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丑丑 点击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

胡永凯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

酒会

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由此步步深入堂奥,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我非学国画出身,开始入手是受林风眠及黄永玉先生启发,80年代多次赴敦煌,对江南水乡、民间艺术、30年代上海情调的喜爱,加之80年代末移居海外受后期印象派影响,遂形成了中西融汇的画风。”胡永凯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如是说。其实,他的这段经历在他的作品中也表露得很清楚。正如黄永玉先生在评论胡永凯的作品时指出的那样,他有“博闻的本领”,“明显地他有一副好胃口,凡是有益、有用、好看的,他全吞得下。”一个人能广收博取,首先要有气度和见识,不小气,不狭隘,还要有判断力。我在和胡永凯的接触中,发现他好学,古今中外,广泛涉猎,细心体会,审慎批评。西方艺术学中有一种理论,称之为“同情的批评”,主张对一切严肃的艺术创作,不论你一眼看去喜欢与否,必须首先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之,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分析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做出较为客观和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简单地凭个人印象轻率否定。胡永凯恭恭敬敬地对待传统中的各种源流,从中吸取养料。同时,他又认真思考传统流变中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仅在各种样式、风格艺术的对比中扩展了视野,提高了修养,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之所以能分辨当今画坛纷纭复杂潮流的是非曲直,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也是因为他有艺术修养的支撑。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曾经说过;“近十年来,我对一切艺术运动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毕竟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纯个人的行为,要的是天赋和积累,而不是随波逐流。”这种认识,也可以说是他从一窝蜂的艺术“运动”中得到的启发。

最初不是学中国画,尔后转入中国画创作,胡永凯当然要补中国画的课,笔墨、章法、意境……为此,他花了不少功夫和精力。因为胡永凯有绘画的普遍基础,加上有电影美术创作的经历以及其他知识积累,还有天赋和勤奋,他很快便成功地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也许正是因为非中国专业出身,使他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到当今中国画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那就是不少人对中国画概念和范畴的理解狭隘,仅仅把文人画视为中国画的正宗源流,片面地用文人画的笔墨作为衡量中国画的唯一标准,以至限制了中国画的发展空间。20世纪以来,一些探索与文人画不同表现方式的杰出画家如林风眠、吴冠中、黄永玉等人的作品,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是中国画。甚至像李可染这样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的画家,一度也被人视为中国画的异端。胡永凯的认识是清晰和明确的,他认为中国画有广阔的包容度,不应仅局限于文人画范畴。至于中国绘画传统,则是一个“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除传统的文人画外,“还包括仰韶彩陶,汉唐壁画;还包括青花彩瓷、皮影剪纸;还包括江南灶台,贵州苗绣,还包括花山岩画,西藏唐卡……总之一切中国优秀造型艺术的因素都是我们研究、继承、吸收的对象。”

胡永凯的绘画面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逐渐形成的。他把在学校学到的手艺和掌握的造型技巧隐藏在夸张、变形、带有装饰性的绘画语言中,讲究绘画语言的形式美感。题材多为青春女性,劳作的现代农女和深居宅院的古代闺秀,后者居多。作品构思缜密、构图严谨,色彩丰富,敢于用鲜艳色,但十分注意色调的和谐。画面整体感强,又不乏生动、有趣的细节。细节描写丝毫不影响画面的整体,而在整体格局中发挥“亮点”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胡永凯的艺术匠心所在。

胡永凯笔下的闺秀人物多处于倦怠的状态,表情淡漠,传达出些许哀愁的情绪,也释放出宁静的抒情诗意。90年代末开始慢慢回归传统,更加关注用笔墨,近年的作品越来越淡化色彩,追求一种恬淡、静逸的境界。他说“画境是心境的折射”。不用说,这些带有唯美情调的绘画反映出画家本人“无忧无虑,小园信步,心定神怡,坐看云起”的舒适而平静的生活状态。他既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一种满足感,更表现出他对“浮躁杂乱的现代社会”的厌倦情绪。用画家本人的话说,对古代文化的某种怀旧,是“用自己的眼睛发掘沉积的精粹,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淡忘的意味。”显然,这种“发掘”和“思索”的目的,是为了补益于当下社会。胡永凯在表面一片宁静、安谧画面的深处,隐含着他对人、自然和生命的热忱和激情,对社会和民族文化走向的关注,对艺术家使命的思考。他用适合他个性的绘画语言,表述他的艺术理想。他深知,他的艺术不会对社会大众产生惊天动地的威力,但它们能像涓涓细流滋润人们的心田,如此,便使他感到不负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而获得满足和喜悦。在我看来,这便是胡永凯绘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作者: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永凯作品赏析: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

新一代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

迎春图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 美术教学

飘香

胡永凯简介:

胡永凯,当代著名画家,194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副主席,香港亚洲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香港新美术学会创始会长。北京海华归画院副院长。现在北京设工作室。

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大展,大英博物馆中国当代绘画展;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风韵》系列展、国家画院30周年展等重大展览。多次获奖。曾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东京、迪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北京画院、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丹麦皇家画廊、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香港邵氏公司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曾被苏富比、嘉士得、翰海、嘉德、保利、荣宝等公司拍卖。

出版有“胡永凯画集”、“彩绘金瓶梅百图”、“胡永凯现代彩墨画艺术”、“倩影依然”、“群芳谱”、“胡永凯彩墨人物画新作”等多种个人画集。

曾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美国洛杉矶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等媒体专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艺术收藏》、《东方收藏》《文汇报》、《美术》、《荣宝斋》、《朵云》、《中国画》、《江苏画刊》、《画廊》》、《美术报》、《美术界》、香港《美术家》、《中国文物世界》、《大公报》、《星岛日报》、《经济日报》、《ARTASIA》、台湾《中央日报》、《联合报》、《艺术家》、《皇冠》、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世界日报》、《国际日报》等数十家报刊曾作专题介绍。

(原标题: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胡永凯的画)

相关文章

  •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雕塑:不分国界且可以惺惺相惜的艺术[图文]

    托尼·克拉格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ia...

