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诸家对白蕉先生的评论说起[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超超 点击 :

从诸家对白蕉先生的评论说起 | 美术科普黄宾虹《山水图》

今年11月3日是书法家白蕉先生诞辰106年的纪念日。在介绍他的文章中,常常引用沙孟海先生在他题兰长卷上的题跋:“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之数人。”却往往忽略了我更为在意的“惺惺相惜”、充满情感的下半段文字:“闻其生前近寓沪壘,竟无一面之缘,引为憾事。”

何民生

古人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是古人对文人这种秉性、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客观、准确的描述,但并不全面,因为组成这种秉性的,还有其对立的另一面——“惺惺相惜”的一面,乃至“士为知己者死”的一面。世界上只要还有文人在,这矛盾着的两个侧面将永远存在下去,其区别仅在于时间、地点、原因、后果的不同;体现了“相轻”或“相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道德、学养所形成的胸襟、气度的不同而已。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窃以为文人的这种秉性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与好坏之分,其正面或负面往往体现在具体事件上,而由其结果来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是客观的,在无明显利害关系的状态下,“相惜”似乎更为积极、和谐,其社会效果会更好,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属于“正能量”。

白蕉先生在鸿英图书馆工作期间,遭遇图书馆因资金问题濒临关闭的尴尬局面,白蕉先生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并联络一些画家举办书画展,将所得资金全部捐给图书馆,解了燃眉之急。当时白蕉先生还写了《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一书,弥补了近代史上的一项空白。此书建国后曾三次再版,受到了史学界的重视。黄炎培先生因爱其人品才情,与沈若婴先生分别为此书作序,陈陶遗先生题书名。黄老还特为白蕉先生题了“求是斋”的匾额。因赏识白蕉先生的人品才情,建国初期,柳亚子先生特致华东军管局文物处推荐信:

“森老、弢兄同鉴:

友人白蕉兄,少年英发,为亡友陈陶遗所赏识。所撰《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考证周详,证断老辣,同时耆宿,如张仲老、黄任老皆敛手推服,自叹弗如也。

今闻兄等主管华东文物处,如此人才,若不罗致,殊失澥滨父老之望;而弟忝在爱末,倘不一言,亦乖朋友应尽之谊,用特奉函绍介,并恳白蕉兄面陈一切。度两兄爱才若渴,必然使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也。如何之处,希即复为幸。此颂撰安

弟柳亚子敬上”

字里行间所散发的“相惜”之情,实令我辈感动。而白蕉先生当时正赋闲在家,但却不愿借前辈盛名谋生,竟将此信石沉大海,尘封数十年之久。说白蕉先生清高也好,“狂生”也罢,由后人评说吧!

前些年,徐健融先生所著《文物鉴定中的三十六计》一书中,收录一幅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上有黄老的题识:“书法锥沙、印泥之妙,至明啟、祯,清之道、咸,阐发美备,通于绘事。白蕉先生近作楹语:‘远贲’、‘蘧廬’,笔力遒劲,超轶古今,艺林圭臬,极铭心感,拙笔奉教,未足言报。黄山宾虹甲年九十又一”从文字内容来看,此画是黄老(1865-1955)逝世那一年对白蕉先生楹联的回赠。这让我想起数十年前,白蕉先生曾几次叹息当年因生活所迫而出让此画,(当时因戴“右派”帽子,降级、降职、降薪)懊恼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今有幸在徐先生的著作中亲睹黄老此作,真是缘分。跋中洋溢着黄老“相惜”之情,而黄老虚怀若谷的风采,令我钦敬,实乃当代学子处世之圭臬。

白蕉先生以诗、书、画、印闻世,在我所读到的介绍他的文章中,常常引用沙孟海先生在他题兰长卷上的题跋:“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之数人。”却往往忽略了我更为在意的“惺惺相惜”、充满情感的下半段文字:“闻其生前近寓沪壘,竟无一面之缘,引为憾事”。沙老与白蕉先生并不相识,亦无私人交谊或利害关系,他只是看到了白蕉先生的书法作品。浸淫书法数十年的沙老,目光如炬,并非因同行是“冤家”而“相轻”,相反却铺毫濡墨,写下了“竟无一面之缘”的感慨:“引为憾事”。“惺惺相惜”之情跃然纸上。沙老的胸襟与气度可见一斑。王蘧常先生亦是如此,一首七律表达了他对白蕉先生的赞誉:“三十功名动海陬,锺王各欲擅千秋。如何百炼功成后,傲骨难为绕指柔。”

