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嘉嘉 点击 :

对我来说,首先是如何理解“跨界”?跨界的理由?它应该是在一种知识整合的背景下展开的,比如,我在1990年代的时候,开始怀疑使用某种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产生的可能性?以及它的极限?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所不熟悉的知识,以及其他被我们惯常排斥在艺术认知以外的世界。然后我发觉,如果艺术只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其中之一,那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不可以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来做艺术,或者是来思考艺术?其实概念艺术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谈,我们自然会谈到“知识共同体”,会谈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它从一个物理学的意义上,颠覆了这个世界。它认为,建立这个物质世界的基础的原子,当我们要观察到原子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光,实际上,当我们用光来观察原子的时候,这个原子已经不在它本来的位置了。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最初的这种确定性的基础,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不确定的。意大利哲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Eco)认为,围绕着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使用某一种知识来解读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还有若干个可能。而这种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你只选择了任意的其中之一来阐述这个事物;第二,你是否可以更多地展示围绕着这个事物的各种关系。这里还有众多的例子,像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ltBrecht)认为,我们是否可以把要说的和需要表达的之间做一个间离效果,这就涉及到具体的概念。我只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在我“跨界”之前,有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用任何物理化的方式来纪录。

汪建伟:不确定性是最吸引人的 | 艺术科普

汪建伟连接多媒体剧场2006

第二,技术层面。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可以有一个围绕着它本身的技术系统?这个技术系统随着知识整合,是否也同时可以产生一种技术整合?我认为跨界不是简单地“放下手中的活去干另一个活”或是“放下画笔去做装置”、或“戏剧导演在电影里当演员”,这些只是角色的转换,而“跨界”实际上是要产生一种新的关系。它是否能形成一个以前我们用单一的知识和经验无法展开的现象或一个可以被感知的对象,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做的第一件Video作品是《生产》,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叫做“生产”。当时我是受到布尔迪厄(Berdio)的影响,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他认为话语是在一种综合的关系中形成的。包括场域、交流及习性,我觉得这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去建立作品?我想实验的是,艺术家生产作品的过程和这个作品如何在生产当中被生产。比如说,那时候用Video做作品已经很“前卫”了,如果我这么做,我可能会获得一个Video艺术家的身份,可以获得一个艺术史很正确的位置。但实际上,我完全对西方的主流Video表示怀疑,它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进步,它需要你自已的理解方式,包括怀疑它。你在使用这个材料的时候,应当同时对它保持足够的距离。所以我当时把一个社会调查、人类学考察和一种特殊的制作Video的方式混合起来。我需要的是某种不确定的方法。

而我最具实验的作品应该是《文件》。我试图用全部的科学知识去建立一个新的认知系统,使用不同的经验去接近我们认为只能用视觉达到的目标,比如用逻辑学、科学建模方法来建构艺术作品?以及我们对不同文本的阅读知识,是不是也可以构成去识别某个对象的途径?我把所有关于艺术史的经验排除在外。开始尝试使用知识整合的方法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开始将这种方法与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技术之间作一个整合。在此之前,我的实验方向基本把跟艺术有关的经验排斥在系统之外。从布尔迪厄那里我学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既从关系的角度去思考。所谓的“关系”意味着它不再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比如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感性与理性,我觉得我们这种二元对立带来了一种非常狭隘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不确定事件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改造。

《剧场》是针对传统媒介和传统空间的新尝试。剧场是一个空间概念,然后是它的公共性,二者产生了一个重叠的空间,同时它提供了一个更综合的实验平台,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基础。其实我觉得跨界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就是“重叠”,不是“替代”。不是说我们对1很仇恨,用2来替代它,这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我想说的是1、2、3、4都在的话,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关系的现场,这是我感兴趣的。所以说当你有4的时候,1还在。这就是一种关联的思维方式。剧场首先是如何产生一个更具关联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当代艺术跟现代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一个线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一种对思维方式的挑战。比如说在《剧场》里面,我并不排斥传统的构成剧场的手段。可能到目前为止,很多当代艺术家都没有接触到构成剧场传统的所有手段:包括对演员的理解、对身体的使用方式、技术系统的掌握。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覆盖是很容易的,这意味着你仅仅用自己拥有的东西来替代其他你不了解的事情。但“关联”所强调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部分,你反对的和你拥护的所有观点都应该在场,这是我的做法,它不是阶级斗争,不是贫农打倒地主是对。自己当恶霸地主。你永远把自己放在整个关系中的一个位置上。这个观念是综合的。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正确和错误,都依赖于它所处的关联。一个事物也许在一个关系中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作为真理,因为它也许在另一个关系中是错误的。这不单是对艺术的看法,同样是我对政治、社会和对事物的看法。

