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634-15/5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图片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简介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清,绢本,设色,纵39.4厘米,横32.7厘米。
此为耕织图册之一开。本幅描绘麦田中农夫装扮的胤禛(雍亲王)正带领众人收割。此图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
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而详实地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由于其“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从而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而其本身也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瑰宝。
宋代的《耕织图》册由耕图21幅、织图24幅组成。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南巡时观览到此图,感慨万端,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根据其原意重新绘制《耕织图》册,作耕图23幅,织图23幅。
《雍正耕织图》册是雍正帝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内容和规格仿照焦氏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所不同的是胤禛耕织图中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均为胤禛及其福晋等人的肖像,这在历代的耕织图中是仅见的。该图现存52页,其中6页为未定稿的衍页,其余46页中耕图、织图各23页,每幅画上都有胤禛的亲笔题诗,并钤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根据画法特点,此画册可能出自当时宫廷画家陈枚之手。
相关知识科普
耕织图
清代瓷器流行纹样之一。最早出现于康熙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善画山水人物的画家焦秉贞奉旨绘《耕织图》各23幅,分别描绘耕、织生产的全过程。其中耕图分浸种、耕、耙耨、耖、碌『0129』 、布秧、初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筛、簸、扬、砻、入仓;织图则描绘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蛾、祀谢、纬织、终丝、经、染色、攀花、剪帛、成衣等。康熙帝为之作序,且每幅图均有康熙帝御题诗一首。从康熙始,清代瓷器上的耕织图题材皆从此出。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南巡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焦秉贞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清康熙时曾任钦天监五官正。善绘肖像,以画“御容”称旨,供奉内廷。当时的钦天监中多有西方传教士,焦秉贞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西方画法,并付诸实践。其所画山水、人物、楼观均用透视明暗画法,别具面目。
福晋
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陈枚
陈枚(约1694—1745年),字载东,号殿抡、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他精于人物、山水、花鸟画创作,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功底。雍正四年(1726年)入宫为专职画家。其作品在承袭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又深受郎世宁等西洋画家的影响,以中西结合的新画风备受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