    14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诗情荷意 两栖情缘——野荷王老庄其人其画[图文]

    老庄认识老庄的作品是三年前的事了。一次去好友杨伯序先生处拜访,品茗间谈起了国画写意,他向我推荐了老庄的荷花写意。当他爱不释手的拿出老庄的作品时,我眼前为之一亮,即刻被诗一般的写意荷花而濡染了:只有一片荷叶,虚掩着粉嫩的荷,一只母鸭领着一只小鸭在湖水中尽情的嬉戏,湖波微微荡漾里,圣洁的荷花,在叶间若隐若现......让一颗在城市里喧嚣的心,寻到了静谧的圣境。美且不妖,洁而涤化灵魂。说心里话,我品...

    176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关于章草学习的对话

    李舟2012年参加盘山笔会2013年9月26日晚上20:33:48,忽然在我的邮箱中收到一份陌生邮件,阅后,我才想起那是大约在2007年前后,时在北京市丰台区程庄解放军总后某部供职的书友倪进祥带我去拜访的一个当年已八十高龄的老书家李舟先生。因没有收到李老快递给我的资料,故没有及时回复。9月29日我终于收到李老快递的一份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内部资料《书画研究通讯》2013年第2期...

    33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赵无极的异国岁月与故乡情怀[图文]
    赵无极的异国岁月与故乡情怀[图文]

    一名参观者在欣赏《10.1.68》新华社发□沈嘉禄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赵无极是非常勤奋的画家,一直到80多岁还坚持每天创作,但进入新世纪后,他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一种老年性痴呆)。近年,还爆出新闻,他的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和赵无极儿子赵嘉陵为了争夺遗产保管权与继承权打起了官司。赵无极油画《10.1.68》,在20...

    17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黎光成:好书画贵在有滋味[图文]

    花鸟(国画)黎光成成文洛杉矶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美协进社……2014年的早春,这些美国的学术与文化重镇,迎来了一位从巴蜀大地走出来的书画艺术家——黎光成。黎光成,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籍田镇,别号浣花堂主,署红碑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精于行草,善治花鸟绘画,曾主编《走进金沙·首届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大型书画册,著有《黎光...

    134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两岸共推“这世代”书系 毕飞宇等9位作家在列[图文]

    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9月2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会上表示,同时在大陆和台湾推出毕飞宇等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将极大促进这些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两岸民众中传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重庆出版集团联合召开的海峡两岸“这世代”书系新书发布会当天举行。入选&l...

    33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手镯几天前有位朋友拿来一件手镯(图1),让我看看是青海玉还是南韩玉?我说凭经验感觉它不属于和田玉类,而且有玻璃的质感。他说“不可能,买的时候我在玻璃板上作了刻划试验,能够刻划出痕迹来”。说着还在我的桌面玻璃板上划了一下,我用手触摸划痕,确实是有点涩感。我告诉他,玻璃的硬度可以做到摩氏7以上。其实在目前要找出玻璃的唯一确切判定依据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我首先测出了它...

    8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新水墨:何处求新
    新水墨:何处求新

    空城记(水墨)徐累盛葳如果说新时期的“新水墨”有一种共同点,那么就是排除了前述传统文人画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蒋徐体系”的写实中国画。在对其边界缺乏共识,对时间节点不预设的前提下,“新水墨”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案。新水墨之新,不应是题材之新、手法之新、图像之新,而应是观念之新、哲学之新。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评论家而言,谈论&l...

    193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人头攒动的街头,一位不修边幅的街头漫画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对面的男子,目光不敢有丝毫的游离。投入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时间成本,目的只是为了给他创作一张生动的自画像。类似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靠着辛苦的手工创作,很多街头漫画家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不过,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之后,熙熙攘攘的街头却少见了漫画家的身影。特别是一款叫魔漫相机自拍漫画软件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漫画行业,加...

    14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崔燕萍:赏古人字画最易顿悟[图文]
    崔燕萍:赏古人字画最易顿悟[图文]

    崔燕萍气质优雅、语气温婉,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古典沉静、有书卷气的女画家最喜欢画的题材是包含激情和生命力的向日葵。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她其实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执著。“画画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思索、不断探寻、不断锤炼,还要不断抛弃、不断重铸……没有足够的热爱之情,就无法坚持到最后”。渐悟与顿悟崔燕萍自幼受家庭熏陶,身...

    115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美]尤妮斯·利普顿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8月版,16元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

    7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图片资料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对于自己塑造出的这个“经典形象”,瞿广慈认为,在创作中他更像一个戏剧导演,像一个编剧一样编排一些故事,选择喜欢的人物和形象,并赋予他们一种性格,这样作品就会自我生...

    72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表现与抽象下的印度——《各色》展评[图文]

    艺术家石煜2013年3月3日,《各色——石煜画展》在中间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石煜近两年来的作品,包括油画和速写等,其中主要为《印度系列》的人像,这些作品都展现出作者在用色和用笔上的新突破。石煜于1973年出生于北京,作为70后的北京人,他没有经历大的社会变动,而且见证了八九十年代的西学热,在整个艺术视野方面较为开阔。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求学期间受到的是传统写实艺...

    9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上世纪30年代的张伯驹◎杨沛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我二十出头时,有幸拜张伯驹先生为师。上世纪70年代,张伯驹先生从吉林回北京后,有一次在昆曲...

    1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