赖少其先生是位有学养的书画家,也是一位文化高官。他非常了解白蕉先生及他的冤屈。1961年白蕉先生“摘帽”后,于1965年特邀白蕉先生与叶露渊先生赴安徽讲学。同年,赖老在白蕉先生的一部书画册页上题下了极具文采、荡气回肠而又富情趣的题跋:“夫事不探其源者为无知;物不穷其理者为无智。世有眼高手低者;未闻有眼低手高者也。余观复翁之书,出入魏晋,取法隋唐;挥毫如天马行空,飞腾奋发;其利如刀,流急能杀;满如悬弓,穷则箭发;不争一卒之短长,而求阵容之壮阔,潇洒淋漓,可与古人争座位矣。然不此为足,乾嘉之际,郑簠、伊墨卿、金农、郑板桥、邓石如,金石碑板无所不窥,篆隶真草无所不能,融会古今,各出新意。纵观书史,上古造文字,秦一统天下,李斯、程邈出,书法为之一变;汉魏六朝二王出,书法为之再变;邓石如辈出,书法又为之一变。善为书者,必高瞻远瞩,有呼云唤雨之能,走石飞沙之奇,变幻之莫测高深。有胆量者,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心存来者之矣。今逢盛世,高山低头,大河让路,慨而慷之,当发浩歌。诗言志,书可无志哉?路漫漫其修长兮,余上下而摸索,复翁书家以为如何耶?”赖先生之才学气度、相惜爱才之情,寓意之深邃,实令人钦慕。

陈振濂与白蕉先生可说是两代人,但他的著述,在当时书坛的环境中,能有如此勇气、能如此直率地畅叙己见,虽为一家之言,却真实地体现了下一代文人所具备的“惺惺相惜”的秉性。陈先生在他所撰写的《现代中国书法史》一书中,对白蕉先生,他的结论是:“我们追溯到民国后期到解放时期,必须承认沈尹默的领袖之功——没有他就没有白蕉;但我们更愿意指出,作为与于右任一系并驾齐驱,并且后来居上的回归二王派,白蕉是首屈一指者。他的技巧也大有可观,但他得力的是那无与伦比的高雅格调与书卷气息。他的高度,已成为这一时代,即回归二王时代举世公认的高度。沈尹默是历史人物,是社会选择的领袖;白蕉则是艺术大家,是艺术选择的领袖”。

对于众多的“相惜”之言,我个人认为:文人秉性中“相惜”的一面无疑是存在的;被“相惜”者,必定有他出类拔萃之处,这是被“相惜”的最基本条件;能“相惜”者,必定有“独见之明、独闻之听”之能,目光如炬。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有道德、有学养、有胸襟、有气度的人。所以他们往往是某些领域里的重镇或权威,是真正的社会精英;文人“相惜”的秉性,从本质上透露出被称之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爱。有“爱”的人,是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人性弱点,或称之为克服了人性中负面东西的君子。在这些君子们的身上,散发着人格魅力。我非常赞赏人们对爱的特征的定义:爱是奉献,而非索取;文人“相惜”的秉性是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部分,对当下的现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的年龄让我有幸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状态;从以严酷的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状态,到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状态。“文化大革命”摧残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却没有能力建立起新的道德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方思潮的涌入,使传统文化变得更为淡薄,更令人担忧的是,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混合发酵,造成诚信缺失、唯名利是图的社会现象,人性中的弱点被不断放大。结合对评判白蕉过程中的文人“相惜”之情,或许更应当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地区分其中的糟粕与精华,而尽量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相关文章

  •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图片资料宁波素有“瓷母”之称,这里曾经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类玉、类冰”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宁波东钱湖“越窑”是浙江三大青瓷窑址群之一。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微博)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先后两次在香港和日本展出。展出的瓷片共500多件,其中,宁波鄞县选送12件,这些展品全部...

    12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意法之争:《蒙娜丽莎》永久性回归问题[图文]

    蒙娜丽莎意15万人联名要求法归还《蒙娜丽莎》历史上,这幅蒙娜丽莎曾经在1911年被一名意大利人偷出了卢浮宫,两年后这名小偷被捕并判刑,画作重新回到卢浮宫。这可能是达芬奇1516年将《蒙娜丽莎》带出意大利后,这幅画作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虽然它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这名偷窃者的地下室里。当时对于是否要归还画作,意大利议会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最后结果是,《蒙娜丽莎...

    167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荣宝斋近年出过好几集《中国画名家小品集》,厚厚的都是当代人画的。在其他坤物上也有许多貌似的小品画,其实够得上称小品的并不多。小品画不是大画缩小的小画,也就是说,能画大画的不一定能画小品,就像能跑“马拉松”的不一定能跑百米赛。寸铁匕首不是长枪大炮能代替的。写大字与写小楷也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手段不同,功能也不同。小品多为性灵之作。小品画重意、重趣,我们所说...

    4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玄中之境——长白散人谈姜平书法[图文]

    一本集子的出版,前面总有几行文字,似乎为了说点什么。其实对于姜平这本书画集,只要翻开它的人,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味道儿,无需多言。如果非要说几句话,那就说说姜平。我认识姜平,是先识其字,后识其人。长久以来,有这样一句话,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这只是文人墨客的自我抚慰,我在文化圈中三十五年却未见几个“其人”。似乎那横行华夏的“隐文化”早已把儒家的仁、老...

