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重华宫❖图片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重华宫❖简介

重华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弘历为皇子时,初居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弘历登极后,此处作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

重华之名出自《书·舜典》,孔颖达疏:“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尧舜乃上古的贤明帝王,舜继尧位,后人以尧天舜日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学士 张廷玉鄂尔泰拟此宫名,意在颂扬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继位名正言顺,能使国家有尧舜之治。

重华宫沿用乾西二所的三进院落格局。前院正殿为崇敬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歇山顶,前檐正中接抱厦3间,为改建后所添。明间开门,古钱纹棂花槅扇门4扇,其余为槛窗。殿内正中悬弘历为和硕宝亲王时亲笔书匾额“乐善堂”。

中院正殿即重华宫,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余皆为槛窗,前接抱厦3间。殿内明间与东、西次间均以紫檀雕花槅扇分隔,槅扇雕刻精美,是紫禁城宫殿内檐装修上乘之作,东次间槅扇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拆除,改为子孙万代葫芦落地罩

重华宫左右配殿各面阔3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东配殿曰“葆中殿”,殿内额曰“古香斋”,曾收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西配殿曰“浴德殿”,殿内额曰“抑斋”,为乾隆皇帝的书室。院内东西各有井亭1座,东井亭内有井,西井亭仅为对称而设。

后院正殿为翠云馆,两侧有耳房及东西配殿。翠云馆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余皆为槛窗。殿内黑漆描金装修,十分精美。东次间匾曰“长春书屋”,为乾隆皇帝即位前读书处。

自乾隆八年(1743年)始,每岁新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在重华宫赐茶宴联句。乾隆皇帝往往另作律诗一、二首,命人刻匾悬于崇敬殿内檐,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已挂满四周。此后嘉庆皇帝将重华宫茶宴联句作为家法,于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间举行。道光年间仍时有举行,咸丰以后终止。


相关知识科普


重华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乾西五所

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的统称。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3进院,原为皇子所居。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毓庆宫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和硕

满语,意为“角、棱角、四面八方之角落”。清代亲王、贝勒爵位封号前冠以“和硕”二字有统辖一方之意。“和硕公主”是清代妃嫔所生之女,“和硕格格”是亲王嫡出之女。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文德

郡名。《汉书·地理志》未载,曾见于汉简簿书类:“入蒲书二封,其一封文德大尹章诣大使五威将莫府。一封文德长史印诣大使五威将莫府。始建国元年十月辛未日食时……”据上简文德有大尹、长史,则为边郡无疑。至地皇元年一简,则又称敦德。西北边郡有文德、酒泉、张掖、武威、天水、陇西、西海、北地共八郡,有文德而无敦煌,实即始建国元年改敦煌为文德。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清代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授检讨,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和刑部侍郎等要职。雍正年间,擢礼部尚书,值南书房,又进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时军机处初建,规制多所定议。以周敏勤慎,为世宗所倚重。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老病退休。立朝50年,富贵寿考号为清代之最,然以乞身后恩典事,临去曾受斥责。卒谥文和,有《传经堂集》。

鄂尔泰

鄂尔泰(1677—1745年),满洲镶蓝旗人,雍正朝重臣,长期治理云、贵、广西三省事务。对安抚西南诸少数民族,推行“改土归流”起了重要作用,被雍正帝评价为“功迹实非寻常可比”。乾隆初,受遗命与张廷玉等辅政,总理事务。授军机大臣,封三等伯,加太保、太傅,赐号襄勤,是乾隆皇帝以诗为纪、终身怀念的“五阁臣”之一。卒谥文端。著有文集《西林遗稿》、诗集《文蔚堂诗集》等。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抱厦

亦称龟头屋,是从正殿接出的小屋,与正殿用两个屋顶连接。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硬山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顶分前后两坡,两端与山墙平齐,显得质朴坚固。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落地罩

古建筑内檐装修木雕花罩的一种。凡从地上一直到梁(或枋)的花罩都可称为落地罩。其形式主要有3种:①沿两侧木柱和梁(枋)形成的不同方向的三条边上均有装饰,两侧的木雕一般都坐落在木雕须弥座上。②两侧木柱上安装隔扇、隔扇间,梁枋下安装单边罩,这种形式又叫“隔扇罩”。③在柱梁间满饰木雕或用木棂条组成图案,中间部位留出几何形洞口,这类落地罩常按洞口的形状定名,如圆形洞口的称“圆光罩”。

配殿

隆恩门内有东、西配殿各一座,黄琉璃瓦悬山顶,每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前附走廊。东配殿放置祝板,祝板是一块一尺二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祭奠死者的祝文。西朝房是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场所。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抑斋

井亭

井亭多为四柱盝顶式,亭顶中间有一洞口与井口垂直,井盖为空心圆柱形。亭顶和井盖均为空心是为了让阳光由此射入井中,过去人们认为井中之水经过阳光照射后才能食用。同时中空也便于用长竿淘井。

黑漆描金

在黑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技法。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长春书屋

“长春书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书房。乾隆皇帝弘历为皇子时,雍正帝曾在圆明园九州清晏别室召开法会,赐号弘历“长春居士”,故以后乾隆皇帝的御用书屋,多以“长春”命名。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不久的弘历下旨改造即将入住的养心殿,将勤政亲贤殿后的仙楼改造为书房,并御题“长春书屋”匾。此外,以“长春书屋”命名的御用书房在重华宫翠云馆、清漪园、圆明园九州清晏、西苑绮思楼、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弘历归政而修建的养性殿,也完全按照养心殿长春书屋建了养性殿长春书屋。

