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洋:无关乎主张和权力的女性艺术创作[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daniel 点击 :

吴洋:无关乎主张和权力的女性艺术创作 | 美术文摘

吴洋

吴洋十年来艺术创作的主题是石头,是什么让她和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呢?在吴洋看来,画石头也是在画心,在她的创作中有很强的的视觉冲击力,这也和她的女性特质有着某种联系。

“心裹霓裳•石沁花”吴洋个展将于2013年9月7日15:00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这是吴洋近10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余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青年批评家康俐担任策展人。

展览汇集了吴洋2006-2012年期间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架上油画,装置及影像作品等。展览将持续到9月22日。

设计过花布,担任过时装设计师,创办过自己的时装公司,从事过美术教育,曾旅居海外,吴洋的丰富经历似乎都在等待,等待一个灵感的触碰。2006年生活在加拿大的她,深深的被北美大自然中四处可见的石头所吸引,不去看它的坚硬、粗犷,只去体现自己最熟悉、本人特质的东西。这种艺术创作让吴洋痴迷于自己营造的空间,去营造自己的心情;这种艺术创作体现女性特质,但是无关乎“主张”和“权利”。

创作:石头给予灵感,展现内在特质

记者:此次展览是您近10年来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创作主体为“石头”,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石头的?

吴洋:这个主体是我生活在加拿大期间开始创作的,从2006年到现在。

记者:当初石头给您什么样的灵感触碰让您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

吴洋:北美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像一股强劲的风一扫所有的浮燥,做作。第一次真正面对大自然,天上的云,雾中的山还有四处可见的石头,它们再也不是画儿上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石头,我被它们的外表,它们之间的梳密关系,以及各种各样的肌理变化深深吸引了,于是开始画这个主体。

记者:石头是坚硬的、粗犷的象征,而您却给她穿上象征着柔软、细腻的精美布衣,以花作饰,您当初为什么会想着做这样的一个尝试?

吴洋:写实的去画某样东西,肯定不是我做的事。我喜欢在作品中加入强烈的主观成份。从一开始画石头,我的专注点也许并非石头的坚硬,粗旷,而是它的可塑性,它可以让我充份发挥,变化。把我内心最熟悉的,最能体现我本人特质的东西体现出来。

记者:准确点说您的尝试更类似于一种“化学实验”,您当初肯定很期待“实验”之后的“化学反应”,很庆幸的是您的实验成功了,您将两个本不协调的元素协调的融合了,能否分享一下您当时的心情?

吴洋:“实验”之后,这种不协调似乎就不存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石头本身就有大自然附与的纹理,颜色。我的包裹和覆盖只是把“人”的温度放了进去。这样一张接一张的画,让自己痴迷于营造属于我的空间,营造我的心情。

记者:您有一段出国的经历,这段海外经历对于您的这种艺术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吴洋:我相信影响是因为我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自己有空间在另一种语境下创作,从而产生了更自在的状态。当然,海外艺术家对艺术的那份“纯粹”,很是了得,对我有很大触动。

记者:“心裹霓裳•石沁花”,展览的名字很美,按照古汉语相对照的概念,我们是否可以将心和石头相对应,霓裳与花相对应,您画石头,实际上也是在画心,您给石头披上绚丽的外衣,实际上也是在对心做一个自我保护?

吴洋:这有点儿被刨析的感觉,我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你。你说的对,画石头亦是在画心,而我心中始终荡漾着那些安静的却也缤纷的花儿。

理念:创作体现女性特质,无关乎“主张”和“权力”

记者:观看您的画作,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主要得益于您的作品在用色上更加张扬,有着当今画坛少有的“媚”,这和您在服装时尚领域的实践中形成的女性特质有着怎样必然的联系?

吴洋:我对色彩确实很敏感,在读研时也专题做色彩的研究,在学院里也教授过色彩的课题,时尚领域中更要将色彩的运用放在首位,从而形成自己的色彩倾向,女性化的,阴柔的。

记者:作为当代女性艺术家,您的创作元素,包括“布衣”、“花”,都或多或少体现着女性特质的元素,这与石头的特质相抵触,有人将其认为是两性关系的博弈,对此您怎么看?

吴洋:我想这不是两性对抗吧,是自身性格的两面相容和妥协吧。和所有女人一样,也有柔情似水,也有坚强和判逆。这问题说不好。

记者:一位彻头彻尾的女性主义者与追求心灵自由的孤独者,这两种评价,您觉得哪种更符合您,或者您更接收哪种称呼?

吴洋:两种评价都有可以接受,前者是自然流露,后者为一种追求。

记者:在艺术界,人们常常将女性艺术家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作为当代女性艺术家,您对这种联系有什么看法,还是认为其仅仅是一种中性的分类而已?

吴洋:是女性艺术家,不是女性主义,因为我从不把性别强化成“主张”和“权力”。

相关文章

  • 书画家,您还磨墨吗?
    书画家,您还磨墨吗?

    磨墨本期主持:续鸿明本期嘉宾:李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刘传铭(美术史论家、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宋万新(北京一得阁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在现成的墨汁出现以前,写字作画都是需要研墨的。今天的书画家们对墨的使用普遍不如老一辈人讲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想在“茶座&rdqu...

