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仓鼠 点击 :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 | 艺术知识

行书中堂沈鹏

沈鹏自出版《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之后,“再吟”又即将面世。不久前拜访沈鹏,沈老谈到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的一些关于诗、书、画的理解、评论和实践。再次聆听,很受教益。

胡殷红:诗词是高雅艺术,没有一定文化素养是难以进入它的殿堂的。有人评价您在诗词上的成就不亚于书法,现在写诗词的人不少,您喜欢什么样的作品?

沈鹏: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的:“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我如今越来越觉得严羽的话有至理。以我个人来说,希望多读点情深意切,能与读者平等交流又提高读者精神境界的诗作。倘若语言都是“套路”,读起来提不起兴趣,作品的思想缺乏深度,不免乏味。我一向很喜欢新诗,有的诗认真读很多遍,生怕辜负了诗人的苦心,但终是不得要领,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我怀疑这样的诗如何能够“存在”。

胡殷红:读您的诗作,旧体诗词比较多。您偏爱古老的、概括简练的短句是吗?

沈鹏:我们这代人历经忧患,以诗言志,也是一种人生态度。问题倒是我们今天常远离古人遗训,忘却了根本。诗歌强调“言志”,任何时代不会过时。从古人遗训中寻求现实意义,才体现出一代又一代人的进步。不可否认,现代语言与旧体诗词存在语言的隔阂。《诗经》里许多语言难懂,但在当时是常用的方言。不可忽视的是,时至今日,还有那么多人执著旧体诗词,并且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文化有传承性,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存在,也以各种形式保留在今天的生活中。当早期四言诗衍变到五言,“乐府”古体诗衍变到近体诗,昔日的诗体没有消亡。白话诗出现并不意味旧体诗从此销声匿迹。但是,历史在前进,不能总以古代语言同今人对话。诗,还是要以言志为根本。确立了这一点,题材、体裁便居于第二位了。

胡殷红:您年轻时多年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兼顾书法创作,现在的诗歌创作又占去您不少时间,近期准备出版的“再吟”诗集大都是最近新创作的,身兼各种自定的“创作任务”,您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个关系?

沈鹏:书法无以表达的情感,从诗词中得到寄托。有些书画家乐意别人称他们诗人,可能也是一个原因。现在我也没有以作诗专门为务,一旦脱离其他,便可能失去真正的诗。专业诗人、作家是在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屈原、李白、杜甫、王实甫、曹雪芹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作家。真正的诗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作”诗。多一分“专门”的意念,便多一分刻意,少一分天趣,减一分性灵。诗的语言便是诗的自身,但是有些诗只不过是将散文分行书写,或者肤浅理解套用前人陈词,率尔操觚,这种现象的确影响诗歌的发展。论书法:“书,心画也”;论诗:“诗言志”。两者相通,说到底都是“情”,穿透本质,超越时空,对今天的启示丝毫没有减弱。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胡殷红:王朝闻生前曾在给您的一封信中评价您的诗:既不是纯粹的豪放,也不是纯粹的婉约,而是两者兼得,偏于豪放。您怎么看这个评价?

沈鹏:王朝闻是通过我的诗看懂了我的内心吧。诗词歌赋的创作,看似是最浪漫的事业,其实却是最切实严肃的。我在写作实践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检点以往所作,“诗内”“诗外”都有欠缺。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古人评诗说到底常归结到格调。格调的低下尤以‘俗’为大忌。也有以‘浅’为病者,可能要看何等意义上谈‘浅’。倘若‘浅近’‘浅显’并无不可,甚或是长处。倒是表面深奥莫测,不知所云,掩盖着实际的‘浅俗’与‘肤浅’最为可怕。”为了表达“情”,作诗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技巧在内的“寄托”必不可少,但都围绕“情”为基点,为归宿。“欺情以炫巧”最要不得。以真情实感作导引,无做作,无巧饰,与诗人全身心合为一体,即诗人本身。“诗言志”,志即是诗,是诗人本质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暂时做不出好诗,也不失为诗人,比之以诗人行家里手自居而失去自我者高明得多。

