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然然 点击 :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艺术简历

李呈修,山东茌平县人,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文联理事,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文化部中国书画院顾问,文化部《藝術市場》惠风畫院副院長,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

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国外书画交流展。国画作品《永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解放军文艺奖,《历史的回声》入选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解放军特别奖,《塬上春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评为获奖提名,《凝瑞》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二十五米长卷《钢城之恋》被北京市某部收藏。曾到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举办画展写生及学术交流,部分作品被收藏。曾获俄罗斯文化部授予的“为俄中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奖并颁发了奖章。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

——李呈修的山水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李呈修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绘画是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是灵魂与上苍的连接。”综观他30来年的绘画作品和他走过的艺术道路,尤其是近十来年的探新历程,可以感觉到这是他的肺腑之言,是他践行和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创作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苦恼与挫折,所享受到的兴奋与喜悦,都包含在他这段话的意思中了。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绘画这件事,表面上看,技术技巧、笔墨章法而已,实际上决不那么简单。一件作品真正能撩动人心,激发人的情绪和思考,必须是艺术家面对客观自然时出自内心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在这个意义上,绘画不应该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对客观自然的直接摹拟和再现,而是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的内心自然,对真实的第一自然来说,这是人化了的第二自然。运用的形式语言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既来自于约定束成的规范,又有自觉不自觉的偏离和背叛,即在有法与无法之间。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晴光高致图》350×144cm2017年

艺术家的难处,往往在于如何对待第一自然和如何运用语言创造作品图式这两个问题上。不虔诚地向第一自然学习,不以它为创作的资源,而仅仅满足于循规蹈矩地按照古人的模式,或凭浮光掠影的印象作画,一定与成功无缘。反之,仅仅拜倒在大自然的脚下,为它的表象所迷恋,不善于理解和感受自然的本质,一味摹写其外貌,也肯定一事无成。我国传统绘画之所以数千年以来经久不衰、生气勃勃,因为有一种符合艺术规律的理念在引导,那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向自然学习,对艺术家来说十分必须,但远远不够,还要用心体会自然,使内心获得真切的感受,成为自己内心非吐不可的块壘即“心中丘壑”。因此,写心中丘壑便是传统山水画家遵循的重要法则。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厚润图》350×144cm2017年

中国画的学习不同于西方从模仿客观物象开始,而从临摹古人的画法起步,强调规范的笔墨与章法,这往往使人产生误解,一切都以古法为准,从而津津乐道于某家某法而不思变化,不求创新。只有真正理解艺术原理的人,才懂得学古而又不摹古,在法度之内外驰骋自己的才能,做到如石涛说的“我有我法”。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春韵图》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李呈修从步入创作道路的头一天起,就是一位坚持深入生活,执着观察和研究自然的艺术家,继承20世纪山水画写生传统是他艺术历程的起点,可以说写生是他的基本功,是他须叟不可离开“搜尽奇峰”的手段。近三十年来,他的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北方雄浑质朴的自然与他这位北方汉子的性格吻合,他对北方山水情有独钟。他多次深入黄土高原,进入山区腹地,到边远偏僻的乡村体验生活、寻找画眼,更是他写生的一大特色。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他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精力,也捕捉了许多北方山区高原动人的情景,令人赞叹的黄土高坡和深山村野的父老乡亲的形象。但人们品评他早期作品时,在赞许他真诚地拥抱自然、勤奋创作的同时,感觉到作者“忠于”客观自然多于对它的“驾驭”,对客观景象美的“交待”多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期待他更充分地发挥智慧和才能。对不满足于已取得成就的李呈修来说,如何站在一定的高度运用写生的手段,辩证地处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不能不引起他的深刻思考。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同样,在山水画语言的运用上,李呈修也下过苦功夫,前期作品近学李可染、黄宾虹等近代大师,远追明清宋元诸家,笔力墨色也相当精到,但在 技巧“全面”的同时,个性“独特”的课题摆在他的前面。

李呈修早期作品在写生与绘画语言上的某些不足,实际上是当前国画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在一些认真严肃画家身上也在所难免。究其原因,人们对创作上如何“用心”缺少深刻的思考。我国传统画论十分强调的“中得心源”,没有受到画界的充分重视。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近十多年来,李呈修一如既往地醉心于深入黄土高原,醉心写生,但是人们发现他的山水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笔下的山丘、原野、土地、树木和民居,呈现出与以前作品不同的面貌。用杜大恺先生的话说:“面对他的这一批新作,不只朋友们以为呈修变了,变得有些陌生,有些异样,有些耐人深思;呈修自己也因此重新审视自己。”(杜大恺:《心中的塬》)这“不同”这“异样”,不只是因为他笔下客观物象的不同而造成的,而是画面的图式、气息、品格和意味有别。

