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人拿着带观复博物馆马未都证书的青花玉壶春瓶来鉴定,证书年代栏注明是“元代”。据我所知,该送鉴者,这几年盯着马馆长开证书,每有鉴定活动必参加,为各种赝品至少开出上百张证书,元、明、清重器应有尽有。凭借观复证书,“赝品重器”悉数卖出。
观复博物馆由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创办,马先生近年来频频活跃于电视文化、收藏节目,几乎成为收藏领域的一个符号。随着古董商家声名的扩大,求其鉴定者也与日俱增。观复博物馆干脆做起了证书生意,看一眼800元,开证书再收取2800元。鉴定收钱无可非议,但将赝品证明为真品,带给行业的是莫大的伤害。这类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当前文物鉴定业之普遍现象。
在缺乏法律约束的环境下,伪鉴定“专家”见钱就开证书,是当下鉴定乱象的首要原因。
1999年,澳大利亚华侨宁先生要向故宫捐一对元代青花至正云龙象鼻瓶,遭拒绝。这位华侨为了证明是真品,发动了所有力量,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学者给出了检测报告,集体签名论证为“真品”。今天回看此例,乃是一笑话,这对象鼻瓶属于一眼假的低级赝品。
目前文物鉴定有三个途径。其一,社会上的鉴宝活动,一般不收费。其二,鉴定公司的鉴定,费用在1000-2000元不等,如是真品,开证书另收2000-3000元证书费;有些公司,即便面对几百元的工艺品,也会建议做全两项鉴定,收取“足够”鉴定费。其三,拍卖公司也可鉴定。大型拍卖公司不收取费用,小型拍卖公司为谋取利益会收取费用,此种公司的拍卖目的是骗取图录费。无论哪种形式的鉴定证书,所有出具的证书基本都是代表各家意见,并无法律效力。鉴定公司的专家资源基本是共享的,越是严谨的专家,越难得出场,原因是市场上假多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