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果儿 点击 :

朱新昌:画聊斋先得接地气 | 艺术美文

朱新昌作品《劳山道士》

知名人物画家朱新昌历时两年潜心为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造像”终于告竣,120幅画作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聊斋绘本》,传神地勾勒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世界。这些画作近期将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和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博物馆亮相。这也是国内画家首次系统地将《聊斋志异》的故事以中国画方式呈现。近日,朱新昌就这一题材的创作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进行了对话。

艺术评论:这次历时两年创作聊斋系列画作的缘起是什么?

朱新昌:首先我自己对聊斋题材比较感兴趣。其实早在五年前我就曾经创作过单幅的国画聊斋,当时是为了参加第11届全国美展,草稿都已经创作好了,后因种种原因还是放下了。

创作这个系列作品,更多是费滨海先生的提议——之前他给马小娟策划过《红楼梦》组画。当时最先考虑的就是选择聊斋中的哪些故事来作画,因为聊斋故事比较多,有500多个故事,需要从其中选出一些作品来:一要有代表性,大家耳熟能详的;二要能够入画的。大致的范围先挑出170个,然后范围再缩小进行挑选。

艺术评论:真正开始动笔大概是从何时开始的?

朱新昌:大概是从前年春节开始的。开始是在生宣上作画,然而画出后感到还是熟宣能画得深入些,而且古意比较好,对线条、白描的表现比较好。后全部改用熟宣。

艺术评论:你最早接触聊斋是在什么时候?

朱新昌:我记忆里最早接触聊斋是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香港拍的《画皮》,非常恐怖,这是对聊斋的最初印象。年龄增长后,接触了几本聊斋的连环画,觉得它并不像我小时候想的那么恐怖,里面其实是有情节的。后来再看就觉得比较适合我自己的画风,开始读原著。

艺术评论:据说之前你去山东蒲松龄故居走访过,这是你开始创作之前,还是创作进入瓶颈后去的?

朱新昌:大概画了20幅以后去的,主要还是没感觉,又担心重复。再一个,画老祖宗的画嘛,需要去烧烧香。

艺术评论:其实也是接接地气——您觉得山东之行后,给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朱新昌:首先一个当然是就像你说的接接地气,毕竟是老祖宗的东西,有一种敬畏感。去之前更多是从兴趣、好玩的心态去创作的,去过之后我觉得多了份责任心。回来之后,之前画的20张就全部作废了。

艺术评论:那你之前创作的是哪些故事的作品?

朱新昌:前面其实画了很多比较著名的题材,比如聂小倩、红玉等,都已经创作出来了。回来以后我就觉得不行,觉得人物造型和个性表现都不够强,构图变化也不大。后来我再画,同一张画里可能会有两三个情景,就是打乱了时空概念。去蒲松龄故居之前,我以为那本书叫聊斋,后来才知道他写小说的那个屋子叫聊斋。那是个很小的屋子,很昏暗,我进去以后,就觉得很多书里的情节就会浮现在脑海里。在这种特定的情景里,人就很容易沉浸其中。

艺术评论:那你觉得创作聊斋系列画作最大的难处在哪里?

朱新昌:资料比较少,这是一个不利的方面。但是你可以把这个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正因为人家没画过,你的创作和发挥的自由度就更大些。我觉得自己画里的特点,一个是延续以前的风格,另外是通过画聊斋,会产生一些新的特色,体现当代人对聊斋的理解。

艺术评论:在这方面你是怎么样去表现的呢?

朱新昌:我觉得在画里的人物造型,如果沿用以前文人画的造型可能不太适合,因为里面大都是平民百姓。我其实参考了很多民间艺术的东西,如瓷器图案、杨柳青年画、民间剪纸等等。另外,在空间处理和构图上,我吸收了很多西方艺术的特点。我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带有更多装饰性,还有一些平面感。比如,我的画面不太讲究透视,我基本是打破透视追求平面感,因为平面化更具有现代感。

从画幅上来讲,这120幅作品的创作相对来讲比较小,我在画面里没有很深入地去刻画一些很具体的细节,包括一些人物脸上的表情,基本都弱化了。我没有很夸张地去表现人物面部的表情,而是比较注重它大的动态和动势。我是希望观众能从作品中大的动态里面去领悟画面里人物的感情,我觉得这样画出来可能更含蓄一些。

艺术评论:但聊斋故事里很多人物有不一样的性格,比如爱笑的婴宁,比较含蓄的以及妖而善良的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区别吗?

