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10-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时代
门类 书法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9500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图片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仇远行书自书诗卷❖简介

《自书诗》卷,元,仇远书,纸本,行书,纵34.5厘米,横455.4厘米。

《自书诗》卷释文

末识:“戊寅七夕前三日武林仇遠頓首再拜。”前引首有“錢唐王洪爲彭氏宗海書”、“興觀”及“行人司副鄭雍言”、篆书“興觀”;卷末有元人石岩、俞希鲁、苏霖,明人王洪、胡俨、胡济、瞿佑,清人龚翔麟、翁嵩年诸人题跋。钤印数方。

“戊寅”为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仇远时年32岁。

《自书诗》又称《三十八首律诗》,是仇远写给盛元仁的。元仁,名彪,其诗与仇远齐名。此诗收录于《元诗纪事》卷七、《元诗选》二集甲集,文字略有出入。帖中个别字有残损,释文据《元诗选》补在“□”内以供参考。

此帖结体严谨,笔法精劲,体势峻健,在间架结构上受欧(阳询)、赵(孟坚)影响,使转、牵连、停顿处用心独特。该诗卷是仇远存世真迹中唯一的长篇巨制。


相关知识科普


仇远

仇远(1247--1327年尚在),字仁近,号山村民,钱塘(杭州)人。曾为溧阳州教授。工诗,与赵孟頫、鲜于枢、周密、白珽、邓文原有交往。诗名显赫,同白珽早在咸淳年间就已称誉武林。《书史会要》称其“好古博雅,楷书学欧”,实际上,其书风受宋高宗赵构及赵孟坚的影响较多,早年瘦劲,略显拘谨,晚岁较为纵逸。著有《金渊集》六卷、《山林遗稿》一卷。

