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南三所❖图片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鸟瞰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中所中殿外景

南三所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三所中所井亭

南三所❖简介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东北,为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为东宫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撷芳殿”,清康熙年间太子允礽宫人于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兴建三所院落,作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宁寿宫以南,故又称“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嘉庆朝以后多以“撷芳殿”代称整组建筑。

南三所共用宫门1座,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 慢道。门内有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3所,每所皆为前后3进,形制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门1座,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间,绿琉璃瓦硬山顶。殿前都有东西配殿各3间,中殿前有井亭1座。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整个南三所共有房200余间。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所又各添盖后罩房1座,黑琉璃瓦顶。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嘉庆皇帝颙琰曾于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1775-1795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受封太子后移居毓庆宫。嘉庆年间,皇子幼年时先住在毓庆宫,成婚后移居南三所。此后道光皇帝、咸丰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统年间,这里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相关知识科普


南三所

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允礽

理密亲王允礽(1674--1724年),小名保成,圣祖玄烨第六子,后序为第二子,孝诚仁皇后生。通满汉文字,娴熟骑射。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立为太子。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北征,奉命代行郊祀礼;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重要之事,诸大臣议定,启奏太子。次年,圣祖行兵宁夏,仍命监国。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以“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等罪,废太子,幽禁;十月,使居咸安宫;十二月,释之。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太子。五十一年(1712年),以结党会饮,再次被废,禁锢咸安宫。世宗胤禛继位,雍正元年(1723年),诏于祁县郑家庄修缮房屋,驻扎兵丁,将移居之。次年,病死,年51岁。追封为理亲王,谥密。子弘皙、弘『0469』、弘晋,弘曣、弘晀、弘晥等12人。

宫人

妃嫔及宫女的别称。

宁寿宫

阿哥

满语,意为兄长。清初用于贵族子弟的通称,后成为皇子的专有称谓。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礓磋

台阶不用一步一级的踏跺,而用砖或石砌成的锯齿形斜面的上下坡道,叫礓磋。除台阶外,上下城墙的马道,亦采用礓磋,这种形式便于车马上下。礓磋是慢道的一种。

慢道

也称“马道”,用砖或石砌成的斜面为锯齿形的升降道,多用于通向城墙顶部的坡道或大门外,以利车马通行。

硬山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顶分前后两坡,两端与山墙平齐,显得质朴坚固。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井亭

井亭多为四柱盝顶式,亭顶中间有一洞口与井口垂直,井盖为空心圆柱形。亭顶和井盖均为空心是为了让阳光由此射入井中,过去人们认为井中之水经过阳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时中空也便于用长竿淘井。

值房

皇宫中大臣值班的临时办公室或兵丁值班的房屋。

阴阳五行

阴阳概念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认识的朴素概括,以此解释两种相互对立或相互消长的事象,如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等等。五行则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以五种物质元素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以后,又形成五行相互促进与相互排斥的相生相克原则,形成五行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色(红黄蓝白黑)、五味(酸甜苦辣咸)、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脏(心肾肝脾肺)、五常(仁义礼智信)等等。

毓庆宫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相关文章

  • 武英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武英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

    1112 武英殿 熙和门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须弥座 月台
  •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毓庆宫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3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过院北祥旭门为...

    1561 毓庆宫 内廷 奉先殿 斋宫 抱厦 前星门 值房 祥旭门
  • 宁寿宫倦勤斋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倦勤斋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 倦勤斋戏台,室内亭式小戏台,斋内天花及墙壁满裱彩画的藤萝架,画中斑竹篱笆与戏台仿竹篱笆和谐地连接,戏台好似置于藤萝架下,极尽巧思,美观别致。...

    857 宁寿宫 倦勤斋 天花
  •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咸若馆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中央,是园中主体建筑,为清代太后、太妃礼佛之所。明代初建时称咸若亭,万历十一年(1583年)更名曰咸若馆。清乾隆年间先后大修、改建,即今所见形制。馆坐北朝南,正殿5间,前出抱厦3间,四周出围廊。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抱厦为黄琉璃瓦卷棚式顶。馆内装饰考究别致:梁檩上的龙凤和玺彩画灿然生辉,顶部的海墁花卉 天花清丽淡雅。室内明间柱子的装...

    1617 咸若馆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抱厦 琉璃 歇山式顶 卷棚 龙凤和玺彩画
  •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

    1855 弘义阁 太和殿 体仁阁 内务府 平座 庑殿顶
  • 文渊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渊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座北面南,阁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构置。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

    1214 文渊阁 四库全书 文华殿 天一阁 面阔 琉璃 剪边 回纹
  •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斋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1668 位育斋 御花园 面阔 琉璃 硬山式顶 明间 支摘窗
  • 体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元殿原为启祥宫后殿,清咸丰九年(1859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咸丰御笔匾题曰“体元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明间前后开门,次间、梢间为槛墙、支窗。室内各间安花罩虚隔,惟西梢间自成一室,有门与次间相通。东西各有耳房3间,中1间辟为通道,连通长春宫。殿后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卷棚顶,面北,与长春宫相对,为清晚期宫中唱戏之小戏台,亦称长春宫戏台...

    1868 体元殿 启祥宫 穿堂 琉璃 硬山顶 面阔 明间 长春宫
  • 永寿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寿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

    1499 永寿宫 内廷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装修 明间 双交四椀菱花
  •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穹宝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小长街北段钦昊门内,东临东筒子路,西邻景阳宫。始建于明代,初名玄穹宝殿。清顺治朝改建,后避康熙皇帝讳更名为天穹宝殿。天穹宝殿的院落为长方形,南墙正中开琉璃门1座,名天穹门。门外有横巷,东抵东筒子西侧宫墙,西端为钦昊门。院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悬乾隆皇帝御笔楹联“无言妙化资元始,不已神功运穆清”。东西配殿各...

    590 天穹宝殿 内廷 东小长街 钦昊门 东筒子 景阳宫 琉璃 中正殿
  • 玉翠亭和凝香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玉翠亭和凝香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玉翠亭、凝香亭原名毓翠亭和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邻。两亭形制、构造基本相同。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玉翠亭曾增设门窗。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503 御花园 攒尖顶 坐凳栏杆 天花 天花板 五彩 琉璃
  • 浴德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浴德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浴德堂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院内西北平台上,其名源自《礼记》中“浴德澡身”之语,是清代词臣校书的值房,专司刊刻、装潢书籍等事宜。浴德堂坐北面南,面阔3间,黄琉璃瓦卷棚 歇山顶,后檐接抱厦2间。堂后偏西有北房,面阔2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浴德堂东次间后檐辟门,接砖砌拱券通道以通后室,通道曲折如曲尺。后室平面呈方形,上覆穹顶,建筑带有鲜明的阿拉伯式风格。室内四壁至...

    412 浴德堂 武英殿 礼记 值房 面阔 琉璃 卷棚歇山顶 卷棚
  • 太极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太极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迴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

    1035 太极殿 内廷 启祥宫 长春宫 穿堂 抱厦 配殿 面阔
  • 慈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门是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改建慈宁宫时一并拆建。慈宁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周围环以石雕望柱、栏板。门前出三阶,当中设龙凤御路石。阶前左右陈列铜鎏金瑞兽各1。门内接高台甬道与慈宁宫月台相连。慈宁门门扉设于明、次间后檐金柱间,各开朱漆大门两扇。梢间后檐金柱间为砖墙,前檐檐柱间各安双交...

    1349 慈宁门 内廷 慈宁宫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须弥座
  •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

    947 翊坤宫 内廷 万安 穿堂 体和殿 储秀宫 面阔 琉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