    16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沈从文用画笔和相机记录风景人物[图文]
    沈从文用画笔和相机记录风景人物[图文]

    沈从文沈从文记录风景人物,有三种方式,一是用文字,二是用绘画,三是用摄影。文字成本低,尽情铺洒;绘画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在书简中有不少画作;摄影成本最高,但最逼真,是最直接的一种记录方式。所以文字不能为的时候用绘画,绘画不能为的时候才用摄影。摄影,以其更客观更准确的表现,呈现着沈从文手中的相机的功能。沈龙朱对爸爸的相机有记忆,他说:“那是他自己买的,伸缩暗箱,伸缩镜头。这么一打开,...

    143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原始的呼唤》作为当代中国海洋题材绘画的代表人物,姜云宗少年时代就痴迷绘画,最近20多年来,他以格调刚健、笔墨淋漓、意境高远的创作风格受到画坛瞩目。10月16日,“海魂墨境——2013姜云宗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140余幅国画作品亮相。姜云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借助笔下的大海,表达一种生命回归...

    4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美退休批评家称当代艺术肮脏愚蠢[图文]

    图片资料一位重量级美国批评家近日炮轰当代艺术界,称任何人只要“看过蝙蝠侠漫画”就足以在艺术界任职。戴夫·希基是一位策展人、教授以及一位以捍卫美的激情洋溢的散文集《看不见的龙》和一系列文化批评文章而著称的作家。他正远离被他称为僵化、自我崇拜和被一群对自己所行之事毫无敬意的富有的收藏者们绑票了的艺术界。“他们从事对冲基金业务,所以他们把赚取的暴力...

    39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以笔为剑的侠客[图文]

    艺术家秦风我通常会用“水墨”这样一种语言形式和表现形式,来作为主体创作的基本特征,但我应用的材料实际上是离开了传统定义的水墨材料的,笔墨纸砚,我已经完全离开了。本刊特约记者黄楚斯1961年生于新疆,1996年受德国柏林市政府邀请任艺术大使,曾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2006年创建北京当代艺术馆。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当代艺术研究员。“...

    11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浴火重生”对话“静水深流”[图文]

    施慧作品《本草纲目》局部,由纸浆和麻纤维等材质制作。“葵”是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作品中的标志性符号,讲述的是一代人重新生长的故事。昨天,许江带着他名为“浴火重生”的“葵”系列作品,出现在了地处“德意志角”的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而在“葵”的一畔,一场以“静水...

    19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在EdgeofArabiaeducation举办的一次CasualArtTalk在沙特阿拉伯,究竟什么才是艺术而什么不是?我们本来希望能够通过我在去年11月23日的吉达举办的CasualArtTalk(简称CAT)来寻求答案。CAT是一个小型的讨论活动,我召集了一批各个年龄层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讨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我们开始讨论了对艺术的广泛定义,但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思考一下当地艺...

    10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如果,不,我们还是使用“假如”这个字眼好。因为这与“假设”更直接些。假如一个人没学过怎样使用毛笔,自然他就更不会国画实际操作的技法了。但如果他买来国画的有关技法书籍来大看一番或十番百番的,请问,这时他再将他满脑子的玄的观念使用在国画创作中,能行吗?结果这就不用我来说了。此时不行的原因是因为他根本没法实际去操作!因为使用毛笔不单是在理论上明白,实际操作...

    155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20世纪上半期女画家现象研究[图文]

    女人体潘玉良作从进入20世纪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兴衰。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岁月长河中最惊心动魄的几十年。这样的时代背景,成就了女子绘事发展的无限可能。站在封建帝制的尾点上,一方面由于皇权的崩溃、帝制的瓦解,旧的体制、规范、风习、信仰逐一遭到破坏甚至崩盘,人们在新的社会里产生了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错愕与震惊;另一方面,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和封建王朝的...

    92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就在前几天,袁伟江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的总发行量已超四百万册,几乎是出版界的奇迹。除了袁伟江,像天朝羽、勾犇、南靖北玲、阿酸、冥王星精灵、章珉等,均是本土著名年轻漫画原创作家,他们的平均读者超过千万,像天朝羽的《黑白奇境》总点击率达4亿。记者安文联好的漫画中都有作者的影子就在前几天,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几乎是在国内任意一家书刊亭都可...

    9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谷文达《远古的遐想》纸本水墨68×137cm1985.jpg在纽曼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中,崇高被当成了艺术的唯一存在价值,纽曼打破了以往艺术中所谓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崇高当成了当代艺术的唯一属性,这种崇高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它是利奥塔所说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崇高。利奥塔哲学是深受纽曼艺术影响的,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崇高”概念,便...

    18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图文]
    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图文]

    雕塑断臂的维纳斯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风格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对十九世纪雕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了解得较少。西方近现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罗丹、布尔德尔、马约尔。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个最为辉煌的高峰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和...

    9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