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年轻艺术家的撞衫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智智 点击 :

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前后持续三个月,其中“研究生毕业展”和“千里之行——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更是放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尽管毕业生准备参展作品的时间跨度约为一年,但仍旧不可避免地出现“撞衫”作品。这些作品,或者从形式和风格上“撞衫”,或者从符号和元素上“撞衫”,或者从立意和主题上“撞衫”。

关键词:毕业展“撞衫”

易玥

撞衫,一个频繁出现在娱乐圈红地毯的词,带点尴尬或讽刺的意味。但是,若回到这个词的本意,似乎只是客观描述一种情况:两个个体恰巧在同一场合穿了同样的衣服。

随着公众对年轻艺术家的持续关注,各个美术院校的毕业展也开始成为艺术新鲜人亮相的大型红毯。其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前后持续三个月,“研究生毕业展”和“千里之行——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更是放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尽管毕业生准备参展作品的时间跨度约为一年,但仍旧不可避免地出现“撞衫”作品。这些作品,或者从形式和风格上“撞衫”,或者从符号和元素上“撞衫”,或者从立意和主题上“撞衫”。

做一场“研展的延展:撞衫”展览的想法,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以“延展——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作品为基础,挑选了六组表面看起来类似的毕业作品,以平行比较的方式来陈列。除此以外,作品旁边附上了“背景词”,文字摘取自对每组年轻艺术家的采访。

当作者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这种“撞衫”时,他们对于“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辨别似乎非常敏感且清晰。

李展:把我们俩的东西放在一起,不合适吧?是不是因为都做了金正恩那一件?

孙尚:我觉得不冲突,因为侧重点还是不一样。李展重视造型,他对结构掌握得非常好;我比较侧重人物的趣味性,也就是角色塑造吧。

同样都是做木雕的李展和孙尚,认可了他们在选择塑造对象上的相似性,同时又从造型的角度来拉开各自作品的面貌差异。这种态度,在其他五组艺术家中同样存在:认可(至少不反对)观者眼中的“相似”,但又从动机、创作方法、概念理解、营造意境或感觉等方面提出“差异”。奇怪的是,大多数观者似乎无法完成这种“辨析”,甚至会忽略暗含在其中的差异性。的确,相对观者来说,作者对“差异性”更加敏感,这种敏感不取决于身份,更多来源于参与度。若创作态度真诚且非刻意模仿,作者必然对作品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自我思考,且主导创作的全过程;他清楚这件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细节,自然也更清楚其中的偏向。

若我们认可“差异”源于作者本身的不同,那么“相似”又源于何?“撞衫”之下的巧合,究竟是受某些社会环境和流行文化影响,还是来源于类似的学院系统训练,抑或对同一问题、题材和观念的探索从而引申出的同一外表?

社会环境和流行文化,是大多数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无法逃避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期的艺术家,处在同一社会大环境下,若都对某一特定文化和事件产生关注,“撞衫”的几率绝不会是为零。彭勇的版画《废都之通天塔》和张超的摄影《归宿:格》,主题都为北京的繁密住宅,并采用了同一个表达的符号——整个画面中重复叠加的“格”。

彭勇:我成长在一个山清水秀的环境里,后来在北京里呆了这么多年,这种都市化的生存空间,让我觉得格格不入。我做版画,用一张板印好一批,然后像盖楼一样,把这一批画一层一层往上摞,用这种“复数”来呈现都市的废墟感。

张超:我在北京,看到每天都有新的高楼在建,所有房子都是一格一格,每个格子就是每个家庭的归宿。我这件作品时用平时在工地里累积的素材,从抽象的角度编排,强调一种都市的现实感。

由社会环境和流行文化引发的作品“撞衫”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在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中都会发生。半个世纪前,整个社会充溢着建设新中国的豪情,艺术家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来描绘当时的城市。李秀实的《晨》(1961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留校作品)和周思聪的《清晨》(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留校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下“撞衫”,这两幅作品同样描绘的是北京的早晨,地点都在天安门广场,而画面中的人们也都忙于新的一天开始。通过这四件跨越五十年的城市题材作品,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社会环境和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无法隔代,但学院痕迹却可留存。一个有长期教学经验的美术院校,教学体系相对成熟,课程的安排也相对稳定。学生们在接受这一系列的学院训练后,无论从技法、或风格、或题材、或理念上都会有互通互融之处,这种学院的气息在毕业展的空间中散布得最为浓厚。

然而,若因为作品“撞衫”,就认为学院教学扼杀个性,则毫无道理。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遵循学院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生则在吸收和转换,这是一个正常的教育和学习过程。毕业展主要是让毕业生们展示所学,若作品完全脱离这几年专业学习的影响,面貌迥异反倒显得不合常理。

“撞衫”是知识生产中无法避免的结果之一。对于观者,或许相对敏感的观察力更能让其贴近作品,避免简单粗暴地定性;对于作者来说,如何将细微的偏向逐渐延伸则是一门长期的功课。

相关文章

  •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封面用图: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绘《世襄听秋图》。在文博收藏界,王世襄是个说不尽的话题。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古家具专家、王世襄弟子田家青前不久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如果要选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家具出一套邮票,代表中国文化,那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就占了5件。任何一个行业,比如瓷器、绘画、书法,不可能一人占其中半壁江山&helli...

