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金龙纽“皇后之宝”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金龙纽“皇后之宝”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07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金龙纽“皇后之宝”❖图片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皇后之宝”印

金龙纽“皇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皇后之宝”钤本

金龙纽“皇后之宝”❖简介

皇后之宝,通高10厘米,纽高6厘米,印面14×14厘米,重1800g。

金质,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

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写宝文,呈皇帝御览。皇帝钦定后,再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铸造完毕后交广储司银库以待镌字。镌字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礼部奏报批复,届时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镌刻,竣工后,收存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最后再由工部办理制造宝盝、印池等一应物件。

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相关知识科普


《大清会典》

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叠加续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

会典

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

玉筯篆

篆体的一种,其特点是笔划匀称,刚柔并济,丰润秀丽,有玉印效果。

交龙纽

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赤金

指颜色金黄而略呈赤色的黄金制品。黄金因稀有而珍贵,但更为珍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其他金属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它熔点高,一千多度的高温仍可保其夺目光辉;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抗腐蚀性,并具有美丽光亮的颜色。故人们将其保值作用看得很重。中国习惯在金饰品上标注“足金”、“赤金”、“足赤”、“千足金”等等。“足”即足金,也就是纯金。“赤”即赤金,指成色好。实际上,足金与赤金的含金量只有99.99%,即所谓“金无足赤”。

宝盝

用以放置帝后宝印的箱子。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广储司

清内务府下辖机构。原为十三衙门时的御用监,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置,是内务府中掌管财务出纳和库藏的机构。设总办郎中4人,郎中4人,主事1人,委署主事1人。具体职掌:掌管各皇庄所交赋税,各处所进珍宝、绸缎、毛皮、参、茶等。各地官员纳贡都要上缴广储司库。由于它掌管着皇室的经济,因此在内务府中地位最高。广储司下设六库(即银库、皮库、缎库、瓷库、衣库、茶库),负责收领、保管和提供皇帝所需银两、珠宝首饰、皮毛缎疋、衣帽靴袜、人参茶叶、犀角象牙等。有匠役1,261人,头领221人。

钦天监

官署名,掌管天文、历法等,历代多有设置,名称不同。周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属太常寺。隋设太史曹,旋改为太史监。唐初设太史局,武后时改名浑天监,不久复为太史局,中唐以后又改为司天台。宋元改为司天监。明清称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职。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供职其中。

内阁

明代始设的中央机关。清代内阁系由关外时期的内三院所改,至康熙九年(1670年)始成定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赞襄庶政,办理章疏等,但由于清代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权力机关,大大削弱了其实际预政的功能。

工部

即《周礼》中所谓“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称“工部”并沿用至清。工部的职责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都由工部管理。

册封礼

册封仪式属于清宫嘉礼之一。册立皇后前一日,皇帝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皇帝到奉先殿行礼,告以册立事。册立日,分别设册宝案于太和殿和皇后宫门内,皇帝在太和殿阅金册宝毕,册宝被放入彩亭内,由太和殿送至景运门,内监手捧册宝入皇后宫,将册宝奉给皇后。

相关文章

  •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清晚期,铜质,青金石柱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3.5厘米见方,通高11厘米,纽高10.7厘米。慈禧太后是清代后妃留有墨迹最多的一位。此宝常钤用于其御笔书画之上。慈禧太后御笔多为代笔,翰墨、匾联代笔者有潘祖荫、张仁黼等,绘画代笔者为缪嘉蕙及屈兆麟等。...

    1584 张仁黼 缪嘉蕙 屈兆麟
  •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随形“恭俭惟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恭俭惟德”印,清道光,寿山石质,随形雕灵芝葡萄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恭俭惟德”语出《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盖言谦也;恭俭惟德,无载而伪,盖言德也。”道光《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卷三二在引述这段话之后,又进一步申明为政之要,首尚节俭:“在内则节身谨度,屏去浮华,崇尚恭俭,而忠良任之勿贰,谗佞去之勿疑,虚心礼下,常念满损...

    1292 寿山石 灵芝 尚书
  • 铜龟纽“长水校尉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长水校尉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长水校尉丞”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长水校尉丞”。此为新莽时官印。...

