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英华殿❖图片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山门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门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门琉璃影壁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门影壁明代琉璃盒子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从英华门看碑亭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碑亭和菩提树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外景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西侧朵殿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菩提树叶上绘制的人物画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菩提树叶上写的经文

英华殿❖简介

英华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整座院落南北长80m,东西宽约60m ,占地5000㎡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神武门内西横街。英华殿院落东西两侧原各有一座跨院,东跨院及内诸旗房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拆除,改为西筒子路北段,西跨院至今尚存。

英华殿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 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为槛窗,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殿内设佛龛7座,供西番佛像。殿前出月台,上陈香炉1座。台前有高台甬路与英华门相接。甬路两侧菩提各1株,为明万历皇帝生母圣慈李太后亲手所植。殿前碑亭内石碑上刻乾隆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菩提树诗。殿的左右有耳殿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均明间开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4扇,次间为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各4扇。

明代每年万寿节元旦于英华殿作佛事,事毕之日有人扮作韦驮,抱杵面北而立,其余僧众奏诸般乐器,赞唱经文,并于当晚设五方佛会。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点“大不落夹”200对,“小不落夹”300对,供毕分别赐予百官。明慈圣皇太后薨,万历皇帝上尊号曰“九莲菩萨”,奉御容于殿中。

清代皇太后、皇后俱以此处为礼佛之所。祀神日于案下设小桌,供奉“完立妈妈”。平时每月供乳饼及水果,设太监专司香烛、扫洒、坐更等事。咸丰二年(1852年),咸丰帝亦曾亲诣此殿拈香礼拜。


相关知识科普


英华殿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神武门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庑殿顶

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亦称四阿顶、五脊殿。由1条正脊和4条斜脊组成四面坡,有单檐、重檐之别。重檐庑殿顶为屋顶最高等级形式。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三交六椀菱花

清代宫殿建筑门窗槅心花纹装饰之一。由三根棂子交叉相接,相交点以竹或木钉固定装饰成花心。正交法各夹角均为60度,斜交法中线偏30度相交,可以组成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多种图案,也可以变化为龟背锦线、圆线、花瓣线组成的球纹菱花、龟背锦菱花、满天星六椀带艾叶菱花等,形式非常丰富,是古建筑外檐装修中的高等级形式。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月台

建筑物前的台座。

菩提树

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旧译为“阿沛多罗树”、“贝多树”。属桑科,常绿乔木,原产于古印度。其叶呈心形,末端尖长,花隐于花托中,树子可作念珠。佛教未兴前,其默默无闻。相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悟道成佛,遂被尊称为菩提树,成为佛门圣物。菩提为巴利语的音译,是觉悟之意。

菩提

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但在具体理解上也有不同,或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或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泛言之,凡是断绝人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为菩提。

英华殿菩提树歌、菩提树诗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唯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庄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徵。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乾隆七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何年毕钵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拿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硬山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顶分前后两坡,两端与山墙平齐,显得质朴坚固。

双交四椀菱花

宫殿建筑中门窗槅心花纹装饰的一种。

双交四椀

古建门窗装修格芯形式的一种。由两根棂条相交,以菱花组成四个圆形。正交为棂条中线相交成四个垂直夹角,斜交偏45度。图案主要靠棂条花瓣变化形成,常见的有双交四椀球形格心、双交四椀古老钱格心等。

万寿节

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为皇帝祝寿,是清宫中重要的典礼活动。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万寿节期间禁止屠宰,前后数日不理刑名,文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韦驮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五方佛

代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东方为阿閦佛,南方为宝生佛,西方为阿弥陀佛,北方为不空成就佛,中央为法身佛,亦称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

不落夹

明代宫中节令食品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用苇叶包糯米,长约三四寸,宽一寸,味道与粽子相同,称为“不落夹”。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完立妈妈

也称“瓦立妈妈”、“万历妈妈”。满族萨满教中供奉的神灵之一。全称“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是“求福柳枝子孙娘娘”。

相关文章

  •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今建筑完好。...

    1804 内阁 关防 实录 满本堂
  •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为乾清宫之西小殿,始建于明代,初名雍肃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今名。殿南向,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3间,明间辟门,两次间为槛窗。前接抱厦3间。殿中悬挂匾曰“奉三无私”,南向设御座。后室3间,有匾曰“太古心殿”,后东室匾曰“怀永图”,皆为乾隆皇帝御笔。明代殿前有斜廊,清代改为砖墙,自成一院。东侧有小门一道,以通内外,西侧为凤彩门,是正宫通向...