胡殷红:您的诗偶用典故,但几乎不用那些偏僻生冷的词汇,一般人不用翻书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这种简约朴素的创作风格很受读者欢迎。

沈鹏:就我个人体验,前人总结的“以无意中得之为上”的境界得来不易。记得有一年春天的一个细雨濛濛的晚上,我在郊外偏僻的角落,独处斗室,灯下读书。读什么,身在何方,竟完全失去记忆。朦胧模糊之中,瞬间萌发叫做灵感的东西。诗句汩汩而出,不费斟酌,潜意识的积累进入意识层面,于是一切置之度外,留下的只有当时写下的四韵八句。我珍惜这段生活经历,那时的我真像梦中人,诗的高下优劣,别人如何评议,在所不计。重要的是那份思绪,那个忘乎一切的雨夜确实很迷人,不知何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对美的追求过程产生的乐趣,大于创造物本身。由此进一步体会到美的本质脱离功利,美的创造与欣赏依赖直觉。

胡殷红:您常谈到,要把书法当作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但您又强调综合修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沈鹏:论书法,学养比技术更重要。不要只想到“写字”。不读书不思考,庸俗浮躁的写作者出不来好作品,这一点已成为书界共识。好的作品能引起共鸣,要善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善于把书法以外的能量融合起来。文学、戏剧、绘画、诗词、音乐,都能够从不同角度融入书画。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讲融合,书法要是不善于融合,按傅山的说法,那只是“奴”。按一般人的认识,那只是“匠”。汉代杨雄提出“书乃心画”,“心画”回归,不但不是倒退,是要求继续前进。书法在发挥形式美感的同时,发挥书写中的情感。

胡殷红:您有篇文章《书法,在比较中索解》,您认为,书法并不以它所书写的文词为“内容”,书法并不是所写文词的“形式”,并不以所书写的文词决定作品内涵。怎么理解?

沈鹏:一幅很工整的楷书,一幅很奔放的大草,如果硬要套用内容决定书写形式的概念,那“云”、“雾”、“冰”、“雪”岂不是要用多种不同的书体来表现了吗?不要忘记书法的特殊性。乐音的运动就是音乐的形式,就是音乐的内容。书法也一样,笔法运行构成字,就是它的形式。比如一个“点”,你不小心掉了一滴墨汁在纸上,那不是书法中需要的点,其中没有“笔”。当然,即使用笔写,一“点”写不好,也仍然不合书法中的“笔”。所以我所说书法的内容即形式,是有特定含义,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的。

胡殷红:我看您有的书法作品,字间与行间表面上是疏松的,但松而不散,整体效果很好。怎么掌握“书”和“法”的结合协调自然?

沈鹏:这要靠笔力,靠字间、行间相互呼应。有内在的紧张与协调,才能有张力。写律诗,倘出现上下两联正、反都是一个意思,便等于没说,或至少没有深入地说,这叫“合掌”,用来比书法上行与下行少变化也适用。字与字之间要有呼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它放在整个作品里面,大也好,小也好,都要从整体的效果来看,这样的书写才会进入协调自然的法则。我写字有个习惯,写完以后必须反复看,不光放在桌上看,还要挂在墙上看,不能只看一天两天,要看上十天八天,要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发现不足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得趣,才能使自己提高。书法要天天、月月、年年总结。发现不足,便找古人佳帖观摩求得长进。年老了,越发觉得学无止境。

胡殷红:您常引用孙过庭的一句话,“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学习书法的人该怎么理解?

