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方方 点击 :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 美术文摘《脸》艺术项目

作者:夏可君

中国文化是一个“面子”文化,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情本体的文化一切都要看脸面行事,这缘情于表面的感知方式,看似表浅,却总是能够把表面打开得别有生面,不是宗教摩耶的面纱那般诡异神秘,也非西方戏剧的面具那般悲惨惊惧,而是在日常平淡之中有着鬼魂一般萦绕的妩媚,即便妖魅也是一种冷诱惑,只是世界侧面的惊鸿一瞥。因此,即便鲁迅先生在去世前想到女吊时,面容之“鬼格”灼热闪耀带来的也仅仅是一种返照的回眸,是生命余象的挽留。

我们的面子文化,不断在表面上敷衍,从脸面到情面的日常生活,从脸谱到变脸的艺术形式,从面孔(face)到面容(viasge)的生命感知,尤其是容颜(epiphany)的爱感心境,让人徘徊,让人惆怅,充满了诗意。

除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原始表演,中国文化严格说并没有“面具”的人格(Persona)意识,但接受西方现代性自我意识的塑造之后,我们的面容得到了修饰,得到了更新,我们已经更换了我们的表皮,这个痛苦的“毁容术”或奇妙的“易容术”,有待于通过诗意的方式得到展露,汉语的容颜已改,就迫切需要当代诗人来赞美这新的容颜,需要艺术家来修饰这诗意的容颜。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 美术文摘

《脸》艺术项目

于是就有了杨佴旻的艺术计划《脸》,也是扬州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修禊艺术项目。杨佴旻是这次活动理念的设计参与者,他贡献了自己对于“脸”的独特创作:以古代诗人李白与欧阳修的“脸”,杨炼、王小妮与唐晓渡等当代中国诗人的“脸”,以及阿莱什、菲欧娜等西方诗人的面具,在中文和英文双语的诗歌语言映衬下,配以黑白柱形建构出一种新的脸面,而且是制作一万张“脸”,以万人佩戴的方式,异常壮观,让我们进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冷诱惑之中:与眼前之人的相遇,是在哪个年代?古代?西方?现代?面具带来了时空的错位。这万人的面具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我们自身的另一面。

如果西方的肖像画总是具有“个体的相似”与“圣像的面具”之二重性,可见的个人形象总是隐藏着“不可见”的神圣性,需要以灵魂的目光来凝视,那么,中国人的自我想象则具有“自我的类化与自然的诗情”之双重性,中国文人的个体形象并非个体主体性的,而是类型化的,如同中国绘画的程式化风格,但这个风度与风格化的生存姿态并不缺乏个体的体格与气息,只是在类化中更为具有角色的可调节性(modulation)或可塑性(plasticity),并不固守于个人主体的身位,也是因为这种可塑性,中国文人的面容美学,更为走向自然的诗意,我们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中看到了美丽邂逅的面容仅仅余留在桃花映衬的气息之中,这美好的面容其实是无法被诗人拥有的,而仅仅处于桃花在春风中的再次盛开,自然,是的,大自然是笑容的唯一收留者与敞开着,而并非人类自身,因此就更为富有诗意,就更为让人怅然,也让人类让出自己的位置,让自然的容颜--自然的花朵--来替代我们的面容。

杨佴旻:面具背后的大千世界(组图) | 美术文摘《脸》艺术项目

对此异常敏感的艺术家杨佴旻,是这个艺术项目的策划人,他试图以“脸”为核心建构一个完整的当代作品,并且与扬州古老悠长的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因为古代诗人的形象在历史中已经缺失,如何把这个缺失付诸于一个艺术形式语言呢?他想到了“脸”上的空白,以中国艺术至为高妙的“留白”手法,在脸面上留出空白,再采用单纯的黑白柱形予以概括,并且用文字在“脸”上标注诗人名与诗作以阐释其身份,这样的留白将使观者自行在观念中补画出历史上的诗人形象,这激发出我们当下的想象,以诗人的诗句来填补想象的空白,文字与面容,面容与诗意,类型历史典故与自由变更的偶发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其达到“一万”个参与者与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观念表达。这个万人参与的项目,真是蔚为大观,想一想,一万张几乎相似的“脸”,在一起行走,彼此面对,是让我们面面相觑?还是让我们彼此默默无语?面具上的诗歌似乎把我们带入一个幻觉的世界,一个幽灵的世界,一个时空穿越的年代。

