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周苏琴 点击 :

弘德殿❖图片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匾额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简介

弘德殿乾清宫之西小殿,始建于明代,初名雍肃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今名。

殿南向,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3间,明间辟门,两次间为槛窗。前接抱厦3间。殿中悬挂匾曰“奉三无私”,南向设御座。后室3间,有匾曰“太古心殿”,后东室匾曰“怀永图”,皆为乾隆皇帝御笔。明代殿前有斜廊,清代改为砖墙,自成一院。东侧有小门一道,以通内外,西侧为凤彩门,是正宫通向西路的安全出口,明代已有,门之建制与昭仁殿东侧之龙光门相同。

清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弘德殿,次年重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

弘德殿在明代为召见臣工之处,清代则为皇帝办理政务及读书之处。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开日讲祭告先师孔子于弘德殿。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弘德殿命讲官进讲四书 五经,并与讲官论及吏治之道,亦或吟诗作赋。同治年间,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皇帝在弘德殿入学读书,惠亲王绵愉专司弘德殿皇帝读书事,祁寯藻、翁同龢授读,时有弘德殿书房之称。


相关知识科普


弘德殿

乾清宫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抱厦

亦称龟头屋,是从正殿接出的小屋,与正殿用两个屋顶连接。

昭仁殿

日讲

日讲是经筵制度的发展与补充,始于明景泰帝,即儒臣每日为皇帝进讲经史。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四书

南宋(1127—1279年)及以后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论语》、《孟子》皆先秦已成书,《大学》、《中庸》摘自《礼记》。《礼记》虽为汉人编定,但其内容则采自先秦旧作,早已列为五经之一。南宋哲学家朱熹 (1130--1200年) 继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推崇《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重,著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绍熙元年(1190年)刻书流传,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始确立“四书”之名称。朱熹死后,“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乃盛行于世,元明因之。明并定为经筵日讲之必修课程。

五经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 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朝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帝师傅。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妥协,他是帝党的中坚人物,支持变法,但为慈禧忌恨,《明定国是诏》颁布第四天,就被慈禧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文恭,诏复原官。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相关文章

  • 乾东五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东五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东五所位于内廷东路、千婴门以北,西临御花园。因其位在东六宫之北,故亦称“北五所”。乾东五所始建于明初,与内廷西路乾西五所对称,通常认为东西五所合为“天干”之数,与东西六宫合为“地支”之数相应,体现了阴阳五行思想对紫禁城总体格局的影响。清代乾隆初期将乾西五所改建为漱芳斋、重华宫、建福宫及花园,明代的格局已不复存在,而乾东五所却基本保持着明代的格局,只在乾隆三...

    1561 乾东五所 内廷 御花园 乾西五所 地支 阴阳五行 漱芳斋 重华宫
  • 矩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矩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矩亭位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抑斋西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为方形,座西朝东,四角攒尖绿剪边黄琉璃瓦宝顶。檐下饰以苏式彩画。亭内西面为游廊槛窗,上悬乾隆御笔“矩亭”匾,顶部是编织纹天花,为宫内仅有。矩亭南、北、东三面接游廊,向南可通衍祺门,向北可达露台,向东可到抑斋。...

    1101 矩亭 宁寿宫 抑斋 剪边 琉璃 宝顶 苏式彩画 苏式
  • 雨花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雨花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胡土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

    680 雨花阁 内廷 三世章嘉 章嘉 胡土克图 托林寺坛城殿 坛城 藏传佛教
  •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m,东西宽约40m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故又称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第一进院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前一株古楸树,轩因此得名。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

    226 宁寿宫 古华轩 露台 流杯渠 禊赏亭 旭辉庭 矩亭 抑斋
  •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

    957 翊坤宫 内廷 万安 穿堂 体和殿 储秀宫 面阔 琉璃
  • 苍震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苍震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苍震门为内廷东六宫东大墙的琉璃随墙门,东向。明初建,初曰宫东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曰苍震门。其为一开间琉璃门,宫门两扇,西与昭华门相对,东出为东筒子长街,与蹈和门斜对,是内廷东六宫出入的重要门户。此门不常开,惟遇扫雪或修建工程则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世祖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皇后)不豫,帝在苍震门内设帷幄以居。雍正元年(1723年)奉安...

    1059 苍震门 内廷 琉璃 东筒子 梓宫 宁寿宫 屏门 影壁
  •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 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 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 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1390 养性殿 宁寿宫 内廷 养心殿 琉璃 歇山顶 面阔 卷棚
  • 佛日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佛日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慧曜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 卷棚 歇山顶。佛日楼一层间隔成数室,供奉藏传佛教五大密教主尊(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五方佛和释迦牟尼佛。二层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北、东、西三壁设长...

    1292 佛日楼 建福宫 慧曜楼 宁寿宫 梵华楼 琉璃 剪边 卷棚歇山顶
  •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435 耸秀亭 宁寿宫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坐凳栏杆
  • 乐寿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乐寿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

    2030 乐寿堂 宁寿宫 养性殿 颐和轩 淳化轩 敬胜斋帖 敬胜斋 暖阁
  •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北宫墙而立,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卷棚 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

    1925 梵华楼 宁寿宫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明间 掐丝珐琅 珐琅
  • 永和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和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其后,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

    1319 永和宫 内廷 承乾宫 景阳宫 贵人 瑾妃 面阔 抱厦
  • 御花园西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西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西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右侧、千秋亭的东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周围有泄水沟槽,朱红色四柱,周围绕以白石雕栏板。西井亭的最大特点是平面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之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此种作法体现...

    759 御花园 井亭 天一门 千秋 面阔 白石 转角桁 担梁
  • 内阁大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堂为清代大学士直舍,亦称大学士堂,位于太和门东庑外东南。大堂南向3间,东西两厢各3间,皆硬山顶,覆黄琉璃瓦。坐东面西者为汉票签房,中1间为侍读拟写草签处,北1间为中书缮写真签处,南1间为收贮本章档案处;坐西面东者为蒙古堂。汉票签房之南、南向面城垣者为汉本堂,3间;蒙古堂之南,南向面城垣3间为满本堂,满本堂之西为祝版房,缮写大祀祝版之处。大堂前安屏门4扇...

    1379 内阁 大学士 太和门 硬山顶 琉璃 汉票签房 侍读拟写草签处 蒙古堂
  •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临溪亭位于花园中部偏南,建在矩形水池当中之单孔砖石券桥上,东西两面临水,南北出阶,与花园南入口、假山以及北部的咸若馆、慈荫楼同处于院落南北中轴线上。亭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四面均当中开门,斜方格槅扇门各4扇,两侧皆为斜方格槛窗,窗下槛墙贴饰...

    516 临溪亭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慈荫楼 面阔 进深 槅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