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99893-69/12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图片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简介
铜鎏金十二臂积光佛母像,清,高13.9厘米。
积光佛母六面十二臂。头戴五叶冠,赤发高耸,发间显现一猪首。每面三目圆睁,呈忿怒相。赤裸全身,肩披帛带,左肩斜披络腋,腰缠兽皮。左主臂手持三叉,右主臂手持金刚锤,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持绢索、持蛙形法器、握线团、施期克印、执弓,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举宝剑、持纺锤、施期克印、执金刚钩、握金刚杵。展左直立,足下为椭圆形单层覆莲底座,底座上刻“十二臂积光佛母”名称。莲座置于由两只小猪牵引的双轮车辇上。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络腋
原为古印度男子的一种服饰,《大唐西域记》卷二中便有“横腰络腋”的记载,后为佛教所吸收,成为佛像的一种装束形式。络腋既有用丝或布制成的,也有用兽皮制成的,一端搭于肩部,从身前绕过,束于另一侧腰间。
法器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期克印
佛教密宗手印的一种,中指和无名指弯曲,余三指伸直,拇指压在弯曲的二指上。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