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现代技术:非遗传承的双刃剑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铮 点击 :

1978年,在北京玉器厂将绿松石雕技艺学成之后,袁嘉骐返回自己的原单位——湖北省工艺美术厂,制作了两件绿松石雕(玉雕的一类)。第一件作品,他日夜不停地制作,花了4个月的时间,卖了2.5万元;第二件作品,为避免干扰,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埋头雕了一年多,香港友人开出100万美元的高价想要收购它。那年,袁嘉骐23岁,月工资仅30多元。

“现在,许多玉器产品的制作时间短多了。一个电脑雕刻的玉牌,10多分钟就能出炉,可谓‘电脑牌’满天飞。”谈到如今的玉雕市场,袁嘉骐颇有些无奈地说,用机械代替人工,雕刻出的产品还更精细。

“现代技术的运用,确实在业内有不少争议。作为一般性的玉器商品,机械化生产本无可厚非,但仅限于玉佩这样的小件器物。作为收藏的高端玉器,有其复杂的工艺,需要艺人精心雕琢,而这是机器难以做到的。”如今已是绿松石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袁嘉骐认为,对于现代技术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运用不能一味排斥,现代技术解决了以往手工存在的某些缺陷和短板,节约了人工成本,有其存在的价值。他说,“时代在发展,现在的生产不可能完全停留在原始的技艺上,还应适时而变。”

袁嘉骐认为,现代的工具和技术仅仅是打造作品、提高技艺的手段,非遗传承的内核更多的是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因此,在现有的人生履历中,他对在校学艺的时光最为珍视,“玉雕是一门艺术,很感激能在学校接受专业的美学教育,要不然,我现在顶多就是个匠人。”

对比玉雕,现代技术、机械生产对黄梅挑花、汉绣等传统美术项目的冲击更大。

“这是什么挑花呀,明明就是十字绣嘛!”不了解黄梅挑花的顾客在第一次见到黄梅挑花作品时总会发出这样的质疑。从表面看来,黄梅挑花的构图和形式确实有些类似当下流行的十字绣,然而和十字绣在网格布上机械挑制不同,黄梅挑花是在传统土布上依照传承下来的针法挑出各种图案。两者的区别从作品背面看尤为突出:十字绣不讲究规律,往往疙疙瘩瘩,而黄梅挑花从背后看也依然是一幅工艺品。

因此,黄梅挑花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及其家人、徒弟面对这些顾客第一件事就是解释、澄清和比较,直到顾客恍然大悟。然而,仅仅靠有限的行内人来宣传远远不够,黄梅挑花珍贵的手工价值、工艺难度和艺术性在市场上很难得到全面体现,作品的市场价格常常被类似的机械化产品冲击,远远低于其本应具有的价值。

汉绣更是如此!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透露,现在景区内销售的汉绣产品多是机绣,手工制作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产量和那么低的价格。

“机绣产品的存在,对我们确实有很大冲击。手工刺绣,不论是学艺还是创作都极为艰辛。如果商家用机械代替手工,采用流水线生产,把产品价格压得很低,我们这些捍卫传统的手工艺人的产品必然会受到挤压。”从事专业刺绣超过30年的黄春萍,在为汉绣迎来春天而欣喜的同时,也不免有些顾虑。

对于现代技术在汉绣中的使用,黄春萍认为,非遗保护注重传统、原生态的传承,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所以借用现代技术是可取的,但一定要把握度。

“非遗在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与新技术‘绝缘’。但在制作过程中,也不能全部依赖新技术,只能利用它协助完成部分工序。不能抛弃传统的手工技艺,进而将非遗项目的本真性丢失。”黄春萍认为,汉绣需经历“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的人工创作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上非遗产品,更难说是艺术品。

这些传承人的想法也代表了众多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心声:非遗项目在生产性保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机械辅助制作,也可以在用料、用途、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但是这类非遗项目必须保留本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和手工制作三个核心内容,这些万万不能丢失。

相关文章

  •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书画江湖有艺术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书画大国里,画界规则、艺术权力、资本狂歌、圈子运动、艺术洗钱、艺术工业化……早已将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浸染成一个残酷的江湖。文_陈湘鹏秦醉辞去杂志社美编的工作,做了一名画家。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业生涯有限,到30岁就很尴尬;一个艺术家则更有想象力,在当代中国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年秦醉离开体制,成了一名自由人。一边在住处附近...

    9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庚:叫李可染画派不如叫中国画派[图文]
    李庚:叫李可染画派不如叫中国画派[图文]

    实习记者刘景慕陈璟怡本报讯8月19日,李可染画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钓鱼台举行,文化艺术界8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今年是李可染诞辰105周年,会上,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读文化部贺词,积极肯定了李可染对中国画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美术协会主席刘大为代表李可染的众多学子感谢恩师。传承李可染三精神李可染画院首任院长由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担任,李可染之子李庚担任执行院长,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担任艺术...

