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2732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图片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军都左尉”铜印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军都左尉”铜印印面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军都左尉”铜印钤本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简介

铜鼻纽“军都 左尉”印,印面2.3×2.4厘米,通高2.4厘米。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

此为东汉时官印。


相关知识科普


军都

县名。《汉书·地理志》上谷郡下:“军都,温余水东至路南入沽。”

左尉

县尉之一,为县之佐官,负责地方军事与治安。《续汉书·百官志》载:“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注引应劭《汉官仪》云:“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秦汉时期,县人口在万人以上者为大县。

相关文章

  •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唐,印面5.7×5.9厘米,通高3.6厘米。印铜铸,高鼻钮,朱文,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右上起顺读“唐安县之印”。此印为县官署印。自南齐开始,官印印身明显变大,改用朱文,鼻钮加高,钮孔增大,印绶加粗。唐代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置分“道(府)、州、县、乡、里”5级。其中县又分为京县、畿县、诸州县三类。京县有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

    1643 唐安县 官署印 户口 中书省
  • 韩国铜鼻钮“武遂大夫”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韩国铜鼻钮“武遂大夫”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武遂 大夫”鉨,战国·韩,印面1.3×1.3厘米,通高1.2厘米。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鉨文中的“大夫”二字作“大﹦”,是一种省文,常为相通两字的连写。“武遂”,战国时期韩国的地名,曾一度属秦国。《史记·秦本纪》载秦武王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又《史记·韩世家》中记襄王“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

    1385 武遂 大夫 本纪
  • 黄玉鼻钮“乐成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乐成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乐成王玺”,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7厘米。清宫旧藏。印黄玉质,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乐成王玺”四字。印材色黄如蜡,晶莹不足而润泽细腻。此印为明代托名晋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乐成王”本为晋代封王,有二人,一为司马融,一为司马融的侄子司马钦,后过继为司马融之嗣子。司马融之父彭城元王司马植是晋代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堂...

    1676 黄玉 司马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铜瓦纽“圜阳马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圜阳马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圜阳 马丞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圜阳马丞印”。此为新莽时官印。...

    651 圜阳 马丞
  • 铜瓦纽“征羌国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征羌国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征羌国丞”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1.7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征羌国丞”四字。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1522 征羌
  •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滨病史”章,清,王石经篆刻,通高2.2厘米,印面边长2.4厘米。石章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书体,白文,分左右两行,右上起顺读“海滨病史”四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余年四十有二以病归里,卧海滨者十有六年矣。衰老日至,有不学之叹,时梦觚棱,有玉堂天上之感。爰俛吾良友西泉以吴天玺碑法作印志之,印篆之奇,前此所未有也。同治己巳秋九,陈介褀记。”款字中...

    245 王石经 素面 阴刻 陈介褀
  •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淳于蒲苏”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6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淳于蒲苏”四字。其青玉材质中有天然黄色细纹绺散布,形如腾空之烟,青黄相混相映,美丽异常。此印印面之工整端庄,篆刻之精细,几乎无出其右,即使以石质印材篆刻,若达到如此的艺术效果也须有相当的造诣,何况汉代于坚玉之上琢造精妙的篆文。其篆刻...

    156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后之宝,通高10厘米,纽高6厘米,印面14×14厘米,重1800g。金质,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

    1348 大清会典 会典 玉筯篆 交龙纽 赤金 宝盝 钦定 内务府
  • 寿山石“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章,近代,徐宗浩篆刻,印面边长3.8厘米,通高4.9厘米。印寿山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10字。边款阴刻楷书体“癸丑四月三十日,养吾篆。”文人往往择古人诗句刻作印章,这方印文即摘自唐代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诗句。此印奏刀精熟,平整中见雄厚感。...

    961 寿山石 徐宗浩 素面 阴刻 李白
  •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平阴都 司徒”鉨,战国·燕,印面2.4×2.4厘米,通高1.5厘米。鉨铜铸,方印,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平阴都司徒”5字。春秋时期,齐、晋两国均有“平阴”地名,燕国的平阴不见记载,但燕国货币中有“平阴”铭文的布币。 鉨文“都”的写法为燕国官鉨所独有,地名称“都”也是燕鉨的一个显著特点。此鉨为战国时期燕国平阴邑负责...

    1642 平阴都 司徒
  •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秦国铜鼻钮“工师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工师之印”,战国·秦,印面2.1×2.1厘米,通高0.7厘米。印铜铸,鼻钮。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秦国文字特征明显,印文圆转流畅,凡纵向笔画皆下垂感十足。尤其是“印”字末笔半行横折下曳更是秦印文的特征。秦国地处关西,与东方诸国相比经济文化发展较慢,其文字沿袭了周的正体文字,少有创新。秦统一后颁行的小篆字体,其基础就是秦的正体字。秦国官印称...

    812 工师
  • 燕国铜鼻钮“广阴都左司马”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广阴都左司马”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广阴都 左司马”鉨,战国·燕,印面2.1×2.1厘米,通高1.5厘米。鉨铜铸,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广阴都”鉨文作“怳阴都”,“怳”可读作“广”。燕国有货币“怳昌”布币,其铭文“怳昌”即燕国的广昌。《水经·圣水注》:“圣水又东,广阳水注之,水出小广阳西山,东迳广阳县故城北。” 中国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称阳,以...

    1679 广阴都 左司马 司马 南郊
  •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知不足斋”印,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3.9厘米,通高6.4厘米,纽高3厘米。知不足斋位于毓庆宫后殿继德堂东次间,为嘉庆帝的书斋名。嘉庆帝曾讲:“知不足斋额,沿杭城鲍氏藏书室名。”知此斋名直接取自浙江鲍士恭藏书楼的名称。但嘉庆帝对“知不足”则有其自己的理解。嘉庆二十年(1815)鲍氏所校刻的《知不足斋丛书》二十四集流传禁中,嘉庆帝见之,...

    404 知不足斋 毓庆宫 丛书
  • 田黄石“三希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三希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三希堂”印,清嘉庆,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厘米,长4.2厘米,通高8.5厘米。三希堂在养心殿西暖阁西次间,是清宫著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至乾隆初年为内府所收藏。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特别在养心殿西暖阁专辟一小室珍藏这三件法...

    1120 三希堂 三希 田黄石 养心殿 暖阁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