笔者看来,这都不靠谱。

先说课题,约在10年前笔者申请了某高校的一个校级课题,资助的经费为1000元,而现在省级课题的经费也很少有的甚至需要自筹,国家级的课题经费近年来一直再涨,但是申请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目前,还绝少看到关于艺术批评的选题获得各级别的课题项目的支持。发表批评文字,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在网上,但学术影响力小;再是正式发表但可能性较小。有些研究性的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可以用课题经费什么的冲抵版面费、编辑费什么的,而批评文字则基本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批评可能惹事,估计有的报刊就是交两倍的版面费都不敢发,万一惹事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再说稿费,批评家仅靠稿费生存而没有其他收入,这也不靠谱。现在,一些正规的报刊还是有稿费的,按照现行稿费制度仅60至100元每千字,一些名家专栏一篇也不过500元左右,一个月至少要发表20来篇才可能达到稍高于城市平均月工资的收入,这有无可能?是不是太累了点?而与画家数千甚至上万一平尺的作品价格来比,稿费实在是不给力,对不住批评这个严肃的行当。近年来,笔者发表了批评文字30来篇,绝大部分有稿费,但总共加起来也不超过5000元。当然,能发表已属不易,但与投入的时间、精力相比显然不成正比。而靠被批评者的酬劳生存,更是不靠谱。这样肯定有红包批评之嫌,批评的独立性会受到严重影响。笔者曾经发表了几篇批评画派打造的文章,被批评者不反批评就不错了,更不会对我心生感激甚至是酬谢。显然,靠被批评者的酬劳生存者只是极少的人,特别是掌握一定展览、市场、媒体等资源的批评家,而有的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家,仅仅是因为需要说话而且方便说话,道理大家都懂不解释。

因此可以看到,每年毕业这么多的艺术理论各方向的硕士博士,很少人能够成为职业的批评工作者。这个行业除个别人外连吃饭都成问题,还奢谈什么加强批评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和学术自律?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突飞猛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了文化强国战略,有机构也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行到62.87%的结论……。难道,有关部门就不能研究一下如何繁荣美术批评?比如,推出几本公益性可资信任的非盈利的专业批评刊物?

三、批评失语失信的危险

其实,批评家遭到打击报复或是批评从业者的生存危机,都不是太危险的事情,这是美术批评本身以外的危险。而美术批评真正的危险则是失语与失信,最后导致批评的彻底消失,这既批评自身的危险,更是美术行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危险。

近年来的美术批评,可谓是不景气与不遭人待见,颂歌批评、应景批评、红包批评、棍子批评、胡乱批评屡见不鲜,批评严重失语失信、影响力越来越小,笔者曾撰文《影响力渐小的美术批评及其成因》(载《巴蜀学刊》2009年第1期),详细分析了这些情况及其原因。薛永年在2012年4月16日的《美术报》撰文《美术批评失语与失信》,总结了这种危险。而天乙在网上撰文《美术批评全面沦陷》,则显得更为悲观。

正常的美术批评,如果长期遭到强词夺理的反批评,甚至批评者遭到打击报复,这会让批评变得越发艰难甚至是不可能。因为,任何批评都可以被推翻,久之任何批评都会成为豪无意义的自说自话,自然也没有人相信批评并愿意去批评了。美术批评从业者的生存危险,会阻止新人进入这个充满危险和变数的领域,将导致批评队伍的萎缩。批评因为各种问题导致失语与失信,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消失。其可怕的结果:与美术史、美术理论并行的美术批评,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公器性的学术精神也将丧失,文艺界追名逐利群魔乱舞,拼爹拼资源拼炒作会甚嚣尘上,文艺发展的整体格局将变得污秽和混乱不堪。

结语

显然,批评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是重要的而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正常的批评,整个艺术行业将充满虚伪和功名利禄。可喜的是,近年来的美术批评在逐渐沦为资本的颂歌、沦为作品图片的陪衬、沦为无意义的文字游戏的时候,美术界的一些平面媒体依然坚守着一些严肃的批评栏目,并成为不少报刊的亮点,如《书法报》的“言论”、《美术报》的“时评”、《美术观察》的“批评”、《书法导报》的“关注”、《中国书画报》的“言论&视界”等等,有些栏目甚至压过头版头条,成为最有看头的版面。

面对美术批评的乱局与危机,该怎么办?显然,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包括批评家的鞭挞与呼吁。批评家并不是圣人,也许能够做到的是,保持批评的敏感触角并抵挡住各种诱惑,为已处颓势的批评贡献一点力量。在最近的某次学术研讨会上笔者谈到了这个颇显沉重的话题,最后的总结是:批评很危险,入行须谨慎!

相关文章

  •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撰文/有泉摄影/晨曦艾敬的艺术足迹20世纪90年代的艾敬曾经作为歌手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是中国内地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等。1999年,艾敬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后定居纽约,逐渐淡出乐坛。开始一心从事绘画创作,将绘画从爱好提升为自己的事业。从2007年开始,艾敬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到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中来,曾经在北京、上海和纽约举办过3...