沈鹏:就是当开始第一笔的时候,就已经暗含着后一笔的趋向,当写完第一个字的时候,也就预示着后面很多字的趋向。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音乐中和声对位的关系,它不是前面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每一行都是一样,没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了,真正的和谐不是强求一律,千字一面,真正的和谐是要在变化当中求统一。所谓“和而不同”,原指君子处世之道,用来说明书法创作中的辩证关系也很合宜。

胡殷红:您认为评价书法作品的优劣,其是否有节奏感很重要吗?

沈鹏:黄庭坚说过这样的话:“凡书画当观韵”。韵离不开节奏,但延伸于节奏之外,更有“味”。我理解“韵”在节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色。比如古琴讲究的“韵”,便是一般西洋乐器达不到的。中国文人画的“韵”是西洋画没有的,这里不想简单区分中西绘画的高下,各有民族特色。韵,不止于音韵,还应扩充到气韵,神韵,情韵。“韵”可以从声律解说,也可以理解为更高的一个美学层次。

胡殷红:现在写书法的人很多,是不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必须临帖?

沈鹏:如果把一种字帖练上百遍,当然是好事。可以跟着帖走,也可以跟定你喜欢的字帖,但这不是融通,融通是要多方面吸取,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就要求临的同时还要悟,在创作的时候有的笔法才能自然而然的从笔下流出。临不同的帖,要吸收里面的精华,找到与自己的契合之点,深入体悟,变成自己的风格。一定要真正的进入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不管临了多少,悟了多少,不进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创作中流露不出来,都不是真正的融通。虽然经典名作几乎都无懈可击,但是真正的“吸收”却不可能全部照搬,每个学习者按自己的理解“为我所用”。至于“用”什么,如何“用”,全在“我”的心和手的高下了。这是一个长期的毕生的磨练过程,永无穷期。

胡殷红:听说您家里挂了一幅二玄社印刷的傅山的字,您很喜欢傅山的作品?

沈鹏:傅山能把他所学到的融到笔下,草书激越奔放,偶尔有败笔,因为动作快,所以不免有失。我家中挂的傅山那幅字,我看少说有三处是败笔。有的字一笔用不好,就再描一下,但描的速度很快,一下不行,很快就再来一下,本来这一笔应该短的,他一下写得长了,但他继续写下去,在别的地方寻找协调,这样有了另一种完美,似乎也别有味道。不过,我并不认为败笔好,也不喜欢随意修补。可惜一般人往往只重小处,“竞赏毫末之奇,罕议峰端之失”。

胡殷红:我记得您说过“书法不能给人以知识”这句话,有些人不理解,您怎么看?

沈鹏: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书法的本质所决定的。有人说,我读书法作品中的一首诗,不就得到知识了吗?我要说,你说的是文字的表意作用,不是书法艺术本身。书法艺术本身不给人什么知识,它只给人精神上的享受,给人一种感悟,一种境界。文字为表意,书法担当着审美的功能,但并不等于阅读的时候两者完全分开,文辞的美与书法的美水乳交融。如果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像王羲之《兰亭序》,不光字好,文章也好,会给你综合性的享受。就书法本体来说,它给人的感受是独立于文字内容之外的高超技巧和精神境界。当人们看到杰出的艺术作品的时候,技巧之高就是让你不知技巧之所在,它的技巧就在于你不觉得它的技巧。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帮厨房做菜,那时候有人给我一个评语,说:“沈鹏的宫爆鸡丁做得好啊,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我把这话看作最高奖赏。其实有的时候做菜也和写字一样,要有灵感,今天盐多一点,明天高兴了多放一点糖,不能老是一个味儿,但都要恰到好处。古人说“食无定味”,艺术也同样啊。

胡殷红:您怎么看待“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这16个字?

