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的美术馆理想:梦里花落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holden 点击 :

文/叶空

北方的冬天,温度骤降,银杏树的叶子早已随风而去,夹杂着些许知识分子的惆怅。喜欢艺术的人们仍然冒着刀割的冷风来到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比如798艺术区,企图从艺术中获得某些惊喜。但熟知798的人们会发现,他们希冀的那一方纯净的艺术乐土,只是脑海里的幻想而已,商业早已浸染了那一片土地上的阳光。到国外看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那位前段时间感慨中国没有美术馆文化的王璜生先生一样。他在参观了国外的美术馆后直言:“中国的美术馆没有自己美术史的描述和陈列!没能见到经典作品!没有强大的藏品体系和资金、政策、社会支持!没有美术馆职业道德和规范标准!没有公众自觉参与和文化认同感!没有国家专业性可执行政策!总之,中国没有美术馆文化!”

回看中国各地,像荷尔蒙爆发似的美术馆圈地运动,大多患上了“阳痿症”。闻名遐迩的北京宋庄,以“美术馆”命名的地方多不胜数,在网上找到稍微有点名气的美术馆也不是难事,但在这个时节去逛宋庄的美术馆却不是明智之举。宋庄的美术馆大多是民营美术馆,运营到现在也就七八年的时间,没有美术史的沉淀与积累,经典作品的展示也谈不上,强大的资金、社会支持等就更不用说了。据说七八年前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据说不到两百人。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儿夸张,但也说明了那时候宋庄的艺术家还是很少的。而在只有那么些人的宋庄建设美术馆,原因何在?有人说是为了“圈地”,也有人说是为了一份理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或许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回答:美国。这个问题在今天会令人觉得是很傻逼的问题,但在中国还是有怀着“美术馆梦”去做美术馆的人。

即便如此,美术馆的理想依然大多是梦里落花,艰难运营,常年没有几个展览,能看到的展览也大多是东拼西凑,没有学术建设与梳理。春天里做的梦很美,洒满了鲜花,洋溢着掌声。冬天的寒潮侵袭,又带来了多愁善感,萧瑟零落。展览馆空荡得只剩了萧条,寒冷的朔风阻止了人们去美术馆的脚步。尴尬的是,即便没有寒冷,很多美术馆在正常开放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前去观看。这或许就是王璜生所说的,没有公众自觉参与和文化的认同感吧。

其实,很多美术馆在梦想里没有遇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重复展出和艺术家创作过于符号化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家虽然有很多,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某个艺术家的画面形象经常出现在美术馆的群展当中。这也提示出中国的美术馆和国外美术馆、艺术家缺乏交流合作的问题。今年央美美术馆引进的波伊斯和安迪沃霍的展览是为数不多、并且文献资料和作品规模相对完整的展览。在视觉疲劳的情况下,难道还能要求公众自觉参与吗?

任何美术馆的展览都渴望有庞大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连美术馆的暖气等硬件设施都无法保证。指望“土豪”无偿拿钱给美术馆是异想天开,没有资金又做不起美术史的描述和陈列、艺术作品的收藏。美术馆做不起品牌,有钱人怎么可能掏钱呢?没有好的展览,观众为何又要买账?即便在中国,大众对艺术的认同感还处于宽泛的培养期,但要知道,美术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美术教育。王璜生的七个感叹号很有现实意义,也互相作用着。关键就在于中国现在的美术馆建设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还是希望专家们多谈点看法。总之,还是像前面说的,美术馆的理想情怀有不少,我相信王璜生也有,但愿美术馆的梦里落花现象得以改观。

相关文章

  •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艺术考量:废物装置作品用行动质疑环境问题[图文]

    这件名为《山色》的大型装置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显得有些突兀,但它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直指向每个人:你为环保帮倒忙了吗?梁依云文姜锡祥摄这个星期,上海饱受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折磨,市民出门都不得不全副武装,这污染从何而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艺术解决不了,但却能给出最现实的艺术考量,正如不久前出现在陆家嘴的一件旧电脑制作的装置作品就向人们发问:废旧电脑去哪儿了?它们是否也成了“环境杀手&r...

    80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过云楼大片为何这样红(图)
    过云楼大片为何这样红(图)

    过云楼如果说过云楼古籍拍卖是一部大片,那是当之无愧。孤本宋版书是独一无二的重磅演员,华丽的策划包装是让人难忘的剧情,对价格的猜测一开始就制造了悬疑,再加上一波三折的归属问题更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大片还没落幕,却已足够给文化产业从业者带来思考和启发。壹拍卖与文化过云楼古籍之所以在拍卖前就风生水起,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除了拍品本身过硬,更在于拍卖公司不遗余力的文化...

    159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的失范与重建[图文]

    “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现场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而今天之所以讨论“中国当代建筑共同体与范式重建”,是因为我国建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历经了一个严重的文化断层以致失范。如今的中国,能够找到任何国家的建筑风格,却鲜有中国自己的风格。那么,范式重建的意义何在?如何重建?新共同体是否已初现端倪?姜岑整理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当...

