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鼻纽“修武库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鼻纽“修武库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2189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鼻纽“修武库印”❖图片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修武库印”铜印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修武库印”铜印印面

铜鼻纽“修武库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修武库印”铜印钤本

铜鼻纽“修武库印”❖简介

铜鼻纽“修武库印”,印面1.7×2.2厘米,通高0.9厘米。

印铜铸,长方形,鼻纽。印面有阳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修武库印”四字。

库为掌管武器及车的机构,其主管官吏称库啬夫。《秦律杂抄》即载“稟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此为秦王朝库啬夫所用之官印。


相关知识科普


修武

县名。《汉书·地理志》载河内郡下有修武县。应劭曰:“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秦改曰修武。”秦时置县,汉因之。

相关文章

  • 碧玉交龙纽“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敕命之宝”,清早期,碧玉质,,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5.5厘米。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钤诰敕”,而大部分是在敕书上钤盖。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为卷轴形式,六、七品二轴,八、九品一轴。敕谕则有敕任官员、敕谕臣民、敕封或谕告外藩之别。敕书最后都要书...

    1652 敕命之宝 碧玉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东汉,印面1.7×1.7厘米,通高1.2厘米。印黄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陈毋伤印”四字。印面上排“陈”、“伤”两字皆是左右结构,笔道较繁,下排“毋”、“印”两字篆体为上下结构,笔道相对较略。如果四字作等距田字布局,印面必失均衡。此印制作时上排两字占印面稍多,下排两字占印面略窄,考虑周全,效果极佳。此印玉质黄...

    1012 黄玉
  •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马服君印”,明,印面2.1×2.0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     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马服君印”四字。印台上敛如丘,印材色青,光泽若隐如蜡。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马服君”为战国时赵国的封君,名赵奢,本“赵之田部吏也,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又善于用兵...

    1622 封君
  •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四神图案“徐尊”印,东汉,印面1.6×1.6厘米,通高1.8厘米。铜印鼻钮,印面为并列的白文“徐尊”二字,乃印主人的姓名。印台四侧面有阴刻图案,分别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按照今天“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视图规则,印章钤盖时,左右正相符,上下位置则与今相颠倒,而在汉代是按照“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来定位的。“四神”见于印章者有数种模式:...

    791 四神 阴刻 苍龙
  •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兽纽“所宝惟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所宝惟贤”印,清乾隆,寿山石质,卧兽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1厘米见方,通高4.5厘米,纽高1.9厘米。此玺与“乾隆御笔”、“德日新”为一组,相配使用,钤诸御笔书画之上。“所宝惟贤”语出《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说明宝贤用能的重要性。正如后人所释:“宝贤生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乾隆帝于此亦深有感悟,将其视为定...

    789 所宝惟贤 寿山石 尚书
  •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克敬居”印,清咸丰,田黄石质,瑞兽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厘米,通高4.8厘米,纽高2.8厘米。 “克敬居”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后院正殿的同道堂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在同道堂为道光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居住于此,故这里与咸丰帝有关的遗存较多。其中咸丰帝御笔楠木填石青满汉文“克敬居”匾就悬挂在这里。“克敬”语出《尚书•太甲中》:...

    280 田黄石 内廷 咸福宫 同道堂 楠木 尚书
  • 青玉云龙纽“传心基命”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云龙纽“传心基命”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传心基命”印,清嘉庆,青玉质,云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1厘米见方,通高7.3厘米,纽高3.1厘米。“传心”,指继承古代贤王圣哲之心法,宫中一处名为传心殿的宫殿内所祭祀的对象为伏羲、神农、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即可为证。“基命”,语出《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原是颂扬周成王为继续光大文武之业而竭尽心力,后多用于颂扬...

    1689 传心 传心殿 伏羲 神农 孔子 毓庆宫 方略
  • 青玉鼻钮“赵憙”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赵憙”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赵憙”印,汉,印面2.2×2.2厘米,通高1.2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赵憙”二字。印身比其它汉玉印低矮。其质土沁入绺,注目凝视,层层横纹如山峦远眺,淡者若雾岚起于谷间,似移似驻。此印印文至为工整,字体和印面布局与东汉铜铸私印中双面印之印面风格极为一致,只是后者两字多是阴阳文并列,而此印“赵憙”两字皆为阴文,...

    1875 阳文 阴文
  •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晋,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三国时期,各方征战不断,晋以武力统一,但社会经济已遭到巨大的破坏,政权的社会基础薄弱,五胡十六国相继而起。出于政治考虑,晋沿用曹魏的政策,对各部族首领多行册封。存世的汉、魏、晋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以晋所颁者数量为最多,内容几乎涉及当时此类官印...

    1392 驼钮 率善 十六国
  •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双螭纽“继德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继德堂宝”,清嘉庆,青玉质,双螭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6.8厘米,通高5.5厘米,纽高2.1厘米。宝用檀香木八方匣盛装。继德堂实际上是乾隆帝为将来的继位者准备的居所,最早是在热河内。按照乾隆帝的意愿,他归政后仍要继续训政,在避暑山庄的居所一如其旧,不做变更。故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开始为嗣皇帝另建新居,并命名为“继德堂”。乾隆帝对自己这样做的解释是:...

    1302 避暑山庄 大内 宁寿宫 毓庆宫
  • 铜瓦纽“海盐右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海盐右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海盐右丞”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1.9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海盐右丞”四字。“海盐”系秦汉时之县名,《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下中载“海盐,故武原,有盐官”。此为西汉时官印。...

    1473 右丞
  •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众花胜处松千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众花胜处松千尺”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7厘米,长1.9厘米,通高1.4厘米,纽高0.8厘米。...

    174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螭纽“味余书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螭纽“味余书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味余书室”印,清嘉庆,白玉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3厘米见方,通高3厘米,纽高2厘米。味余书室为嘉庆帝皇子时期的书房名,嘉庆帝继位之前所作的《味余书室纪略》一文纪录了此书房命名的经过:“予居禁中,有室五楹,不雕不绘。公余绎昼所习书史,游艺于诗文,或临法帖一幅,怡然自得其趣也。欲题其楣端,请于石君先生,先生曰:‘勤学者有余,怠者不足,有余可味也,名之...

    856 味余书室 纪略 毓庆宫
  •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御赏”印,近现代,竹根质,仿刻,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7厘米。...

    185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近代,齐璜篆刻,通高5.4厘米,印面边长2.6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白文两行,右上起顺读“海燕廔”三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仲子先生为艺术院长,事不悠然,便求之不返,不耐烦难,真吾友也。属刻此印并记钦佩。齐璜时辛未秋九月同客旧京”。杨仲子曾寓长街红楼一角,榜曰“海燕楼”,小石书额。此印印文“海”字偏旁三竖并齐贯通,“燕”字中下...

    1623 素面 阴刻 杨仲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