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 |
时代 | |
门类 | 家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0769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图片
黑漆描金嵌银螺钿龙纹箱
黑漆描金嵌银螺钿龙纹箱款识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简介
明万历,高81.5厘米,宽66.5厘米,纵66.5厘米。
上可开盖,顶盖之下设平屉,以下再设插门,插门后安抽屉五具。箱上盖顶及四面均饰龙纹,以彩绘、填嵌两种技法制成,填嵌又用螺钿及银片两种物料,故绚丽而多变化。盖里有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明代宫廷多用此种方而高之箱具存放衣冠。
相关知识科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填嵌
漆工艺门类之一。凡在漆器上阴刻花纹,然后用漆或金、银、螺钿等物填入阴纹内的做法,皆属填嵌工艺。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