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田黄石“三希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田黄石“三希堂”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田黄石“三希堂”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696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田黄石“三希堂”印❖图片

田黄石“三希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三希堂”玺

田黄石“三希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三希堂”玺钤本

田黄石“三希堂”印❖简介

三希”印,清嘉庆,田黄石质,光素随形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3厘米,长4.2厘米,通高8.5厘米。

三希堂在养心殿西暖阁西次间,是清宫著名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至乾隆初年为内府所收藏。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特别在养心殿西暖阁专辟一小室珍藏这三件法帖,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虽然只有四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三希堂始于乾隆朝,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都从未有变动,至今仍保持原貌。


相关知识科普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三希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书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贮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北寿山乡水田之下。石大者如卵,呈自然形态,色黄者称之为田黄,有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等多种。清初以来,取以治印,因其难得,遂成为印材中的珍品,故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养心殿

暖阁

暖阁即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的小屋。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快雪时晴帖

传为东晋王羲之书,唐摹本,是一通问候友人的信札,4行28字,楷行草相间,笔法圆劲流畅,笔意贯通,相互引带,具有羲之新体所特有的流利妍媚的艺术美感。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先后为清内府收藏,乾隆皇帝视若稀世之宝,共贮养心殿西暖阁,称之为“三希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快雪时晴帖”仍在养心殿。当溥仪出宫时(1924年)因仓促起身未携带随身衣物,次日命宝熙到养心殿取衣物,出神武门时经警官白桂亮检查,在衣服中包着一个手卷,白桂亮当即予以扣留,这就是“快雪时晴帖”。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快雪时晴帖”是重要的陈列品之一,并且影印出版。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后,故宫博物院的古物南迁,第一批装运的箱中就有“快雪时晴帖”。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日本投降后回到南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省)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累迁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雄深雅健,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晋书》卷八十八有传。传世书迹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玉版十三行》等。

王珣

王珣(350—401年),《晋书》本传载:“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之孙,王洽之长子也。王珣早年追随桓温,为其重用,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后累官辅国将军、吴国内使,尚书仆射。隆安初(397年)(晋安帝司马德宗)迁尚书令,赠车骑将军,开府,谥献穆。”王珣富于才学,雅好典籍,以词翰著称,深受晋孝武帝司马曜重用。长于书法,《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宣和内府藏王珣书二件,《伯远帖》为其中之一。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相关文章

  • 玉盘龙纽“五经萃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玉盘龙纽“五经萃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五经萃室”印,清乾隆,玉质,盘龙纽方形印,印面方3.3厘米,通高7厘米,篆书“五经萃室”。“五经萃室”与“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为一组,同贮于一木匣。“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是乾隆皇帝晚年经常使用的宝玺。为了使用方便乾隆帝下令制造了几十方“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与不同的宫殿名印合成组印,这是其中的一组。五经萃室位于昭仁殿内,嘉庆二年...

    314 五经 八徵耄念之宝 昭仁殿 乾清宫
  •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惟精惟一”宝,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汉文篆书。面6.9厘米见方,通高11.9厘米。贴黄签一,上墨书“惟精惟一御宝一方”。“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言所以为君治民之心法。恰如孔颖达注疏所云:“居位则治民,治民必须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

    566 惟精惟一 昌化石 苏轼 赤壁 尚书 允执厥中 宸翰
  •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腰牌与门照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昇平署纸腰牌两件、昇平署纸门照一件,清光绪,复制件,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昇平署木腰牌两件,清光绪。昇平署演职人员出入署内禁门的凭证,由内务府颁发。...

    1350 昇平署 内务府
  • 青玉交龙纽“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清同治,青玉质,方形玺,满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此宝宝文为满文和汉文篆书“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为同治帝给慈安皇太后上时所制作的徽号宝。慈安端裕皇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咸丰帝为皇子时即侍奉于潜邸。咸丰二年(1852),被封为贞嫔,不久晋封为贞贵妃,后又立为皇后。同治帝继位...

    1672 交龙纽 徽号
  •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8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苏意”二字。印文立体感颇强,钤盖后文字似凸起,白文跃于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润,微有土沁如飞沙散布。...

    59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近代,齐璜篆刻,通高5.4厘米,印面边长2.6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白文两行,右上起顺读“海燕廔”三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仲子先生为艺术院长,事不悠然,便求之不返,不耐烦难,真吾友也。属刻此印并记钦佩。齐璜时辛未秋九月同客旧京”。杨仲子曾寓长街红楼一角,榜曰“海燕楼”,小石书额。此印印文“海”字偏旁三竖并齐贯通,“燕”字中下...

    1619 素面 阴刻 杨仲子
  •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御赏”印,近现代,竹根质,仿刻,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7厘米。...

    185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文德左千人”印,印面2.2×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文德左千人”。此为新莽时官印。...

    469 文德 千人
  • 铜龟纽“修合县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修合县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修合县宰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1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修合县宰印”。此为新莽时官印。...

    672 修合
  • “张懿印信”“钜鹿下曲阳张懿仲然”辟邪钮铜套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张懿印信”“钜鹿下曲阳张懿仲然”辟邪钮铜套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魏晋时期,大印:长2.3厘米、宽2.4厘米,高3.4厘米; 小印:长1.3厘米、宽1.3厘米,高2.1厘米。套印,也称子母印,印文白文,右上起顺读。“钜鹿”“下曲阳”系地名,为印主人的郡望所在,“仲然”为张懿之字。魏晋时期单名较多,套印的母印常在姓名后加“印信”凑足四字,也表明此印具有实际功能,为古人讲究诚信的象征。...

    71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西汉,印面1.5×1.5厘米,印厚0.6厘米。印铜铸,双面皆凹铸图文,一面为双鹤挺胸仰项对立,争衔一条大鱼,形态生动,另一面铸“曹亭耳”三字。汉代鱼鹤图案的印章存世较多,有双鹤背向而立争鱼者,有双鹤相对而立争鱼者,也有一鹤衔鱼者。有的铸成凸起的图案,有的在印面凹刻线条。山川产物,鱼盐之属,在汉代是国利之所在,民生之仰仗。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

    880 山川
  •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古稀天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古稀天子之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9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5.2厘米。宝四周填金乾隆帝御制《古稀说》。此玺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七十万寿。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 。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和明太祖虽为创业之...

    713 天子之宝 碧玉 交龙纽 阴刻 三代 忽必烈 朱元璋 杜甫
  • 燕国铜鼻钮“外司炉鍴”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外司炉鍴”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外司炉鍴”鉨,战国·燕,鉨面5.1×1.4厘米,通高9.5厘米。鉨铜铸,鼻钮。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朱文,右上起顺读。鉨文“外司『0542』”,即外司炉,是掌管铸造的职官。“炉”字与燕国货币明刀铭文“外炉”之“炉”字相同。“鍴”读为“瑞”,《周礼·春官·典瑞》中郑玄注:“瑞,节信也。”《说文》则释:“卩(节),瑞信也。”这种战国时期长柄长条形的官鉨目前...

    57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鼻钮“田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田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田莞”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6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汉篆,白文,右起横读“田莞”二字。印文舒展,为标准的汉印文字篆法,“田”字笔画较少,占印面位置略窄,“莞”字笔画较多,占印面位置略宽,两字布局充盈印面,视觉效果协调、端庄而平稳,这种印文的布局在西汉中期以后的两字或三字私印中常见。印身沁斑遍布,玉青色暗,一望而知...

    795 沁斑 造工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49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