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李呈修的山水画 | 美术观点

图式更新颖、别致,气息更浓郁,品格更纯正,意味更深长了。在这些变化后面,似乎是作者对客观自然的态度即看对象的方法,悄悄地发生了重要变化。不满足于呈现在眼前的自然景象,而努力去用心看、用恼思考、用感情去体会景象中隐藏着的与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人们生存状态所包含文化意义,并努力将其赋予笔墨,赋予画面。这样的山水画是李呈修独自理解的、感情中的自然,是被他主观化了的自然。可以明显地看出,李呈修作画的过程拉长了,思考和酝酿构思的时间更充分了。这样的作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而是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写生—创作。由此,新的图式语言应运而生,便是很自然的了。

相关文章

  • 博观约取 和实生物——张铜彦先生的魏碑情结[图文]
    博观约取 和实生物——张铜彦先生的魏碑情结[图文]

    魏碑作为唐楷之外的另一楷书体系,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致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石刻四种,其中尤以北魏最多、最精。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书法体系,上承秦汉篆隶,下启隋唐楷法,兼二者之神韵,具独特之魅力。因为魏碑是由隶书向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型书体,受到的约束较少,用笔较为随意挥洒,结体因字赋形,所以它风格丰富多彩。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

    2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马克·夏加尔作品拍卖价格分析[图文]
    马克·夏加尔作品拍卖价格分析[图文]

    夏加尔的绘画最夺目的是他的色彩,最感动的是他对贝拉的爱情,最幽深的是他对犹太教的敬畏,最缱绻的是他对家乡的记忆。他的绘画既遵循了古典美学的打破空间整体性特点,又彻底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画布上恣睢地利用空间,描绘他想要的事物。他的绘画有诗意,有音乐,实际上在画面上就有琴师和乐器,生活中他就热爱着音乐,就在受到诗的影响并且写诗。他画的就是他的生活,不为看者而绘画,但是看者觉得自己始终存在于夏加尔的作品...

    7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由一根香蕉引发的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图文]
    由一根香蕉引发的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图文]

    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喜剧演员》的一部分,该作品一共有三根香蕉。近日,一件由香蕉和胶带组成的艺术品,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卖出12万美元(约84万人民币)的天价。该作品题为《喜剧演员》(Comedian),出自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 (Maurizio Cattelan)之手。其本人介绍说,这件作品从香蕉被固定的弧度和颜色,到胶带的粘...

    173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彩墨秘境”开拓者——鲁迟[图文]
    “彩墨秘境”开拓者——鲁迟[图文]

    鲁迟,“新金陵画派”传人,“彩墨秘境”画风开创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前卫艺术第一人,是传统水墨的集大成者,更是“叛逆者”。开宗立派者,都有其超越前人的创新性学术风格。画家鲁迟是行走在时代前沿的国画艺术家,在他笔下,是如梦似幻的“彩墨秘境”,那是他凭借对艺术的一腔赤城所开拓出来的全新世界。鲁迟 山水051 69x46cm鲁迟师从“金陵大国手”赵良翰。赵良翰师从吕凤子、徐悲鸿和张书旗,这...

    143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乌菲兹美术馆 在文艺复兴的中心等着你[图文]
    乌菲兹美术馆 在文艺复兴的中心等着你[图文]

    佛罗伦萨城市来到佛罗伦萨,才真正感觉到是在意大利,在这里很容易看到文艺复兴作品中的人物遗貌。以大教堂为中心坐标,在各个街道观赏游览了一整个下午,发现处处都有宏伟的建筑,漂亮的时装饰品,以及美丽的行人们络绎不绝。从大教堂往古桥处走,遇见了一个60岁左右的老艺人,在给予欧洲工作的一对中国情侣画双人简笔肖像,手法极其娴熟,也特别仔细认真,画完后,特别潇洒的签了自己的名字,意大利工匠技艺追求完美的精...

