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头”与它的审丑时代
日前,有网友爆出河南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正在兴建的一座雕像,该雕像总体形象酷似“弥勒佛”,但却梳着大背头、穿着内衣。雕像图片被网友曝光后,迅速引起许多网友的争议和批评,该雕像也被网友戏称为“大背头”。
然而,事件的发展出人意料,不久之后,有报道称,龙华欢乐园网站发表声明称“此肖像为我们企业创始人的人物肖像”,在当天下午,又改成“在此我们特别声明:此肖像为人物肖像”。
明明绝类佛像,为何偏偏头部又变成企业创始人头像?或者说,明明是个人肖像的雕塑,为何又这么类似“佛像”?
杨阳:审丑源自道德缺失
有网友吐槽说“神奇之至,猛人设计。成功消解了古今与中外、内衣与袒露、头发与佛头,有钱与有病……全凭一像!”也有网友认为这是道德沦丧的表现,“为了炒作连佛像都边山寨版了,这道德请上天原谅”。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样去看待“大背头”事件?是个人行为还是道德问题?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这样的行为,从法律上来说,并不违法,但从其他方面来说,却也不太合适,应该考虑到公众和感受”。
最新消息显示,龙华欢乐园已经在其网站上发表致歉信,并发布公告称,决定近期拆除此雕塑。
杨阳:审丑源自道德缺失
无独而有偶,“大背头”事件或许只是个例,但同样的个例也并非不存在。大概一年多以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将女娲和雅典娜雕像的脸部换成该校校董的脸,当时也引起了诸多网友和学者的批评。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究竟背后是什么样的原因?是“道德的问题”,还是“信仰危机的问题”?是网友们批评的“有钱就什么都敢干”?还是网友质疑的“一场恶意的作秀和炒作”?
有批评者提出,这是一个审丑的时代?“以怪异为正常,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我们这个时代,好坏、真假、善恶、美丑不分,背后更深的原因,是公民道德的空悬,我们从来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整套符合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体系。”
能改的和不能改的
如果单从艺术创作上来说,也有雕塑家在塑造一些不知道形象的人物时,比如没有画像流传的历史人物,比如传说中的人物等,他们有可能会用自己的形象去塑造,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明显的,人们有记忆、有普遍的印象的人物形象,那就不宜改变……
北京晨报:用个人的形象做成雕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行为呢?
杨阳:如果单从艺术创作上来说,也有雕塑家在塑造一些不知道形象的人物时,比如没有画像流传的历史人物,比如传说中的人物等,他们有可能会用自己的形象去塑造,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明显的,人们有记忆、有普遍的印象的人物形象,那就不宜改变,比如说某个古代的皇帝,他有画像流传下来,那就不必去改了,改了也很难获得认可。其次,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形象,一般也不宜改动。比如说观音像,在印度是男性的,而在中国,经过漫长的演变之后成为了女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也就不必非要改回去了。
北京晨报:那么,对于公共场所的建筑、雕塑,我们有没有一定的规范呢?如果有具体又是怎样的?
杨阳:除了一些政治性非常强的场所或者建筑之外,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明确规定必须怎么样或者不能怎么样。其实这是合理的,不应该有特别的限制或者规定,这样有利于艺术创作的发展。政府或者权力机构不宜过多的介入,否则反而会引发一些不好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像“大背头”这样的事情,通过社会的自我调节、自我解决更好一点,这也是公民社会应有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辨别能力,如果得不到认可,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
杨阳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攻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兼及中国政治制度史。著有《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儒教中国的政治文化解读》、《王权的图腾化——政教合一与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思想者的产业》、《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等。
北京晨报: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场作秀或者炒作,对此您怎么看?
杨阳:如果这件事是无意所为,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问题,那样纠正以后,也无大碍。但如果是故意炒作的话,那不成凤姐了吗?如果想以这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那真是愚不可及。
北京晨报:有批评者认为这个时代的炒作,更多的不是在炒作某件事物或某个人的优点,而是以出乖露丑为荣,这也符合现在炒作的潮流,是否真的如此呢?
杨阳:如果是某个单个的人,问题也不大,他自己破罐子破摔,自然受到负面影响的,也就是他自己或者最多也就是其周围亲近的人,而对更多不相干的人来说,也就是看个笑话。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则不一样。我不太了解这个塑像企业的情况,但是我想,一个正常的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如果它真这么做了,那这样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绝不是扩大知名度,而是长久的伤害,骂名对于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只会带来恶果,绝不会有好处。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出现“审丑”的现象?
杨阳:更深一层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某些人分不清楚好坏、美丑、善恶。因此,有些人过分的自恋,什么事情都敢干,结果做了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事情,但实际上对人对己都是有损害的。这也是一种缺少文化、不明智的现象,因此,有时候其实做荒唐事情的原因很简单,也许只是听了某个算命先生的话,也许只是别人拍拍马屁他就信了。
恶意炒作只有恶果
我不太了解这个塑像企业的情况,但是我想,一个正常的企业是不会这么做的,如果它真这么做了,那这样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绝不是扩大知名度,而是长久的伤害,骂名对于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只会带来恶果,绝不会有好处。
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
事实上,不论是理想主义的高调道德,还是痞子主义,都不利于现代公民道德的建立。但是我想,现代化总会慢慢完善,现代公民道德也总会建立起来,许多类似的事情,我想社会和公民本身也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
北京晨报: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好坏、美丑、善恶发生了混淆?
杨阳:这其实是一个现代公民的道德问题。其实审丑现象的出现并非今天才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的公共道德建设一直都非常滞后。长期以来,社会提倡的主流道德或者是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的,或者是离我们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比较远。在这样的道德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道德现象:一种是高调的理想主义道德,而它的反面则是解构一切的痞子主义。这两者又是相互影响的,越是强调高调的道德,痞子主义就越有市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真正适合现代公民社会的道德体系,却好像建立起来比较困难。
北京晨报:您说的这种道德体系是什么样的呢?
杨阳:现代化公民社会的道德体系,总是以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兼顾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所以它总是中庸的。事实上,不论是理想主义的高调道德,还是痞子主义,都不利于现代公民道德的建立。但是我想,现代化总会慢慢完善,现代公民道德也总会建立起来,许多类似的事情,我想社会和公民本身也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
晨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