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周苏琴 点击 :

钦安殿❖图片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钦安殿斜侧面

钦安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钦安殿牌匾

钦安殿❖简介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后拆除。

殿为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顶。殿前出月台,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惟殿后正中一块栏板为双龙戏水纹。钦安殿的雕石是紫禁城建筑雕刻艺术中的精品。

月台前出丹陛,东西两侧各出台阶。院内东南设焚帛炉,西南置夹杆石,以北各有香亭1座。殿前院墙正中辟门,曰“天一门”,东西墙有随墙小门,连通花园。

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在此拈香行礼。每遇年节,钦安殿设道场,道官设醮进表。钦安殿事务由太监道士管理。


相关知识科普


钦安殿

御花园

抱厦

亦称龟头屋,是从正殿接出的小屋,与正殿用两个屋顶连接。

盝顶

在坡屋顶的上端,如同平切一刀,做脊围成平顶,因形状像经匣宝匣的盝顶,逐以为名。井亭上不覆顶呈露天洞口。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月台

建筑物前的台座。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望柱

在陵寝前建望柱作为神道入口的标志始于南朝时期,宋代以后望柱退居次要地位,仅作为石像生的起始标志。十三陵的望柱位列神道石像生之首,左右各一,石质。其柱身及基座均作六边形,柱身遍雕云纹,顶部雕云龙纹柱帽,柱座为须弥座形制。

焚帛炉

又叫燎炉,是祭祀时用来焚烧金银锞子和五彩纸的建筑。帝陵的焚帛炉上为黄琉璃瓦歇山顶,炉身砌有黄色琉璃制成的门窗等图案,炉基为黄琉璃须弥座。

天一门

玄天上帝

即真武大帝。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相关文章

  • 体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开门。东2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2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殿之东西耳房各有1间辟为通道,可连通翊坤、储秀两宫。殿前有东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北转与储秀宫...

    509 体和殿 翊坤宫 穿堂 琉璃 硬山顶 面阔 储秀宫 配殿
  • 南薰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薰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5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枬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明代,上徽号、册封大典前,阁臣率中书于此撰写金宝、金册文。明...

    710 南薰殿 武英殿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徽号 明间 伏羲
  • 碧螺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碧螺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碧螺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前的叠山主峰之上,因其形制似梅花,构件亦以梅花纹装饰,又称碧螺梅花亭,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亭平面呈梅花形,五瓣形须弥座,五柱五脊,重檐攒尖顶,上层覆翡翠绿琉璃瓦,下层覆孔雀蓝琉璃瓦,上下层均以紫晶色琉璃瓦剪边,上安束腰蓝底白色冰梅宝顶。每层五条垂脊,分为五个坡面,亦仿梅之意。亭柱间围成弧形的白石栏板上雕刻各种梅花纹图案...

    694 碧螺亭 宁寿宫 符望阁 须弥座 重檐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剪边
  •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

    1940 竹香馆 宁寿宫 符望阁 建福宫 碧琳馆 耳楼 倦勤斋 玉粹轩
  • 万春亭和千秋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万春亭和千秋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万春亭、千秋亭分别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亭平面呈『0118』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四面抱厦前各出白玉石台阶,周围白玉石栏板,绿色琉璃槛墙饰黄色龟背锦花纹,槛窗和隔扇门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龙锦彩画。重檐攒尖顶,下层檐施单昂三踩斗栱,下层檐以上改成圆...

    1918 千秋 御花园 浮碧亭 澄瑞亭 藻井 抱厦 琉璃 槅心
  •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

    1121 寿康宫 内廷 慈宁宫 琉璃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明间
  • 中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中和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

    1228 中和殿 太和殿 保和殿 华盖 华盖殿 天花 面阔 进深
  • 慈宁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花园南北长约130m,东西宽50m,总占地面积6800㎡。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

    357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内廷 临溪亭 咸若馆 面阔 抱厦 琉璃
  • 古华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古华轩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古华轩为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轩为座北面南的敞轩,面阔3间带回廊,正面悬挂乾隆帝御笔“古华轩”木匾。卷棚 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檐柱间置倒挂楣子与坐凳,金柱间安装透空灯笼锦落地罩,用以界分内外,形成内外空间的贯通。轩明间内檐和后檐4间悬挂木雕龙匾4块,明间楹联一副,均是乾隆帝为古楸而题。轩前檐下有古楸一株,构轩时...

    585 古华轩 宁寿宫 面阔 卷棚 歇山式顶 琉璃 剪边 倒挂楣子
  •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位于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为一座倚墙而建的3开间卷棚 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中修建最晚者。此楼体量很小,偏于一隅,但其供奉的主神地位崇高。一楼供文殊 菩萨青铜坐像,高1.1m,座宽0.7m。二层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青铜像,高1.72m,座宽1.35m。此二像为清宫中最大的文殊造像与大威德造像。二楼陈设狼皮...

    203 梵宗楼 中正殿 雨花阁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文殊菩萨 文殊
  •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435 耸秀亭 宁寿宫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坐凳栏杆
  • 养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 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1700 养心殿 内廷 乾清宫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式顶 明间
  • 銮驾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銮驾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銮驾库为清代銮仪卫贮存皇太后仪驾、皇帝法驾卤簿之所。其址在东华门迤南,北设随门房6间,东南临紫禁城墙,西有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为一独立的院落。院东侧有大库5间,南侧有大库10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内设上下两层。銮驾库内原有大堂3间、小堂3间及办事房、小库班房、档房等,今已无存。南库前曾出土“古今通集库”碑,为明代遗物,此地当为通集库遗址。...

    714 銮驾库 銮仪卫 法驾卤簿 卤簿 东华门 内金水河 琉璃 硬山式顶
  •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天一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按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北方属水。钦安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北端,其院门名为“天一”,乃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与五行之说相应。另外,因为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在此背景下修建钦安殿院墙、院门,并由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显...

    1356 天一门 内廷 御花园 钦安殿 阴阳五行 鎏金 琉璃 歇山顶
  • 四神祠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四神祠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四神祠是供奉四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八方攒尖顶黄琉璃瓦,上覆黄琉璃宝顶。抱厦卷棚 歇山顶,黄琉璃瓦。梁枋绘龙锦旋子彩画,天花板绘锦纹支条 缠枝莲天花。不施斗栱,槛窗用豆腐卦 槅心,青砖槛墙。廊下设木坐凳栏杆,上用华板,色彩绚丽,造型纤秀,别具风格。亭内靠南墙砌砖台,是架供案奉安神牌的地方,面北...

    1340 四神 抱厦 攒尖顶 琉璃 宝顶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