    187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后现代崇高与中国当代水墨

    谷文达《远古的遐想》纸本水墨68×137cm1985.jpg在纽曼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中,崇高被当成了艺术的唯一存在价值,纽曼打破了以往艺术中所谓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关系,将崇高当成了当代艺术的唯一属性,这种崇高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崇高,它是利奥塔所说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崇高。利奥塔哲学是深受纽曼艺术影响的,利奥塔提出的“后现代崇高”概念,便...

    187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参展作品之一,王郁洋,《人造月》,400×400cm,节能灯、钢架、控制箱,2007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任何先锋艺术,在被主流权力话语收编或者变身为主流之后,都会迅速丧失其批判性。今天的实验艺术是否也会如此?为体现官方美术机构对实验艺术的认可和重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于今年首次设立了“实验艺术展区”,并成立包括吴长江、刘健、谭平等艺术家在内的实验艺术委员会...

    2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周有光: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图文]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大,许多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中国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看到世界。”能活过百岁的人不多,而过了百岁还能保持思考和写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今年虚岁108岁的周有光先生是其中一位。周有...

    11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图文]
    字画价格差距悬殊 书法家王贵忱:字好的人太少[图文]

    明崔子忠《伏生授经图》宋李迪《雪树寒禽图轴》近日,有评论家指出,艺术市场上字画价格差距悬殊,坊间一直流传着“好字不如烂画”的说法。譬如,明代书画家陈继儒的画作,单件最高价已达5040万元,而其书法(长手卷)不过两百多万元,现当代字画之间的价格,差异尤甚。那么,在书画本同源的中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藏家对国画青眼有加,对书法冷眼相待?书法和国画在创作及审美上到底有没有高下之...

    188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图文]

    1965年起,郭沫若先生先后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等文章,以南京出土的东晋墓志、墓砖、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来否定王羲之《兰亭序》,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兰亭论辩……“文革”过后,国家拨乱反正,实事求是之风回归,国家更加重视民族的文化传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岂能不“感慨系之”!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墓志(...

    8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奢侈品牌与艺术联姻:谁沾谁的光[图文]
    奢侈品牌与艺术联姻:谁沾谁的光[图文]

    Dior精神展览导语:奢侈品向来不被认为是艺术,充满了俗世拜金的味道;而艺术品却被常认为神圣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然而,随着艺术自身形态与疆域的转变,观念先锋们开始打破时尚与艺术的界限。奢侈品牌也逐渐意识到艺术为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所以,二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2013年9月13日,“迪奥精神”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序幕,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去年成立以来...

    3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一生为“马”——记徐朝延先生[图文]
    一生为“马”——记徐朝延先生[图文]

    徐朝延先生徐公,朝廷先生祖籍江苏徐州人,为人低调仁厚,言谈常深入浅出,喜善画马,遂遍游大江南北皆为观马而去。奔马图我与徐公相识尚有几载,常聆听左右,听其辩道,而常深有体悟,徐公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深得祖辈悉心教导,喜好丹青,自幼便可在纸上留得几分“姿色”,而这个喜好并没有因为年龄的成长而磨灭,反而愈加刻苦,徐公青年时期以临摹《介子园画传》为根,深得其理,进而有了深厚的传统...

    16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山水画创作杂谈[图文]
    中国山水画创作杂谈[图文]

    杜世斌山居图145×360cm概括地说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意境这个根本指导思想。意境的表达是山水画艺术的灵魂,意境的有无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起点的高下,它是山水画创作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总结。何谓意境?意境是中国艺术实践与理论、艺术创作与批评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属于审美意识领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对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所唤起的能动反映。具体说来,意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其组成因素是...

    14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性和公共性 城雕美丑之辩[图文]
    艺术性和公共性 城雕美丑之辩[图文]

    ■网友票选“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规划专家指城市雕塑应考虑公众接受度湖北武汉的“生命”雕塑因造型过于抽象凌乱名列丑陋雕塑榜首。哥本哈根因为小美人鱼而弥漫童话色彩,芝加哥则因当代雕塑大师安尼施·卡普尔种下的“千禧豆”平添一股魔幻感。而在中国,城市雕塑的质量良莠不齐,艺术专业的眼光和普通民众的接受度有时南辕北辙。昆...

    165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8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1964年罗斯科在画室1969年冬天,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要出租在纽约的公寓,他顺路去东69街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两个人在巨大的房间里听了会莫扎特。咖啡桌子上有本翻开的书,关于莎士比亚的。马拉默德想看看罗斯科夏天的新作。罗斯科把十来张画摊在地上:“你要哪张都成,除了有一张不能给你。”两人认识已有九年。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一些艺术家应邀去华盛顿玩。坐了两辆大巴,车...

    4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

    13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图文]
    董媛:画一个自己的家[图文]

    董媛本报记者冯智军董媛,自由艺术家。1984年出生于辽宁省华铜镇,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实验艺术系。毕业创作获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一等奖。现居北京。一幅幅大大小小的作品,大到两三米,小到几厘米,画着生活中琐琐碎碎的日常物品、零零整整的家具饰品,层层叠叠地摆放成一个中国北方常见又普通的家,这就是董媛的《姥姥家》。一个个抽离于西方人间...

    4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