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永乐款铃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永乐款铃杵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541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永乐款铃杵❖图片
永乐款铃杵❖简介
永乐款铃杵,明永乐,高22.5厘米。清宫旧藏。
这套铃杵为明永乐年间所制,内铸“大明永乐年施”,由明代宫廷制造。铃为杵形把首,上有佛首覆莲,并铸有六字真言及璎珞、金刚杵等纹饰。杵为铜镀金五股杵,两端皆出五峰,代表五佛五智。
铃是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也称为藏铃、金刚铃等,常在修法时摇响,是诸尊警告有情,使之喜悦的法器。因其体坚固,故称金刚,又因其形为五钴形,故亦称五钴铃。藏传佛教视之为代表智德的法器。
杵是佛教法器名,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用以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用金、银、铜、铁或硬木制成,长八指至十六指,其中以十六指为上,十二指为中,八指为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一般认为金刚杵象征菩提心,不持金刚杵念佛,念佛就达不到目的。
永乐四年(1406年),西藏尚师哈立麻千里迢迢,到南京觐见永乐帝,受到隆重的礼遇。此铃杵即在永乐帝赐物之中。
相关知识科普
六字真言
真言为梵语“陀罗尼”的义译,本意即“咒语”。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汉语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五佛五智
《菩提心论》、《秘藏记》等述密宗将大日如来之智体分立为五种,配以五方五佛,是称五佛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具足法界体性智,属佛部;东方阿閦佛,具足大圆镜智,属金刚部;南方宝生佛,具足平等性智,属宝部;西方阿弥陀佛,具足妙观察智,属莲花部;北方不空成就佛,具足成所作智,属羯磨部。
藏传佛教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 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 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有情
佛教中指一切有感情、有意识的生物为“有情”,是“非情”(指草木、山河、大地等)的对称。梵文音译为萨多婆、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
硬木
中国传统习惯中将明清以来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材统称为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梨、乌木等,硬木以外可做家具的木材则称为柴木。
菩提
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但在具体理解上也有不同,或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或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泛言之,凡是断绝人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为菩提。
哈立麻
哈立麻(1384-1415年),本名却贝桑波,4岁出家,曾先后从西藏各派佛学大师学习佛法,18岁曾奉命到西康调停当地战争成功。20岁开始,到各地传法。传法途中,在粗朴寺接到明永乐帝召他进京的诏书,从西康赶往南京。永乐五年(1407年)到达南京,受到隆重的礼遇,并受命在南京西郊的灵谷寺建普渡大斋,为太祖高皇帝和太祖高皇后祝福。他深得永乐皇帝赞赏,受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庆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并赐命得银协巴(即如来的藏文译音),又受命到五台山为新死去的皇后祈祷、祝福。永乐十三年(1415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