沈鹏:说弘扬原创,不能忘记继承传统,说传统,也不要忘记原创。为什么不说创造,而要说原创呢?本质是一样的,我想“原创”更强调特殊性、个性。原创就是前人所没有的,现在新添上去的,是有“我”在的,所以下一句就要说“尊重个性”。评作品,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可以指出字的哪个地方有缺点,但是不能否定属于个性中好的部分。书内书外,任何一门学问,“外”比“内”要多得多,要说明书法是什么,先要说明什么不是书法,要“刮”去事物以外的东西,还事物的本原。要说明什么是好的书法,先要说明什么是不好的书法。多读中外古今的好书,多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样对书法创作肯定会有益处,至少那些低俗的因素会少一些。艺道并进,一个“艺”一个“道”,由最基本的技艺进升到高层次的道的境界。这16个字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反复探讨得来的,但需要深入阐释与发挥。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创新,内因与外因,天道与人为,都是互相制约的。

胡殷红:现在书法作品参差不齐,外行很难判断优劣。

沈鹏:我决不看轻“外行”的人,不从事书法专业的人也可能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相反,“行内”的人未必都真懂。对艺术的直觉判断能力很重要,很可贵。要多看好作品,水平差的作品要少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真正好的书法看多了,融通了,也就提高了。我以前做大赛的评委,一天下来要看几千张字,到晚上头昏眼花,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要休息,好好安静一下,再拿点好的字帖来翻翻,就算不看字帖,读点书也好。不然很浮躁,坏了眼。

相关文章

  •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傅雷:中国美术史需要重新写[图文]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作家、书法家。・书画畅游・那些无名作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活生生的,朝气蓬勃,观感和儿童一样天真朴实“霉宿”一词,是傅雷的发明。从字面看,与“没落”、“腐朽”同意。在他看来,具有“霉宿”的艺术作品,“偏于烦琐、拘谨、工整,没有蓬蓬勃勃的生气了”,自...

    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丽萱:艺术贵在真诚[图文]
    周丽萱:艺术贵在真诚[图文]

    周丽萱2003年作品《梦》布面油画130*93cm2012年北京匡时春节拍卖会成交价格126,500CNY周丽萱笔者注意到国内为数不多的靠“硬功夫”进行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艺术道路的选择和对古典主义油画中女性形象的看法无疑是研究女性主义退潮后当代女性艺术家创作道路的很好个案。周丽萱出生于东北辽宁,白山黑水给了这位北方姑娘吃苦耐劳的天性。在早年,周丽萱曾经以画画为生...

    11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德国艺术家西格玛尔·波尔克的绘画《抄写者》。作品创作于1982年,在画布上使用清漆呈现出分光效果。本报记者范昕中国当代艺术甚至是全球的当代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名声并不怎么好。一提当代艺术,直言“看不懂”的人算是客气的,更有人认为它们“乱来”得“招人厌”。这年头,当代艺术简直泛滥成灾,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

    88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徐冰:中国画在未来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图文]

    2013年11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徐冰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听徐冰讲艺术,一向感觉实实在在,开门见山。不久前在微信广为传播的《徐冰致纽约年轻艺术家的信》中谈到的重点是:艺术家作为一种职业“你”可以给社会什么?11月19日下午,徐冰在央美讲座《我们用什么来做艺术?》中讲到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没有艺术概念和规范性,恰恰有助于找到艺术的本质,以及...

    5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翁笑雨:谈艺术创新观念构架与角色[图文]
    翁笑雨:谈艺术创新观念构架与角色[图文]

    麦克·海泽(MichaelHeizer)在展览期间摧毁了伯尔尼美术馆门前的通道,1969年。图片版权:BalthasarBurkhard摄影,Bern(ArchivHaraldSzeemann),摘自汉斯-乔吉姆·姆勒(Hans-JoachimMuller),《哈罗德·泽曼:做展览的人》(HaraldSzeemann–ExhibitionMak...

    17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篆刻艺术语言钩沉[图文]
    中国篆刻艺术语言钩沉[图文]

    中国篆刻艺术□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自明清以来,经历了思考、探索、开拓,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我经过30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体悟到其特殊的语言内涵不仅表现在篆意、墨趣、刀味和石韵的原真性上,而且表现在款识、纽饰、情感和意境的拓展性上,并在创作、设计、制作、鉴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界定。一、篆意要正确篆意,即篆刻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和意味。这里首先是文必正,如果文不正,其篆意再美,亦会失去意义...

