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常欣 点击 :

承乾宫❖图片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简介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椀菱花 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相关知识科普


承乾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式顶

歇山式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一种,外观似硬山顶与庑殿顶的结合。上部如硬山顶,两山面垂直,与前后坡构成三角形立面,下部出坡至檐部。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俗称九脊殿。

走兽

又称小兽,屋顶檐角所用装饰物。根据建筑物的体量大小定其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单数,太和殿用10个,属于特例。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多为有象征意义的传说中的异兽。走兽所处的位置,在垂脊、戗脊的下端,正是几坡瓦陇上端的汇合点,为封护盖住交会线的连砖的上口,必须在连砖上覆盖脊瓦;因其斜下,若无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数铁钉加固,为掩饰铁钉的痕迹,于是在钉帽上加饰了一系列的小兽形象,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

五踩斗栱

斗栱形式之一。里外各出两拽架的斗栱,单翘单昂、重昂或重翘品字斗栱皆为五踩斗栱。斗栱组合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二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大后带麻叶头一件,外拽用单材瓜栱、单材万栱、厢栱各一件,正心瓜栱、正心万栱各一件。

斗栱

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斗栱发展至清代,被作为建筑模数使用,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斗口为单位,长度同于最下坐斗的开口大小。

龙凤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中等级较高的一种。枋心、找头、盒子等部位由龙、凤为主题调换构图。龙凤和玺彩画形式中平板枋与由额垫板大多画一龙一凤,相间排列。

龙凤和玺

和玺彩画中等级较高的一种。枋心、藻头、盒子等部位以龙、凤为主题纹样交替构图。枋心内有双龙、双凤、一龙一凤等组合形式。

和玺彩画

清代建筑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由枋心、找头、箍头三部分组成,以连接的人字形曲线为间隔,绘以龙凤图案,主要线路沥粉贴金,并以青绿、红色衬地,色彩艳丽,金碧辉煌。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双交四椀菱花

宫殿建筑中门窗槅心花纹装饰的一种。

双交四椀

古建门窗装修格芯形式的一种。由两根棂条相交,以菱花组成四个圆形。正交为棂条中线相交成四个垂直夹角,斜交偏45度。图案主要靠棂条花瓣变化形成,常见的有双交四椀球形格心、双交四椀古老钱格心等。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天花

亦称顶棚。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等级较低的天花。

月台

建筑物前的台座。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硬山式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前后两坡,屋顶两端与山墙齐平,建筑等级低于歇山、悬山等类型。

旋子彩画

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旋花为主题进行构图的彩画,按其用金量的不同,又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数种。

井亭

井亭多为四柱盝顶式,亭顶中间有一洞口与井口垂直,井盖为空心圆柱形。亭顶和井盖均为空心是为了让阳光由此射入井中,过去人们认为井中之水经过阳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时中空也便于用长竿淘井。

皇贵妃董鄂氏

董鄂氏(?--1660年),栋鄂氏,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据考证她原是顺治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18岁时,14岁的博穆博果尔死去,死后旋即被追封为襄亲王,紧接着董鄂氏入宫,被立为贤妃,很快又被册封为皇贵妃。顺治帝曾想再度废皇后而立董鄂氏为后,但终因朝中各种势力制约而未果。董鄂氏郁郁寡欢,又因生子早夭,不久即逝。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贵人

妃嫔的称号。东汉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清朝沿用此名,但位次在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之后,品位较低。

相关文章

  •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西苑漪澜堂晴栏花韵戏台 ,苑囿戏台,位于西苑(今北海)漪澜堂东侧倚山傍湖之院落。卷棚 歇山顶,以抄手游廊与对面看戏殿构成四方院落,看戏殿“晴栏花韵”匾额为乾隆御题。...