    45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大学生裸奔事件不久前,某报刊登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的文章,作者江因风由“望京裸奔哥”事件得出“中国艺术家们非常严重的集体低智化倾向”的结论,读后令笔者油然生出一股愤慨,真是久违了的“妄言”和“无知”——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l...

    17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图文]

    玉雕《凤宫》朱其玉与当代艺术似乎是无法融合的两个领域。玉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一向被归入“工艺美术”,它不被看作一种讨论社会和哲学议题的纯艺术。王俊懿以玉为材料的环保主题的装置艺术无疑打破了这一界限。作为中国早期的文明形式,玉的出现比青铜器更早。在中国上古时期,玉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的礼器而出现的。它具有镇邪和祝福的功能。中国早期大量有关人的品格的词语也来自玉。宋代以...

    7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图文]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图文]

    “大师”泛滥乱象背后当前“非遗大师”成为一个出镜率较高的词语,但严格来说,在现今的市场中并没有任何机构评选过“非遗大师”,这个原本不存在的称号已然成为工艺品作者抬高产品身价的方式,大师评选标准的缺失也给人可乘之机,与市场层出不穷的“大师”相对应的,却是“大师”名号含金量的逐渐衰...

    77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郁达夫随着社会的进步,文人在面对社会进行创作时书写的形式也会来适应社会,为此书写形式、能力也会起着相应的变化。从我国来看,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在竹简上用毛笔书写、在帛麻上用毛笔书写、在宣纸类纸上用毛笔书写、用钢笔圆珠笔在洋纸上书写、用电脑来“书写”。这里钢笔进入后,毛笔是逐渐退出的,并未戛然而止;电脑书写为主后,硬笔书写也仍在延续。民国以前,封建时代...

    148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推出的展览“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展厅里,随处可见隐含着的对比与互相映衬的关系。从“人民”到“人”,从“我们”到“我”,从复数到单数,从群体到个体,从真实到魔幻,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人物肖像在中国三十...

    15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胡永凯酒会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

    6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王子璇:画笔跟随的是心灵[图文]

    《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9月7日,王子璇继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个展《心照》将在成都当代艺术馆登场,策展人是著名的女诗人翟永明。正如翟永明所说:《心照》是王子璇从一个歌手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十年的心路历程,也是王子璇学佛、画画、修行十年的心之映照。《心照》也照映出她心中的佛,从写实到半写实,直到“形&rdq...

    29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朱新昌作品《劳山道士》知名人物画家朱新昌历时两年潜心为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造像”终于告竣,120幅画作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聊斋绘本》,传神地勾勒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世界。这些画作近期将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和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博物馆亮相。这也是国内画家首次系统地将《聊斋志异》的故事以中国画方式呈现。近日,朱新昌就这一题材的创作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进行...

    18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朱伟:我认识的莫言[图文]
    朱伟:我认识的莫言[图文]

    《透明的红萝卜》莫言1985年成名,他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它以醒目位置发表在1985年第二期的《中国作家》上。严格说,这个小说是被一种强力逼迫的结果。它的诞生前提是,济南军区当时的著名作家李存葆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又在《昆仑》杂志发表了一部新作《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当时要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开一个座谈会。在会上一片赞扬声中,独莫言唱了反调。他俏皮地说,在这部介于纪实与中篇小说的作...

    16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溥儒”名章“旧王孙”绘画既为艺术,其用印亦非同于一般公文、公函的钤盖。绘画用印当“缩龙成寸”,具有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特质,而且方寸之中蕴涵博大,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精审考究。印章按印文的内容分,大致有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闲文印及肖形印等。按印章的整体形态分,大致有子母套印、带钩印、二面印、五...

    3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一九八一年毕业展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

    19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百岁老书法家周愚山一我从小开始学识字学写字。五六岁的孩子,谈不上书法,那只能算是涂鸦。我六岁入学,就学于黄河路益寿里弄口毓贤小学,回到家里,父亲(字钟麟,讳毓仁)除了管理求古斋书局的生意,关起门来就辅导我写字。尽管我学习用功,但父亲总是不满足,恨铁不成钢。父亲是苏州绿荫堂书业学徒出身,有志气,爱学习,学习勤奋,自学成才,练就一手魏体书法,善写斗方榜书。当我开始学字时父亲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培...

    16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图文]

    所谓“大画家”在老百姓的眼中,就是要有那种“一招鲜”的绝技,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几乎每个对中国美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上几句。个中原因其来有自,不过多少有些不全面,因为作为“大画家”,“一招鲜”恐怕还是单薄了些,正如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所说:那只能算技巧,算不得创造力。事实上,...

    15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