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鲁鲁 点击 :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 | 艺术杂谈

尹连城,字璧予,1947年2月生,1967年拜吴玉如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情系翰墨,执毫勤耕,既承师法,又不为其所囿,书风自成一家。20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书协。1987年游学日本,曾受聘于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研究日本书道,对中日书法的比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参加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一届日本书法展”,获得“国际美术审议会奖”。

9月25日至10月25日,“尹连城书法艺术展”将在位于河北区地纬路的鸿德艺术馆举办,津城著名书法家尹连城的80多幅书法作品将以条屏、手卷、中堂、手札等形式一一展出。

作为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吴玉如先生的得意门生,尹连城是众多“吴门”弟子中惟一公认的在“吴字”基础上形成自家风格的书法家。采访过程中,笑称自己为“另类”的尹连城认为,独特的经历和不愿墨守成规的思想,对其创建自家书风有很大的影响。

出名甚早隐遁最急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放在尹连城身上再合适不过。20世纪七十年代,30多岁的他已在天津书画界成名,并在天津各大专院校、文化单位及茂林书法学院从事书法教学,是“文革”后最早从事书法教学的书法家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尹连城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惟一一家对内经营书画的杨柳青画店开始收购他的扇面作品,他也因此成为了当时进入市场最年轻的书法家。1987年,人到中年的尹连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前往日本留学开拓眼界。

很多人都认为,尹连城是吴玉如先生所有学生中比较能够形成自家书风面目的,正是这些常人难及的经历,成为了尹连城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思想基础。尹连城自己也感叹说:“没有这些思想基础,我的书风不可能发生变化,可能现在仍旧墨守成规,因为那样最简单、最实际,也最讨巧。”

出名甚早的尹连城隐遁得也最早,五六十岁正是书法家名利双收的时期,“另类”的他又一次展现出了与他人不同的想法——2003年以后,他谢绝了大量的社会活动,除了在家练字外,便是游览名山大川。一年的时间里,他有半年都行走在游历的路上,外界信息的大量冲击让他的思想、眼界以及对美的认识都发生了改变,对书道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习惯的创作方式,如果在家中固步自封,不会产生想法,只能沿袭原来的创作方式。近十年的行走改变了我原先的固有创作模式,我在行走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类艺术创作的冲击,当心灵受到冲击后,现有的创作方法就会变淡,从而产生新的变化。流于程式是艺术家的大忌,艺术最大的精髓在于变化,它的格调不应该是千篇一律。”

跳出“吴字”自立书风

尹连城跳出“吴字”基础自立书风得从1979年说起。那时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组织了吴玉如及学生书法展,以前尹连城从来没比较过自己和其他师兄弟的书法。当所有人的书法都挂在同一间屋子内展示时,尹连城惊呆了:所有人的作品都长得“一个样儿”。当时,他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分不出你我的艺术没有出路。从那时开始,尹连城决定写出和老师不一样的作品。

尹连城有一本吴老各个时期书法作品的册页,他发现其中一两页作品虽然只相隔三年,但笔法却大相迳庭。根据尹连城对吴老的研究,吴老的书法在30岁初期已经定型,那么老师是如何在两三年内书风大变,形成自家书法面貌的呢?对于尹连城的疑问,吴老提笔在册页上题了一行字:“辰、巳以次,笔意不一,自亦不知所以然,是可谓之天禀邪?”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吴老的正面回答,但是尹连城一直围绕着这个问题在探索,后来他终于领悟到每一位书法家在改变自己的书风和面目的时候必定有借鉴、有吸取。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尹连城开始寻找突破口,涉猎很多其他学生很少临习的作品,比如李瑞清、翁同龢、傅山、黄庭坚的书法,而吴老的书法则被他暂时放在了箱中。“越是好东西,看进去之后越不能自拔,正是因为吴老的作品太棒了,所以要想写出区别于老师的作品,我才不能光捧着老师的书法看。”尹连城说,“我一直在考虑在哪些方面借鉴其他书法家的长处。吴老是文人,文人最擅长的是手札和小楷,因此吴老的大字仍不脱江南娟秀之气。我的性格比较粗犷,在艺术上更追求大气磅礴之势。特别是近几年游览了名川大山后,我开始意识到大美未必要追求细节,在一幅大气磅礴的作品上,小瑕疵根本不足为奇。我现在写字几乎很少安排、琢磨布局,在下笔的过程中不会过多考虑这一笔、一道放在哪里合适,更多是在行笔时思考如果不合适,怎么让它合适了,把瑕疵变成意趣。”

宠辱不惊保持自我

关于书法家在艺术修养之外的修炼,尹连城认为书法家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最重要。“书法家不必要强求所有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由于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不同,不可能所有的评价都是正面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创作方式产生影响。”“坚持自己不迎合别人对艺术家来说太难了,因为迎合别人会获得利益。”尹连城说,艺术家最重要的气质是保持自我,这也是他能形成自家书风的关键所在,“不保持自我,不尊重自己,他人也不会尊敬你。”

相关文章

  •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书法观沧海提起乔领,他的画作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关于他的介绍中,也是国画居多。但鲜为人知的是,乔领的书法作品也曾几经锤炼,受到过众多名师指点,其中就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亲授,而今,其书法功力也可算是修成正果。乔领祖籍山东,异香精舍佛子,龙吟书屋主人。曾以乔仲英、羊乳生、石桥为名求学并发表书、画、诗、文诸作品。石桥居士乃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赐号,寄寓如石之坚韧,如桥普度众生。...