    1290 弘德殿 乾清宫 歇山顶 琉璃 面阔 明间 抱厦 昭仁殿
  • 抑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抑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抑斋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内的东南角,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座北向南,仅2间,硬山式卷棚顶,覆绿剪边黄琉璃瓦,前后出廊,檐下饰苏式彩画。前后开门,门户错置,步步锦隔扇门,余为槛窗,玻璃屉窗。室内为小佛堂,隔断之上嵌以佛龛。东间有门可暗通养性殿的西配殿佛堂。斋前东南隅叠山上有撷芳亭;斋西为矩亭;斋北可至露台。...

    1213 抑斋 宁寿宫 卷棚 卷棚顶 剪边 琉璃 苏式彩画 苏式
  • 苍震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苍震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苍震门为内廷东六宫东大墙的琉璃随墙门,东向。明初建,初曰宫东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曰苍震门。其为一开间琉璃门,宫门两扇,西与昭华门相对,东出为东筒子长街,与蹈和门斜对,是内廷东六宫出入的重要门户。此门不常开,惟遇扫雪或修建工程则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世祖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皇后)不豫,帝在苍震门内设帷幄以居。雍正元年(1723年)奉安...

    1059 苍震门 内廷 琉璃 东筒子 梓宫 宁寿宫 屏门 影壁
  • 南薰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薰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5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枬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明代,上徽号、册封大典前,阁臣率中书于此撰写金宝、金册文。明...

    710 南薰殿 武英殿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徽号 明间 伏羲
  • 旭辉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旭辉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旭辉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内第一进院落的西侧,贴墙随山势而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旭辉庭面阔3间,进深1间,歇山式卷棚顶,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明间开门,余为槛墙、支摘窗,窗为步步锦格扇芯。东、南两侧前出廊,南侧接爬山游廊。檐下为苏式彩画,甚为精美。旭辉庭因座西面东,且高居于堆山之上,可迎日出,遂得乾隆御笔“旭辉”。...

    792 旭辉庭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卷棚 卷棚顶 剪边 琉璃
  • 体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开门。东2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2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殿之东西耳房各有1间辟为通道,可连通翊坤、储秀两宫。殿前有东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北转与储秀宫...

    509 体和殿 翊坤宫 穿堂 琉璃 硬山顶 面阔 储秀宫 配殿
  •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后拆除。殿为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顶。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惟殿后正中一块栏板为双龙戏水纹。钦安殿的雕石是紫禁城建筑雕刻艺术中的精品。月台前出丹陛,东西两...

    368 钦安殿 御花园 抱厦 盝顶 须弥座 面阔 进深 琉璃
  • 慈宁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花园南北长约130m,东西宽50m,总占地面积6800㎡。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

    357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内廷 临溪亭 咸若馆 面阔 抱厦 琉璃
  •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

    1940 竹香馆 宁寿宫 符望阁 建福宫 碧琳馆 耳楼 倦勤斋 玉粹轩
  • 咸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安宫位于西华门内,清内务府在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设于此,称咸安宫官学。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宫内设官学,原址位于寿康宫后、长庚门内的咸安宫,为明代建筑,天启年间客氏曾居之。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建。康熙时废太子允礽曾禁锢于此。雍正六年(1728年)奉旨:咸安宫见在空闲,著设立官学。七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乾隆十六...

    1441 咸安宫 西华门 内务府 景山 咸安宫官学 寿康宫 允礽 寿安宫
  •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 景祺阁戏台,室内小戏台。平面呈“凹形”,背景绘廊柱及婴戏图案,透视感极强。除上下场门外,台前正面也开两门,以作通道之用。 慈禧居乐寿堂时,晚宴后常命太监在此演戏,有时甚至不必化妆。...

    311 宁寿宫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景祺阁 透视 乐寿堂
  • 乾清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清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清宫,内廷 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

    368 乾清宫 内廷 后三宫 琉璃 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 面阔 进深
  • 协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协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协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左顺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延及左、右顺门,翌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改称会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三殿又灾”,殃及会极门,至天启年间才重建。清顺治初年重修并改称今名。协和门为屋宇式大门,建筑面积约350m2。东向,...

    2000 协和门 太和门 廊庑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台明
  • 东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东华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

    997 东华门 西华门 下马碑 内金水河 三座门 文华殿 銮仪卫 须弥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