朱新昌:从人物个性到人物表情上,当然不会很夸张,相比较爱笑的整个形态我就刻画得开朗点,而不是很瘦很妖的。当然也有妖一点的,比如聂小倩表现上稍微妖气一点。其实聊斋里面狐狸精的性格还是很不一样的,它们并不是概念的。

艺术评论:蒲松龄在短篇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的,现代的鲁迅、汪曾祺、孙犁等都很受他的影响。

朱新昌:是的,还包括莫言,莫言小说里有很多都是受聊斋影响。这次画展序言就是莫言所作。

艺术评论:如果让你在这创作的120幅作品里选一幅或几幅你最满意的作品,会选哪一幅?

朱新昌:应该是《劳山道士》。很多人画过劳山道士,但大多画的都是同一个情节——就是撞墙,因为这比较好玩,也容易入画。我如果也这么画会很没意思,但起初我也想不出来该怎么样画,于是就放在一边。我记得最难的就是打草稿,这个时候基本晚上都睡不着觉。像勾线、上色这样的技术活都还是比较容易的,加上手也很熟,所以主要还是构思比较难。我经常一到晚上脑子就在考虑到底该怎么样去表现。现在的《劳山道士》也是有一次晚上睡不着后醒来想到的,忽然想——要不就画个月亮吧,因为故事里也是有这个情节,他跟几个人到月亮上去喝酒,这样画不是蛮好看嘛。后来画出来以后我自己也很满意。

创作时,我是跳着画的,哪个故事有感觉,构思好了就先画。有些要做加法,有些做减法。这个比较难,因为要考虑是否适合原故事情节和画面的表达,斟酌的比较多。

其实在这个创作过程里我还是很开心的,主要因为喜欢嘛,尤其是上色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从线描到上完颜色以后看到画面更加充实和丰满,心里就很满足很愉快。

艺术评论:120幅以后,还会再就聊斋继续创作吗?

朱新昌:肯定会的。因为我觉得这120张的作品还是没有把聊斋里的精华都表现出来。这之后我还会再补充个几十张。

相关文章

  •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李清照[图文]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后世公认的“婉约之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虽出身名门,但身世飘零。她1岁丧母,46岁丧夫,生逢金兵南犯、北宋灭亡的乱世,晚年遭遇盗贼,财富散尽,且膝下无子,凄苦无依。我们读她的婉约词,总能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dq...

    17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图片资料编者按:2012年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前,策展人黄专与艺术家王广义、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一同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就展览的策划筹备、艺术家个案研究方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加以阐述。99编辑特将黄专老师的解答整理成文以供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王广义是最有标志性的艺术家...

    15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怀念人民艺术家力群及其剪纸艺术[图文]

    力群剪纸作品王璞山2月10日是人民艺术家力群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看着力群先生给我的题词、打开他送我的《力群木刻作品》明信片、欣赏他答应让我复制的几幅剪纸作品,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我总想提起笔写点什么……力群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浮现,他那版味十足的国画墨竹又也重现于我眼前。力群老的一生是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热爱生活、深入生...

    12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是娱乐养子
    艺术是娱乐养子

    当代艺术想要在中国的艺术界发现趣事并不容易,因为不少年轻人对传统艺术并没有时刻关注的瘾头,85后罕见创新的艺术名家也令人心生厌倦,而时下不少新生代艺术家们动辄将性和政治引入话题,简直比吃饭睡觉还频繁,结果是如果你还愿意看点艺术八卦,页面设计得有猫扑影子的嘿社会这类媒体倒可以帮你找点乐子。艺术在中国很无趣,尽管这说法既狭隘又偏激。在这个让人有些撑不下去的冬季,艺评人朱其最近的发言让一些人找到了...