我很少使用“新媒体”这个概念,因为人类的进步永远在产生新的媒体,我们不能把人类的自然属性作为一个艺术命名,它只是一个功能意义上的进步,不能把某种功能变成本质。这也是跨界要理解的一个概念:它不是不断地给新技术命名以此来获利。我们对“新”要有一种警惕。

我更愿意说跨学科而不是跨界,它应该是一种知识综合的状态,就是你可能会成为你作品的敌人,这样的话,你就会保持某种紧张,会产生相互之间的怀疑,它让你的工作不会一边倒,让你始终保持着质疑的态度,它也许正好是对你所拥有的东西的一种否定。如果失去对你自身的参照维度,你会总是选择适应你的某种方法,你会总是在自己熟悉的陷阱里。

另外,跨学科不是量的问题。不能让观众因为你技术的复杂,就认定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多么伟大。我的作品有时也许是多媒介的、有时也许就是单一的媒介。并非我们把事情弄得越复杂,关系就越复杂。有些事物的复杂性只在于我们知识到达的位置,而不是事物的数量。我们始终不可能用一种很准确的方式到达这个位置,它就变得复杂。而且它不是用物质性堆砌出来的,这很重要。另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艺术家所理解的不确定性,不是搞不清楚,实际上是在把握作品的最佳位置。比如说《剧场》,我不会在完全没有这种经验的情况下,说要颠覆这种经验。这时候的自由是很廉价的。这件事情我还没做,我就开始颠覆它了。这只是艺术家的一个个人的解释,它会传达出一个很错误的信息,就是你的解释系统如果足够强大,你干什么事情都有道理。我觉得跨界不应成为一种诡辩的借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一个有趣的观点,“结果先于原因”,就是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来解释它,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方向——解释系统的功利化,让你使用的知识变得廉价,同时使你的工作以跨界的名义,让事实变得廉价。

我在产生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保持了某种不确定性。我觉得不确定性才是最吸引人的。我们的教育始终把不确定性的经验和知识排斥在外,但是我觉得艺术,包括传统艺术的阅读,不确定性经验的使用是很重要的,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解决所有单一的知识都不可能到达的时候,可以使用某种综合同时是不确定性知识去理解的一种方式。当然我并没有炫耀艺术好像优于其它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也许会提供另外一种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 张演钦:百年关山月是否意味国画现代化[图文]
    张演钦:百年关山月是否意味国画现代化[图文]

    祁连牧居关山月展厅新论10月25日,“纪念关山月100周年诞辰艺术展”在广州美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前言说:“关山月是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作出卓越贡献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中国画家。”从关山月诞生到今天,整整100年过去了,这100年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经过梳理,我们发现,百年后,以关山月为代表的数代中国画画家,业已形成新的国画传统...

    192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水墨乐章 诗人情怀——李德哲其人其画[图文]
    水墨乐章 诗人情怀——李德哲其人其画[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的画作,你能深刻地感悟到,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更是艺术家借助笔墨谱写自己生命的创造与思想涵养的综合艺术;是一种完全依赖知识素养与生命价值而感受到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精神美感的结晶。李德哲先生的花鸟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间闪耀着文人画艺术的光辉,是高品味的艺术。李德哲的作品气韵生动,立意深刻,生动活泼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点一滴,观后令人怡情,大有回归...

    15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吕澎: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接受当代艺术[图文]
    吕澎: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接受当代艺术[图文]

    对话人:吕澎(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著名美术批评家)●对话批评家●北青报:两年前你在成都当代艺术馆就做过岳敏君的画展,而且只挑选了迷宫系列。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一系列作品?它们是否也能表达一些你对艺术的思考?吕澎: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想岳敏君的大脸系列观众最熟悉,但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岳敏君从2005年开始创作的迷宫系列。迷宫系列虽然在观念上似乎看起来很西方,它是从国际政治、全球政治的角度...

    19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教学中访谈:王鹭被访:罗中立文字整理:颜宗忠、唐书婷王鹭(以下简称王):今天很高兴能够采访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老师,罗老师,您好!罗中立(以下简称罗):你好。王:感谢罗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马一平老师的展览将在本月底举办,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马一平老师是什么时候吗?罗:我考附中的那一年遇上三年自然灾害,附中停办了四年以后第一次恢复考试,我刚好赶上了,马...