《自书诗》卷释文

“约山中友” 望极秋空无片云,前山历历见遥岑。 新鸿渐到边尘静,旧雨不来汀草深。 仙李有时曾入梦,伯桃死浚少知人。 如君真是忘机者,海上沤盟便可寻。 “宋饭冰” 欲共谈诗一解颐,停云空惹思依依。 梅花赋就广平老,杨柳门闲靖节凋。 驿路数程征马瘦,家书千里过鸿稀。 思君怕倚阑干北,拄笏看山竟落晖。 “北窗” 北窗隐几乐吾天,莫遣新愁到耳边。 一帽好花供醉舞,半杯凉月伴闲眠。 故人自欲辞文叔,明主何尝弄浩然。 留取长安遮日手,养成指甲理朱弦。 “拜霞屿待制伯祖墓下” 难寻华表与丰碑,三尺坟台山四围。 翁仲多年苍珮剥,子孙寒食纸钱稀。 瘦藤拔地长蛇走,灌木维垣野鼠肥。 远也久违乡族去,忍将椒酒酹斜晖。 “高卧” 人生天地一『0159』庐,耕凿虽劳乐有余。 因阅杜诗删旧稿,为观羲帖习行书。 山公醉后犹骑马,渭叟闲来只钓鱼。 世道秋风总萧索,何如高卧白云居。 “雨余” 两两鸣鸠语画檐,雨余芳草欲生烟。 甕头酒熟常留客,象外诗成颇类仙。 扬子有才犹执戟,渊明无事合归田。 地偏时事人传少,收拾琴书且昼眠。 “元友山南山新居” 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瞰湖光。 出门便与青山对,读易能消白日长。 砚石洗来如玉润,药苗晒得似茶香。 邻僧亦有通文者,常把诗来恼漫郎。 “再赋” 幽居稳占南山下,人迹稀踈水竹村。 转巷始知犹有路,傍湖更好别开门。 酒尊尽日尝谋妇,诗课闲时略抱孙。 孤鹤不来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黄昏。 “答胡苇杭” 久矣相期物外游,长风吹不断闲愁。 两山翼翼青如舞,双鬓颾颾白始休。 蕉鹿梦回天地枕,蒪鲈兴到水云舟。 旧藏方镜明如月,看去看来又一秋。 “次胡苇杭韵” 曾识清明上已时,懒能游治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塚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余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送王仙麓史君赴道州踅归三山” 家山小为离支留,征斾催行莫待秋。 应有矮奴骑竹马,相随迓吏拜兰舟。 舜山如画当楼见,楚水浮香绕郡流。 念我有亲头雪白,云龙追逐恨无由。 “奉寄恬上人” 竹筇轻健草鞵宽,野外消磨半日闲。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沙上鹭,霎时飞去便无还。 “闫氏园池” 真妃已返凤台仙,独立池亭思怆然。 海岳不传青鸟信,石房谁抱白云眠。 宫桃移种难生实,院箨初翻又引鞭。 凝碧荒凉弦管静,萍花浮满钓鱼舡。 “江上送友” 知尔怀亲忆故州,相逢沽酒且迟留。 夕阳有恨荒荒白,江水无声泯泯流。 孤鸟出潮投渚尾,野芦飞雪压船头。 却愁明月中秋近,不得同登庚亮楼。 “送刘竹间归庐陵” 驿路梅花漠漠寒,狨衫絮帽出长安。 悬知客久归心切,自觉交深别语难。 春入西江随马去,山留残雪待人看。 青原白鹭如相问,十载湖滨只钓竿。 “道场山”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老木阴中安御坐,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如雨动天簧。 “何山”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证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云津桥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缨。 “新安郡圃” 台榭凌空眼界宽,得闲来此独冯栏。 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 古树巢空群鸟散,荒池沙满碎漂乾。 白云在望归期定,不见青油护牡丹。 “拜孙花翁墓下” 水仙分地葬诗人,一片荒山野火焚。 荐菊有亭今作圃,扫松无子漫留坟。 蜗牛负殼粘碑石,老鹳携雏入陇云。 欲把长箫歌楚些,却怜度曲不如君。 “兵问有歌舞者” 边尘未定苦无谋,年少金多绝不忧。 野战已酣红帕首,涂歌犹醉锦缠头。 蛾贪银烛那知死,月恋金尊不照愁。 亦欲辟秦高隐去,桃花源上觅渔舟。 “寄董无益” 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 迁客无乡难辟祸,饥民失业半充军。 马蹄乱踏湖西雪,鹰阵平拖塞北云。 我亦懒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 “题小阁一团和气” 斫窗粘纸着方床,四面虚明取乡阳。 毡席坐来终日焕,皮簾揭动北风凉。 挂瓶水满梅花活,折鼎汤鸣芋子香。 布被蒙头晝眠熟,不知门外雪洋洋。 “董静传挂冠四圣观” 静挼秋绿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谭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刘悦心入道三茆观” 鶡冠高挂九松颠,去洁三茆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 “同扬心乡过孤山访静传不遇,自游和靖祠下,明日奉寄二高士” 飞仙又向别峰游,竹下闲房且小留。 满鬓朔风吹客帽,倚阑落日在涌舟。 梅花路冷难寻塚,葑草田荒半作洲。 独往独来沙鸟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酬邓山房尊师” 山房闲伴白云栖,琴不须弹听者稀。 北道主人新拜号,西州隐士旧传衣。 粵亡未合鸱春去,蜀远难随杜宇归。 亦欲共君联石鼎,龙头豕腹怕机讥。 “不应聘高士” 束书入谷起征君,盥耳渊栖似不闻。 知有故人来问字,喜无逋客为移文。 忍贫羞说黄金尽,爱老慵将白发芸。 独倚高楼南北望,青天依旧有闲云。 “怀古” 吹杀青灯炯不眠,满衿怀古恨绵绵。 江东曾识亘司马,沧海难追鲁仲连。 吴岫月明吟木客,汉宫露冷泣铜仙。 何时一酌桃源酒,醉倒春风数百年。 “和范爱竹三首” 半生豪气学元龙,湖海惟知敬数公。 徒有贞心招隐逸,恨无巨眼识英雄。 天衢骑马衣冠异,雨屋鸣鸡杼柚空。 西崦东屯何日了,定应愁老浣花翁。 秉烛追游忆盛时,懽悰终较昔年稀。 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 蝴蝶觉来方识梦,海鸥飞去未忘机。 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 风雨萧萧白昼昏,肃襟受此一凉恩。 丘园不作轩裳梦,陵谷空遗斧凿痕。 乍可扣舷歌楚泽,何堪把瑟立齐门。 有时散步西原上,共醉田家老瓦盆。 “问赵元父病” 裹饭无因绝往还,惟应帖子报平安。 山公马向花前放,岐伯书从枕上看。 贸易近来多此药,支持强欲着南冠。 有时泥醉西园月,只欠梅花共倚阑。 “赠金荪璧” 黄纸红旗事已休,莫思入谷有鸣驺。 天开东壁图书府,人立西湖烟雨楼。 林浅易寻和靖隐,菊荒空忆魏公游。 客来把玩新题扇,半似钟繇半似欧。 “再答元父” 騕『0162』龙媒去未还,独骑款段客长安。 青黄谁采沟中断,黑白当从局外看。 尊俎风流陈日月,山林人物古衣冠。 桂花满袖王孙远,空倚天风十二阑。 “寄赵春洲莫两山” 湖山荡目旧游空,风景荒凉客路穷。 雨意忽生桐叶外,秋光都在木樨中。 乾坤混混多游骑,江汉寥寥看断鸿。 自古隐人多嗜酒,却怜无酒醉新丰。 “和两山”两首 世事抨棋入角危,有人袖手只攒眉。 路通巴蜀那须檄,马立澶渊更要诗。 公竟醉耶从汝笑,树犹如此信吾衰。 传闻双珥消兵气,犹把葵心向郁仪。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 簷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读陈去非集” 简斋吟册是吾师,句法能参杜拾遗。 宇宙无人同叫啸,公卿自古叹流离。 穷涂劫劫谁怜汝,遗恨茫茫不在诗。 莫道墨梅曾遇主,黄花一绝更堪悲。 近世习唐诗者,以不用事为第一格。少陵无一字无来处,众人固不讥也。若不用事云者,正以文不读书之过耳。暇日,与里人盛元仁言之。予、元仁俱以笔墨受两山先生知,予之心、元仁之心、先生之心同矣。元仁归十锦将束书渡淮,辄录小卷赠行,以寄君思。若元仁小好诗,录以教我,以寄予思。明月天涯,千里对面,稽不孤矣。戊寅七夕前三日武林仇远顿首再拜。