    1361 长水校尉 尉丞
  • 兰亭序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兰亭序印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兰亭序印章,明,各长4.1厘米,宽3.4厘米,高6.2厘米不等。《兰亭序》篆刻组章,青田石质,印文内容取材晋王羲之《兰亭序》,逐句篆刻成套章,印面文字篆书体,或朱文,或白文,文字布局疏朗少变,篆刻追求工整,为案间雅器。“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契事也”作为首枚边款,“群贤毕至”始作为首枚印面,此后逐句连贯。各枚边款“三桥”均是托仿明代篆刻...

    1574 兰亭序 王羲之 文彭
  •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唐,印面5.7×5.6厘米,通高3.9厘米。印铜铸,高鼻钮,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中书省之印”。印背有楷书体刻款“中书省之印”。隋唐时期的印章制作有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者,是此时新出现的造印方法,其成印字口较深。此法在部分宋代印章的制造上仍有保留。此件“中书省之印”即以此种方法制成,因印文是以薄铜片...

    826 中书省 阳文
  • 铜鼻纽“内黄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内黄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内黄令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2.5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内黄令印”四字。此为东汉时县官印。...

    576 内黄
  • 铜鼻纽“楚永苍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楚永苍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楚永苍丞”印,印面2.1×2.1厘米,通高1.5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楚永苍丞”四字。印文中之“楚”系指西汉时之楚王国。《汉书·地理志》载:“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汉书·楚元王传》亦载:“楚元王刘交,高帝弟。汉六年,立交为楚王,王薜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此为西汉时...

    1865 永苍
  • 青金石螭纽“月明满地相思”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金石螭纽“月明满地相思”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月明满地相思”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青金石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1.6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0.6厘米。...

    170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金交龙纽“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天子之宝”,清早期,金质,方形玺,满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通高8.3厘米,纽高5.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书满汉字“天子之宝匮”。“”之一,用于祭祀祖先及百神。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崇德八年(1643)十二月二十八日遣大臣阿拜代祭清帝列祖,其祭文中钤有“天子之宝”,所钤极有可能就是这方宝玺,制作当在清太宗崇德时期。此宝的交龙纽...

    1453 天子之宝 交龙纽 盛京十宝 盛京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56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寿山石“五福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五福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五福堂”印,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荷叶椭圆形印,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2.5厘米,长3.9厘米,通高6.1厘米。五福堂位于圆明园之“天然图画”景区内。“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清代皇帝对“五福”同样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题“五福堂”匾赐给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并悬于...

    332 寿山石 圆明园 尚书
  • 青玉鼻钮“妾徼”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徼”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徼”印,东汉,印面2.1×2.1厘米,通高1.4厘米。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其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雷纹。印体土沁,满布斑点,斑色如干叶之黄。在两汉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时有所见,以铜铸印居多,玉...

    1484 窃曲纹 雷纹 女史
  • 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上皇帝之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3.5厘米。“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

    1799 太上皇 皇帝之宝 交龙纽 亲王 丙辰 太和殿 十全老人之宝说 内府
  • 铜柱钮“辽州之契”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辽州之契”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辽州之契”印,明崇祯,印面8.4×8.4厘米,通高11厘米。印铜铸,柱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楷书刻款“辽州之契。癸未年十二月 日造。天字二百五十一号”。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后,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西安定国号“大顺”,建国后各项制度逐渐完备,其官制仿效明代官制。李自成为避其父名“印家”之讳,其政权印信不称“印”...

    1405 辽州 阳文 李自成
  •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纪恩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长6.5厘米,通高9.4厘米,纽高4.5厘米。此玺质地温润,雕刻精细。印台四周浅刻填金乾隆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配紫檀木雕龙宝匣,匣四周亦阴刻填金同一篇御制文,落款为“乾隆三十八年岁在癸巳仲夏月御制”,可知此玺制作是在1773年。按:纪恩堂共有两处,一处在避暑山庄,一处在圆明园,是...

    822 交龙纽 避暑山庄 紫檀木 阴刻 圆明园 万壑松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