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8866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图片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枕面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枕底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简介

定窑白釉剔花 卷草腰圆枕,金,高13.5厘米,长25.5厘米,宽21厘米。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外壁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底部随意涂抹薄釉,露胎处可见胎呈浅黄色,质地稍粗。枕面剔刻草叶纹,枕壁剔刻卷草纹,纹饰呈浅黄色。从制作工艺看,系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将轮廓线以内部分的化妆土剔除,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最后施一层透明釉。

瓷枕可分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器两大类,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隋,唐代至元代南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宋、金时代陶瓷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等式样。


相关知识科普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剔花

剔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具有浅浮雕般效果。宋元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化妆土

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

地子

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

瓷枕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

相关文章

  •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 穿带直口瓶,清康熙,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

    1778 郎窑红釉 红釉 穿带 朱砂
  • 仿官釉琮式壁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官釉琮式壁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官釉琮式壁瓶,清雍正,高24厘米,口径6-4.2厘米,足径8.7-5厘米。壁瓶半圆口,长方体,半圆形足,足边沿为铁褐色。通体施灰青釉,釉面光亮并有大开片,瓶壁凸起四组八卦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官釉琮式瓶出现于宋代,此器的造型、釉色都极似宋代的作品,是仿古之作。清雍正时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此时所仿制的宋代...

    1708 青釉 开片 青花 宋代官窑 紫口铁足
  • “千秋万岁 与天无极”瓦当 - 河南博物院陶器
  • 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杯,清雍正,高4.5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2.8厘米。杯撇口、深弧腹、圈足。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外壁珐琅彩石榴花图题诗句。桃树枝干婉转,枝条向左伸展,枝头桃花初开。树两侧各生出一枝栀子花,枝叶嫩绿,花朵洁白。画面清新舒朗。画面空白处以黑彩题写行书体“蜡珠攒作蒂”五言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海榴》诗。引首钤胭脂红彩篆体“...

    1405 珐琅彩 珐琅 引首 闲章 蓝料彩 雍正珐琅彩
  • 粉彩花蝶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花蝶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花蝶撇口瓶,清光绪。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以粉彩为饰,颈口为回文一周。肩部分别以蓝彩和红彩装饰一周,其间绘制折枝花纹。颈部和腹部绘制花蝶纹。...

    1411 粉彩
  • 邢窑白釉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邢窑白釉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邢窑白釉罐,唐,高13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6.1厘米。罐口微撇,短颈,圆腹,腹以下渐收,平底。底无釉。胎、釉洁白细腻。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在河北省内丘曾发现其窑址。创烧于初唐,流行于中唐,唐末五代时由于原料匮乏等原因而日渐衰落。唐人对邢窑多有记述,陆羽在《茶经》中称其产品如雪似银,李肇在《国史补》一书中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

    1580 邢窑 陆羽 白瓷
  •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黑釉褐彩 花卉纹小口瓶,金,高22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13.5厘米。瓶小口,口下出棱,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隐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瓷器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

    1011 褐彩 花卉 折枝 剔花 磁州窑
  •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渔夫捕鱼图长方几,清康熙,高7.5厘米,面纵23.5厘米,面横13.5厘米,足纵17.7厘米,足横11.5厘米。几面呈长方形,下有四长条形戗,戗四角下承以四条腿。几面以素三彩绘渔家乐图,画面中有的渔夫在捕鱼,有的在往鱼篓里装鱼,呈现繁忙的景象,周围山岭重重,亭台高耸,树木林立,一行大雁在空中飞行。戗面绘冰梅纹。足两侧绘变形夔龙纹,足心均有一孔。通体施彩以绿、...

    1951 素三彩 冰梅纹 夔龙 龙纹
  • 汝窑天青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汝窑天青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盘撇口,浅腹,圈足外撇。通体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细小的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南宋宫廷有“寿成殿”,此器刻字或许表明其与该宫殿有渊源。...

    926 汝窑
  • 黄地珐琅彩牡丹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牡丹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牡丹图碗,清康熙,高7.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7厘米。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一幅盛开的牡丹图。碗底署蓝料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

    1376 珐琅彩 珐琅 蓝料彩 画珐琅 缠枝 折枝 花卉 团花
  •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高10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1312 矾红 缠枝 青花
  •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甜白釉 划花 缠枝莲纹梅瓶,高24.8厘米,口径4.5厘米。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 花卉纹,以弦纹间隔。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部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

    1203 甜白釉 划花 缠枝 缠枝莲 梅瓶 暗划 卷草纹 卷草
  • 越窑海棠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海棠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 海棠式杯,唐,口径13.2-8.2厘米,足径5.8厘米,高6.6厘米。此杯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犹如海棠花开,杯足较高,外撇。此种造型来源于萨珊金银器“多曲长杯”,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此样式进入中国后,南北方瓷窑都有烧造,成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越窑青瓷在唐代代表着南方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此杯胎质细腻,釉层均匀,反映了当时的烧瓷水平。...

    508 越窑 海棠 青瓷
  • 巩义窑绿釉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绿釉小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绿釉小壶,唐,高5.8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9厘米。壶敞口,圆唇,短颈,扁圆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短流,对应的一侧有连于口与肩的柄,柄上下端各有一圆形装饰。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此壶造型小巧圆润,具有巩义窑器物的典型特征。此窑还生产这种造型的茶叶末釉、白釉、黑釉小壶。...

    1830 巩义窑
  • 灰陶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灶 - 河南博物院陶器

    汉代       长31厘米,宽29.5厘米,高26.7厘米        河南武陟老城出土        农业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原人的炊食习惯,食物多以农耕粮食为主,辅以蒸煮等精细深度加工烹饪。从这件陶灶连接橱柜所形成的整体厨房,可以看出中原人自古所形成的丰富的饮食文化。...

    250 陶器 灰陶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