    60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经典名画解读阅读的12种姿态[图文]

    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阅读的姿态。这说起来是很私性,平常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在反映阅读情形的艺术作品那里,它确实又有些微言大意:阅读定格了那些时空的主人和他们的年代,就像福楼拜说的那样,“阅读是为了活着”。绘画证明...

    22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4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建议体制内外画家多交流:互相学习很重要[图文]

    杨晓阳在接受采访。本报记者任峰涛摄“国家队”的加盟是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本届博览会的总策划,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艺博会的更多亮点都将在策划者预料之外,艺博会效力将在展览期间和展览后持续发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分家记者:作为总策划,策展背景是什么?杨晓阳: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艺术和产业和社会的对接,也有各种博览会举行...

    4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彭林故宫[微博]铁缸刻字事件余波未平,媒体又曝出厦门万石植物园中的众多珍惜植物变成了游客的“留言板”,上面刻满了人名,就连浑身长刺的仙人掌也难免毒手。从古老的“题壁诗”到记忆中的“大字报”,再到如今无所不在的墙壁广告,从名胜古迹到公园广场,再到普通民居,国人热衷于在任何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迹,究竟是一种传统,还是不良的公共行...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履生: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功能薄弱[图文]
    陈履生:我们的博物馆教育功能薄弱[图文]

    2011年5月30日,陈履生在国博“艺术时空之旅”展览现场。新京报记者薛珺摄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接受新京报专访,谈国博的运作及私人博物馆的发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身份之外,陈履生是艺术史论者、画家、摄影家。他个人展览正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展出。2012年,他的展览主题是“博物馆建筑摄影”,这一次则是“巴西摄影”,呈现异域风情和人...

    3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身在书生壮士间[图文]
    身在书生壮士间[图文]

    钱玉清戴古诗江村晚眺草书不知曾几何时,书法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也许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对写字兴趣浓厚,不管是硬笔字、毛笔字、美术字、标语字都能有出色的表现。老师的褒奖、亲友的表扬使我把写字作为学业之外的另一种使命,同时也慢慢领悟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以至于走上社会后也从没放弃,痴心不改。书法也渐渐成为我生命意义的另一张名片,为挑战人生体验的多元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找到了支点。任何伟大的...

    18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图为于兆民在挥毫作画办公室门口一簇“龙骨”傲然挺拔,就像一幅写意画挂在门口的墙上,时时让人眼前一亮。对面的一间屋内,满墙都是以矿工为内容的国画,主人正在伏案创作的一幅画,仍是黑黑的矿工。奇怪,他的笔下为何偏偏对矿工情有独钟?走近于兆民,用心倾听一位从千尺井下走上来的煤矿画家的肺腑之言,才会找到他之所以爱画矿工的答案。记者有幸成为倾听者之一。为画所迷,为画而疯狂...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撰文/有泉摄影/晨曦艾敬的艺术足迹20世纪90年代的艾敬曾经作为歌手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是中国内地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等。1999年,艾敬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后定居纽约,逐渐淡出乐坛。开始一心从事绘画创作,将绘画从爱好提升为自己的事业。从2007年开始,艾敬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到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中来,曾经在北京、上海和纽约举办过3...

    50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陈源初作品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用政治来代替艺术,正如流行的极左派理论偶尔所作出的解释那样。相反,本雅明自己的革命的政治在方式上完全是审美的——"具有韵味的"为革命传统提供某种模式的无意义记忆。从话语到感性形象的嬗变、身体语言的复兴、人性与它的世界的非支配关系的摹仿仪式等等。本雅明努力探索超现实主义的历史和政治,它们紧紧地附着于碎片和小型物之上,偏离引文,但是它们...

    15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文]
    朱德群:国立艺专的最后一位剑客[图文]

    朱德群本报记者蒋肖斌朱德群在国内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于他的老师林风眠、他的同门师弟吴冠中,朱德群只能说是名声在外——他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200多年来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国内媒体,是因为3月26日傍晚,“胡润艺术榜”发布了2013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排名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其中油画家朱德群排名第二。然而,当...

    5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与中国艺术的两次相遇[图文]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大画家毕加索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这让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兴奋不已。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庆祝画家皮卡索加入共产党》,还在延安举办了一个毕加索画展以示庆祝。这个展览的具体情况后来很少有人提及,可能因为对毕加索的政治判断有了变化,不过在以当时延安的条件而言,还能举办这样的展览,的确表现了中国同志极大的诚意。有人...

    8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作品对张德林老师的采访,在国家大剧院后一座安静的四合院里展开。我面前的这位中年书法家,神清气朗,谈起书法艺术时眼中便瞬间流露出喜悦的目光。半天的交谈后,我清楚地感知到,这是一位真正把书法融入了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与许多书香门第、家有师承的书画家不同,张德林出身于安徽来安的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没有人与书法艺术有过任何渊源。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子弟,凭借着对于书法的赤诚与热爱,一步步开拓...

    125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平衡”的艺术:厨房天平设计[图文]

    探寻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强大联系,瑞士裔日本设计师NadineFumikoSchaub用一套天平来追求“平衡”。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来源于传统的医用天平,那些现在已经被廉价低质的电子称所取代的产品,而这些厨房的电气用具如果损坏,更多的是被取代并非修理,最终变成使用者的废弃物。通过恢复低技术的厨房天平,该设计要充当一个对抗“头脑一热就扔掉”...

    162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