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窑鸟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0-2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越窑鸟式杯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越窑鸟式杯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238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越窑鸟式杯❖图片

越窑鸟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鸟式杯❖简介

越窑鸟式杯,五代,高5.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4.9厘米。

鸟式杯仿汉代铜器式样,敞口微敛,弧壁渐收,高圈足外撇。杯外壁贴塑一飞鸟,头部高出杯口,伸展双翅,相对处饰鸟尾为柄。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绿微闪黄色,釉面有细小的开片纹。鸟身刻划线纹、圆点纹,鸟尾划直线纹。

越窑为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窑址在浙江余姚、慈溪一带。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窑。越窑始自东汉,至唐、五代时是其鼎盛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所烧器物造型丰富,纹样端庄秀丽,胎质细腻,釉色青中微带黄色,釉质滋润肥厚,如冰似玉,唐代著名诗人陆蒙曾赞誉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此杯造型新颖别致,所饰鸟儿栩栩如生,既是一件实用器皿,又是一件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其独到的审美意境耐人寻味。同类器物在浙江省博物馆也有收藏。


相关知识科普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开片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相关文章

  • 紫砂百果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砂百果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砂百果壶,清乾隆,高1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2.2厘米。 壶身圆形,其上以雕塑的百果巧妙地组成流、柄、盖、足等。盖面、盖钮为倒置的香菇,肩部贴塑花生、瓜子、云豆、枣、莲子等坚果,流为藕节,柄为菱角,近底处贴塑荔枝、莲子、核桃、莲蓬等,其中核桃、莲蓬、慈姑三枚果实较大,构成三只足,底心装饰一小花形假托足。整个壶身由十几种果实装饰,果实形态逼真,可见乾...

    1991 陈鸣远
  •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清康熙,高4.8厘米,口径26.7厘米,足径3.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折沿,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亮。口沿一周呈灰黑色,俗称“青砂口”,为仿宋代定窑瓷器所镶铜釦。内外划花装饰,内外近口沿处均刻划回纹一周,内底双线圈内刻划云龙纹,纹饰线条纤细流畅。此洗虽极力摹仿宋代定窑白瓷,但因其烧成温度比宋代定窑瓷器高,致使釉面更加光亮...

    1816 定窑 划花 龙纹 回纹 白瓷
  •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北齐(公元550-577年) 高22厘米,口径8.6厘米 1958年河南濮阳李云墓出土 直口微敛,肩部有四方形系,平底假圈足。系下饰一周忍冬纹,腹部饰覆莲纹。胎呈白色,腹部艺术施米黄色釉,由口沿至腹垂挂六条绿彩,下部未施釉。 此罐是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李云墓出土的随葬品,有绝对纪年,可作为断代的参照物。罐造型端庄精美,胎细釉润,其作...

    858 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绿釉三层陶楼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绿釉三层陶楼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绿釉三层陶楼东汉(公元25-220年) 高93厘米,面阔33厘米,进深34.5厘米 征集 此陶楼第一层为院落,内站立一犬,小院正面开小门,门上为阙形五脊四阿顶;第二层有花格栏,正面两角塑有拉弓欲射的陶俑,正面开门,门内站立一俑,右侧站立一吹奏俑;第三层有较矮的花格栏,正面两角塑有拉弓欲射的陶俑,门内站立一俑,门上有凸出的长方形棱纹窗,两端有对称的斗拱,下方承...

    1512 陶器 绿釉三层陶楼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白釉刻划蟠螭荷莲纹折腰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蟠螭荷莲纹折腰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蟠螭荷莲纹折腰碗,高5.5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9.4厘米。洗敞口,镶铜釦,折腰,圈足。通体施白釉,内底刻划蟠螭纹,身形矫健,富于表现力,内、外壁均刻划荷莲图案,并以篦划纹表现花瓣筋脉。此洗白釉纯净,刻划线条自然流畅,尤其是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较为罕见,堪称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

    1506 定窑 刻花
  •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唐,高2.9厘米,口径15厘米,足距10.2厘米。盘敞口,盘心坦平,下承以三足。通体内外施釉,黑色釉地上呈现蓝、白交融的花斑。外底中心无釉。窑变釉产品在唐代被称作“花瓷”。烧制时一般是在黑色或酱色等深色釉上泼洒大块蓝、月白、灰白色斑纹。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不同色釉流动并互相浸润,呈现出窑变的艺术效果。对古瓷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表明,唐代烧花瓷...

    1666 花瓷 月白 登封窑 执壶 花口瓶 葫芦瓶 腰鼓 铜红窑变釉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高31.7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9.6厘米。瓶直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纹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纹两道,瓶身刻漩涡纹。器里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开碎片纹,素底。此瓶器形大而完整,为景德镇中罕见的器物,颇能代表宋代的烧造水平。据考古资料分析,景德镇窑五代时始烧和白瓷,质地较为粗糙。宋代改烧青白瓷,以质地精良、产量巨大崭...