    287 西苑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 倦勤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倦勤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倦勤斋坐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间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东5间,明间开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

    617 面阔 卷棚硬山顶 硬山顶 琉璃 剪边 苏式彩画 明间 支摘窗
  • 中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中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

    1228 中和殿 太和殿 保和殿 华盖 华盖殿 天花 面阔 进深
  •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左侧、万春亭前西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井口石上覆石盖板,朱红色四柱。此亭的特点在于其下部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亭顶部覆黄琉璃瓦,有八条脊,本应是...

    558 御花园 井亭 天一门 面阔 井口石 井口 转角桁 担梁
  • 保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保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

    1395 保和殿 中和殿 谨身殿 建极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琉璃
  • 养性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斋为两层楼阁式,原为7间,座西面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道光时亦曾修葺。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

    1162 养性斋 御花园 月台 金砖 琉璃 庑殿顶 明间 支摘窗
  • 寿安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戏台,建于宫中西北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适逢弘历生母六旬寿典,临时搭台庆贺。10年后七旬寿典,正式建成三层戏台。自皇太后去世,戏台闲置,于嘉庆初年拆除。...

    897 寿安宫 寿安宫戏台
  • 禊赏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禊赏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禊赏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亭座西面东,坐落于须弥座平台上,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平面呈凸形,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 宝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下饰以苏式彩画。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旭辉庭。禊赏亭抱厦内地面凿石为渠,渠长27m,曲廻盘折,取“曲水流觞...

    1596 禊赏亭 宁寿宫 须弥座 面阔 进深 抱厦 歇山式顶 琉璃
  • 宁寿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

    1321 宁寿门 皇极门 宁寿宫 乾清门 琉璃 歇山式顶 面阔 进深
  •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 养心殿建造,体量略小,平面布局特殊。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3间,每间以方柱支撑,隔为9间,前接卷棚 抱厦4间。明间、次间开门,原为三交六椀菱花 槅扇,现为玻璃门窗,明间4扇,余各2扇。进深4间,室内隔为小室数间,曲折廻环。明间前后开门,中设宝座,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1390 养性殿 宁寿宫 内廷 养心殿 琉璃 歇山顶 面阔 卷棚
  • 乐寿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乐寿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

    2030 乐寿堂 宁寿宫 养性殿 颐和轩 淳化轩 敬胜斋帖 敬胜斋 暖阁
  •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

    1121 寿康宫 内廷 慈宁宫 琉璃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明间
  • 乾东五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东五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乾东五所位于内廷东路、千婴门以北,西临御花园。因其位在东六宫之北,故亦称“北五所”。乾东五所始建于明初,与内廷西路乾西五所对称,通常认为东西五所合为“天干”之数,与东西六宫合为“地支”之数相应,体现了阴阳五行思想对紫禁城总体格局的影响。清代乾隆初期将乾西五所改建为漱芳斋、重华宫、建福宫及花园,明代的格局已不复存在,而乾东五所却基本保持着明代的格局,只在乾隆三...

    1561 乾东五所 内廷 御花园 乾西五所 地支 阴阳五行 漱芳斋 重华宫
  •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位于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为一座倚墙而建的3开间卷棚 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中修建最晚者。此楼体量很小,偏于一隅,但其供奉的主神地位崇高。一楼供文殊 菩萨青铜坐像,高1.1m,座宽0.7m。二层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青铜像,高1.72m,座宽1.35m。此二像为清宫中最大的文殊造像与大威德造像。二楼陈设狼皮...

    203 梵宗楼 中正殿 雨花阁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文殊菩萨 文殊
  • 露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露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露台亦称仙台,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东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台坐落于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之上,面积为7㎡,以白石栏杆相围。栏板高0.42m,宽0.84m,南北相对各两块,西为三块,东为两块,中为入口,栏板间以石望柱相接。台内地面铺米黄色斑石。台外顺山北下有木石栏杆相拦,南北两侧有石阶通至台下石洞。洞的正面与南面各辟洞门,正面为朱扉金钉宫门,南为朱漆...

    1623 露台 宁寿宫 太湖石 太湖 白石 望柱 木石栏杆 素白石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