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53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图片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考古正乐”之宝❖简介

清乾隆,印面见方12.7厘米,通高10.1厘米。

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阳文篆书,宝玺外配一紫檀木匣。此宝著录于乾隆《宝薮》中。乾隆帝信奉儒家礼乐教化理念,高度重视稽考古制、制礼作乐,改革完善了有清一代的国家礼乐制度,为其后历代皇帝所遵循。此玺正表征着乾隆帝孜孜以求礼乐完备的志向和实践。


相关知识科普


相关文章

  •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 率善佰长”印,三国·魏,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起顺读。此印是三国时期魏政权颁赐给东胡乌丸族下层官员的官印。...

    619 驼钮 乌丸 率善
  •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6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殷王之玺”四字。印材青灰,布满斑点。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殷王”为楚汉之际封王,名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立其为王。《史记·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汉二年(公元...

    217 司马 项羽 本纪 黄河
  •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戒得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戒得堂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5厘米见方,通高8.6厘米,纽高4.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配海水云龙纹宝匣。戒得堂位于清舒山馆之左,命名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则知此宝制作于是年或稍后,专门存放在此书堂内。关于戒得堂命名之始末,乾隆帝曾有《》云:“我皇祖圣寿望七时,尝欲镌通用小玺,命翰林拟文,皆无当圣意者,乃定‘戒之在得’字用之。...

    1669 碧玉 交龙纽 紫檀木 浮雕 龙纹 避暑山庄 戒得堂记 内廷
  • 碧玉《御制清凉山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御制清凉山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长28.7厘米,宽12.7厘米,厚7.5厘米清嘉庆帝撰,玉册十页,首页隶书“御制清凉山记”六字,两侧双龙相护。内页记文为楷书阴文填金。清凉山(今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也是章嘉呼图克图的驻锡修行之地。二世章嘉呼图克图曾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被封为大国师,掌管京师、热河、内蒙古、山西等地宗教事务。清乾隆帝曾六次西巡,通过朝拜五台山和优礼黄教首领来抚绥...

    92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 左尉”印,印面2.3×2.4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此为东汉时官印。...

    391 军都 左尉
  • 墨晶狮纽“咸丰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墨晶狮纽“咸丰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咸丰之宝”,清咸丰,墨晶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6.2厘米见方,通高12.3厘米,纽高5.7厘米。...

    187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55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安陵君印”四字。印钮兽大头,巨口,盘卧,神态威慑。印材黄斑片片,与土沁不同,如变色飞云。此为明代托名琢制之印。印文中的“安陵君”伪托战国封君玺印。战国时期封“安陵”君者有两人,一为楚国封君,名“坛”,《战国策·楚策一》记楚宣王时...

    700 明代托名琢制之印 封君
  •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池阳 家丞”印,印面2.5×2.5厘米,通高2.5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池阳家丞”四字,印文方正挺拔,充满印面。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1634 池阳 家丞
  •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唐,印面5.7×5.6厘米,通高3.9厘米。印铜铸,高鼻钮,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中书省之印”。印背有楷书体刻款“中书省之印”。隋唐时期的印章制作有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者,是此时新出现的造印方法,其成印字口较深。此法在部分宋代印章的制造上仍有保留。此件“中书省之印”即以此种方法制成,因印文是以薄铜片...

    828 中书省 阳文
  • 青玉交龙纽“养心殿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养心殿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0.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6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宝四周浅刻乾隆帝御制《养心殿铭》,绶带上系黄签,两面写有不同的文字,分别为“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常禄交养心殿宝一方,青玉”和“玉匠周文玉认看,廿一日”,为同治时期整理宝玺时所留。养心殿位于西面,西六宫的南端,明代和清初都是皇帝活动的重要场所。康熙帝崩逝后...

    379 养心殿 交龙纽 后三宫 乾清宫 暖阁
  • 白玉瓦钮“张隆私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瓦钮“张隆私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瓦钮“张隆私印”,东汉,印面1.6×1.6厘米,通高1.5厘米。印白玉质,琢造,瓦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张隆私印”四字,字等距,田字布局。印钮较高,状如覆瓦。印材为白玉,质如凝脂,通体无瑕,玉色皎洁,晶莹夺目,堪称玉印精品。此为东汉私印。两汉姓名私印,姓名为两字者,直接作为印文的居多,印面为左右布局。姓名为三字的左右布局亦属常见,三字者如...

    127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黄铜柱纽“中正殿念经处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铜柱纽“中正殿念经处图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长5.5厘米,宽5.5厘米满汉文篆刻。为方便使用,印钮顶部贴“正”,印台上亦刻“上”字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下旨中正殿供奉佛像和喇嘛念经,由扎萨克达喇嘛管理。清雍正元年(1723)专设“中正殿念经处”,由内务府管理。雍正元( 1729)开始为该处铸造图记,成为管理宫中佛教事务的机构。此方图记由礼部制造于乾隆十八年(1753)。...

    183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燕国铜鼻钮“广阴都左司马”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广阴都左司马”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广阴都 左司马”鉨,战国·燕,印面2.1×2.1厘米,通高1.5厘米。鉨铜铸,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广阴都”鉨文作“怳阴都”,“怳”可读作“广”。燕国有货币“怳昌”布币,其铭文“怳昌”即燕国的广昌。《水经·圣水注》:“圣水又东,广阳水注之,水出小广阳西山,东迳广阳县故城北。” 中国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称阳,以...

    1679 广阴都 左司马 司马 南郊
  •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盘龙纽“皇帝奉天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奉天之宝”,清早期,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宝谱》记此宝“以章奉若”之用,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表明此宝极少使用。关于此宝的含义,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国宝时曾有过如下考辨...

    1374 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 钦定 交泰殿 大祀 青词 会典 大清会典
  •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明,印面见方3.9厘米,通高3.7厘米寿山石质方形玺,阳文篆书。此印为明代宫廷闲章,形制素朴,未雕刻纽式。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语,印文“琴书清乐”当源于此。...

    97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