    18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向京:只有专注才会成就你[图文]
    向京:只有专注才会成就你[图文]

    雕塑家向京红火了很多年,她似乎也成为了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一个时常能被提到的名字。而我们所知道的向京也与“女性”这个词息息相关,因为她的作品本身塑造了很多大胆的女性艺术形象。因为这样,她成为“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获奖艺术家之一。最近,向京又与丈夫瞿广慈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联袂举办了一个“双个展”,展览的名字叫“这个世界会...

    19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他对现代建筑有推进作用[图文]

    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2005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伊东丰雄到上海来进行过一次演讲,当时非常轰动。但其实,这不是伊东第一次来上海。在1990年代的时候,伊东丰雄就曾经受上海市政府之邀,和诺曼·福斯特等建筑大师一起竞标陆家嘴的规划,最终却没有一个人的方案被采用。后来,伊东丰雄又参加了CCTV新大楼的竞标,他自己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但最终...

    19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理论家)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中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18日表示,从中国现实来看,公众对美术馆的认知和兴趣还是比较少的。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鼓励大家走进美术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术馆需要具有知识生产的能力,提供好的展览和活动,否则有可能会误导公众。据介绍,王璜生日前推出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该书是《王璜生:美术馆的台...

    2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外国教士的异乡情缘: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文]

    16世纪末自利玛窦(1552~1610年)以来,西洋传教士即陆续前来中国,颇多任职皇宫,其往返的书信提及皇宫的情形虽多,但论及完整的游记则难求一二。兹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略带传奇性色彩的人物——清廷艺术家马国贤,以飨读者。马国贤的石版画像以及马国贤回忆录手稿之二《一条印头鱼》马国贤,意大利人,1692年5月29日生于那不勒斯南部的爱波里小镇。其生平几乎无可考查,只知其父亲是萨...

    9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油画与装饰性色彩[图文]
    油画与装饰性色彩[图文]

    王宏造田园的午后120×80cm油画是外来的,油画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中国,人们常说:西画写实,中国画是写意的。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会使它经历过学习、摸仿、同化、融化的过程,使之出现油画民族化。油画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油画就是用颜色的素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马克西莫夫认为:油画不等于把油画的形涂上颜色,只有用色彩表现了物体的形,才能算作是油画的处理。...

    15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 形单影只[图文]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 形单影只[图文]

    齐白石年过半百当“北漂”:无人赏识形单影只1956年7月29日,在法国尼斯港的公爵古城堡里,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接待来访的中国画家张大千。毕加索搬出5大本画册、上百幅作品给张大千欣赏。翻着翻着,张大千愣住了—这些画竟然全是临摹齐白石的作品。毕加索说:“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上色;用一根线画水,就使人看到江河,嗅到水的清香&hell...

    144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黄专:面对当代艺术 最重要是观看的自由

    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8月8日,黄浦江,蔡国强“白日焰火”开幕式。有评论说,当代艺术的构成中,观众也是创作的一环,并以“白日焰火”为例,说当黄浦江上的硝烟散尽之后,一切都得依赖于媒介的重构,无数的摄像和影像的记录,无数的叫好声、质疑声和抱怨声,共同并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建构和重构这个作品。“...

    18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莫言:写作一直追求变化 如若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图文]

    资料图:莫言。廖攀摄杨扬:我阅读过《四十一炮》,印象中作品依然保留着您原有的风格,但也有变化。先说原有的特色,我想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儿童的叙述视角;二是乡土本色。从《透明的红萝卜》到“红高粱系列”,以及《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好像对这种叙述视角有一种偏爱,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写作时觉得这样写得比较顺手?另外,就是对山东农村好像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创作上的依恋,作品的...

    7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97岁迈克尔·苏立文在上海书展尽管今年夏天上海非常热,我也很高兴再次回到上海。我是在73年以前首次来到中国,也就是1940年,那时候我非常年轻,才20出头。后来在1973年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上海,那时的上海正处于“文革”时期,所有有关文化方面的活动都停止了,上海是一个死寂的城市。所以今天回到上海,看到有这么多的文化活动,这么兴盛的一个大城市,我觉得非常荣幸也...

    12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美]尤妮斯·利普顿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8月版,16元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

    7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丹青再续古道情:记丝绸古道裕固风情画家王晓银[图文]

    金风吹来的时候68cm×132cm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脚下,住着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在丝绸古道上,有一位专画裕固族的画家:王晓银。迄今为止,王晓银是国内唯一长期坚持将裕固族付诸笔端的画家。相信每一个来到祁连山脚下的人,都会在目睹了白雪皑皑的山顶,清水潺潺的山下,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的俏丽姑娘后,就浑然不觉地会被这风景如画、乡情浓郁的景象所陶醉。我想,对于王晓银来说,最初的...

    14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