茶宴

指每岁正月择吉日在重华宫举行以饮茶为主的宴席。始于清乾隆年间,乾、嘉、道三朝共举行了六十余次。茶宴所饮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茶茗,而是以梅花瓣、佛手片、松籽仁烹制成的“三清茶”。但饮茶不过是茶宴的表面形式,实际内容是君臣赋诗联句,既联络君臣感情,又养生颐情。

相关文章

  • 雨花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雨花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雨花阁位于内廷外西路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采纳蒙古三世章嘉国师胡土克图的建议,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雨花阁,于其中供奉西天梵像,雨花阁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密宗佛堂。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观三层,一、二层之间靠北部设有暗层,为“明三暗四”的格局。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

    680 雨花阁 内廷 三世章嘉 章嘉 胡土克图 托林寺坛城殿 坛城 藏传佛教
  •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熙和门位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右顺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因三大殿火灾被焚毁,次年重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九月改名归极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再度烧毁,天启年间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改名为雍和门,乾隆元年(1736年)为避雍正皇帝讳而改为熙和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579 熙和门 太和门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三踩斗栱 斗栱
  • 浮碧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浮碧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亭北正对倚园北墙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万春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坐落于桥上。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叶 斗栱,檐枋下安华板,方柱。亭东西两侧为石雕栏板,同时也是桥的栏板,南北两面在石栏板中间设两步台阶为亭的出入口。方亭内天花正中有...

    572 浮碧亭 御花园 摛藻堂 面阔 抱厦 琉璃 剪边 攒尖顶
  •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耸秀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院内堆叠高耸的假山,山顶高耸一亭,名耸秀亭。耸秀亭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檐下饰倒挂楣子,下设坐凳栏杆。亭下悬崖峭壁,洞谷幽深。登临亭内,可俯瞰园内外景致,是良好的观景点。同时,由于该亭高耸于石山之上,位置显要,加之形式简洁,外观玲珑剔透,又是园内的重要景观。...

    435 耸秀亭 宁寿宫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坐凳栏杆
  • 景祺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祺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祺阁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中路北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加以修缮。景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檐,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

    280 景祺阁 内廷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顶 明间
  • 九龙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九龙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 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

    537 九龙壁 宁寿宫 皇极门 琉璃 影壁 斗栱 须弥座 浮雕
  •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临溪亭位于花园中部偏南,建在矩形水池当中之单孔砖石券桥上,东西两面临水,南北出阶,与花园南入口、假山以及北部的咸若馆、慈荫楼同处于院落南北中轴线上。亭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四面均当中开门,斜方格槅扇门各4扇,两侧皆为斜方格槛窗,窗下槛墙贴饰...

    516 临溪亭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慈荫楼 面阔 进深 槅扇
  •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毓庆宫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3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过院北祥旭门为...

    1572 毓庆宫 内廷 奉先殿 斋宫 抱厦 前星门 值房 祥旭门
  • 撷芳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撷芳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撷芳亭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落的东南隅。其北侧为抑斋,抑斋西侧有游廊相接,游廊西延,转而向南,围成小院,自成一体。游廊转角处建一亭,名矩亭。撷芳亭建于石山之上,高出墙垣,佇立亭中可俯瞰院内外风景。亭为四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檐下饰以倒挂楣子,安白石 坐凳栏杆。石山有蹬道,蜿蜒而上可达撷芳亭。撷芳亭形式简洁,体量适中,又可登临远眺,成为院...

    1090 撷芳亭 宁寿宫 抑斋 矩亭 四角攒尖顶 攒尖顶 琉璃 倒挂楣子
  •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华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北宫墙而立,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卷棚 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

    1925 梵华楼 宁寿宫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明间 掐丝珐琅 珐琅
  • 露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露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露台亦称仙台,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一进院东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台坐落于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之上,面积为7㎡,以白石栏杆相围。栏板高0.42m,宽0.84m,南北相对各两块,西为三块,东为两块,中为入口,栏板间以石望柱相接。台内地面铺米黄色斑石。台外顺山北下有木石栏杆相拦,南北两侧有石阶通至台下石洞。洞的正面与南面各辟洞门,正面为朱扉金钉宫门,南为朱漆...

    1623 露台 宁寿宫 太湖石 太湖 白石 望柱 木石栏杆 素白石券
  •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宁寿宫 景祺阁戏台,室内小戏台。平面呈“凹形”,背景绘廊柱及婴戏图案,透视感极强。除上下场门外,台前正面也开两门,以作通道之用。 慈禧居乐寿堂时,晚宴后常命太监在此演戏,有时甚至不必化妆。...

    311 宁寿宫 宁寿宫景祺阁戏台 景祺阁 透视 乐寿堂
  •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指宁寿宫外东侧南、北各13座排房,东依紫禁城城墙,为乾隆年间所建。其中12座南北相向,各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廊,明间开门,灰瓦硬山式顶。每两座为1院,共6院,每院西墙辟院门1座。北端1座有小南房两间。南端南墙中辟垂花门,门外南临敛禧门。...

    1993 十三排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明间 硬山式顶 垂花门
  •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

    1279 斋宫 毓庆宫 斋戒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抱厦 明间
  •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渐次”构成,占地约4020㎡,有建筑十余座,且殿堂宫室、轩馆楼阁无所不有,不仅建筑形式各异,而且建筑布局也较灵活。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

    1885 建福宫 内廷 抚辰殿 惠风亭 静怡轩 慧曜楼 延春阁 敬胜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