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1954 次 0 评论
中文名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666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图片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熙凤踏雪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秦可卿太虚幻境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惜春作画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妙玉品茶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巧姐避居刘姥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迎春理妆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李纨读书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元春才选凤藻宫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宝钗捕蝶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黛玉葬花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湘云醉卧芍药丛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二金钗图》册·探春远嫁

费丹旭十二金钗图册❖简介

《十二金钗图》册,清,费丹旭绘,绢本,设色,每开纵20.3厘米,横27.7厘米。

款署:“辛丑春日为兰汀大兄大人属,晓楼弟费丹旭。”钤“子苕”、“丹旭”等印。鉴藏印钤“苍尗过眼”、“笙鱼秘玩”、“宝琅之华”等。后幅有清袁松等人跋2段。辛丑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此图册取材于清曹学芹名著《红楼梦》。作者根据小说对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李纨、巧姐等12位女性的描述生动地刻画出她们栩栩如生的形象,故取图名为《十二金钗图》册。

《红楼梦》作为深具思想性、艺术性的经典小说,一经问世,备受社会各界的瞩目并迅速成为各种艺术表现的题材。人物画家们纷纷为小说绘制插图、画册、画页等,著名的有王希廉本、聚珍堂本、翰苑楼本、点石斋石印本、云声雨楼石印本以及改琦创作的《红楼梦图咏》、《红楼梦图》、《红楼梦临本》等,一时推动了插图艺术的发展。费丹旭作为以擅绘仕女著称的画家,深受《红楼梦》配图之风的感染和启发,他于25岁时便应人之邀绘有具民间风格的《红楼梦人物图》册一本。40岁时,他又受兰汀先生之请绘成此12开图册,每开绘1人,行游于山石、树木、房舍间。作者依据小说的描写和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描绘出不同人物的年龄、身份、行为特征及其精神气质,图中人物虽未标识姓名,但可以通过画面得以确认。如树下持锄葬花的女子,颇具“风露清愁”的气质,她便是“孤标傲世”的林黛玉;醉卧芍药花丛中的是史湘云;衣着华饰、行于宫苑台阶之上的是贾元春;临窗而坐、展纸吮毫的是贾惜春;灯下托颐沉思的是秦可卿;执扇扑蝶的是为人谨慎的薛宝钗;端坐书几旁、体态虚弱的是妙玉;手扶柴门四下张顾的是巧姐等。

秦祖永《桐阴论画》言费丹旭“补景仕女,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一树一石,虽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种潇洒之致颇极自然。”图中以没骨法绘制的点景山石、树木,于简洁明了中构筑出特定的人物活动环境,有助于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同时令画面饱满并富有情趣。所绘人物为典型的晚清仕女画形象,符合当时仕女画的审美时尚,鸭蛋脸,柳叶眉,鼻若悬胆,口似樱桃,并以朱红点唇。这种美人画式样不仅为改琦、费丹旭等文人画家积极表现,在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苏州桃花坞的民间年画里亦屡见不鲜。图中部分人物的面容、衣裙有斑驳的黑污色,这是因为作者所使用的白粉内含有金属成份,在氧化作用下出现返铅的结果。


相关知识科普


费丹旭

费丹旭(1802—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环溪生、偶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幼从父珏(芝原)习画,擅绘仕女,笔致轻灵淡雅,颇得女性娟秀之美、柔弱之态。工于肖像,以如镜取影、情神酷肖为人称道。亦能山水、花卉,取法恽寿平,笔墨洁净清丽,具闲散意趣。长年流寓上海、江浙一带,交游于文士间,艺术修养广博深邃。

《红楼梦》

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经考证是由与曹同时代的高鄂所续。乾隆年间程伟元将前80回与后40回合在一起排印成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揭露出封建贵族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表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纯真的爱情。全书结构严谨,人物众多,情节紧凑,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绝唱。

改琦

改琦(1773—1828年),字伯蕴,号七芗、玉壶外史等,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擅绘人物、花卉,尤以工绘娴静雅丽的仕女画为时人称著。有《玉壶山房词选》传世。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秦祖永

秦祖永(1825-1884年),字逸芬,号楞烟外史,金匮(今江苏无锡)诸生。官广东碧甲场监大使。工诗文古辞,善书法。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著有《桐阴论画》、《画学心印》、《桐阴画诀》。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相关文章

  •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仿黄公望山水图》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绘,纸本,水墨,纵66.7厘米,横46厘米。作者自题:“壬午秋日仿大痴笔意。麓台祁。”迎首钤“埽华菴”朱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鉴藏印为“弋正诚一心赏”、 “慈谿王氏所藏”朱文印。款识中的“壬午”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图绘高山屹立之下,杂木丛生、洲渚...

