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董其昌山水图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董其昌山水图册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52324-1/1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董其昌山水图册❖图片
《山水图》册第一开
《山水图》册第二开
《山水图》册第三开
《山水图》册第四开
《山水图》册第五开
《山水图》册第六开
《山水图》册第七开
《山水图》册第八开
《山水图》册第九开
《山水图》册第十开
董其昌山水图册❖简介
《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10开,纸本,墨笔,每开纵21.2厘米,横13厘米。
第一开,画奇峰兀立,坡陀树木,云烟缭绕。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对开自书:“方方壶奇峰白云图,图在吴门,尤文学家,余见而拟之。其昌。”钤“太史氏”、“董其昌”印。
第二开,画溪流两岸山峦起伏,树木丛生。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对开自书:“吴仲圭号梅华道人,此图仿之。其昌。”钤“太史氏”、“董其昌”印。
第三开,画溪流、山石、树木。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四开,画重峦叠嶂,云气弥漫,房屋茅舍,林木深秀。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对开自书:“落落长松夏寒,右丞诗中画也。其昌。”钤“太史氏”、“董其昌”印。
第五开,画远山耸立,溪流迂回。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六开,画云山、秀木、茅屋。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七开,画峰峦奇峻,林木华滋。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八开,画山峦苍莽,林木幽深,茅屋俨然。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九开,画溪岸坡沱,树木丰茂,峰峦清远。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
第十开,画潇湘烟云之景。落款“玄宰”,钤“董其昌”印。对开自书:“江浮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董其昌拟米元晖。”钤“太史氏”、“董其昌”印。
册后自题:“画家率然任兴,不必有所合,正是天真烂漫,若每作一幅辄名曰是某诗某景,乃大俗也。此十幅强题其二三,当落笔时不及此。其昌自题戊午三月花朝。”钤“董其昌”印。
“戊午”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作者时年64岁。
册中所画之景多为山水树石。山石多用披麻皴、点子皴,或直接以干笔皴擦、淡墨晕染而出。所绘山峰或劲峭奇峻,或苍莽辽远,或云雾迷蒙,各具神采,饶清逸之气。董氏画树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本册中树的画法最能体现其笔法特点和用墨层次。树干有的以短线条双勾,有的以中锋竖写而出,高低不同且有曲直变化。树叶表现得更为丰富,有的以侧锋卧笔大点横贯,有的用浓淡墨相互交叠,有的直接落笔画线成叶,充分显示了作者出神入化的笔墨技法。册中董氏虽自题仿某家某景,但主要是阐释作者对自然山川的本质感悟,以形写神,笔墨于明秀中见古拙,境界于平实中见变化,体现了画家“率然任兴”、“天真烂漫”的自家面貌。
相关知识科普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方壶
方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也称为“方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又《封禅书》云:“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又晋人王嘉所撰《拾遗记》卷一称,三座神山由于其形如壶器,又分别被称为方壶、蓬壶、瀛壶,并称“三壶”。
右丞
县佐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续汉书·百官制》注引《汉官》:“洛阳……丞三人,四百石。”地方县个别有置左右二丞者。
潇湘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古文“潇湘”也泛指洞庭湖一带河湖密布的地区。洞庭一带山清水秀,风光无限,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的景致都大有可观,古人将其主要景点概括为“潇湘八景”。分别为: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平沙落雁、渔村夕照、山市晴岚、烟寺晓钟、暮雪。八景各有侧重,包含了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谓“朝昏之气不同,四时之景不一”。自宋代起就有专为游人欣赏风光而建的“八景台”,后世不断有诗人、画家为其歌咏图记,“潇湘八景”之名长盛不衰。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画禅室随笔》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著。共四卷,卷一包括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旧帖;卷二包括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卷三和卷四为作者记事、评诗文等杂言随笔。本书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崇尚文人绘画的韵致。其画论对清代“四王”画派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山川
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