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岭南奇石的喜与忧[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森森 点击 :

岭南奇石的喜与忧 | 美术资料

奇石是天然生成的石头,所需时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是稀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随着第三个“全国赏石日”(8月30日)如火如荼开展,各地又迎来一场赏石文化热潮,相关展览近来也未有停歇。从这一繁荣的景象来看,大家都在谈石、赏石,不亦乐乎。然而,穿梭于奇石之间,有多少玩家能真正读懂它,这还真不好说。

奇石二字,充满着各种神奇:它是天然生成的石头,所需时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是稀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故一旦遭到人为破坏,便不复存在了。有藏家透露,古代传统奇石有四大类:灵璧石、太湖石、昆石和英石。今天的奇石种类则是“百花齐放”,玩石队伍日益壮大。然而,在现代,当它成为“疯狂的石头”之后,每发现一类新石种,三五年就被采摘完毕。广东著名孔雀石藏家梁飘对此忧心忡忡:以前是挖地三尺,现在是挖地三十、五十丈。假如这一代都开发完了,我们还能留给子孙什么石资源呢?这也是奇石成为产业之后的尴尬所在。喜的是,玩石队伍愈来愈壮大,产业也有望蓬勃发展;忧的是,对稀有石资源的保护意识,还不够人性化。

谈及收藏市场及赏石文化,梁飘的忧患意识更浓:广东拥有优质的奇石资源,但又不为更多岭南玩家所重视:世界公认珠宝级的阳春孔雀石、身为传统四大名石的英石,及资源亦面临匮乏的黄蜡石。所幸的是,不是他一人在呼吁。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祁荣驹、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蔡中华均有感叹:南方石资源丰富,然真正玩石、懂石的藏家却在北方市场。说给我们听,总有些有心无力感。

读了贾平凹的《说英石》,我们有些欣慰,他是懂石之人。他也说出了这期封面的初衷。他说:“英石的名贵在于它的质朴和简约,在于它整体的气势和细节的奇巧,如车中的‘宝马’,用不着装饰,只需擦拭干净。它所具有的石文化品格,正大而独特。收藏它,欣赏它,宣传它,不仅可以纠正时下赏石趣味的弱化,也是维护和清正中国石文化精髓的一种责任。”

相关文章

  • 黄永玉:没受正规美术教育是缺点 也是我的风格[图文]
    黄永玉:没受正规美术教育是缺点 也是我的风格[图文]

    展厅里,黄永玉看着自己过去的作品感叹道:“这样的画现在画不出来喽。”本报记者李韵摄8月26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开幕的第10天,又恰逢周一闭馆休息日,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媒体专场参观活动。如同黄永玉一贯的行事风格,“照老办法,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画展极其低调地开幕了。九十高龄的黄永玉亲临现场,用作品向...

    115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造佛记:克孜尔佛像现实版[图文]

    老郭与他造的佛像见过各种收藏爱好者,但是像老郭这样执着而有想法的收藏者却很少见。也许别的藏家只是单纯收藏,而老郭却为自己的“灵思妙想”努力着,根据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元素自己造像,每尊造价十余万元。痴迷佛像三顾佛洞老郭名叫郭臻奥,今年48岁。2012年11月,为了欣赏壁画,老郭自驾车前往“中国第二敦煌”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当时就被震...

    70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一代梅王”王云山的铁骨冰心[图文]

    画家王云山梅花奇特的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精神美,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追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美的象征。古之画梅者众,成就卓著者不乏其人,出现了像于锡、徐崇嗣、陈常、释仲仁、王冕、关山月等众多的画梅大师。“一代梅王”王云山幼时习画,后师从于著名画家何景五先生。他解读了许多画梅高手笔下的梅花,并以自己坎坷的人生阅历、非凡的胸襟魄力,以及跃动的生命力和梅花的风骨神韵融...

    4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今艺术为何难觅大思想[图文]
    当今艺术为何难觅大思想[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我们总是比较善于理解中国画家害怕线条和具象的当代心理,这是中国艺术家的基本功底留下的一长串阴影,这一长串阴影深刻影响并左右画家的初期打功底阶段、探寻发现阶段、功利阶段、升华阶段,在无法与自然接近的画笔下,无法与真实重合的线条下,不实的基本功底造成的一串长长的阴影,总是在帮助中国画家涂改并遮掩事物的真相,更遑论画出对事物的认识了。受功底影响的不仅限于形式,最深重的影响则是画的内...

    44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现场放大扫描《功甫帖》原件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2013年12月21日,《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质疑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随后短短两个月,围绕着《功甫帖》的真伪问题,收藏界、书画鉴定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场波谲云诡《功甫帖》之争中,无论持何种观点者,绝大多数...

    15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实用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暴君[图文]
    实用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暴君[图文]

    托尼-克拉格身上同时具有艺术家和学者两种气质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总是向别人强调自己是一个materialist,刚接触他的人还以为他指的是“唯物主义者”,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于是就问他信不信上帝,他爽快地说:“当然!但是这个世界如此复杂有趣,我们研究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上帝创造了物质,我们来研究物质。”这就是他口中mater...

    8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启示[图文]

    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不为人关注到成为英国的国家文化载体、大众的文化空间,在这一历程中如何发挥国家在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建构上的主导作用,以...

    15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何必模仿荒木经惟的私摄影[图文]

    荒木经惟1971年作品《感伤之旅》,新婚的阳子躺在小船上。正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荒木经惟摄影展,展示的作品始于1971年的《感伤之旅》,以荒木最新的作品《堕乐园》作为结尾。荒木所代表的“私摄影”在80后亚洲摄影师群体中模仿者不计其数,摄影评论家林路认为荒木经惟呈现给观者的画面十分平和,模仿他是有一定难度的,年轻人需要以冷静的态度,避免简单的崇拜和模仿。徐佳和出...

    12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周春芽悼赵无极: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 诚实的人 [图文]

    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有足够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赵无极@华西都市报:画作千金难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就高达三四十万美元一幅,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他的《10.1.68》以6898万港元被拍下……他就是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4月9日,...

    195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绘画:要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图文]
    中国绘画:要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图文]

    人体写实作品区础坚现代主义大师马蒂斯20世纪早期留洋学习美术的中国画人曾经遇到过的某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西方美术”?从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到现代主义,各种思潮几乎同时出现在刚刚走出国门的先驱者们面前,这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但也引起了思想冲击与混乱。中国画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方面存在着矛盾。1929年初第一届全国美展期间...

    3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展...

    30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与选手倪雅丰合唱《我和你》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中国好声音”出现的最让人意外的导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接下这个“第一次”?刘欢:说来也巧,制作单位星空传媒找我的助理攻关的那段日子我正在美国休假,太太拉我看了最新一季“美国偶像”,我俩改变了一些对真人秀节目的印象。我太太甚至认为我很适合做这类节目的评委,说能扬长避短展示我的才...

    8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父亲》(罗中立)、《大家庭》(张晓刚)、《远方》(何森)和《小F·刺》(陈可)代表了川美创作的30年变化。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

    8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书画雅集,取其精神性[图文]

    叶浅予作品《印度婆罗多舞》谢春彦(画家):玄奘,昔贤,亦今人也。策划这个展览,近的原因是,我的朋友,新加坡专栏女作家袁见一个多月前打电话给我,说她去印度,还支助朋友去印度。今年是中印建交60年,她认识研究梵文佛经的学者6月中旬会来中国,让我代她接待他们,我觉得不如找几位朋友哥们,画几张干干净净的画,在上海搞一个雅集,北宋有西园雅集,而这一次其实也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小聚。我不研究宗教,也非孔...

    8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