七夕

旧称农历七月七日晚为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二星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胡俨

胡俨(1361—1443年),字若思,号颐庵,江西南昌人。明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建文元年(1399年)官桐城知县。永乐初,被举荐入朝,授翰林检讨,与解缙等直文渊阁。二年(1404年)拜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九年(1421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洪熙元年(1425年)以病乞休。胡俨学问广博,于天文、地理、历律、医卜,无不究览。朝廷大著作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誌》,皆充总裁官。有《颐庵文集》二卷。

翁嵩年

翁嵩年(1648—1730年),字康饴,号萝轩,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善画山水,气质古雅疏拙。著有《天香书屋稿》、《白云山房集》、《友石居集》。

相关文章

  • 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杨维桢行书沈生乐府序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沈生乐府序》页,元,杨维桢书,纸本,册页,纵28.3厘米,横76.8厘米,行书,35行。 《沈生乐府序》释文 本幅款钤“会稽杨维槙印”、“会稽杨氏廉夫”、“抱遗老人”、“东维子”、“清白传家”印5方。安岐、衡永等鉴藏印多方。 《沈生乐府序》是杨维桢为其学生沈国瑞的乐府诗集所作的序文。文中对元朝乐府及乐府诗人酸斋(贯云石)、踈斋(卢挚)、小山(张可久)等作了...

    1434 杨维桢 册页 沈生乐府序释文 安岐 衡永 贺铸 壬寅消夏录
  • 陆居仁草书苕之水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陆居仁草书苕之水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苕之水诗》卷,元,陆居仁书,纸本,手卷,纵28.2厘米,横130.7厘米,草书,41行。《苕之水诗》卷释文 卷前钤陆氏“云间”、“幽谷一叟”印2方;卷末钤陆氏 “宅山”、“陆氏居仁”、“静寿山”、“卧松亭”、“寄寄轩”款印5方。鉴藏印以项元汴、卞永誉、安岐三家最多,并有项氏“意字号”编号。《苕之水诗》卷书七言古诗一首,赞扬笔工陆文俊所制毛笔精良耐用,夺造化...