这个作品体现了杨佴旻的别具匠心:一方面,以类型化的面孔及其留白,打开我们对古代诗人的想象空间,并不固定在一个肖像上;另一方面,名字的提示作用以及诗句的可读性,把我们从观看带向阅读,而黑白的墨色在文字间赋予了诗意的色调。而且,如此多的面具,带来一种陌生化,宛若一场无言的戏剧。

我们就在杨佴旻的“脸”上,看到了这个作品对于我们的反向凝视:不是我们看着面具,去辨认是谁的面容,而是被这个印刻着诗句,有着灰色调的“脸”所凝视,光晕或色晕(aura)就由此萌发,我们几乎无法分清:这到底是诗歌的文字增加了面具的魅力,还是面具的那种中性的漠然穿越了时空,让我们侧目?当杨佴旻惊人地设想几千万人都戴着为数不多的几张诗人的“脸”,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相似性的世界,让我们丧失了自身个体性的同时,却进入到一个超越实际的荒诞世界,一个如此丰富与多样性的世界,我们被塑造出一种诗意的“诗格”,其中融入了鲁迅所言的“鬼格”与文字的纹写性,让我们参与到一个鬼魅的舞会上:在那个世界,只有艺术的语句与单纯的色感是唯一的主宰。在如此的错视之中、错位之中,我们更换了面容,我们获得了新生,这也正是混杂现代性的完美体现。

我们成为诗人,诗人成为我们,这是节日的诗意化。

古老的诗意面容得到了新的修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节日,在这个“脸”铸的节日中,游行的现代人,在古代与当代,在扬州与西方,中文与英文之间,来回穿越,在诗意的陌生化之中,重新辨认自我的容颜,一种新的时空交错与穿越的魅惑,让人神往,让人倾心,让人流连注目。

2014年3月

相关文章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黄哲伦1988年,黄哲伦凭《蝴蝶君》一举夺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他创作了大量跨文化沟通、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作品。《铁轨之舞》、《刚下船》与《家庭挚爱》是他关于美国华人移民故事的“美华三部曲”。其中《铁轨之舞》将在5月9日至5月19日的乌镇戏剧节上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铁轨之舞》剧照。说到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HenryHwang...

    6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在欧洲感受造型艺术多样化[图文]

    克劳德·莫奈麦田64.60×81.00cm画布油画1881年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造型艺术考察之旅,使我充分体验到现代绘画、雕塑为主的造型艺术日趋多样化。在国内时常听到艺术多元化的说法,其实“多元”的实质并不具备,但“多样”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并不想在二者之间作概念上的讨论,因为“多元”是哲学概念,而&...

    19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杭州教学。[英]迈克尔·苏立文赵无极于1921年生于北京,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在靠近上海的江苏南通一个自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1948年到巴黎。博学的祖父的影响,加之他一位叔叔从欧洲带回来的美术明信片的收藏,都助成了他对美术的热爱。14岁时他通过了一个希腊雕像的素描考试,被杭州美专录取了,在吴大羽(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编者注)指...