    1126 黄公望 王原祁 王蒙 倪瓒
  • 方琮秋山行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方琮秋山行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秋山行旅图》轴,清,方琮绘,纸本,设色,纵186.6厘米,横153.3厘米。此图是方琮的代表作品之一。图中峰峦叠幛,林木入秋,溪流小桥,行旅者行进其间。整幅画面布局巧妙,结构严谨,房舍及行旅商贾无不似从元人笔下而来,属雅俗共赏之作。款署 “臣方琮恭绘”,下钤“臣方琮”朱白文印、“常存□□”朱文印。有清高宗弘历壬辰(1772年)御题七律诗一首。鉴藏印有 “乾...

    1627 朱白文
  • 孙克弘百花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孙克弘百花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百花图》卷,明,孙克弘作,纸本,设色,纵27厘米,横532.5厘米。本幅款识“雪居”。钤“孫允執氏”。每段有自题诗。从孙克弘传世作品看,他的花卉画有粗笔和工细两种面貌,此幅《百花图》卷属后者,工笔设色画紫丁香、梅花、山茶、芍药、兰花、玉兰、月季、菊花、桂花等四季折枝花卉。作者破除时空的局限,把不同季节的花卉绘于一幅之中,运笔均为勾勒填色,画法工整,设色清丽...

    1757 孙克弘 花卉 桂花 折枝
  • 任颐花鸟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任颐花鸟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花鸟图》扇页,清,任颐绘,纸本,设色,纵17.8厘米,横50.8厘米。扇页有自题:“瑞华仁兄大人雅属即正。光绪癸未十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甫写于沪。”钤“任伯年”白文印。“癸未”是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时年44岁。任颐作为“海派”的代表画家,文人画的书卷气已不是他追求的主要目标,他的目标是展现出文人与民间共有的审美,于是形成雅俗共赏的格调,从此图中可...

    444 任颐 海派 文人画 没骨 间色
  • 石涛对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石涛对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对菊图》轴,清,石涛绘,纸本,设色,纵99.5厘米,横40.2厘米。图绘双松虬结的庭院内梅、竹互映,房舍错落,屋内高士观赏秋菊,其品菊的举止生动传神,点明了“对菊”的画作主题。庭院外是迂回盘桓的山峦和自远而近的江水,它们为高士远离世俗的隐居之地平添了几分清幽。此图与石涛贯有的笔墨雄健纵恣、豪放洒脱的画风不同,刻画工整细腻,或徐或疾的笔致和富于节奏变化的朱点...

    291 石涛 秋菊
  •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五同会图》卷,明,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181厘米。本幅无款识。画卷引首有蔡之定篆书“五同会图”,钤“蔡之定印”、“柽毂山人”印二方。原题跋已不存。现卷后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编修颜莼抄录的吴宽《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新岁与玉汝、世贤、禹畴、济之为五同会,玉汝以诗邀饮,因次韵,时玉汝初治楚狱还》二诗,王鏊《和原博韵题五同会后》、《次韵...

    382 引首 吴宽 王鏊 陈仁锡 陈璚 翁方纲 姚鼐 朱彝尊
  • 虚谷五瑞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虚谷五瑞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五瑞图》轴,清,虚谷绘,纸本,设色,纵177.8厘米,横46.3厘米。本幅款署:“丁丑夏月。虚谷。”钤“虚谷书画”朱文印。“丁丑”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虚谷时年55岁。瓶花是虚谷喜画的题材之一。图中蜜桃、枇杷、百合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果,给人以朴素、亲切的感觉。图中瓷瓶及百合用勾染法描绘,线条简练,造型准确;花卉、蜜桃及枇杷用没骨法表现,层层渲染,...