    16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作品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见到“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新科状元王澍教授,朴素、淡然,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自称是个智商不高的人,而且,在旁人看来,有点古怪。他说他读书那个年代,没人去图书馆时,他就一个人泡图书馆;当大家都在课堂里拼命读书时,他就背着包,带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沈从文写过的地方,“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找,每个地方都走过。&rdq...

    2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文]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文]

    张大千自画像研究张大千无论海外还是大陆,一直热门,然而人们的兴趣,似更多集中在其人生与艺术的传奇性上,对其艺术史意义,因缺乏宏观解读,尚有不少不明晰处。鉴于目前对张大千的研究,并非不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惟其如此,才能对张在这部历史中的坐标与意义作有效观照,才能对他及其他重要画家的艺术史地位,作历史性而非新闻性的把握。事实上,作为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

    35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明清翡翠,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宝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关于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这一话题在珠宝界和医...

    63 明清翡翠 佩戴明清翡翠 翡翠
  •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陈传席:当代国画“很差”皆因画家没文化[图文]

    夏圭《溪山清远》(宋)46.5cm×889.1cm陈传席,江苏徐州人,1950年生于山东诸城,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文学史、人文史等,近年来更着力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佛教艺术遗产调查。出版专著《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等53部著作。绘画作品被收入《中国绘...

    53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黑: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特征[图文]
    黑: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特征[图文]

    黄宾虹作品陈玉兴黄宾虹先生生前料知他的画身后一定会“火”,但不曾料到会那么快,更没有料到后来会有那么多人举着他的旗子“打天下”。黄宾虹先生用其一生对艺术的探求,成就了他的山水画,可惜在他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这让我想起死后被追认为名誉教授、院委,协会会员的黄秋园先生。好在当今已没有这样的大师了,我们也不必再担心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如今,似乎每个画画的人都很了解黄宾虹,说到山水画,必说黄宾虹。...

    43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张德林近影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图文]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图文]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做一名职业画家是有特定条件的,这要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你的机会和运气。地利:是指你所在的地方是否有作为自由职业画家的客观条件。人和:那就看你的人脉和能力了。有了上述的条件,才会有成为一个职业画家的可能。也就是说你得有生存的条件,靠卖画能维持你生活和绘画所需的费用,这样你才有生存的可能和空间。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去画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据我所知,只有一个画...

    13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范治斌先生人物画艺术浅谈[图文]

    石寒水墨人物画自南宋梁楷滥觞以来,虽然代有才俊,但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讲显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尤其陈老莲、任伯年以降,由于笔墨语言、题材内容的陈腐与僵化,致使水墨人物画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低谷。直到徐悲鸿、蒋兆和借引西欧写实画法予以改良,才使水墨人物画在二十世纪绽放光芒。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演进,水墨人物画已然进入辉煌鼎盛的时期。然而,面对“多元化”、“全球化&rdqu...

    11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铁牛:现实主义精神的油画让我迷恋[图文]
    王铁牛:现实主义精神的油画让我迷恋[图文]

    图片资料王铁牛,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在学术领域及中俄美术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以及荣誉教授。1995年,45岁的他毅然选择远赴俄罗斯列宾学院深造,3年学成回国,拿回的不仅是硕士学位,还有200多幅油画习作。2011年,王铁牛被列宾美术学院授予&ldq...

    17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旅行杂志》所刊《红楼梦》名画之一“憨湘云醉卧芍药裀”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续作者高鹗。自成书以来,《红楼梦》成为真实反映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等的文学杰作。《红楼梦》相关的插图和图画集也层出不穷,其中以绣像居多,也有工笔精绘,以清至民国早期的最为有名。相关《红楼梦》的插图和图画...

    15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老郭与他造的佛像见过各种收藏爱好者,但是像老郭这样执着而有想法的收藏者却很少见。也许别的藏家只是单纯收藏,而老郭却为自己的“灵思妙想”努力着,根据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元素自己造像,每尊造价十余万元。痴迷佛像三顾佛洞老郭名叫郭臻奥,今年48岁。2012年11月,为了欣赏壁画,老郭自驾车前往“中国第二敦煌”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当时就被震...

    70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李舟2012年参加盘山笔会2013年9月26日晚上20:33:48,忽然在我的邮箱中收到一份陌生邮件,阅后,我才想起那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时在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解放军总后某部供职的书友倪进祥带我去拜访的一个当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书家李舟先生。因没有收到李老快递给我的资料,故没有及时回复。9月29日我终于收到李老快递的一份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内部资料《书画研究通讯》2013年第2期...

    33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王智远:放弃了为艺术而艺术[图文]

    图片资料自从杜尚在纽约展览了他的“喷泉”(也称作“小便池”)作品,这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艺术就被彻底地改变了。爱尔兰作家OscarWilde用他的名言“为艺术而艺术”,提倡给前卫倾向的艺术家以优先权,艺术作品的含义比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更重要。你可能会认为,自杜尚以后,人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创作艺术品,这是事实,艺术家们获...

    18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复活的青铜[图文]
    复活的青铜[图文]

    李慎让我刮目相看。这在一个大师、泰斗、学者犹如芳草一样疯长的年代,李慎让我感到了一种真实、一种扎根在土里,有着自身的强壮的真实。李慎让我刮目,不是他头上的“画家”头衔,这个头衔在时下,似乎正在泛滥和贬值。我是在他的画中,发现和找到了李慎这个人:他在敲打着他的青铜,那是有节奏的敲打。他神情专注、陶醉乃至迷恋,嘤嘤嗡嗡的叩响,仿佛从远古传递而来,带着强劲的精神召唤&helli...

    14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