    51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韩伍,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画展。曾任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有《诗经(彩绘本)》《韩伍画集》《小巷童年》《鹡鸰在原》《韩伍京剧作品集》《韩伍新绘西游记》等。韩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面积不很大,画桌就占去不少地方,桌旁就是韩先生...

    1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好日子》在画家李铁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即创作一系列他一生都钟爱和为之倾情的关东雪域风情的山水画卷。李铁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酷爱东北,辽阔、富饶、美丽的家乡,给他绘画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特别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他要用中国传统的笔墨以真情实感、火热挚爱表现它、书写它、绘就它,李铁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投入、深造、耕耘中……一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往往...

    3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社会工业化以来,艺术也成为了工业。艺术家的工作室愈来愈类似工厂;作品之制作方式愈来愈像机械生产:其营销展售方式体系,本身则就是一种工业。然而这些拟工业制造的产品,亦即艺术家口中所谓的艺术品,能如工业产品一般走入千家万户被人享用吗?无论艺术家们如何自我吹嘘,自我催眠,事实是现在艺术仍距人甚远,他们大抵只能放在美术馆、画廊里展示或要求政府财团买单,让它们占据公共空间。其体量、形制、内容都是依...

    7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门前是港湾》120cm×140cm布面油画2013年当代中国的一切文化热点,都是以中国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消费而展开的,这和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具有较大的区别。这种都市文化的建设,无疑也转移了艺术家的视线,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语境。这种带有都市文化特征的艺术兴奋点,几乎改变了中国所有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方式,他们从各自的创作起点汇聚...

    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杂谈:话说伯乐害马[图文]
    书画杂谈:话说伯乐害马[图文]

    众所周知,徐悲鸿不仅是画马大家,更是美术界的伯乐。他任央美校长期间,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不拘一格提拔和重用人才,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白石老人能走进大学讲堂,就是悲鸿先生的功劳。那时,作为“草根艺术家”的白石老人,从没登上过大学讲台,也不会讲课,悲鸿先生就当他的助教,往往是白石画画,悲鸿讲解。在一次画展中,徐悲鸿把白石老人的作品挂在自己作品的前面,标...

    15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赵长青: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
    赵长青: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

    赵长青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表示,今年两会建议成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协会,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赵长青谈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海峡两岸书法交流促进会”,通过开展两岸书法交流活动,增强两岸同胞对一个中国和民族文化的认可,为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发挥书法艺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独特作用。赵长...

    55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一次精神碰撞音乐之旅[图文]

    胡德夫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满头的白发告诉人们,这位歌坛新人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奠定了后来台湾流行音乐甚至整个大陆流行音乐的基调,胡德夫就是这场民歌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卑南族歌手,胡德夫在当时更大的兴趣不是唱歌,而是参与到更多社会活动和民主运动之中,一直为台湾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直到录制《匆匆》。单纯从流行音乐这个角度来讲...

    192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洪易在高雄捷运站三多商圈的作品“艺犹未尽-悠游”。对于台湾地区而言,从西方引进公共艺术的专业实践,已有将近二十年。在“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更被视为“都市更新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艺术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且通过呈现几位代表性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的事件,来讨论台湾公共艺术风...

    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胡文轩:没有画坏的画只有画不完的画[图文]
    胡文轩:没有画坏的画只有画不完的画[图文]

    胡文轩笔名一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院士、齐鲁宾虹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书画价格鉴定中心鉴定专家、中国慈善美术家、青岛大岳书画院院长。胡文轩诸学历代名家,以当代黄宾虹山水大师艺术思想为灵魂,又是贾文福门下高徒。胡文轩的画是“自然之性”、“内涵之神”形之于笔墨,看他的作品往往是被他的精神、气质、韵味所感动。10月20日,胡文轩历...

    85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编者按: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380℃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俞军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语言的材质之美,独特之韵。他利用了高温色釉不易掌控的特点,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印象高50cm宽3...

    11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岭南画作的短腿应抻长[图文]
    岭南画作的短腿应抻长[图文]

    许钦松《天籁》(中国画)50cmx138cm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广东省文联主席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近日,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当选为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对这位岭南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作过如是评价:“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经过许钦松的积累和酿化,充实了他的学养,丰富了他的思想内涵。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从工作状态进入...

    13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在2013年的省美术馆“沈威峰画展研讨会”上,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代表感言:“我参加的研讨会不多、很少,今天,作为个人来讲主要是出于感动。第一个感动是沈威峰先生进步很快。我认识他很久了,最近看他的作品,进步神速,非常快,这令我感动。我知道这种进步的背后一定是充满艰辛与勤奋的努力。第二个感动是他的勤奋。拿...

    16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