    1404 景德镇 青白釉 刻花 梅瓶 弦纹 漩涡纹 涡纹 白瓷
  •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 海棠式,北宋,高5.4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8厘米。花盆托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浅腹,上丰下敛,平底,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盆托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底部涂酱色护胎釉,一处磨釉明显,有清宫刻字“”(横向)、“明窗用”(纵向),...

    1729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海棠 花盆托 花盆 养心殿 楠木
  • 花瓷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花瓷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花瓷罐,唐,高21.2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1厘米。罐撇口,短颈,溜肩,腹略鼓,腹下收敛,近底处深刻弦纹一道并微撇,平底。通体施黑褐色釉,施釉不到底。罐身饰以3个连续的蓝色大斑块。此罐釉色乌亮,衬托着天蓝色不规则大片叶状块斑,鲜明活泼,类似这样完整的器形,在同类作品中较为少见,系河南所产花瓷中的精品。花釉瓷在古代文献中称“花瓷”,是唐代瓷器工艺的新创造,...

    449 花瓷 弦纹 鲁山窑 花釉 黄釉 天蓝釉 蓝釉 月白
  • 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明正德,高3.9厘米,口径17.9厘米,   足径11.9厘米。盘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内外均以矾红彩书写阿拉伯文,外底以矾红彩书写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内底四周四个阿拉伯文释义为“清高尊大的真主说”。 内底中心的阿拉伯文摘自《古兰经》,释义为“你不要把手完全伸开,以免你变成悔恨的受责备者”。盘外壁的阿拉伯文释义为“清高尊大的真主说...

    1407 矾红 波斯
  • 盘鼓舞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盘鼓舞画像砖 - 河南博物院陶器

    东汉长39厘米,宽40厘米,厚4.7厘米河南新野汉墓出土...

    1995 陶器 盘鼓舞画像砖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巩义窑绞胎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绞胎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巩义窑 绞胎枕,唐,高8厘米,长12.5厘米,宽8.8厘米。此枕造型小巧,呈长方形,枕面前低后高,前侧有一通气孔。枕面及枕侧面以白、褐两色胎土绞出的五瓣团花纹样数组装饰,外罩黄釉。经与窑址采集的标本相互印证可以断定,此绞胎枕属于河南巩义窑产品。巩义窑绞胎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绞胎,即以深、浅两色胎泥相互绞合在一起再成型;另一种是贴面绞胎,即先将两种不同颜...

    276 巩义窑 绞胎 团花 黄釉
  •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明嘉靖,高36.9厘米,面径24.0厘米,底径24.0厘米。清宫旧藏。绣墩呈鼓式,中空,面微隆起。内素胎,外青花五彩装饰。墩面绘一正面龙腾跃于莲花水池之上。外壁中间主题纹饰为二龙穿行于莲花水池中,上下各凸起鼓钉纹一周,鼓钉与墩面之间和底足之间均绘回纹。绣墩又称坐墩、凉墩,盛行于明清两代,见有木质、石质、瓷质等材质。品种有青花、素三彩、斗彩...

    218 五彩 绣墩 青花 回纹 素三彩 斗彩 粉彩
  • 原始瓷青釉鐎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鐎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鐎斗,战国,高10.3厘米,口径16厘米,足距12.5厘米。鐎(jiāo音交)斗仿青铜器造型,腹部置横柄一个,底下承以三足。腹上部饰弦纹2周,器内外施青釉。鐎斗,又称“刁斗”,盛行于汉、晋。常与形状如钵、胎壁较厚、口沿置对称半环形双鼻的火盆共存,说明鐎斗被搁置于火盆上,盆中加放炭火即可用来温食,应是模仿“暖锅”而作。外出途中可作温食用具,军旅多用之。唐...

    1900 青釉 弦纹 原始青瓷 青瓷 印纹硬陶
  • 黄地粉彩花蝶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花蝶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花蝶纹花盆,清光绪,口径11.5厘米,足径6.2厘米,高8厘米。花盆撇口,深腹,腹下渐丰,底承3足。里白釉无纹,口沿蓝彩绘回纹一周,口沿下自右向左书红彩“大雅斋”3字楷书款,右钤椭圆形闲章,内书“天地一家春”5字红彩篆书款。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粉彩绘花蝶图,花纹细腻,色彩浓艳。“天地一家春”为圆明园中一组建筑的名称,曾为慈禧居所。此款识与“大雅斋”款...

    862 粉彩 花盆 回纹 大雅斋 闲章 黄釉 圆明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