    381 虚谷 没骨 渲染 端午节
  • 赵左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赵左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扇页,明,赵左绘,金笺,设色,纵14.8厘米,横43.9厘米。扇页有自题:“甲辰秋日,华亭赵左。”钤“赵左之印”白文印。“甲辰”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图绘柳溪放舟的江南水乡。构图以平远为主,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表现远中近景,首先由近景的芦苇推出狭长的河道,涟漪的水面上一高士驾舟独行,悠然自得,点出逍遥游的主题。河道向后又推出沙坡土地,其上生长...

    1651 赵左 平远
  • 春溪水族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春溪水族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春溪水族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25.5厘米。本幅无款。钤清内府收藏印“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宣统鉴赏”等5方。裱边钤有乾隆朱文玺印“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之宝”、“八徵耄念之宝”3方。此图是现存宋画中游鱼类题材画的一幅佳作。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

    347 内府 三希堂 三希 太上皇 皇帝之宝 八徵耄念之宝 没骨 天子之宝
  • 石涛横塘曳履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石涛横塘曳履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横塘曳履图》轴,清,石涛绘,纸本,墨笔,纵131.4厘米,横44.2厘米。本幅自题七言诗二首,署款:“清湘大滌老人济广陵树下。”钤“清湘老人”、“老涛”朱文印,“膏盲子济”白文印。鉴藏印有:“孙煜峰珍藏印”等共8方。图绘疏林湖畔高士拽杖独行的情景。设景布势以“S”形湖堤为主线,通过对近景树石的具象描绘,烘托出远山平湖的虚空迷蒙,画面空间在景致的虚实互映中得...

    1556 石涛 孙煜峰
  •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清,绢本,设色,纵34.9厘米,横31厘米。 本幅是一套十三册页图之一。图绘胤禛(雍亲王)在悬崖山洞旁举叉刺虎。狩猎刺虎是清初满族皇帝与皇子们的常见之举,清中期的乾隆皇帝亦有刺虎图。画作的奇特之处是胤禛的穿着,他头戴西洋假发,着西洋装,俨然欧洲人的装束。 本幅的人物画法明显具有肖像画的特点,面部五官的刻画生动逼真,和故宫...

    208 册页 亲王 满族 肖像画
  • 谢彬项圣谟朱葵石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谢彬项圣谟朱葵石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朱葵石像》轴,清顺治十年(1653年),谢彬、项圣谟合作绘制,绢本,淡设色,纵69.5厘米,横49.5厘米。本幅项圣谟款题:“松林般薄。癸巳八月,文侯谢彬为葵石先生写照,孔彰项圣谟补图。”钤“痴子业”白文印、“所作为师古人”朱文印。据此可知图绘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谢彬时年52岁。图绘朱葵石坐于松间石上,右临溪水,石桥横架,水清山远,一派清幽景致。“...

    1263 朱葵石 谢彬 项圣谟 朱彝尊 曾鲸 白描 肖像画
  • 叶欣黄河晓渡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叶欣黄河晓渡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此幅表现的是黄河岸边民众生活的场景。图中远山仅以淡花青色一抹,没有勾画出山石的体积感及坚硬的质感;人物仅以精简的线条勾勒出大致的体态动势,面部的五官被略去;辽阔的水域,亦仅以轻柔的笔墨绘数条水纹,借以代表水势的走向。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

    1295 黄河 叶欣
  • 禹之鼎清凉山庄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清凉山庄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凉山庄图》卷,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42厘米,横736.5厘米。《清凉山庄图》卷中像主立于溪畔松林前,其面部轮廓及五官用淡墨勾勒,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得惟妙惟肖之趣。禹之鼎为人画像注重形神兼备,往往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某种特定性格。图后所画清凉山庄的种种美景暗示出像主是一位安于田园之乐的隐逸之士。禹氏亲笔题款表明此图由构思到绘制完成历时一年...

    741 禹之鼎
  • 沈士充山楼观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沈士充山楼观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楼观稼图》轴,明,沈士充绘,纸本,设色,纵67.8厘米,横31.7厘米。 本幅自题七绝一首:“松阴落落曲江西,柳色森森映绿堤。车马不喧尘自净,小楼长日听莺啼。庚申冬日沈士充写。”后钤“沈士充印”、“子居氏”印。 “庚申”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本幅有清内府鉴藏印二方。 此图描绘初春时节文士于高楼上眺望农夫驾犁荷锄耕作的田间情景。松江派画家的作品多...

    1967 沈士充 内府 松江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