    660 陆居仁 手卷 苕之水诗卷释文 项元汴 卞永誉 安岐 陆文俊 张旭
  • 张照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张照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律诗》轴,清,张照书,纸本,行书,纵143.7厘米,横54.8厘米。释文: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裘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何不归。坐上一尊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今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揜扉。张照。下钤“张照之印”、“瀛海仙琴”印2方。引首钤“既醉轩”印。无鉴藏印。此书行笔圆转流畅,墨色浓润,偶出枯笔于牵丝回绕处,愈觉神采飞扬。张照的书法融董其...

    1610 张照 引首 董其昌 颜真卿
  • 王立中行书兰陵王词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王立中行书兰陵王词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兰陵王词帖》,元至正元年(1341年),王立中书。纸本,册页,纵27.2厘米,横43.4厘米。行书,19行,共208字。释文:早春承佳章,一唱三叹,虽欲效颦,未逞也。偶因登高望远,有感于怀,漫依来韵,填兰陵王一解以寄,并呈季野隐君、立礼学士同发笑粲,乃幸。吴庚弟王立中顿拜。复儒翰学久契兄:草烟碧,愁满春波未极。销凝久,无限感怀,别后高阳定谁忆。鳞鸿断信息,...

    371 兰陵王 王立中 册页 安岐 衡永 邵亨贞 米芾 墨缘汇观
  • 王鏊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王鏊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律诗》轴,明,王鏊书,纸本,行书, 纵139.2厘米,横34厘米。释文:客里相逢又别离,道山亭下范公祠。悠悠世事回头异,落落功名入手迟。河朔气豪三伏饮,江湖天远十年思。扁舟八月秦淮去,丹桂香中好赋诗。鏊游学宫时与和仲黄君相从最密,今十有二年矣,其行也能无情乎?故为赋此。丙午岁五月九日,翰林王鏊赠。署款:“丙午岁五月九日,翰林王鏊赠。”钤“济之”、“太史之...

    1010 王鏊
  • 黄慎草书七言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黄慎草书七言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草书七言诗》轴,清,黄慎书,纸本,纵179.5厘米,横93厘米。释文:柳眼青青野菊肥,旅園寂寂掩柴扉。牆過玉筍連雲插,燕啣香泥帶雨歸。湘水魚書經歲隔,江南花事與心違。推簾時對鍾山坐,幾度哦詩繞翠微。客江南答李子明楚中見寄。美成堂黃慎。此轴录自作七言诗一首,末识:“客江南答李子明楚中見寄。”末署款:“美成堂黃慎。”下钤“黄慎”、“癭瓢”印。本幅无藏印。此诗当...

    1297 黄慎 章草
  • 米芾诗牍册·行草书盛制帖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米芾诗牍册·行草书盛制帖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盛制帖》页,北宋,米芾书,纸本,行草书,纵27.4厘米,横32.4厘米。释文: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此帖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证作于米氏41岁之前。本幅钤...

    392 米芾 项元汴 梁清标 王鸿绪 董其昌
  • 文彭草书七律成扇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文彭草书七律成扇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律》成扇,明,文彭书,金笺,草书,纵16.7厘米,横45.5厘米 。释文:帝里逢春春可怜,五云楼阁丽中天。御沟花落流澌尽,璚岛云飞海日悬。风度汉宫银刻箭,香生南陌翠花钿。无由蹔醉金钱会,零落东风又一年。旧作书呈雅山光请教。文彭。款署:“文彭。”钤“文寿承氏”白文印,鉴藏印钤“龙友”朱文印。此扇书自作七律一首,为作者晚年之作。文彭的草书受父亲文徵明影响较大...

    574 文彭 文徵明
  •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赵之谦篆书鐃歌册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篆书鐃歌》册,清,赵之谦书,纸本,纵32.5厘米,横36.8厘米。释文:上之回所中溢夏將至行將北以承曰泉宮寒暑德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令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何從來言從水中央桂樹爲君船青絲爲君笮木蘭爲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赤翅鴻白雁隨山林乍開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爲車龍爲馬覽遨遊四海外曰露初二年芝生銅池中仙人下...