    5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雷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前天揭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毕业于该校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莫言出任中心主任。莫言向国内外优秀作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你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据了解,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将定期邀请国际著名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来中心交流、创作和讲学;定期邀请国内重要作家或诗人作为“...

    7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刘玉来:国画创作情感融入说[图文]

    如果,不,我们还是使用“假如”这个字眼好。因为这与“假设”更直接些。假如一个人没学过怎样使用毛笔,自然他就更不会国画实际操作的技法了。但如果他买来国画的有关技法书籍来大看一番或十番百番的,请问,这时他再将他满脑子的玄的观念使用在国画创作中,能行吗?结果这就不用我来说了。此时不行的原因是因为他根本没法实际去操作!因为使用毛笔不单是在理论上明白,实际操作...

    15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语言的路径[图文]
    语言的路径[图文]

    黄宾虹焦墨山水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

    63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作品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即“用墨亦如用色”。现今朱宇将“西方色彩”匀匀浇灌在中国水墨画的大传统上,如同在空中凝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珠,为中国大地的水墨意蕴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万般花朵。中国画的内涵与形式是靠笔墨来表达的。如果不懂得笔墨,一切将无从谈起。笔主形,墨主韵;笔有笔法,墨有墨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

    55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人海啸:莫言获诺奖后中国诗歌将更寂寞[图文]
    诗人海啸:莫言获诺奖后中国诗歌将更寂寞[图文]

    诗人海啸10月11日莫言问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作家仿佛一夜之间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因为莫言的获奖,我们对“诺委会”的情绪也似乎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纠缠在诺奖身后的爱恨情仇终于可以搁置脑后,换来的是集体狂欢,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诗人海啸就提出了莫言获奖已无悬念,并称和日本作家村上...

    15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从“大杂院”到客栈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本报记者李佳霖平江客栈现状“古旧又不失舒适感。”“体验苏州生活的临时新家。”……这是2008年江苏苏州钮家巷33号平江客栈入选“中国最不能错过的10个客栈”时的评价,然而,谁能想到,5年之前,它是一个有...

    61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美国摄影师地铁上“速拍”裸模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摄影师扎克·海曼在纽约一辆地铁中仅花了30秒钟,就为一名女演员拍摄了一组10张照片。在公共场合“速拍”裸模是他惯用的手法。废弃砖窑拍人体裸模吓坏老农民2009年6月,四川绵阳城郊某地,当地30多位摄影师组织了一次人体摄影创作。绵阳城郊一座废弃的砖窑里,来自成都的一个女模特,在照相机面...

    5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韩敏的绘画艺术[图文]
    韩敏的绘画艺术[图文]

    韩敏宝钗扑蝶(2013年)30×114cm徐建恒当今海派绘画中为人乐道的古典人物画家有两位。一位是刘旦宅一位是韩敏。由于刘先生的提前谢幕,而86高龄的韩敏先生仍不断以新出的作品征服着人们的眼球。近日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举办的韩敏书画展中陈列的数十件人物花鸟作品,无不参透了古人的用笔精华。所谓古典是指画家笔下的物体,其线条笔墨的运用上是恪守古训,讲究传承,一招一式皆有范式可寻。韩敏...

    67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大数据能否带给电影新机遇?业内称扼杀艺术家才华[图文]

    漫画/李嘉记者周南焱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概念今年以来在影视行业迅速升温。特别是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运用大数据投拍的电视剧《纸牌屋》大获市场成功,更是让全球影视界对大数据的运用刮目相看。这个海外成功的案例,对中国各大视频网站以及电影创作本身,甚至传统院线发行是个刺激。在刚刚过去的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7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转益多师臻化境借古开今知大千[图文]
    转益多师臻化境借古开今知大千[图文]

    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吴永强(以下简称吴):林先生,我知道您对张大千素有研究,今天...

    11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