    113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文创产品如何打造现象级IP[图文]
    文创产品如何打造现象级IP[图文]

    唐太宗画像[文化评析]萌逗的李白来了。近日,一组名为“唐朝那些人和事”的微信表情包在网上走红,逗趣轻松,备受追捧。这组表情包是由法国设计师美珊创作的,一共16个,主人公分别是“李小白”和“唐萝莉”。这组虚拟形象既丰富了社交软件的图画语言,又传递了大唐丝路文化。轻思维、巧传播,文创产品从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变为吸粉无数的寻常物件。这种轻松而时髦的表达方式,显然号准了时代的脉搏,在“脾性”与“...

    90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揭毕加索真迹女人半身像奥秘 主角或为其妻[图文]
    揭毕加索真迹女人半身像奥秘 主角或为其妻[图文]

    毕加索1967年《女人半身像》毕加索1969年《背靠枕头的女人》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所有创作都被视为珍宝,在全球著名博物馆中,也经 常可以看到他的创作,而如果有机会将毕加索的名画收藏到自己家中,无疑令人心潮澎湃。而目前这样的机会真的来了。英国斯宾克 (SPINK)...

    144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欣赏一件清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碗[图文]
    欣赏一件清代的粉彩过墙枝桃纹碗[图文]

    清粉彩过墙枝桃纹碗,烧制于中国雍正时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6.7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5厘米,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碗的外壁上彩绘釉一株茂盛的桃树,桃树的树干沿着碗的外壁一直延伸到碗内。桃树的枝干上,错落有致地描绘有六个寿桃,其中两个在碗内,四个在碗外。树枝旁还有几只飞舞的红色蝙蝠,栩栩如生。在中国古代,寿桃和蝙蝠的图案寓意是“洪福齐天,福寿双全”。红色的寿桃和蝙蝠,粉色的桃...

    7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一代宗师》群星荟萃,但不是来逗乐子的。标准贺岁片基本没有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新历贺岁重点影片一览(仅供参考,具体排期以影院为准)11月20日《2012》3D版11月22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1月29日《一九四二》11月29日《王的盛宴》12月6日《大上海》12月7日《我老公不靠谱》12月12日《十二生肖》12月18日《一代宗师》12月20日《血滴子》12月21日《人再...

    19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赵子申[图文]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赵子申[图文]

    艺术简介赵子申,号伏虎斋主,1950年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高研班。师从著名书画家教授丁雪峰,赵振刚、翟柏茹先生,作品曾在美国、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加拿大、香港、新加坡等地参加展出并获奖。2003年创作国画《领导人视察黄河》,在纪念领导人逝世115周年举行的书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作品被军事博物馆组委会收藏。2008年8月创作的《五虎逐日图》献给北京奥运组委会,在...

    19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图文]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图文]

    王慧智作品《寒山觅幽图》在中国山水画中,画雪景很难,尤其进入以线性造型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写意山水画创作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许多传统技法薄弱的探索者为了出新,往往在绘画材料上寻求突破,用各种肌理来“打造”,最终流入花样而难成风格,留下的是一种感叹:中国山水画表现雪景还要从传统技法上去挖掘和突破。津门画家王慧智,就是雪境丹青的成功探索者。一、“师古法而写...

    39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迎七一:张健绘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迎七一:张健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张健,字贤鸣.墨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曾经在清华美院高研班任助理导师,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走进国画家——张健张健,字贤鸣、墨霖,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曾任清华美院高研班助理导师,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张健先生自有酷爱绘画,15岁在一次...

    48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匡伟光,别名匡里。毕业于哈尔滨学院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山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等职。作品参加2011年“黑土丹青——宋庄国画展”、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2012年宁波美术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11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拍场之上 进击的带钩[图文]
    拍场之上 进击的带钩[图文]

    带钩,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其功用类似于当今人们腰带上的卡扣,是古代贵族、官僚以及文人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结合史料及考古研究显示,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西汉广为流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古玉带钩制作的衰落阶段,数量锐减,类型单调。这说明此时玉带钩的实用意义在减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到了元明清三代,玉带钩的制作又开始回升,出土和传世...

    7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图文]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图文]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取形宫廷御批奏折笔记本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文化IP”来推动传统文化创意和文创产业呢?最近热播的一些“流量剧”在极速“吸粉”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产品的热销。同样,一些优秀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在向大众科普文物知识的同时,也一度掀起了博物馆衍生品销售热潮。或许,这也是一个答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收官,豆瓣评分高...

    65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