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亚『0036』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亚『0036』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亚『0036』盘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137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亚『0036』盘❖图片

亚『0036』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36』盘

亚『0036』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36』盘内纹饰

亚『0036』盘❖简介

亚『0036』,通高12.8厘米,宽35.3厘米,重4.24kg。

“盘”圆体,宽口沿外折,浅壁,高圈足。盘内饰龙纹,龙硕大,双目凸起,双目间有一锥形凸棱,龙尾绕盘一周,龙纹间隙饰。外壁饰菱形雷纹,并饰三只浮雕兽首。足上有6条凸棱,以凸棱为中心饰三组兽面纹。盘内底龙首处有铭文“亚『0036』(音疑)”二字,“亚『0036』”是活跃于商代后期至西周初年的一个部族的族名。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相关知识科普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只有一足。青铜器上经常以夔作主题纹饰。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匜(音仪),古时的盥洗用具,《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青铜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传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见于汉代,唐、宋时都有烧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镇产品最为多见,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白花和蓝釉描金等品种。

(音和),《说文》:“盉,调味也。”王国维《说盉》:“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和之而注之于爵。”玄酒即水。

相关文章

  • 五凤铜熏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五凤铜熏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五凤铜熏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高20厘米,直径21.5厘米 1989年河南焦作嘉禾屯出土 熏炉是古代用来熏香和取暖的器物。此器物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为汉代铜器上乘之作。《纬书集成  乐叶图徵》载:“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这一熏炉上的五凤形象,象征着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

    526 青铜器 五凤铜熏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至顺辛未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至顺辛未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至顺辛未镜,元,面径19.9厘米。镜圆形,钮缺。以镜钮为中心,右侧松树下端坐一长须仙人,旁立一持盘侍女,与仙人相对的下方饰小桥流水,一梅花鹿正行至桥上,鹿后为一老者捧尊。左侧上方石门半开,一鹤探首门外。镜背有3处铭文:“至顺辛未志”、“洪都章镇何德正造”、“寓居长沙”。“洪都”为今江西南昌。“至顺辛未”为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二年(1331年)。...

    1731 图帖睦尔
  • 蟠虺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鼎,高45厘米,宽55.5厘米,重24.56kg。鼎大腹,圆底,蹄形足。有盖,盖饰三环钮和三道蟠虺纹。双附耳,耳两面饰蟠虺纹,两侧饰回纹。腹饰二道蟠虺纹,间以绳纹。足饰兽面纹。此鼎器体较大,花纹精细。盖上的三环钮是春秋时期鼎的重要特征,以蟠虺纹为主体纹饰,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器物的特点。...

    1774 蟠虺纹 回纹 绳纹 兽面纹
  • 铜单“左”字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单“左”字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单“左”字虎符,六朝,长6.6厘米,宽4.5厘米。虎符呈卧虎状,张口显出利齿,立体虎斑纹,形态凶猛。此片虎符为完整虎符之一半,单字铭文“左”字。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符多做成动物状,常为虎形,称为虎符。六朝虎符传世罕见。...

    1030
  • 羊父丁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羊父丁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羊父丁方鼎,通高21.3厘米,宽17.1厘米,重3.12kg。鼎长方体,口沿外折,口上有双立耳,直壁,深腹,平底,腹下有四柱足。口下、腹部的四角及足上均有凸棱,腹部中央饰勾连雷纹,左右及下方各饰三道乳钉纹,口下和足部饰兽面纹。器内壁上有铭文1行4字:作父丁。羊。铭文记:为父亲丁做器。“羊”为族名。...

    1049 父丁 雷纹 兽面纹
  • 鎏金团兽形节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团兽形节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西汉直径4.1厘米,厚2.6厘米河南永城梁孝王后墓出土...

    524 青铜器 鎏金团兽形节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几何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几何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几何纹 豆,高21.5厘米,口径18.6厘米,重1.92kg。豆大腹,高柄,圈足。腹饰对称的环耳。盖、器纹饰相同,均以细密清晰的雷纹衬地,上饰以嵌红铜的斜格纹。...

    432 几何纹 雷纹 嵌红铜
  •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战国后期,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1312 剑首
  • 四灵八卦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灵八卦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灵八卦镜,清代,铜质。...

    1553 四灵
  • 兽首编磬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首编磬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首编磬(6件),战国后期,长27.6厘米,宽6.7厘米,重1.15kg;长23.2厘米,宽5.8厘米,重0.83kg;长22厘米,宽5.5厘米,重0.8kg;长19.8厘米,宽5.3厘米,重0.65kg;长18厘米,宽5厘米,重0.5kg;长15厘米,宽4.1厘米,重0.3kg。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

    1127
  •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轮内戈,战国前期,长37厘米,宽12.2厘米,重0.5kg。此戈曲首,内后有轮,轮前有一圆孔,圆孔上下一面饰一龙一虎,另一面饰二蛇,近轮处饰一龟纹。此戈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象征物主身份和地位的仪仗用兵器。...

    740
  • 铜蚰龙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蚰龙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蚰龙耳圈足炉,清乾隆,高9.2厘米,口径13.7厘米。清宫旧藏。铜炉圆形,似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双环耳起自颈部,收于腹鼓处。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炉造型规整,线条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古意盎然。此炉经反复冶炼,质地细腻,由于从未过用,皮壳至今丝毫未损。...

    979 阳文
  • 错金云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云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云纹敦,高10.2厘米,宽21.2厘米,口径16厘米,重1.18kg。器作半球形,双环耳,三短足。通体错金花纹。口沿饰几何纹一周,腹中部饰流云纹,下部饰窃曲纹、垂叶纹,足饰兽面纹。原有盖,已失。此器为清宫旧藏文物。...

    758 错金 几何纹 窃曲纹 兽面纹
  •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通高17.4厘米,宽18.5厘米,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0231』霝簋。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458 重环纹 弦纹
  •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 年)高67.6、口径25.6×23.2 厘米 1976 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器铸造发展至商代晚期而为一高峰,西周早期铜器铸造之精美,多承殷商余绪。从此件方斝造型与纹饰或可略窥商代铜器铸造水平之一斑。以铸造工艺而言,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1963 青铜器 妇好方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