    4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镜头亲吻世界:谈邵华泽摄影的特色[图文]

    《祝福祖国》,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夜邵华泽摄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邵华泽同志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的一位老领导,他为推进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理论家、评论家、书法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摄影家。邵华泽本行是搞理论宣传的,在逻辑思维领域,他纵横驰骋几十年,得心应手,但对于属于形象思维的摄影则从来没有接触...

    10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图文]
    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图文]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9日揭晓。考古界的专家们表示,2013年度好项目太多,名额却只有十个。经过优中选优、好中挑好、忍痛割爱地评选,最终选出十项。各有精彩,各领风骚。由于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绝大多数项目,故这里仅将十个项目简要介绍,以飨读者。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牺尊资料图片1、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发现姜姓羌族聚落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共清...

    115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王春辰:困境中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图文]

    很难给王春辰贴上一个确切的标签,在成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之前,他在学校当老师、写文章、翻译书,也策划过学术性的展览,但似乎不是热门人物。但当“变位”为主题的中国馆由王春辰担任策展人后,对他率领出征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队”就已经议论声四起了。王春辰现在的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多年在学院氛围中的浸泡令他身上学者的气质远盖过了...

    59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北京晚报》封面力推“清华简”断想[图文]
    《北京晚报》封面力推“清华简”断想[图文]

    2014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版清华简介绍一超摄作为中国古文字学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简帛文字学,目前相对于比较成熟甲骨文字学、金文学、战国文字学要滞后一些。但近年来“清华简”的发掘整理工作频出战果,据今天(1月7日)的《北京晚报》封面头条用粗黑主标题“最早算具重现真容”,副标题“清华大学从战国竹简中发现《算表》,可做乘除法和开方&rdq...

    21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花鸟(国画)黎光成成文洛杉矶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美协进社……2014年的早春,这些美国的学术与文化重镇,迎来了一位从巴蜀大地走出来的书画艺术家——黎光成。黎光成,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籍田镇,别号浣花堂主,署红碑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于行草,善治花鸟绘画,曾主编《走进金沙·首届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大型书画册,著有《黎光...

    13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米原康正:我的摄影与色情无关[图文]
    米原康正:我的摄影与色情无关[图文]

    图片资料自从2004年在东京的Spaceforce首度举办名为“Loveyone”的个人摄影展后,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米原就被扣上了“情色潮流教父”的名号,同时在《NumeroTokyo》、《EyeScream》、《Nicola》等数家日本著名时尚潮流杂志拥有自己的摄影专栏。与荒木经惟夸张、恣意、沉溺于描摹死亡与肉体关系的风格截然不同,米原康正...

    12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感悟水墨[图文]
    感悟水墨[图文]

    ——《澳门月刊》专访著名山水画家、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开连先生初春的南国,偶有寒意。在李先生略显简陋的画室中,树影婆娑中洒落的阳光正静静地照在他笔下的水墨山水。对于记者的到访,李先生略显腼腆,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总是不经意的看一下他的画,似乎他的灵感全在那一方丹青,中国传统文人的内敛在那一刻尽显。服务珠海文联廿载心与得月前,记者有机会前往李开连先生设于珠海市的...

    5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国海上三大美女画家[图文]
    民国海上三大美女画家[图文]

    周炼霞《玉骨冰肌》立轴1945年(乙酉)作在民国时期的海上画坛,周炼霞的高贵优雅、吴青霞的娟秀清丽、陆小曼的蕴藉风流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又都是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活跃在海上画坛。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请看——民国时期这三位美女画家不仅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并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往频繁,左右逢源,她们的才华与风姿时常成为人们津津...

    2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