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工笔花鸟画创作之意境的拓展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琛明 点击 :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民族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发展历程已经上千年。它经过历代工笔画家的继承与创新,从萌芽、发展到成熟,在技法上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式,具有东方文明的独特性和鲜明的艺术特点,并以其精工细腻、形神逼肖的描绘、鲜明的色彩、装饰性的风格,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品格,深得人们的喜爱。它为花写照,为鸟传神,极尽花姿鸟态的变化,并在生动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引发观者的联想与想象,使之由具体的动植物形象进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兴盛与衰微,唤起人生的某种精微的情思与深刻的体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是意境。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第一就是“气韵生动”,其他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都为达到“气韵生动”服务。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我认为“气韵生动”指的就是意境,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是画的灵魂。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是超出视觉之外的精神内涵,它传达意蕴、表达理念、寄托情怀、陶冶情操,引人遐想深思,让人得到精神享受。所以,一件作品在构思时,对造型、白描、构图、色彩、形式等,都应紧紧围绕“意境”而展开。意境的构成与展现,体现着画家的内在修养和才情。有千百画家画同一题材的,虽然从表现技法上也能见出高低,但拉开距离的还在意境的营造上。

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上,我已笔耕10多年,继承地学习了古人和近现代画家的创作经验和技法手段,又借鉴学习了西式绘画理论,对于如何营造好工笔花鸟画的意境,并使其意境有新的拓展,较好地体现“笔墨当随时代”,有些粗浅的想法和观点。

首先,意境可以通过题材内容的独特性进行体现。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与古代人民的生活和审美观念相默契,是历史情景造成的,也表现出当时强烈的时代气息。而“笔墨当随时代”,如今我们每天耳濡目染的各种物象、景观以及其他各种感受与古代农业社会已经大相径庭,这种新的感受要求有相应的题材内容来表现。在观察生活中寻求独特的题材、独特的内容、独特的物象,体现新的意境,以此表现画家自己的独特感受,发掘深厚的社会含义。

近几年来,我在创作中的一些成绩,大多得益于通过题材内容的独特性获得,特别是本土一些民俗文化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如南湖菱、五芳斋粽子、蓝花印布等题材,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画展并获奖。

其次,意境可以通过绘画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展现。“谢赫六法”中,“经营位置”一条很重要,而在很多的国画论述中,大多把“经营位置”简单地理解为构图和对物象的摆设,这是不全面的,这仅仅是理性的看法。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光伟认为:“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诗·大雅·灵台》道‘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画。‘经营位置’首先是画面的分割,是‘空间关系’,空间有‘四面八方’,上、下、左、右为四面,每面有左右,共有八方,画面不同位置的处理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画面重心放在下面则显得庄重,放在一侧则出险,居中则崇高。‘八大山人’的画经常把画面重心放在画面上方,如《水仙图》的重心就在右上方,从而给人压抑和不稳定的感觉,这正是他作为明皇室后裔漂泊在清朝统治下的山野之间的感受,是其心性的表露。所以‘经营位置’在‘空间’的筹划中更有‘心性’的谋画。”而“心性”就是画者的创作思想,须通过布势、主宾、静动、藏露、虚实、呼应、空白等多样性的表达方式加以展现。如此,气韵才能流动,才会产生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展现美好的意境。

2008年,我的作品《嘉兴风物》入展“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进京展,就是充分用好布势、主宾、空白、藏露、虚实等表达方式的一次创作实践。画面上,古意的木格子长窗是纵势,木条纹桌子上铺着一块蓝花印布是横势;一盒五芳斋粽子上有一张红纸,隐约显示“五芳斋”字样,藏露结合,形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窗上悬挂的淡淡的艾草,桌上三三二二的南湖菱、粽子作为宾体更加丰富了端午节的内涵,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通过工笔画多种表达方式,其意境得到展现。另外,参展全国性画展作品《枯了芭蕉红了天竺》、《春光催绿》、《花荫絮语》、《秋实》等都是运用了绘画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而获胜。

再次,意境可以通过纵深空间的延伸性进行表现。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都有着其生存的空间和生态环境。晨光、月色、露气、风雨下的花鸟情态,春日、夏阳、秋风、冬雪中的生灵情景,是人们所看见的、真实感人的自然整体元素,是花鸟在自然界真实存在时的空间形态。如果把花鸟从环境中抽离出来,单纯地进行主体描写,没有了环境的烘托与映照,那么画出的花鸟毕竟是独立而单调的;没有了层次与远近的纵深演变,表现的花鸟也缺乏了鲜活自然与灵动之态。这样的作品内容显得较呆板,画幅意境也会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不能延展与拓深。

工笔花鸟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是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延伸花鸟的生存空间、纵深空间,将工笔花鸟画的“意境灵魂”演绎得更深远,是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方向之一。

时代在前进,要使工笔花鸟画这一古老的画种反映时代精神,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就必须创新意境、拓展意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也是每个工笔画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工笔画的天地里,我将继续探求创新之路,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韩伍,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画展。曾任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有《诗经(彩绘本)》《韩伍画集》《小巷童年》《鹡鸰在原》《韩伍京剧作品集》《韩伍新绘西游记》等。韩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面积不很大,画桌就占去不少地方,桌旁就是韩先生...

    1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漫画家寄语年轻漫画人:坚持画自己最擅长的题材[图文]

    就在前几天,袁伟江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的总发行量已超四百万册,几乎是出版界的奇迹。除了袁伟江,像天朝羽、勾犇、南靖北玲、阿酸、冥王星精灵、章珉等,均是本土著名年轻漫画原创作家,他们的平均读者超过千万,像天朝羽的《黑白奇境》总点击率达4亿。记者安文联好的漫画中都有作者的影子就在前几天,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豌豆笑传》第十七集面世,《豌豆笑传》几乎是在国内任意一家书刊亭都可...