    1014 赵之谦 鐃歌 魏碑
  • 王宠行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王宠行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五律诗》轴,明,王宠书,纸本,纵144.4厘米,横33.5厘米,行书,3行。释文:野性山林僻,高人水竹居。焚香耽燕寝,卧病习玄虚。秀岭迎宾座,闲花落道书。逍遥云物赏,人世上皇余。雅宜山人王宠书。钤“王履吉印”、“韡韡斋”印2方。本诗为《张十二子饶山亭诗二首》中的一首,取自《雅宜山人集》。书法风格平铺直叙,但线条清新刚健,有追逐斧斲之痕迹,更接近于蔡羽书法的...

    1560 王宠 王履 蔡羽
  •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绝诗》轴,清,郑簠书,纸本,隶书,纵151.2厘米,横57厘米。释文:爱画一生头漫白,人间谁复见营丘。高风急雨卷秋气,浩浩空光随笔流。云东居士题画之一。试熊封新制第一墨书。谷口郑簠。查相关资料,郑簠所谓“熊封”其人,姓靳名治荆,字熊封,号黄山长,襄平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起任歙县知县多年,有惠政。博雅嗜书,为王士祯门人。徽州自古盛产良墨,作为县...

    780 郑簠 王士祯
  • 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黄庭内景经》卷,清,郭尚先书,纸本,楷书,纵36厘米,横268.5厘米。款署:“道光四年六月十四日录奉,笛生四兄同年省览,莆田郭尚先。”下钤“兰石”印。鉴藏印钤“宋李心赏”、“古欢室藏”、“銕杲真赏”、“吉林宋李子古欢室收藏金石图书之印”等。《黄庭经》是魏晋年间道士养生之书,分《内景经》和《外景经》。郭尚先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书录此《黄庭内景经》,时...

    1291 郭尚先 颜真卿 馆阁体
  • 洪亮吉行书小游仙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洪亮吉行书小游仙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小游仙诗》轴,清嘉庆九年(1804年),洪亮吉书,洒金笺,行书,纵166厘米,横35厘米。作品书七绝《小游仙诗》一首,书于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秋,洪亮吉时年59岁。洪亮吉曾以言获罪,遣戍伊犁,有感于人生遭遇,遂自号更生居士。此作即其从伊犁赦归之后所书。书风委婉疏秀,兼具馆阁体的妍美悦目与董派书风的散淡清雅,笔墨老到而生动,是北江先生行书用意之作。款署...

    1364 洪亮吉 馆阁体
  • 俞和行书自书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俞和行书自书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自书诗》卷,元,俞和书,行书,纸本,纵28.8厘米,横216.7厘米。俞和《自书诗》卷释文:次陆秀才春日幽坐韵 新塘雨余流水新,隔窗看花如美人。晴丝冉冉堕复起,幽鸟嘤嘤啼更嚬。自怜华发在海峤,谁肯野服随山民。故园荒秽久弗治,且得饮酒从天真。 冬日偕友人金子尚遊贾氏西园观梨树有感 紫芝山人无所慕,仗策冈头闲纵步。蘧轩先生欣见之,弟子相邀过西圃。圃中梨树如大椿...

    1291 俞和 俞和自书诗卷释文 项元汴 陈敬宗 项子京 安岐 赵孟頫 卞永誉
  • 毛奇龄草书五言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毛奇龄草书五言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五言律诗》轴,清,毛奇龄书,纸本,草书,纵130.8厘米,横42.5厘米。作品书写自作五言律诗一首,载《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二,题为《金穿宫》。此作笔势挺拔俊健,承袭明末奇崛劲峭的书风,老辣沉实,儒雅清奇,表现出独特的个性与文人气质。款署:“书为奉岩侄孙博粲,老晴奇龄。”钤“毛奇龄印”白文印、“文学侍从之臣”朱文印。鉴藏印有“颐櫄庐秦通理藏书画印”朱文印。释...

    1539 毛奇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