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错金嵌松石樽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错金嵌松石樽 |
时代 |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756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错金嵌松石樽❖图片
错金嵌松石樽❖简介
错金嵌松石樽,高15.3厘米,宽12.2厘米,重0.66kg。
樽筒形,有环鋬,扳作鸟形,平底,三兽足,足上端为兽首。器通身以绿松石镶嵌成菱形、三角形纹饰,再以细线菱形错杂其间,细线菱形之上下角错金为饰。
相关知识科普
错金
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时期。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
樽
亦称尊,初为青铜礼器的共名。1962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铜器中就有二件铜樽,都有铭文,称“铜温酒樽”,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字样。 宋代将一种盛酒器或温酒器称为樽。 玉樽多为清代陈设玉器中仿古类的一种。
首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角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