    9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图文]
    传统书房坐具之理与用[图文]

    古典家具编者按:在“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思想原则下,传统书房家具形成了中国家具文化独有的风骨,也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强大体系,支撑着后世家具的发展。许多造型和工艺达到一定高度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书房家具,并由此进一步发展出其它各种家具。本期开始,将逐篇刊登子川的《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专著之“书房家具”篇,...

    18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吕纪《红梅斑鸠图》文、图/记者金叶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每当拍季来临,携巨资横扫拍卖行“封面作品”的刘益谦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其斥巨资购入的艺术品也不止一次地被质疑是“假画”乃至炒作;他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大鳄”,其古代书画藏...

    10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先生沈鹏,江苏江阴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其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幼习诗书画,尤书为上。几经磨砺,渐成气候,以草书傲立于书山画海,成为一代名家。少年时代,喜读《大公报》,认为它天下为公,公正公道。时值《大公报》建报110周年,我们特地邀请了这位当年的老读者,请他谈谈他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对当下书坛的评判,他对《大公报》的期望等,以飨读者。书卷气未识沈鹏先生之前,闻其以狂草独步天下,暗度:此...

    9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你是我的唯一NO.3曾健勇70、80后当代水墨艺术迹变探究▲工笔人物郝量近日,“中国当代水墨状态·鸿蒙变”在上海开幕,知名策展人赵力邀请了曾健勇、王冠军、张见、杜小同以及我省党震、刘琦等十二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70余幅作品进行了展示,根据70、80这两代青年画家的创作线索,提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整体迹变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为当代水墨?它与&ldquo...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装帧艺术家朱赢椿:为什么书籍设计要“再少一点”[图文]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再少一点,书籍设计的克制与约束”。创意的事情这么有意思,为什么我们要克制自己,要约束呢?做了十几年以后,我发现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问题有点严重。我们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现在正处在国内设计专业、设计展览、设计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卡到这个创意呢?创意是不是越多就越好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分秒必争,图书设计要顺应时代潮流。&rdq...

    145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龚伟海、王宓海派百年285×195cm日前,接龚伟海先生来电,嘱我谈谈对他创作的历史人物画作品《海派百年》的看法,后辈惶恐。窃以为,当今历史人物画的繁荣虽得益于当下提倡主题性创作的大文化语境,然这也应该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呈现自身的创作心路和艺术态度的途径。这缘于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这既是人物画在绘画各门类中占据主流位置的原因,也是它由衰转盛...

    17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社会工业化以来,艺术也成为了工业。艺术家的工作室愈来愈类似工厂;作品之制作方式愈来愈像机械生产:其营销展售方式体系,本身则就是一种工业。然而这些拟工业制造的产品,亦即艺术家口中所谓的艺术品,能如工业产品一般走入千家万户被人享用吗?无论艺术家们如何自我吹嘘,自我催眠,事实是现在艺术仍距人甚远,他们大抵只能放在美术馆、画廊里展示或要求政府财团买单,让它们占据公共空间。其体量、形制、内容都是依...

    7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朱江书法作品书者的世界,总是德与道并存,笔与墨共醉。书风的疏密有致,笔墨的酣畅淋漓,总能给观者一饱眼福的视觉享受,朱江老师驰骋在笔墨纸砚之间,其给人一种纵横历史,畅读古书之感。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皆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而书道之意,更多是讲书者身心合一,包括修身、养生、悟道等含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其是一壮举。而书法的创立是在文字这一特殊文化符号基础之上,加之历史产生的...

    7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青年画家向亚——做一个大自然和生活的好学生[图文]

    向亚,男,1990年生,湖南岳阳人,2013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画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在描绘对象之前我会先去感受对象的故事性,这个故事的结局或赞扬、或批判,有了这个结局我的作品才有生命力。艺术中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从生命中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灵感的源泉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向亚当社会与大学校园都处在一种普遍的利益至上的病态之中时,向...

    11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曹乃谦:从没有想出名的愿望 相信命运的安排[图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不久,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偕同夫人陈文芬在上海首次参加中国作家的新书发布会。在他口中,曹乃谦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37岁开始写作,病中一直坚守的作家,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也把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我...

    14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走向坚实的大地[图文]

    兰力斌圣城我相信这是对他许多年来寂寞而艰苦的探索过程的一种精神上的回报。我们将认识他和他的艺术,并与他一道去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过他的心灵的人与自然。像今天人到中年的许多油画家一样,兰力斌在学习和研究油画的过程中经历了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历程。在中国,对油画的了解在很长时间里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目睹欧洲油画原作的局限,使学习油画的年轻学生只能靠对印刷品上图片的揣摩,去体会油画的语言意味和技法...

    10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培尔:要刻好印,不妨多写上几笔[图文]
    朱培尔:要刻好印,不妨多写上几笔[图文]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篆刻)朱培尔我一向反对篆刻家以自己篆刻方面的名气,来谋求“诗书画印”四绝的美名。因为社会的发展导致的社会艺术分工日益精细,特别是当今各种艺术信息量的爆炸性增加,极大地拓宽了欣赏者选择的余地与回旋的范围。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当今传统艺术的参与者,达到清代诸大家“诗书画印”四绝之至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作为篆刻家,在纯化...

    11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大剧院里办画展,上演“紫禁城”与“名指挥”的艺术对话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本报记者李红艳这些天,步入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北水下廊道处正在举办着一个画展,题为“交响·融合”。展出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组以紫禁城为题材的画作,充满古典意境;另一组《世界十大指挥家油画肖像》,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这一&...

    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