    3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是中国建筑界的明星,第一个进入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中国人布展的时候,展厅被张永和弄成了一个建筑工地,泥沙进出,就地浇水泥,掀起的灰尘鼓鼓地往外冒,整个空间好像恢复了曾经作为工厂的前身。施工的工人说干这个活儿特别费劲,不像建筑不像装修也不像展览。直到开幕前半个小时,电钻还在响,师傅们拿着尺,四处找螺丝,调整模型的位置,还有人拖地、擦玻璃。正经的展品是张永和以及非常建筑事务所30多年来的设计...

    10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黄宾虹绘画异同比较[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黄宾虹绘画异同比较[图文]

    我们比较同类艺术顶尖人物的艺术作品时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们必须来作这项工作,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他们各自的骄人处,才能明晓他们之所以形成骄人的原因,这对于后人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启发。我们今天的诸多从事书画艺术者往往对大师羡慕有加,而对大师究竟如何形成了骄人处却知之甚略;他们往往关注大师最高成果,却忽视了大师何以能由低至高爬坡成功的技巧选择。当我们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他...

    9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西安当代艺术概述[图文]

    彭德中国当代艺术追踪欧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备受非议。超越欧美当下形态的普世艺术和相对独立的中式当代艺术,尽管不少批评家都在呼吁,但还不成气候。所谓中式当代艺术,概指带有中国问题和中国文脉的前卫艺术,同跨国跨文化的普世艺术有着内在联系。西安地区特别适合造就中式当代艺术。这片统领中国文明八百年的土地,有着开拓中式当代艺术的典型背景,包括体现文明进程的历史遗存,彰显农业文明的民俗,影响儒释道思想和塑...

    58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图文]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图文]

    蔡志忠日前,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带着新创作的111件作品,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举办了“水墨禅境——蔡志忠作品展”。25年前,同样是在王府井大街上,41岁的蔡志忠从台湾来到大陆,在新华书店举行签名售书,并与三联书店签约,成为了第一个与大陆出版社签约的台湾作者。借此次办展机会,《美术文化周刊》与蔡志忠邀约在其住处旁的咖啡厅...

    17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为当代水墨正名:当代不是一切艺术的评判标准[图文]
    为当代水墨正名:当代不是一切艺术的评判标准[图文]

    王天德作品《后山图HoushanNo.14MSHT012》178cm×115.5cm拓片、宣纸、皮纸、墨、焰2014年谷文达作品《碑林-唐诗后著-No.13〈春望〉唐:杜甫》180cm×90cm墨、宣纸2003-2005年(左)北京商报:亚洲艺术中心策划“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的初衷是什么?此次展览主题&ldqu...

    18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劳申伯格:从杜尚“马仔”到“波普大叔”[图文]
    劳申伯格:从杜尚“马仔”到“波普大叔”[图文]

    劳申伯格与“二战”后伤痕累累的欧洲截然不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纽约,时代精神体验着峰回路转的变迁。1955年,艾伦·金斯堡出版了长诗《嚎叫》,被批评家称为“美国梦天启般的哀歌”。两年后,杰克·凯鲁亚克推出《在路上》。二人都曾于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但他们很少有共同点,唯一的相似或许就是“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生...

    3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图文]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图文]

    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热带雨林,更是画家吉瑞森寻梦的天堂。吉瑞森,一个典型山东汉子的风骨,一副侠骨柔肠的心境,一位活跃在当今中国花鸟画坛的著名画家。其作品中展现的自然风物,融进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也汇集了画家对西双版纳的无限热爱。用其独到的感悟、抒情的画笔,尺幅间传递着对自然界浓浓的深情和极尽完美的诠释,也用自己的画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吉瑞森...

    25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

    16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李安源(以下称李):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杂陈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选择与可能性。以这个摹写展为契机,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中国画的传统问题。因为这百年以来的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难以回避一些中西交错的东西。就当下工笔画的发展倾向而言,很多青年画家崭露头角,无论是在题材、画面内容还是技法上,都深受西方审美观念影响,与传统工笔画的制作方式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在题...

    18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李津《情歌八百首》(中国画)近期,有两件事引得“新文人画”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一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与世长辞;二是“真正的文人画家”刘斯奋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者不无惊愕地发现:刘斯奋散淡的写意之作和朱新建充满情欲的宣泄表达,风格是...

    101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孙磊:当代水墨构建当代特征[图文]
    孙磊:当代水墨构建当代特征[图文]

    ◎孙磊(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身处当代,以当代的眼光,建构具有当代特征的表达,就是水墨画在当代的必然道路,就是当代水墨的基本形态。以当代语境为特征当代水墨,顾名思义,以“当代”为语境和特征,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它是一个时间上的确认。就是指时间上的当代范畴,指当下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全部的现实背景。“笔墨当随时代”中对时代的确认正是基于这...

    4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