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诚实是艺术家最根本的依托,艺术创作首先要依托心灵,然后注入情和美,引起人们共鸣。达芬奇曾说“艺术是心灵在行动”,在数十年的绘画实践当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艺术是发端于心灵的美好事物;艺术离不开技能,知能,智能,但更离不开内在的纯真情感和艺术品格;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语言外化的悦人耳目,而是在于精神层面与审美层面的动人心魄,以内在的情感去感染人,震撼人。
在艺术创作的态度中,诚实于情感比诚实于客观物象更为重要,古往今来,优秀艺术家无不诚实地观察和体验美好的事物,并诚实地表现出来,让人们体验到心灵与感动的艺术。我曾在奥赛博物馆的米勒《播种者》、《拾穗者》和《晚祷》前久伫不去,和同时代的沙龙绘画比起来,米勒朴素的小画所呈现的人性尊严与所蕴涵的神性光辉更感人至深。伦勃朗,米勒,梵高,佛洛依德等以往的大师们为自己心灵的追求而画,留下了伟大而动人的作品,见证了心灵与诚实的价值,并使我们得到心灵的满足。
西方人强调真诚情感,中国人重视心源。西方的米勒,毕沙罗,塞尚,西斯莱,中国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们情感深邃,心性纯真,品格高尚,并呈现为画面的艺术品质,他们修为一生,晚年形象异乎常人,脸上焕发一种信念般的光彩。这是艺术的恩赐,艺术改变了人的心性,使人的生命得到升华,我们若执着地热爱她、守护她,她必使我们的生命如明光照耀般的光彩饱足。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图像泛滥、观念流行的时代,艺术表达方式多样,同时标准缺失、方向混乱,从事绘画的道路更加严酷,作为一个画家,他们需要远离喧嚣与浮躁、牵强的主题与表面的宣泄,力图回到绘画的初衷,回到绘画本质的原点,他们需要以绘画为信念,以绘画满足心灵的追求,把艺术当做心灵的栖居之地,以艺术提升自己的人生。
中国油画院此次与马奈草地联合举办《心灵与诚实》油画展,旨在为年轻人搭建平台,向社会传播美善的理念,使艺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文化兴国的大环境中,民间文化机构是一支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力量。中国油画院的学术理想因马奈草地这样一个以大师命名的民间文化机构的热情参与而感动,也希望马奈草地与中国油画院的合作能够进一步依托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质,建立自己的价值。参加本次展览的油画家在中国油画院学习和创作,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愿景,以诚实的心灵进行全身心的探索,在生活之中寻找真与美,寻找自己的艺术生活,坚持以写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真与美的感动。
在躁动的今天,一个画家不管采取何种风格何种绘画理念进行创作,以心灵与诚实作为核心价值的精神取向是艺术家的根本动力,具有强有力的现实意义。
链接:
参与“心灵与诚实”—油画作品展的画家都是与杨飞云老师交往多年的弟子和朋友,有年过半百的忠实画迷,也有本科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在与杨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学习中,建立起一个看似松散,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不受年龄学历的限制,纯粹因着对绘画的热情与执着而自发地凝聚在一起,其间也不断发现和接纳新的成员。十多年来,常在一起观摩交流,时有结伴外出写生,甚至组团出国考察参观博物馆。在这样一个单纯的艺术生态中一路同行,常年下来,在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在经历成长和改变。 不久前集中看了一次作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每个人在画面上都显现出令人兴奋的进展,不敢说有多成熟,但可以概括出使人欣慰的两点:第一,在路子上比较纯正。这主要得益于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大家都坚持以写生为创作的原点,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从写生观察中体验挖掘对象朴素直观的内在生命,没有技巧的卖弄和造作,不带有功利性。第二,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都有所呈现。作品与作者的性格气质能够吻合,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在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没有落入盲目追随某种样式与师承的怪圈。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在这个群体中一直所持守的共同信念的驱动,尽管有些同道仍处于寻求的过程中,但核心的价值观是因着追求真、善、美、爱的信念而愿意为此付诸实践的决心,因此在绘画中产生以“心灵与诚实”来面对创作的信仰纬度。这些年来经历过许多超然的引领,很多事工的拓展已超越自身的能力范围,中国油画院的建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实证。 人乃万物之灵,唯有人拥有文化、思想、创造的生命气息,成为有灵的活人,能以理性追求真理,以意志追求公义,以情感追求圣洁。人本来可以感知一切的美,但眼睛被蒙蔽,所以需要被重新唤醒。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试图凭自己的能力建造巴别塔,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就被人自以为义的私欲所败坏。人无法拥有全部真理,不过拥有某些真理的碎片,因此人的日常生活也处于某种沉沦和碎片状态。当我们承认自己的感知能力有限,就当寻求智慧,越过感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画家应当寻求绘画以外的精神资源,发现人性深处与生俱来的幽暗,以谦卑的心寻求启示的光照,使我们获得崭新的眼光,以温暖的心、悲悯的心去看待人世间的沧桑和苦难。创作的激情是在发现和聆听中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