    12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年初,肖丰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有一个冗长的名字——《一切正在发生着并纠缠着——肖丰,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三十年快速变迁的报告》,展览回顾了肖丰三十年的艺术之路,也引起了我对肖丰艺术创作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

    13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我谈张大千艺术的名与实[图文]

    图1出自《张大千作品选集》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金钱有时会在相对短的时期内,随心所欲地左右着某位、某些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状态与社会评价,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上的人们对事物追求客观性评价和真理。再则,上世纪那些已故名家的所有存世作品与诸名家之间创作格局的原始生态业已成为了“历史积淀”。因此,评价历史上某位书画家艺术成就如何的客观标准,我个人感觉它不论是在以往还是...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且读且画[图文]
    且读且画[图文]

    杨秉辉,1938年8月15日生于江苏镇江。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务。多年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业余从事医学科普,喜爱钢笔写生,曾出版数十册医学专著、科普读物、游记及写生画集等。杨秉辉教授的书房里,到处是画。进门处就悬了两幅上海硬笔画研...

    15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小花(油画)110×75厘米2012年毛焰李盈天人物名片毛焰,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其中包括2002年法国巴黎皮尔卡丹博物馆的“巴黎:北京”、200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BEIVUE美术馆的“今日中国”、2008...

    2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如其人之论:一种很模糊的书法观念[图文]
    书如其人之论:一种很模糊的书法观念[图文]

    倪元璐手卷倪元璐明亡殉国,有忠烈之名。书如其人?岂可死于句下文_李勇书如其人,也常常说字如其人,是一句老话。不管学书法,还是不学书法的,谈到书法时,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喜欢的时候可以说,不喜欢的时候也可以说。很省事的书法评价。也有说不准的时候,几年前汪精卫的字在拍场被热捧,不少人想不通,汉奸的书法写这么好?卖国贼的字能挂在厅堂吗?前一阵李天一写的毛笔字在网上爆出来,很多人纳闷了:这么...

    84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贝索烈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

    12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姑苏画家略谈:别样山水孕育别样画家作品[图文]

    青花之二(国画)徐惠泉也许是因为姑苏有着不一样的山水,所以,像郁文华、徐惠泉等等这样的画家作品,就有了别样的魅力。当代著名中青年人物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他的工笔画,在构图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法则,着力于画面的情趣意味;在造型上,以线为主,略作变形夸张,表现姑苏女子的温情、才智与美丽;在色彩处理上,以西方古典绘画中典雅、温和、富贵为基调。徐惠泉曾潜心...

    141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图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日前,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那个时代的关注。图中所画是春天还是秋天从《清明上河图》卷首开始,画面中的树木枝叶稀疏,画中的人穿长袖衣服为主,只有少数劳动者、赶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缠在腰间。那么张择端画的到底是初春还是晚秋呢?对这个问题有...

    63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艺术评论家的幸与不幸[图文]

    图片资料幸福的艺术家大多是相同的,不幸的艺术家各有各的不幸。而艺术评论家,则试图扮演主宰着艺术家的幸与不幸的角色。吕澎老师认为艺术史应该由他来书写,艺术圈的主题曲应该是《溪山清远》;栗宪庭老先生认为艺术史应该经过长时间的过滤,由后人总结出来,而不是由个别当代人来编写;王林教授觉得艺术应该推动“社会前行、人权进步、思想开放”;朱其先生觉得当代艺术就“恶心&r...

    18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在当代的问题[图文]
    水墨在当代的问题[图文]

    朱屺瞻《嘉瓠高悬图》(局部)水墨在当代的问题是什么?他者的眼光看中国水墨是怎样的?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现代美术馆、证大艺术空间等近期先后呈现了一批与水墨相关的展览,本期专稿呈现的是5月26日举办的“水墨与美术史”国际研讨会的部分发言。水墨的问题是中西艺术的区别问题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水墨的问题实际上牵扯的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区别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那...

    40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图文]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馆尊严是核心问题,而钱不是■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程辛把实力太弱、太不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放在美术馆,尤其像我们馆楼上展着齐白石老爷子的作品,你好意思吗?——吴洪亮逢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之际,“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于1月10日至3月1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甫一亮相,便在艺术界...

    138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